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重用人才,采用了正确的作战策略。
二、赤壁之战
探究一:据材料分析,赤壁之战前的局势如何?
材料一 曹操写信给孙权说:“此次,我奉天子之命, 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如今,我统领水军 八十万人,想与将军在吴地一起狩猎。”孙权把信的内 容告诉大臣,大家都像受到震惊一样变了脸色。
材料二 诸葛亮对刘备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
图1 东汉末年形势图
图2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形成。
探究五: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四
(曹魏后期从皖北到洛阳)“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晋书》
(吴国建业)“其四野则畛啜(zhén chuò,田间小路)无数,膏腴(肥沃)兼倍”。
——《吴都赋》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三国志》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 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5 年
刘秀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中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后 期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后 期
州牧割据——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军阀割据混战
一、官渡之战
1.观察右图,找一找,199年时北方黄河 流域的割据势力主要有哪些? 袁绍,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 有10万兵力,是当时最大的军阀。 曹操,占据兖州、徐州等。 2.请你结合课本说一说,曹操势力壮大 的原因有哪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 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收编投降的青 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实行屯田, 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曹操胜 以少 胜多
孙刘联军胜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 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定基础
因素:战术的运用;主帅的表现;民心所向
你知道哪些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故事、典故?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苦肉计、诸葛亮借东风等 探究四: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
《三国志》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
3.结合地图,请你简要介绍官渡之战。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结果
曹操获胜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4.据课本及材料,分析曹操获胜的原因。 官渡决战前夕,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
曹操听说后,高兴得顾不上穿鞋,赤脚相 迎。……曹操听取许攸的建议,火烧乌巢,取得 了关键性的胜利。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
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
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
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趣味性,会有虚构的成分。所以其有一
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等同于史实,要多重印证后慎重使用。
三、三国鼎立
探究五:从图1到图2,政治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三国志》
曹操“恃国家之大,矜(jīn,自持)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
灭。”
——《汉书》
1.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2.曹操骄傲轻敌。
探究三:对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你认为决定战役胜败的因素有哪些?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200年 208年
曹操、袁绍 曹操、孙刘联军
探究五:结合政治、经济的变化,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由“多”到“少”
材料五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经济由“衰”到“兴”
材料六 (曹魏后期从皖北到洛阳)“农官兵田,
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晋书》
(吴都建业)“其四野则畛啜(zhén chuò,田
二、赤壁之战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战败、孙刘联军获胜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探究二:据下列材料,分析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孙刘联军获胜的原因。
曹操之众,远来疲弊,此所谓“强驽之末”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诸葛亮传》
周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
间小路)无数,膏腴(肥沃)兼倍”。
——《吴都赋》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三国志》
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为此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历
史的进步。
25年
刘秀称帝
东汉
200年
208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时期
220年
221年
229年
280年
曹丕建魏 刘备建汉 孙权建吴 西晋统一
二、赤壁之战
探究一:据材料分析,赤壁之战前的局势如何?
材料一 曹操写信给孙权说:“此次,我奉天子之命, 讨伐有罪的叛逆,军旗指向南方……如今,我统领水军 八十万人,想与将军在吴地一起狩猎。”孙权把信的内 容告诉大臣,大家都像受到震惊一样变了脸色。
材料二 诸葛亮对刘备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
图1 东汉末年形势图
图2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形成。
探究五: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四
(曹魏后期从皖北到洛阳)“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晋书》
(吴国建业)“其四野则畛啜(zhén chuò,田间小路)无数,膏腴(肥沃)兼倍”。
——《吴都赋》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三国志》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 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5 年
刘秀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中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后 期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后 期
州牧割据——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军阀割据混战
一、官渡之战
1.观察右图,找一找,199年时北方黄河 流域的割据势力主要有哪些? 袁绍,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 有10万兵力,是当时最大的军阀。 曹操,占据兖州、徐州等。 2.请你结合课本说一说,曹操势力壮大 的原因有哪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 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收编投降的青 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实行屯田, 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曹操胜 以少 胜多
孙刘联军胜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 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定基础
因素:战术的运用;主帅的表现;民心所向
你知道哪些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故事、典故?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苦肉计、诸葛亮借东风等 探究四: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
《三国志》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
3.结合地图,请你简要介绍官渡之战。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结果
曹操获胜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4.据课本及材料,分析曹操获胜的原因。 官渡决战前夕,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
曹操听说后,高兴得顾不上穿鞋,赤脚相 迎。……曹操听取许攸的建议,火烧乌巢,取得 了关键性的胜利。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
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
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
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趣味性,会有虚构的成分。所以其有一
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等同于史实,要多重印证后慎重使用。
三、三国鼎立
探究五:从图1到图2,政治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三国志》
曹操“恃国家之大,矜(jīn,自持)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
灭。”
——《汉书》
1.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2.曹操骄傲轻敌。
探究三:对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你认为决定战役胜败的因素有哪些?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200年 208年
曹操、袁绍 曹操、孙刘联军
探究五:结合政治、经济的变化,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由“多”到“少”
材料五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经济由“衰”到“兴”
材料六 (曹魏后期从皖北到洛阳)“农官兵田,
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晋书》
(吴都建业)“其四野则畛啜(zhén chuò,田
二、赤壁之战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战败、孙刘联军获胜
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探究二:据下列材料,分析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孙刘联军获胜的原因。
曹操之众,远来疲弊,此所谓“强驽之末”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诸葛亮传》
周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
间小路)无数,膏腴(肥沃)兼倍”。
——《吴都赋》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三国志》
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为此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历
史的进步。
25年
刘秀称帝
东汉
200年
208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时期
220年
221年
229年
280年
曹丕建魏 刘备建汉 孙权建吴 西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