小学语文教学课例《乡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通过对诗
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创设情境,引 教学策略选
导学生入境入情,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 择与设计
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1972 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 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满房间。有一位诗人倚窗而立, 抬头远眺远方,不禁泪眼朦胧,于是一首小诗便从他的 笔尖流淌而出。 二、诵读欣赏 1、教师朗读课文,小小的一首诗融入了作者浓浓 的乡愁。这位诗人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那我们就 一起走进余光中那浓情似雾的乡愁。 2、你感觉诗人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来写下这首 教学过程 诗呢? 生回答如:惆怅悲伤眷恋深情。(一缕缕乡愁向我 袭来) 3、同学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速来读这首 歌? 惆怅缓慢的 4、师生一起来读读诗歌,老师大声学生小声跟读。 5、语调和语速都是技巧对朗读来说都很重要,但 更重要的要读出诗歌的情韵。余光中笔下的乡愁十分具 体形象。作者用了哪些物件来表达的?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通过对诗
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线索的
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3、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能对诗歌
作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 学生学习能
结构美;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力分析
人类四分之一的相思泪
倾泻在那里。
2、同学们在处在青春悦动的年龄段想必也有离家
的时候。下面就请同学也动笔谢谢,这个阶段你的乡愁
是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
最后我们一起再来把这首诗歌读一遍。
五、板书
乡愁
-----------余光中
意象
邮票恋母之情
船票夫妻之爱小我之爱
坟墓丧母之哀
海峡恋国之情大我之情
小而轻却承载了一种浓浓的乡愁,可见方寸之中有 大感情。声调上有音韵之美。
8、那我们看小小的邮票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乡 愁?窄窄的船票呢?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呢?
师板书:恋母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和恋国之 思
(补:矮矮的坟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悲伤 的痛苦的】谁把他读出来)师重点强调“后来呵”的哀 怨之情。
课例研究综
通过学习,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之情;让孩子们入情

于景,体会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乡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语文
教学课例名
《乡愁》

余光中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香港。在长达半个
教材分析 世纪的漂泊,在 1972 年回大陆无望的时候写下了这诗
歌。这首歌表达了游子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
确的评价。
2、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
9、台湾海峡为什么是浅浅的?阻隔作者难回大陆 的是浅浅的海峡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作者余光中
师读:余光中(1929~)祖籍福建永春。1949 年去 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从大陆到
台湾,从台湾到香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漂泊,在 1972 年回大陆无望的时候写下了这诗歌。
10、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乡愁啊? 明确: 可望不可即的无奈的的乡愁 11、其实前面三个应该能把作者的人生三个阶段的 乡愁反映出来了。为什么还要添加第四节呢? 师板书:小我之爱大我之情 老师补充:我有幸在 2010 人民日报上看到余光中 说过这样的话:“对我个人而言,乡愁又是一种家国情 怀。家是个人的放大,国又是家的放大。我的乡愁是“大 我”所面对的民族的乡愁。到底哪里是我的故乡呢?只 能说是整个中国。”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小黑板。体会小诗的。 相思 打开电视机 台湾——雨 台湾——雨 几乎天天如此 雨多得出奇 说奇也不奇
6、这些物件我在诗歌称之为“意象”。意象就是 客观物件融入了人的主观意志。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四 件意象呢?(补:四个意象安排有什么顺序)
四个意象分别反映了四个阶段的乡愁,随着时间的 变化乡愁也一步步的加深。
7、这真是浓情似雾,厚重的乡愁但同学们有没有 发现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语。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的。这 是为什么?我们先把这些词去掉再读读,感觉少了这些 词后效果有没有变化?(补:这些词都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