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回答1~2题。

1.这四处景观中,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影响松赞林寺景观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岩石B.阳光
C.科学技术D.宗教信仰
解析:第1题,四幅景观中,横店影视城和松赞林寺属于人类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元谋土林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千湖山是洼地积水成湖,均属于天然环境。

第2题,松赞林寺主要是藏传佛教寺院,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宗教信仰。

答案:1.C 2.D
环境与人类既对立又统一。

据此完成3~4题。

3.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
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
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
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4.下列人类实施的活动,体现人类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是( )
①生态旅游②生态住宅③绿色食品④石油农业
A.①④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第3题,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

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立。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对立。

第4题,石油农业虽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会污染农田,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3.A 4.C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
6.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
解析:第5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为草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6题,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是造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5.C 6.B
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图。

图中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

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Ⅰ~Ⅳ所示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8.图中所示模式与目前非洲大部分国家状况相符的是( )
A.ⅠB.Ⅱ
C.ⅢD.Ⅳ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及图可知,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Ⅱ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Ⅲ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Ⅳ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第8题,目前非洲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保护强度也较低。

答案:7.A 8.C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哪个时间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容量之下( )
A.A B.B
C.C D.无法判断
10.C时间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增大
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自然下降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
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企业进行生产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B时间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到自然环境容量之下。

第10题,读图可知,C时间点之后,经济持续发展,但环境污染程度下降,说明工业无害化技术在进步,环保投入在增大。

答案:9.B 10.C
二、综合题(共60分)
11.读漫画“最后的自卫”,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这幅漫画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它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

(4分)
(2)环境问题的本质是____________问题。

(2分)
(3)图中的巨大斧子代表____________。

(2分)
(4)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有________等。

(2分)
答案:(1)生态破坏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发展
(3)环境即将对人类社会的报复(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
(4)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
12.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某绿色生态度假村水资源利用示意图。

材料二低碳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方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环顾当今世界,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1)依据材料一图中字母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3分)
①回补地下水②地下热水③污水处理厂
(2)结合材料一判断度假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5分)
解析:(1)结合图中字母及其指向箭头的内容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水温的地下水得到了充分利用,污水经过处理后用来灌溉农田。

(3)可从提高能源利用、调整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和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自左向右:②③①。

(2)不同温度的地下热水的利用污水处理后再利用
(3)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制定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我国森林资源中,松科植物占总量的60%;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松、竹产地采收松花粉、竹叶,进行加工,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国珍专营店和网点,并对其集中管理,使许多下岗人员重新拥有工作,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人民群众送去了健康。

材料二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态产业链示意图。

(1)分析图示产业链的建立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6分)
(2)图示产业链形成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哪些?(4分)
解析:(1)图示产业链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形成图示产业链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

答案:(1)符合。

扩大了松树、竹子的种植面积,有效地保护了生
态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吸纳了当地劳动力,扩大了就业。

(2)资金的保证,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

14.读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说出从沿海到内陆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有何变化?(4分)
(2)M区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分)
(3)N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解析:(1)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环境状况,一般来说,环境状况较好的地区,即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地区,可持续发展
状况较好。

(2)从图中可以看出,M区主要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其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资源、能源不足。

(3)N区位于西北内陆,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

答案:(1)从沿海到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基本上为从良好到较差。

(2)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不足
(3)土地荒漠化
15.下图为我国重点水源涵养功能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列举图中重点水源涵养功能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4分)
(2)试简析对图中水源涵养功能区进行保护的主要措施。

(6分)
解析:(1)位于西北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植被破坏严重,位于湿地的水源涵养功能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位于高山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冰川消退等。

(2)保护措施主要从植被保护、污染控制、湿地保护等方面回答。

答案:(1)生态功能衰退;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土壤侵蚀严重;
湿地萎缩;冰川消退,雪线上升。

(2)加强对重点水源涵养功能区的保护与管理,重点保护自然植被;恢复水源涵养功能区森林、草原、湿地的生态系统;控制和治理水污染;严格控制载畜量,改良畜种,鼓励围栏和舍饲。

16.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农场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依图写出人工沼气的主要原料和用途。

(2分)
(2)简要分析该农场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

(4分)
(3)简述该农场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4分)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沼气的主要原料是鸡鸭场、猪场的粪便,主要用途是生活能源和饲料。

(2)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发展沼气,利用牲畜粪便,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把沼气作为能源,既减少了煤炭使用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3)采取的措施可结合生态农业的特点来回答。

答案:(1)主要原料:鸡鸭场和猪场的粪便。

用途:生活能源、饲料。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6
(2)减轻化石燃料的消耗;改善大气环境;改善农村环境,减轻污染;增加土壤肥力。

(3)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发展沼气,开发新能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