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递归性是说,同样的成分(词语或者规则)可以重复使用。离散性是递归性的前提,没有离散性,递归性需要的成分就无法得到。递归性决定了人类语言的句子可以无限加长。从这一点上讲,句子和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具有相同的特点。有最长的诗歌,最长的对联等等,但没有人敢说自己的某个句子是最长的句子。
在充满迷人鲜花香味的房间里和三五个知心好朋友坐在舒适无比的沙发上一边听着轻松的音乐一边聊着漫无边际的话题一边喝着散发着清香的绿茶一边看着窗外越来越浓的春色一边翻着这本《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希望你真的如此惬意!)
消极证据分两种:直接消极证据和间接消极证据
第3章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消极证据
*
*
“消极证据”分两种:直接消极证据和间接消极证据。现分述之。(1)直接消极证据指儿童从他人的纠错中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告诉儿童什么是不正确的、不合法的,比如“在汉语里,‘商完量’是不对的,应该说‘商量完’”。(2)如果某一语言当中从来不出现某种形式,那么对儿童来说,这就是间接消极证据。汉语儿童从来没有听到“我饭吃”“他电影看”等句子,这是汉语“主动宾”结构的间接证据。
这段话中的所提到的消极证据(也称“消极语料”)需要在此做些解释。
积极证据
第3章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与消极证据(上面刚说过的)相反,“积极证据”(positive evidence,也称“积极语料”)指儿童从环境中(主要是从成人那里)听到的话语,这些话语能够告诉儿童什么是正确的、合法的。
*
*
在沙赫特(Schachter)的叙述中,包含了儿童习得母语的如下4个特点:(1)条件不利;(2)结果完美;(3)速度惊人;(4)潜能相同。现在分述这4个特点。
*
*
沙赫特(Schachter,1988:223)认为,简单地说,母语习得需要解释的问题是: 15. 在没有指导和“消极证据”(negative evidence)的情况下,在接触到的输入有可能损害语言知识的不利条件下,所有正常儿童都能够获得完美的语言知识,成为在语言上与其他社团成员没有区别的个体。儿童在习得所有的自然语言时,均是如此。不管被置于什么社团,儿童都会获得该社团的语言,而且,习得这一语言的时间和习得另一语言的时间没有差别。韩国父母所生的孩子如果被墨西哥人在瓜达拉哈拉(墨西哥一城市,引者注)抚养长大,就会学会西班牙语,所花时间和这个孩子在首尔学会韩语的时间相同。
不过,乔姆斯基等人也指出,有机体内部的一些特征会对语言机能的具体使用施加很多限制。比如,肺脏所具有的能力(比如肺活量)限制了实际上说出的话语的长度,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参见11.2:教材PP163-165)的容量会限制句子的复杂程度。
平克和杰肯道夫(Pinker & Jackendoff,2005)认为,乔姆斯基等人的上述看法(只有递归性才是人类语言机能的独特特征),太过狭隘。平克等人指出,在语音、形态、格、一致以及词汇等方面,也都包含着人类语言机能不同于其他动物交际系统的独特特征。
3.2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
第3章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语言机能”想要解释的是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这里的所谓“动物语言”指的是动物交际系统,比如蜜蜂的舞蹈,鲸鱼的歌声等形式)的差别。
乔姆斯基认为,二者(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差别具有生物和遗传特征。这些特征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也体现在任何一个人类个体的身上。语言机能以及乔姆斯基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UG;详见下文),都和儿童母语习得有关。
“原则”和“参数”并不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举两个例子。以走路为例,其中既有天生的原则,也有后天学会的原则。天生的原则如,一般是向前迈腿,极少后退;身体要保持平衡协调(迈左脚时摆右手、两只脚不能同时离开地面等)。后天的原则如,应该靠着马路一边走,而不是忽左忽右走“之”字;更不是像孙悟空那样,忽上忽下翻跟头。这一原则包含两种可能,或者靠左,或者靠右。具体是靠哪边,要根据遇到的输入而定。如果孩子生在日本、英国等地,他就知道要靠左;相反,中国、美国的孩子学会的则是靠右。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把下面的例14不断地延长。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的语言机能中,有些是与其他物种共同的;但是上面所说的“递归性”乃是人类语言最核心的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语言所独有的。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在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Hauser,et al.,2002),乔姆斯基及其合作者把语言机能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
人类的语言能力当中,有些是人类特有而其他动物所没有的。那么,是哪些呢?下面我们分别对此进行论述。
3.1 语言机能
第3章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从表达方面来看,人类语言具有离散性(dispersion;dispersibility)和“递归性”(recursion)。
离散性
离散性是说,句子是由离散的单位(dispersed units)组成的,句子有由6个词组成的,有由7个词组成的,但没有由6.5个词组成的句子。
《语言本能》一书中译本的封皮
《语言本能》(Language Instinct)已有中文译本,译者洪兰,台北:商业周刊,1998年。汕头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将该译本引进并在国内发行。
平克(1994:5)认为,语言是一种本能(instinct):“人会说话,类似于蜘蛛会结网。蜘蛛的结网能力,不是某些天才蜘蛛的发明,不是因为蜘蛛受过良好的教育,也不是因为蜘蛛具有成为建筑师或从事建筑工作的潜能。蜘蛛会结网,是因为它们有大脑。正是大脑,给了蜘蛛结网的欲望和能力。”
在认为语言是人类的本能这个问题上,最有名的学者是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
年轻时的乔姆斯基
第3章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
*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乔姆斯基就主张,人类语言太过复杂,绝非行为主义的刺激强化说(“刺激-反应”理论)(参见5.1:本教材PP64-65)所能解释。语言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产物,是遗传的结果。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即使是对黑猩猩(与人类关系最近的动物)而言,人类语言对它们来说也不具有可学性。
*
第3章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
第3章 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汇报人姓名
第3章 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
第3章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
语言机能
01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
02
积极证据和消极证据
03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思想评价
04
其他类型的普遍语法
05
普遍语法和第二语言习得
06
小结
07
语言学的著作大多是以死气沉沉、晦涩难懂而“见长”的。不过,也有例外。平克(Steven Pinker)1994年写了一部名为《语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的书,刚一出版就成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
语言机能
04
广义的语言机能
*
*
下面简单说说这两种语言机能。
狭义的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narrow sense,FLN)。
FLN的核心成分是一个抽象的计算系统(指句子组合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操作)。计算系统使用有限的元素,产生出无限的表达式,每个表达式都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其长度也没有限制。
广义的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broad sense,FLB)。 除了内在的计算系统即FLN以外,FLB至少还包括另外两个系统:感觉运动系统和概念意图系统。乔姆斯基等人认为,感觉运动系统和概念意图系统是FLB的外围成分,属于认知和感觉机制,是人类和其他物种所共有的。如果有差别,也只是在数量方面,而非类别性的。只有FLN所包含的机制,特别是递归性,才是人类所特有的。
儿童在习得母语的时候,只需要根据输入中的积极证据,从这些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就可以了。每一个参数,都和一组句法特征相连。儿童不需要一个个地去学习这些特征,只要根据输入设定了参数,这些特征就随之而来,自然就学会了(Chomsky,1995;Radford,1997)。这样,在普遍语法及其原则的引导下,语言习得的难度就大大降低,儿童也因此能够克服逻辑问题,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也能够非常神速并且极其完美地完成对母语的习得。
简单地说,对于母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乔姆斯基的回答是:这是因为儿童具有先天的语言机能。
不妨看看乔姆斯基(1997)的说法,它集中概括了上面讲到的意思:
假定彼得的语言器官处于状态L,L就是彼得的语言。……关于彼得的语言的理论称为“语法”,关于语言机能的初始状态的理论称为“普遍语法”。语法是在不同的框架中对传统术语的沿用。彼得的语言决定了无穷多的表达式,每个表达式都有自己的语音和意义。用术语来说,他的语言“生成”了他的语言的表达式。关于他的语言的理论因此而被称为“生成语法”。每一个表达式都是一个特征复合体,向彼得的表达系统发出指令。有了语言和相应的表达系统,彼得就有了关于表达式的语音和意义的丰富的知识,并且也有了相应的能力,他可以理解他听到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用不同的方式使用自己的语言。
(1)条件不利。儿童获得的输入是有限的,其中包含的大都是积极证据,消极证据很少。从形式上看,儿童听到的话语并不总是符合语法的,以错误开始、中途改变计划等也都是常见的现象,所以说“输入有可能损害语言知识”。 (2)结果完美。儿童习得母语不受智力的影响,成功率极高,正常儿童都能毫无例外地掌握自己的母语。 (3)速度惊人。儿童习得母语的速度很快,一般在5岁前就能基本掌握母语。 (4)潜能相同。儿童能够以同样的速度习得任何一种语言。此外,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点,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是基本相同的,这一过程也充满了创造性(参见第7章:教材PP95-111)。
乔姆斯基认为,在儿童的语言经验(所接触的输入)和最终获得的能力(关于语言的抽象知识)之间,存在着不对应的情况。儿童最终掌握的语言系统,其内容丰富并且极其复杂。该系统所包含的知识,远远大于儿童从有限的输入当中推理所得。语言习得中的逻辑问题,即由此得名。换句话说,按照一般逻辑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这需要解释。
我们再举一个语言学的例子。普遍语法的一个参数涉及主语与动词的关系。该参数的一种可能是“代语脱落”(prodrop),允许使用无主语句式。比如,在汉语里,可以说“下雨了”,也可以说“说吧”等。另一种可能是“非代语脱落”(non-prodrop),不允许出现无主语句式。比如,在英语里,单说Speaks不成话。非代语脱落语言要求句子一定要有主语,主语没有实际意义时,往往采用“假位主语”(dummy subject)。比如,It is raining和There's someone at the door to see you中的it和there就是假位主语。
3
关于语言机能,乔姆斯基早期(如Chomsky,1965)使用的术语是“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这个术语在学术界的使用率也是很高的。
语言机能
第3章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01
乔姆斯基及其合作者把语言机能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
02
狭义的语言机能
03
乔姆斯基的解释是:儿童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具备先天的语言机能。这一机能在其“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中,就包含一系列关于语言的“原则”(principle)。这些原则决定了自然语言可能(或不可能)采取的操作手段。
原则分两类,一类原则对于所有语言来说,都是一样的(language-invariant)。这类原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儿童并不需要学习。另一类原则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现是不一样(language-particular)的,这类原则规定了若干可能性(一般为两种),称为“参数”(parameter)。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一项“教黑猩猩美国手语”的实验。手语在本质上是跟人类有声语言相同的。这项实验的主角,一只雄性黑猩猩,被命名为“尼姆·齐姆斯基”(Nim Chimsky)。尼姆2000年3月10日死于心脏病,终年26岁。尼姆的教师,心理学家佩蒂托3月23日撰文表示哀悼(Petitto,2000)。她在文章中认为,尼姆最终掌握的,也只是人类语言的一部分。我们看到,黑猩猩尼姆的语言实验说明,人类以外的任何物种都不能完全学会人类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