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与其作品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生平与其作品特色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苏洵外出四处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
程氏在读到东汉《范滂传》时,不禁感慨叹息。
苏轼问母亲:“如果苏轼将来做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汉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陆贽(唐代贤相之一)的文集。
不久当他读到《庄子》的时候,感叹说:“我以前有这样的想法,但嘴里却说不出来。
现在看到这本书里写的,正好和我心里想的一样啊!”嘉佑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
当时文章支离分裂和诡异奇怪的弊病很严重,欧阳修正思索有什么方法能救治这种弊病。
当他得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这篇文章时,又惊又喜,就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但是凭借“《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
参加殿试,中乙科。
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说:“我的文章比这个人要逊色一大截啊!”刚开始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都认为是欧阳修虚夸,并不信服。
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苏轼)调到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任知州。
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泛滥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后洪水汇集到徐州城下。
暴涨的洪水没有被及时疏导,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城里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
苏轼说:“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
城池呢?我在这里,就决不允许洪水危及城池。
”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们又赶回城里。
苏轼拜访守卫徐州城的军队,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要听从我的命令为我效力。
”士兵头目说:“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们都是小人,理应为您效命。
”于是带领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军营,修筑起东南长堤。
雨日夜不停,城墙仅有三版没有淹没到洪水里。
苏轼在城墙上过夜,路过家门时也没有进去。
他让各级官员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当初,宋太祖时实行差役制度,时间长了,产生了弊病。
王安石担任宋神宗的宰相时改为免役制。
司马光担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制。
苏轼说:“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
免役的害处是官吏聚敛民财,钱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闹钱荒。
差役的害处是百姓长时间服役,不能专心全力在农事上,此时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机做一些不法的事情。
这两种害处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
”司马光并不认为苏轼说得正确。
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自己的观点,司马光很愤怒。
苏轼说:“当年宰相韩魏公(指韩琦,是宋朝时辅佐过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责陕西省的义勇军,您当时是谏官,努力和他争执,韩公不高兴了,您也不顾。
苏轼以前听您详细说过这件事,难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苏轼把话说完吗?”司马光听完笑了起来。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去世,享年66岁。
苏轼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得力于天赋。
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能写成文章诵读。
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爱戴君王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论,正直无畏的节操,都远远在众大臣之上。
只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苏轼作品风格简介及代表作赏析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一、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生而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二、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三、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传世佳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
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6.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江城子》
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八声甘州》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
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
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19.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2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浣溪沙》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浣溪沙》
2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2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25.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27.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
经典诗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宵》
3.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陌上花》
4.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陌上花》
5.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吉祥寺赏牡丹》
6.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游金山寺》
7.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
9.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0.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11.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澄迈驿通潮阁》
12.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庐山烟雨》
13.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有美堂暴雨》
1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1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1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文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晁错论》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前)赤壁
赋》
4.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