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初始治疗不同病毒载量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初始治疗不同病毒载量的HBeAg阴性慢性乙
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根據患者基线病毒载量的不同进行分层,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和恩替卡韦(ETV)初始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年的疗效。

方法98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ADV和ETV,两组再根据基线病毒载量各分层为高病毒组(HBV DNA≥1×106 copies/mL)和低病毒组(HBV DNA 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x±s)
注: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DV:阿德福韦酯;ETV:恩替卡韦
2.2 病毒学应答
无论是低病毒组还是高病毒组,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4周后,ADV组和ETV 组的乙肝病毒水平均明显下降,以前12周病毒下降最为迅速,12周后下降较为和缓。

在低病毒组中,ADV治疗效果与ETV相似,两组的乙肝病毒降低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

但在高病毒组中,ADV的降病毒效果在各时间点上均不如ETV(P < 0.05)(表2)。

在4、12、24、48、72、96周等时间点,ADV低病毒组的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46.7%(14/30)、69.0%(20/29)、82.8%(24/29)、86.2%(25/29)、89.3%(25/28)、92.9%(26/28),稍微低于ETV低病毒组的66.7%(18/27)、92.6%(25/27)、96.2%(25/26)、100.0%(26/26)、100.0%(26/26)、100.0% (26/26),但两者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

ETV 高病毒组的血清HBV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30.0%(6/20)、63.2%(12/19)、73.7%(14/19)、78.9%(15/19)、78.9%(15/19)、84.2%(16/19),均高于ADV 高病毒组的14.3%(3/21)、33.3%(7/21)、40.0%(8/20)、45.0%(9/20)、50.0%(10/20)、45.0%(9/20)(P < 0.01)(图1A)。

2.3 生化学应答
无论是低病毒组还是高病毒组,经过抗病毒药物治疗,ADV组和ETV组的血清ALT水平均逐渐降低,但ADV高病毒组在24、48、72、96周等时间点的血清ALT水平均高于ETV高病毒组(表3)。

从血清ALT复常率来看,在4、12、24、48、72、96周等时间点,ADV低病毒组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20.0%(6/30)、75.9%(22/29)、93.1%(27/29)、96.6%(28/29)、100.0%(28/28)、100.0%(28/28),类似于ETV低病毒组的14.8%(4/27)、77.8%(21/27)、96.2%(25/26)、100.0%(26/26)、100.0%(26/26)、100.0%(26/26),两者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

ETV高病毒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15.0%(3/20)、63.2%(12/19)、84.2%(16/19)、89.5%(17/19)、94.7%(18/19)、94.7%(18/19),高于ADV高病毒组的14.3%(3/21)、47.6%(10/21)、60.0%(12/20)、65.0%(13/20)、70.0%(14/20)、65.0%(13/20),在24、48、72、96周等时间点两组的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图1B)。

与ETV高病毒组同期比较,*P < 0.01;与ETV高病毒组同期比,#P < 0.05;ADV:阿德福韦酯;ETV:恩替卡韦;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图1 各时间点两组药物不同病毒水平病例的乙肝病毒检测不到率
和ALT复常率的比较
2.4 病毒学耐药以及安全性评估
患者依从性良好,其中,ADV组51例,分别于12周、24周和72周各脱落1例;ETV组47例,分别于12周和48周各脱落1例。

ADV高病毒组48周时出现1例病毒学耐药,96周时累计有3例发生病毒学耐药,耐药率为14.3%(3/21),其他组未见病毒学耐药病例。

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血细胞和CK无明显异常,肾功能持续在正常水平。

3 讨论
核苷(酸)类似物因其抗病毒效果明显、给药方便、不良作用少、价格相对较低等优势,在CHB的抗病毒治疗中使用广泛,在HBeAg阴性的CHB患者中,占据着主要地位[7]。

HBeAg阴性CHB患者治疗疗程长,停药后容易复发,需要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因而首选耐药率低的药物[1]。

在我国上市的抗病毒药物中,ADV和ETV的耐药发生率均比较低,被多数医生和HBeAg阴性患者接受,但在长期使用ADV的患者中,其累计耐药率依然较高[4-5],影响了其后期的疗效。

既往研究显示,基线病毒较低、HBeAg阴性的患者,ADV的疗效较好[8]。

本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HBeAg阴性患者中,ADV治疗低病毒患者可以达到ETV同样的疗效,而高病毒载量患者使用ADV疗效欠佳,并容易发生耐药。

ADV高病毒组在两年的病毒学耐药率为14.3%,而其他治疗组未发生耐药。

ETV因其强效低耐药而被2012年亚太乙肝指南列为一线的抗病毒药物[9]。

在本研究中,无论患者病毒量高低,ETV治疗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乙肝病毒检测不到率和ALT复常率均超过90%,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符。

2年的治疗过程没有发现ETV的病毒学耐药,也没有出现CK升高、肾损害等不良反应,提示其耐受性良好,适宜长期用药。

我国乙肝发病率高,2006年的全国流调显示HBsAg携带率为7.18%,有约2000万乙肝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9],但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许多患者因经济条件所限,不能进行充分的抗病毒治疗,因而CHB的治疗选药需要考虑到这一基本国情。

本研究中,对于HBeAg阴性CHB患者,ETV因其强效低耐药的特点,无论基线病毒水平的高低,均可作为抗病毒药物的首选。

而ADV对低病毒载量患者也具有与ETV同样满意的疗效,临床上可以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药,代替ETV,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但如果患者基线病毒高于106 copies/mL,则因其疗效欠佳且容易耐药,应列为二线药物,初治患者尽量少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24.
[2] Puoti C. How to manage HBeAg-negative chronic HBV infection with normal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in clinical practice?[J]. Eur J Intern Med,2013,24(2):100-103.
[3] Stephanos J,Hadziyannis.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Euro-Mediterranean and African countries [J].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1,55:183-191.
[4] Hadziyannis SJ,Tassopoulos NC,Heathcote EJ,et al. Long-term therapy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for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for up to 5 years [J]. Gastroenterology,2006,131(6):1743-1751.
[5] Lai CL,Shouval D,Lok AS,et al. Entecavir versus lamivudine for patients with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J]. N Engl J Med,2006,354(10):1011-1020.
[6] Papatheodoridis GV. Why do I treat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nucleos(t)ide analogues?[J]. Liver Int,2013,33(Suppl 1):151-156.
[7] Buti M,Elefsiniotis I,Jardi R,et al. Viral genotype and baseline load predict the response to adefovir treatment in lamivudine-resistant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J]. J Hepatol,2007,47(3):366-372.
[8] Liao YF,Kao JH,Piratvisuth T,et al. Asian-Pacifi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a 2012 update [J]. Hepatol Int,2012,6(3):531-561.
[9] Liang X,Bi S,Yang W,et al. 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J]. Vaccine,2009,27(47):6550-65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