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6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第1讲 人口、城市与交通3.ppt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世界的居民和国家课件

一.世界人口
(3(()12影.))衡世响人量界人口人人口的口口分地疏的布区密分的分的布因布指素标:自人然口条密件度、(开平发均历每史平、方经千济米水内平的人口数, 人稠稀口密少总区量:∕降总水亚面量洲积较东)少部的、沙南漠部地;区欧、洲热西量部条及件北较美差洲的东高部纬及高原、 山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
体毛 多 中等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少
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大洋州
亚洲东部、东南部、北 部和美洲部分地区
非洲南部、大洋洲、美 国境内、拉丁美洲
二.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1、国土面积较大的主要国家依次是俄罗斯、加拿 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
二.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人口1超3 1亿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俄罗 斯、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墨西哥。其1中0.5亚洲6个。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C
D.乙、丁
14.四图中 A.a、b两地相距约2200千米 C.e地和f地分属不同的国家
D
B.d地位于c地的东北方向
D.g地和h地地壳运动强烈
区域认定
B. 重要国家的经纬度与轮廓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条著名山脉,数字为经纬度数值。 读图完成12—14题。
1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山脉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国界线上 C.丙位于板块交界线上
B.乙位于大洲分界线上 D
D.丁位于我国地形阶梯分界线上
13.四山脉中,两侧自然带类型基本一致的是
欧洲东部和北亚
中亚
北非
西亚
东亚
南亚
撒哈拉 以南非洲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中国

京广线 焦柳线
宝成- 成昆线
徐州 商丘 郑州 洛阳 宝鸡
南京 九江 武汉 枝城 攀枝花
五、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北京、徐州、株洲、郑州、兰州、成都、哈尔滨哈尔滨
京哈线 京广线 北京、 京沪线 京九线 京包线
兰州
北京
包头 京 包 线 天津
上海
广州
九龙
六、中国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
1、中国内河运输
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
兰州 郑州
宝成线
成都焦柳线
成昆线
株洲
昆明
徐州 京沪线
上海 杭州
京九线
沪杭-浙赣-湘黔 -贵昆线
京广线
城市N以西的铁路线名称是 A.青藏铁路 B.兰青铁路 C.兰新铁路 D.宝成铁路
“五纵”与陇海线、长江干流交汇处的城市
“五纵” 名称
与陇海线 交汇处的 城市“
与长江干 流交汇处 的城市“
京沪线
京九线
满洲里
哈尔滨
阿拉山口 乌鲁木齐
西宁 兰州 格尔木
拉萨
成都
北京
包大头同京 包 线
长春 沈阳 绥芬河
天津 大连
中卫
太原 石家庄
宝鸡
陇 焦作 海 西安 洛阳 郑州
商丘
线济南 连云港 徐州
南京
武汉
九江
上海
贵阳 怀化
株洲 长沙南昌 杭州
昆明
柳州 广州
湛江
九龙
陇海—兰新— 北疆线
京包-包兰线
北京
京哈线
青藏铁路
自然条件:支流众多,河网密布,通航里 程长;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水量较大, 季节变化小,水流平稳;无结冰期,通航 时间长;含沙量小,利于航行。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地理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 响
一、区域的含义和特征 1、区域: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 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白桦树)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一、区域的含义和特征: 1、区域: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 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 (1)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范围和边界 (2)层次性 (3)差异性 (4)整体性
类型 作物 熟制 交通便利, 一年 水田 水稻 两熟 对内对外联 耕作 油菜 或三 系方便,商 水产 棉花 熟 业贸易发达 业
旱地 耕作 畜牧 业
玉米 春小 麦 大豆
一 年 一 熟
深居内陆, 对内对外联系 不便,商业贸 易落后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农业 工业 商业 人口 城市 交通 ……
长江三角洲 共性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北纬43°~48°,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 部,长江入海口 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温带季风气候区
位置 气候 地形 水文 生物 土壤 矿产
地 气候条件 理 环 境 差 土地条件 异
矿产资源 条件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区域发展差异
农
长 江 三业
依托农业发展轻 工业,从国内外运 入矿产资源发展重 工业,是重要的综 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 油资源和周围地区 的煤铁资源,发展 重化工业,成为重 化工业基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人教版地理八上课件: 人口 1

位次 名称 密度 位次 名称 密度
1 上海 3701 22 四川 165
2 北京 1167 23 吉林 147
3 天津 1085 24 云南
117
4 江苏 767 25 宁夏
95
5 山东 610 26 黑龙江 82
6 广东 564 27 甘肃
56
7 河南 563 28 内蒙
密度 位次 18722 25
6500 26 3701 27 1167 28 1085 29
767 30 643 31 610 32 564 33 563 34
名称 四川 吉林 云南 宁夏 黑龙江 甘肃 内蒙 新疆 青海 西藏
密度 165 147 117 95 82 56 21 13 8 2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人口密度
1.32亿
0.74亿
受过大学教育: 890人/1万人
文盲率:4.08%
城镇人口 49.68%
流动人口:2.2亿
人口性别比
48.73%
51.27%
118 100
出生人口性别比
2010年
近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1~4岁的男女比例
排名 名称 男孩对100个女孩
1 江西
143
2 河南
142
3 安徽
天津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总人口
12,938 8,672 6,301 5,627 3,002
2.对于下面的不同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 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 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 大量向西部迁移。
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 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 移民,应发展教育,提 高人口素质。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图表1

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地形阻拦冷空气、洋流 海拔?
13题第(2)问玉米分布共同的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14题第(2)问:工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劳 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人口数量增 多,比重增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缩小城乡 差距,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专项3
地理过程示意图
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 量曲线图。
1、析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径流量季 节变化、汛期、冰期、断流等 2、析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峰值、 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等 3、析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确定理事物或现象的实物景观图像。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 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 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 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
花岗岩属于图中的 B A、甲 B、乙 C、丙 D、丁
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 转换;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 数据或曲线变化规律推 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 析,理解图示地理事物
水位是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基面以上的高程。 其单位为米。 水位基面表达水位所用基面,通常 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基面,一种是 测站基面。
作
业
69页第1题;70页第3、5题;72页3、4、5题
专项五
地理事物分布图
点状、线状、面状
(2013年)指出该国城市分布的特点。 分布不均;西部城市较密集,东部稀疏;主要分 布在铁路沿线(或河湖、海沿岸);西部城市等 级较高,东部较低
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 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或由 南向北)递减(整体趋 势);单位距离气温差沿 海大于内陆(或东南部大 于西北部)(疏密 ); 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 东北角(极值)。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定位1

例1第(5)小问 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科技水平、立体农业、延 长产业链、生态农业
44页例2
地貌景观是在成因上彼此相关的各种地表形态 的组合。如山地景观、河谷景观、湖泊景观、 岩溶景观等。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作业二轮资料45页
专题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讲 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贺兰山
阴山
冈底斯山
南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秦岭
大兴安岭
陵 东 南 丘
练习——43、44页例题
43页例1(3)雷雨的成因
降水的条件: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降温条件 (气流上升或向高纬流) 降水类型: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 降水的成因: 大气环流、下垫面、洋流
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2分),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分)。M地位于日本西部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季 风经日本海增湿(2分),再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形 雨,降水丰富(2分),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降水少(2分)。 地点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M 219.3 117.2 92.1 134 1778 N 69 52 65 77 810 根据上面图表信息,分析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 异,并简述M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原因。(10分)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统计图表课件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
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1 一3题。
1.图中 3比 1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
A.约高6% B.约低6%
C.约高1% D.约低1%
2.图中 1、2、3、4 四个国家中,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C
A.1 B.2
C.3
D.4
3.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
成特点
增长趋势
年轻型 下宽上窄, 少年儿童比 迅速增长 (增长型) 呈金字塔形 重大
人口增长模 式
传统型 (高低高)
人口问题 (特点)
就业、资源 、环境压力 大,影响经 济发展
成年型 (稳定型)
老年型 (衰退型)
像清真寺的 顶部塔形
底部收缩, 上部变宽, 金字塔已变 形
各年龄组人 口的比重大 致均衡
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
பைடு நூலகம்
人口增 人口增 长模式 长特点
原因
典型国家 人口问题 人口政策
发 达 现代型 国 家
增长 缓慢
社会保障制 度健全、生 育观念的转 变等
俄罗斯 德国 日本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或
兵源不足、 鼓励生育
社会负担加 ,引进外
重
来移民
发 展 中 传统型 国 家
增长 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
少年儿童比 重缩小,老 年人口比重 增大
稳定在零左 右的增长
呈负增长, 人口缩减
现代型 劳动力充足 (低低低)
现代型 (低低低)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缺乏、 社会负担重
2019/10/10
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 中国的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课件

专
属
12海里
经
领海
济
领海是区国家领土在海200中海的里 延续,属于国
家领土的一部分。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对领海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
国家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海
床和底土 。
S=3.14×(200×1.85) =423万平方千米
( 相当于四个浙江省)
辽东半岛老铁山角
主要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
三、我国现行行政区划的划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县(自治县、县级市)
乡(街道、镇)
23个 省 5个 自治区 省级行政单位 4个 直辖市 (34个) 2个特别行政区
东朝鲜,北蒙古 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 西南印度尼丹 南部还有缅老越
东北三省黑吉辽 北部边疆内蒙古 两河两山连京津 两湖三江接皖沪 南部琼台闽粤桂 西南云贵川藏渝 西北陕甘宁青新 港澳特别行政区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位置、疆域和 行政区划
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1、半球位置: 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中温带 3、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W (73°E)
(53°N)N
E
(135°E)
二、中国的疆域
1、领土四至点
N:漠河以北的黑龙 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S:南沙群岛的曾母 暗沙
简称
闽mǐn
贵州省
贵或黔qián
赣gàn
云南省
云或滇diān
鲁lǔ 豫yù
陕西省 甘肃省
陕或秦qín 甘或陇lǒng
湘xiāng
青海省
青
鄂è 粤yuè
西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藏 内蒙古
高中地理人教版人口与城市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人口与城市课件在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中,人口与城市是一个重要的章节,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可以了解人口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化进程、人口问题等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于人口与城市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人口与城市的概念人口与城市是紧密联系的,城市是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人口与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人口:人口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居民总数。
在城市中,人口数量往往比较庞大,人口密度高,生活水平也较高。
城市:城市是指地域范围较小,人口密集,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达的地区。
城市是人口集中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部分:人口与城市的关系人口与城市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下面将介绍人口与城市的关系,包括人口对城市的作用和城市对人口的影响。
1. 人口对城市的作用:(1)提供劳动力:人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城市的发展。
(2)促进市场扩大:人口数量多,消费能力强,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3)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人口集中的城市聚集了各种人才,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发展。
2. 城市对人口的影响:(1)提供就业机会: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就业。
(2)改善生活条件:城市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等条件,吸引了人口向城市迁移。
(3)提升生活水平:城市的发展为人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提高了人口的生活水平。
第三部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迁移紧密相关。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城市化的定义、特点和影响。
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同时也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发展的进程。
2. 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
(2)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面积和人口数量都会扩大,城市功能也更加多元化。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复习课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

40页7、8题
核电站应建在哪里?
作 业
冲关训练——至少完成选择题
4、为了促进该地产业升级,当地政府提高了该类 工业的环境治理费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环境质量改善,该类企业的竞争力会增强?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 降低运输成本;缩短原料地、生产地 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
第9题C或D答案
13题 (1)海运、土地资源与地价 市场、科技、环境污染
第4讲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交通运输方式、分布及走向ຫໍສະໝຸດ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的影响
密度、规模及形态
2、我国能源问题及措施 3、环境问题及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
38页例1
(1)动植物丰富的原因。
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人为破坏
(2)哀牢山3、4月份缺水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及措施。
原因:①降水季节变化大,3、4月降水少;②气温回升, 蒸发旺盛;③地势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④喀斯特 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⑤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 频发。 措施:①适当开采地下水;②兴修水库,加强 农田基本建设;③加强监测与预报;④种植耐旱作物; ⑤提高公民节水意识;⑥提高农业灌溉技术等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地理复习课件:人口城市与交通4

29页第5题
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 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 扩张带来的问题。。。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 热带地区平原气候炎热, 而高原气候凉爽
பைடு நூலகம்
青藏高原突出的自 然特征是高寒
6、甲图所示国家与我国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27页
1、铁路、高速公路与城市
2、化工园
3、商业区与仓储区
下图所示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 经营模式。
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B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A、城市水平高 C、城市化速度快 B、大大超过工业化进程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013年拉美城市化率达到80%,中国53.7% 西亚国家
秦岭对汉水上游水文特征的影响。
专题二
人文地理事物与原理
第2讲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我国的农业生产
二轮资料30页
作业
二轮资料题型练《选择题48分练(1)\(2)》 与《非选择题52分练(2)\(3)》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自然增长课件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979 年末 , 深圳市常住人口 1.4 万 , 到 1998 年末 , 已 达 395 万人 , 增加了 393.6 万 人。
深圳市
净迁入人口 约 340 万人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1、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 2、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1)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 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 ×100% 年平均人口数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2)某地某年人口数量为M,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 p不变,n年后人口数量为N, N = M ×(1+p)n
阅读课本P3活动题,思考1、2题。
1、 200000×2%=4000(人) 200000×(1+2%)10=243799(人) 243799×1.7%=4145 (人)
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
二、人口的自然增长 1、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 基数共同影响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阅读地理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增长迅速
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数量少,增长缓慢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水 平高低 生存环境、 生活水平、 医疗水平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增长 数量变化
二、人口的自然增长
1、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 数共同影响 2、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上的变化:不断增长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城市人口比重,扩大城镇规模。
(3)说明66号公路被州际高速公路取代的原因。
解析 结合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的差异,从运输量的大 小、速度和时间等方面说明高速公路的优势,同时科技 进步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保障。 答案 经济的发展,运输量增大,对高速运输的需求增 加;科技的进步,为交通的高速化提供保障;高速公路 更加宽阔平直,缩短交通里程,减少能耗;速度快,节
2. 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D
)
A.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
B.扩大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C.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
D.可能加剧沿线地区的水土流失
解析 B、C两选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云贵高原地下水位较深
,土壤盐渍化问题不严重。而高铁经过地区山地多,受季风气候
66 号公路是美国 20 世纪上半叶最为风光的一条公
路大道,它缩短了由东到西的运营时间,在美国开拓西部
、发展西部的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州际高
速公路的兴起,66号公路逐渐被取代。
(1)66 号公路西段所经地区人口潜力指数小于东段,分 析其原因。 解析 从地形、气候、耕地面积、自然灾害及生态环境 等自然条件和交通、科技及开放程度等社会经济条件分 析原因。 答案 西段所经区域与东段相比:山地多,耕地比重小 ;干旱、半干旱区的地区面积大,水资源不足;科技水 平低;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地区开放程度低;自然 灾害较多;生态环境较脆弱。
(1) 影响聚落形态:水运发达区,聚落往往沿河或沿海分
布、延伸;陆路交通发达区,聚落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拓
展;综合运输区,聚落多方向发展。 (2) 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和位置:山区地势起伏大,运输 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不利于区际商品流通,商业网 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随着交通运输发展,传统中心商业
区衰落,商业网点向城市外围布局。
(3) 城市区位、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
一般为:
(4)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 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预测演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目前人口状 况下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材料二
据图可看出,美、日、德三国单位 GDP 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方法技巧 人口与城市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高考每年必定 涉及的考查内容。命题方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考查形 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及影响。其答题思路为:
(2)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其答题思路为:
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D.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图表资料可知,美、日、德 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高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A项错误; 美、德两国人均GDP变化率增长,而人均碳排放变化率为负值,B 项错误;
专题三
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第1讲 人口、城市与交通
核心点五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主干精讲
2.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 吨位 ) 、专业化 ( 大型集装箱等 ) 、网络化( 多种
运输方式联合发展,形成交通网)。 3.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交通枢纽
4.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预测演练
命题点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
[预测题型:选择题]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同时开通运营。下图为“ 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贵度大 B.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 C.连接两个沿海省区,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D.连接我国中、东部两大经济地带 解析 贵广高铁沿线,特别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 质条件复杂,增加了高铁施工难度。贵州属于内陆省区,贵 广高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连接我国东、西两 大经济地带。
气候
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
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带来的不利影响
(2)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角度
分析要点
资源丰富地区发展交通运输是开发资源的需要,发展交 资源条件 通运输能够促进资源丰富地区资源的开发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经济条件 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 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 科技条件 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
(2) 简析 20 世纪上半叶 66 号公路对美国西部地区城市化
的积极影响。 解析 答案 结合交通运输对人口流动、贸易联系、资源和旅 有利于人口迁入;促进资源开发和利用,带动沿 游开发及城市化等方面说明其积极影响。 线工矿业的发展;加强与中、东部的联系,促进商业贸 易、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城镇人口数量,提
影响,降水量大,修建铁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可能加剧沿线地区
综合考点 · 多维探究
探究点
典题例析
人口、城市与环境关系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2015· 江苏地理)图1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 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2为“1971、2008
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CD )
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方法技巧
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 (1)自然条件
分析角度
分析要点
平原: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 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
地形
水文 地质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
短桥涵总长度 尽量避开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开凿隧道要避开
断层,从背斜部位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