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兴春
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5年第8期
李兴春
(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100072)
收稿日期:2015-06-23
作者简介:李兴春(1978 ~),讲师,军事体育教育学学士。
研究方向:军事体育教育。
1 前言
200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对青少年进行积极身锻炼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视和
关心。
2011 年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青
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
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 小时的体育
锻炼活动。
在2014 年,依据全国学生体质情况,又制定最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这些文件和标准都旨在培养学生锻炼积极性。
从国家相继出台的政策来看,一方面反映出国家
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关心,同时也反映出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担心。
体育教学在
此阶段要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通过体育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喜欢体育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
身体素质的目的。
健身运动处方,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对症下药开处方一样,是在身体测评的
基础上,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以体检数据(心肺功能为主)为基础,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处方的形式制定运动强度和时间等相关指标的运动锻炼方案。
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运
动处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找出适合大学生身体锻炼的方式,达到提高大学生体制健康目的,为体育教学改革贡献有益的模式和思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装甲兵工程学院本科大一新生共4 个班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4 个班级均为30 人,均为男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以及万方等数据库对体育教学改革、大学生体制健康以及健身运动处方等相关关键词进行搜索和查询,累计查阅1994 年以来相关文献
论文40 余篇,力求全面掌握本研究领域资料,为后续研究做充分准备。
2.2.2 教学实验法 4 个班级中2个班级为实验班,2 个班级为对照班,实验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体育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自身的实验前后变化
及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后的身体素质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2.2.3 体育测量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及结合本校执行《标准》的实际情况,选取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立定跳远、肺活量、坐位体前屈、1000 米及50米。
本校所
选择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均符合国家标准,由本校三位田径教师同一场地测试,时间取中
间值。
2.2.4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18.0软件对教学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处理。
2.2.5 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对教学实验后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测试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并为在实验中获得较高的实验
效度,保证教学实验的可信性及在教学实验后进行对比分析,在教学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
学生的身高、体重、立定跳远、肺活量、坐位体前屈、1000 米及50 米指标进行实验前测。
(表1)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高、体重、立定跳远、肺活量、坐位
体前屈、1000 米及50 米7 项体质实验测指标试数据经 T 检验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
说明
本实验做到了同质比较,保证了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及分析
通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后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指标出现变化。
教学实验
后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身高指标上统计P 值大于0.05,没有显著性差异(表2)。
实验
结果说明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对大学生的身高没有影响。
据研究男性在20~24 岁、女性
在19~23 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人体影响身高的因素较多,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不能对大学生的身高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后可以看出,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大学生与对照班大学生在
体重指标上统计P 值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说明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对大学生的体重有明显影响(表2)。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过程中对运动的量和强度要求比较
严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既定的运动后对学生身体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学生平时运动没有
规律且并不科学,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随心情而定,这种运动并不能对体重有明显作用。
通过实
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课上进行相应科学健身运动,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在课下也进
行规律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这对学生身体影响是很显著的。
在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大学生的体
重都不同程度的有所降低。
通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后可以看出,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大学生与对照班大学生在BMI 指标上统计P 值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说明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对大学生的BMI有明显影响。
BMI 指数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
指标,它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密度。
它可以间
接反映人体的身体成分,其测量方法简便易行。
3.3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分析
通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后可以看出,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大学生与对照班大学生在肺活量指标上统计P 值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说明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对大学生的肺活量有明显影响。
(表3)
大学生心肺功能现在是许多高校体育课教学中非常关注的一个反映身体机能重要指标,很多学校把这一指标甚至加到体育课成绩评价中。
大学生体制测试中肺活量恰恰是反映人体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大学生的肺活量测试数据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运动强度明显强于平时的身体锻炼,这对大学生的心肺刺激较大,很多大学生在教学实验初期向教学反映身体有些吃不消。
随着这种运动强度的适应身体反映就不那么明显了,说明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已经适应了相应的强度。
大学生因为平时运动较少,对运动强度反映越明显,相应的心肺功能提高的幅度也更大。
3.4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变化及分析
通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后可以看出,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大学生与对照班大学生在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 米跑、1000 米长距离跑指标上出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说明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对大学生的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 米跑1000 米长距离跑有明显影响。
(表4)
身体素质一直是学校和学生最在意的健康指标,最新版大学生体制健康标准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动,其中最重要是把长距离跑重新纳入到体制测试中来。
从这一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国家下决心要改变青少年身体素质状况。
从教学实验结果看,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的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以及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都有显著提高,说明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对大学生的身高没有影响,对大学生的体重有明显影响,大学
生的BMI有明显影响,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明显影响。
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对大学生的肺活量有明显影响,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对大学
生的心肺功能有明显影响。
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对大学生立定跳远、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 米及1000 米指
有明显影响,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影响。
通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后,大学生体重、立定跳远、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 米及1000米指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说明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是有效的,在高校大学生体育课中实施健康运动处方教学是可行的。
4.2 建议
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能都改善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心肺功能及身体素质,对大学生
身体健康状况改善具有明显效果,建议可以适当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
在体育教学应用过程
中要结合选项课内容加以改善和提高,使大学生在学习相应体育技能的同时提高大学生体质将
康状况,一举两得。
在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练
习强度、时间,在教学中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防止个别学生身体不适反应,科学指导
教学。
参考文献:
[ 1 ] 贾进超. 体育教学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对增强高中男生体质的实验研究[ D ].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 2 ] 李斌. 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D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 3 ] 朱盼. 运动处方教学对高校女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与分析[ D ].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 4 ] 穆旭.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