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1]
《出师表》四年中考试题大全

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四)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4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②后值倾覆 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五)出师表(原文)
37.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2分)
(六)
38.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36.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 ;② 。(用原文回答)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诸葛亮D. 曹操答案:C2. 《出师表》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A. 诗歌B. 散文C. 议论文D. 小说答案:C3. 《出师表》中提到的“先帝”指的是谁?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袁绍答案:A二、填空题4. 《出师表》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答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 文中“________”一句,诸葛亮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简答题6. 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一是开张圣听,希望后主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二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表明内外政令应当一致;三是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强调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四、阅读理解7. 阅读《出师表》中的以下段落,回答问题:“臣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1)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什么的认识?答: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法律制定和执行、听取意见和意见效果的认识,强调了执行法律和意见的实效性比制定和听取本身更为重要。
(2)诸葛亮在这段话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答:诸葛亮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对于国家的治理,不仅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建议,更要确保这些法律和建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实施。
五、写作题8. 以“忠诚与责任”为话题,结合《出师表》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六、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出师表》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内涵的忠诚、责任和智慧等价值观,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学习到诸葛亮的优秀品质,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______年写的,是一篇______文。
答案:227年,辞赋。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他之所以能够被刘备重用,是因为______。
答案:先帝不以臣卑鄙。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他之所以能够被刘备重用,是因为______。
答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二、选择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他忧叹的是什么?A. 国家的未来B. 个人的前途C. 百姓的疾苦D. 以上都不是答案:A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的“先帝”是指:A. 曹操B. 孙权C. 刘备D. 董卓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忠臣”形象。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忠臣”形象是忠诚、勤勉、谦逊、无私。
他自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表明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
同时,他强调自己“不敢妄自菲薄”,表明他虽然谦虚,但对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有着清晰的认识。
2.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于“先帝”刘备的忠诚。
答案: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深厚忠诚。
他提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明他对于刘备的遗命和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
同时,他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说明刘备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而诸葛亮则以实际行动回报这份信任,体现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
四、论述题:1. 论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展现了极高的忠诚精神。
他不仅忠诚于刘备,更忠诚于国家和人民。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如“夙夜忧叹”和“恐托付不效”,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诸葛亮的这种忠诚精神,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形象成为了忠诚和智慧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五、翻译题:1.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中考试题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①先帝创业未半………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使内外异法也。
③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A. 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皆刑.其长吏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应D. 使内外异.法也渔人甚异.之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②后值倾覆值: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4分)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译:②先帝不以臣卑鄙译: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请用原文回答)(4分)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
(4分)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2分)秋()报()光()塞()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___(2分)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___所作。
2. 文中“先帝”指的是_________。
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描述的是_________。
4.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臣”指的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出师表》中提到的内容?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A. 忠诚B. 疑惑C. 愤怒D. 悲伤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何要出师北伐?2.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表现。
四、论述题1. 论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答案一、填空题1. 诸葛亮2. 刘备3. 诸葛亮自己4. 诸葛亮自己二、选择题1. C2. A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出师北伐是为了继承刘备的遗志,完成统一大业,恢复汉室江山。
2. 《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表现在他对先帝的遗愿念念不忘,即使在先帝去世后,也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并且亲自带领军队北伐,以实现先帝的未竟事业。
四、论述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深知国家存亡的重要性,能够洞察形势,提出合理的政治主张和军事策略。
他的军事才能则体现在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指挥能力,以及在困难时期仍能保持冷静,制定出有效的军事行动计划。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33218

《出师表》四年中考试题大全班级姓名学号(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A. 以光先帝遗.德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D. 使内外异.法也E. 恢弘志.士之气渔人甚异.之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锦一、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人阵:______________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出师表》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出师表》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七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性默写和阅读理解选择题一、文学常识1.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2)不宜异同..(3)未尝不叹息痛恨(4)先帝不以臣卑鄙(5)由是感激..2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②此皆良实..③攘除奸凶..④优劣..得所(2)形容词作动词①亲.贤臣原意为:关系近;感情好(跟“疏”相对)②远.小人原意为:空间或时间的距离长(跟“近”相对)(3)名词作动词以光.先帝遗德(4)动词作名词恐托付..不效原意为: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5)名词作状语北.]定中原原意为:北方,北边(跟“南”相对),3.其他重点实词(1)(2)此诚.(4)(6)陟.罚臧否..(8)使内外异法..(10)悉以咨.之(12)臣本布衣..(15)猥.自枉屈..(17)夙.夜忧叹深入不毛..(20)攘除....奸凶至于斟酌(22)以告.先帝之灵(24)以彰.其咎.(26)察纳.雅言.表涕零..4一词多义(1)谋(2)效(3)益(4)遗(5)行(6)兴三、文言虚词1则①则.2.而3.以①以.4.之①然侍卫之.四、句子翻译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3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五、问题探究1.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2.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3.课文中有些短语后来凝固为成语,沿用至今。
把这些短语找出来,并说说由它们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含义。
六、理解性默写1《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出师表》中考试题精选

《出师表》中考试题精选一、阅读下面选自《出师表》中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 臣本布衣.. (2) 躬.耕 (3) 遂许.先帝以驱驰(4) 至于斟酌损.益⑸卑鄙⑹攘除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 先帝不以臣卑鄙(2)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⑶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⑸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求闻达于诸侯12、选文第二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文中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这是成都武侯祠中的一副对联,联中的文字追忆了诸葛亮与刘备之间动人故事及情感。
其中的“三顾”指刘备(填成语)的故事,“古今情”中包含了刘备的情感和诸葛亮对刘备之情。
14、本文中诸葛亮用“卑鄙”一词来形容自己的见识才能,而《隆中对》中,却说“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15. 选文第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
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相应的句子。
16. 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的目的是什么?17.①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②文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③笫①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短语回答。
18. ①下面是诸葛亮祠中的一副对联,请你从列出的四项中任选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完整版)《出师表》中考题型大全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萃(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常用的成语 ,它们是妄自菲薄和作奸犯科。
2、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3、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C、E)。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的建议。
E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F .文中“先帝”“陛下”不是指同一个人。
【解析】 C项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议“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E项显然纯出于望文生义。
余四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等方面,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4 、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开张圣听,不应该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请用原文回答)。
5、“开张圣听”意为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引喻失义”意为说话不恰当。
6、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作者认为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
(二)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中考文言文试题—《出师表》(1)

中考文言文试题—《陈涉世家》(1)
[题目]
对下面一段话内容要点概括完全正确的是 (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A. 分析了蜀国当前的形势,指出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论述不“开张圣听”的危害。
B. 分析了蜀国当前的形势,指出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
C. 分析了蜀国当前的形势,论述危急的原因,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
D. 分析了蜀国当前的不利条件及忠臣志士们为国事尽心尽力的原因,论述不“开张圣听”的危害。
[题解]
考查对内容要点概括辨正。
答案:B。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

《出师表》中测验题汇编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世界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微薄,引喻掉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如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旦之理,不宜偏私,使表里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雷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D. 使表里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应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表里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雷同的两个词分离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懂得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剖析蜀汉的危机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看重.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前提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路处理奖惩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正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奖惩严正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归纳综合作者主意的一句话. (二)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秋:②后值倾覆 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当,不该该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答复)(4分)10.笫3段文字侧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离用四字成语答复.(4分) (三)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 ) 报( ) 光( ) 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引喻掉义”的意思是_______(2分)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剖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晦气的客不雅前提,又指出了有利的主不雅前提,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假如不如许做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2分)A. 从“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小我.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四).臣本平平易近,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显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刻不毛.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华夏,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臣本平平易近平平易近: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③遂许先帝以奔走奔走:④深刻不毛不毛:30.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雷同的一句是()(2分)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当奖率全军,北定华夏,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剖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体裁.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本身的“感谢”和“忧叹”之情.C.作者把“北定华夏”看作本身“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动人之深.(五)出师表(原文)34.加点字意思雷同的一项是()(2分)A.此皆良实居心良苦 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C.逝世节之臣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太息仇恨于桓.灵也36.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②.(用原文答复)37.联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劝戒刘禅任用贤良.(2分)(六)38.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遂许先帝以奔走:③深刻不毛: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9.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40. 第3段文字中,标明出师前提已具备的语句是:(七)4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远: (2)所以: (3)是:4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1)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显达于诸侯(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合:(2分)卑鄙古义:今义:44,第一天然段中,作者提出了(填四个字)的建议.(1分)45.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八)48.选出诵读时节拍划分准确的一项()(1分)A.苟全 /生命于乱世B.先帝不 /以臣卑鄙C.受任 /于败军之际D.至于推敲 /损益4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雷同的一项()(2分)A.(1)元方入门掉落臂(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执策而临之,曰:“世界无马!”50.“先帝之殊遇”表如今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3分)(九)56.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雷同的一组是()————声嘶力竭————道听途说57.翻译句子①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8.请从文中摘录表示诸葛亮对后主殷切愿望的句子.60.诸葛亮是聪明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表现这一特色,如“摆八卦阵”, , .(十)6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日夕) B.攘除奸凶(消除.铲除)C.以告先帝之灵(奉劝) D.以彰其咎(标明.显扬)6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66.朗读节拍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恐/拜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堪受恩感谢 D.进尽/忠言67.用选段中的原话答复下列问题.(4分)(1)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前提是什么?(2)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十一)(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7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未尝不太息仇恨于桓.灵也()(3)其谁可而为之()(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7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合.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圣人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答复)78.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发. (十二)[甲]先帝知臣谨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寝食不安.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蒲月渡沪,深刻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成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言,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7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8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雷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严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言D.每有会心,便欣然忘食8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雷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言顾王业不成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所以人多以书假余82.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蒲月渡沪,深刻不毛,并日而食83.纵不雅甲乙两段内容,扼要归纳综合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来由(3分(十三)浏览两则短文,答复问题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往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气,好坏得所.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洋洋得意,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不雅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认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厥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认为大夫.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分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虑的器械.⑥自下:谦逊.⑦自损抑:抑制本身,保持谦卑.⑧对:答复.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1)简拔:(2)裨补阙漏:(3)好坏得所:(4)洋洋得意:(5)名显诸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2)今者妾不雅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18.选出懂得和剖析有误的一项.()A.甲文是奏章,是典范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绪周密;直截了当,让人轻易接收.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寄义深刻,含蓄地标明不雅点.解释道理,说服力强.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根本目标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诚情绪.D.乙文异常细腻地论述了一个故事,虽光鲜活泼,但读者难以掌控作者的真实意图.用如许的手段推举国度大臣,似乎也不敷郑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联合选段用本身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尺度有何不合.(4分)(十四)出师表9.本文作者是三国时代的,这篇文章是他写给的.(1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11.古之贤者擅长以史为鉴,察治国度兴衰之理.作者蜜意地回想先帝“太息仇恨”的情况有什么意图?(2分)1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成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示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2分)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逝世尔后已.用平生血汗实行着本身神圣的职责.请联合原文中你感触感染最深的一点谈谈,在看重责随意率性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力将会对你产生如何的影响?(3分)(十五)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沪,深刻不毛.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华夏,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堪受恩感谢.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2 分)A夙夜优叹(日夕) 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全军(部队的统称) D至于推敲损益(铲除)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译文:21 .朗读节拍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2 分)A .恐/拜托不效B .深追先帝/遗诏C .臣/不堪受恩感谢D .进尽/ 忠言22 . “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世界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表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十六)《出师表》原文6解释下列加点次在文中的寄义(4分)(1)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秋:(2)躬耕于南阳躬:(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4)至于推敲损益益: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雷同的一项是()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B.如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缺少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个中(《狼》)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9.诸葛亮在本文中重要表达了什么情绪和决心(3分)《出师表》中测验题汇编答案:1.A.C(2分)2.这确切是危机存亡的时刻啊! (2分)3.妄自微薄作奸犯科 (2分.一词一分)4.宫内朝廷宫中府中(2分,答对两个得一分)5.C (2分)6.诚宜开张圣听(2分)11时酬报发扬光大壅塞 12普遍地听取他人的看法措辞不适当13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展忠志之士的气节.14广开言路以塞忠谏之路15 D16.(3分)秋:时刻光:发扬光大义:合适.适当17.(3分)①宫廷里侍奉保卫的臣子,不也稍有懈怠.②先帝不介怀我的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③后来正遇危亡关头.18.(2分)开张圣听妄自微薄引喻掉义以塞忠谏之路19.(2分)三顾草庐临危受命29-33.略 33①诸葛亮,是聪明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批示若定,请联合《三国演义》中的故工作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批示的两个战例.(2分)②中国汗青上还有很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汗青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业绩.34.B 35.答案示例:①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②先帝活着的时刻,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太息.痛心和圆满的.36.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37.答案要点:①为懂得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38. ○1低微而鄙陋○2奔波效劳○3 ○4把(4分,各1分)39. 在兵败的时刻接收重担,在危难的关头衔命出使(东吴)(2分,“于”译错扣1分)40. (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2分,多答扣1分41. 3分疏远;的原因;此(这).42.4分 (1)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生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2)日夕忧闷太息,放心先帝拜托的任务不克不及完成.43. 2分 (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2)良好(不道德). 44. 1分亲贤远佞.45. 2分 (1)蒲月渡泸,平定南边;(2)北定华夏;兴复汉室.48.C 49.C 50.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担.③临崩寄大事.51.“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52.(1)地位低温,学识浅薄(2)奏效,实现(3)明见,贤明 53.B 54.(1)我本来是平平易近苍生,在南阳亲自耕种地步.(2)这就是我酬报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55.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实坚毅.尽心尽职的贤臣56.B 57.略.(应留意“故”“寄”“所以”“职分”等词义的解释及句意翻译的通顺) 58.“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59.报先帝忠陛下60.例:空城计火烧赤壁六出祁山64.C 65.愿望您把伐罪奸贼.兴复汉室的义务交给我,假如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掉职的罪恶.66.B 67.(1)南边已定,兵甲已足.(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6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75. (4分)每小题1分(1)赐与 (2)痛心圆满 (3)做.担任 (4)过了76. (4分)每小题2分.(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77. (4分)每处2分(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78. (4分)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交友同伙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全阐述即可得满分.79.(2分)①寄:拜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当④适:正好,正逢(只写对一个不得分,写对两个得1分,写对三个得1分)80.(2分)B81.(2分)D82.(4分)①这就是用来酬报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蒲月度过泸水,深刻到不长庄稼的荒漠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准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酌情扣分)83.(3分)①是本身酬报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边兵变已经平定,兵器设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器械方威逼,正处于疲乏之时.(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准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6.(1)提拔;(2)填补缺陷和疏漏之处;(3)才干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失态等;(5)在诸侯列都城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情操行仁慈公平,周全懂得军事方面的工作.(2)今天我看他出门,固然志向弘远,深谋远虑,却老是显出本身很谦逊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请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8.D(2分)19.诸葛亮推举文武大臣的原则:忠实.仔细.能干.公平,久经锤炼和考验.晏子的尺度则是:有了缺陷能虚心接收看法,并实时加以纠正. (甲)9诸葛亮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10.①时②发扬光大③提拔④讯问(共2分,每小题0.5分)11.环绕“借先帝之意,申饬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答复即可.(共2分,环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复也可以得满分.或环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度强大成长”答复也可得满分.或环绕“亲贤远佞,才干治理好国度”答复亦可得满分)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正奖惩,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插内政.军事人才.(或答复“推举人才”)③平定南边,使后方稳固,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预备.(共2分,答岀个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个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13.环绕“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尽职尽责,尽心努力作好分内的事”来答复即可.(共3分,联合原文内容1分,能环绕“对本身.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随意率性一个角度来谈本身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乙)14.①平昔(或“一贯”,或“日常平凡”)②到(共1分,每小题0.5分)15.环绕“郭伋比商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放心本身掉信于孩子们,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信了一夜,预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答复即可.(共2分,环绕“放心本身掉信于孩子们答复即可得满分)16.环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热和气的人”答复即可.(共2分,能环绕“讲信誉,爱好儿童”答复亦可得满分)19 . D 20 .译文:愿望您把伐罪奸贼,兴复汉室的义务交给我.假如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掉职的罪恶.21 . B 22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秋——时.时代.时刻;躬——亲自.本身.本身;简——提拔.遴选.选;益——增长7.D8.(1)略.打分点:愿.则.计日而待(2)略.打分点:顾.以.“咨臣以当世之事”倒装句翻译要准确.(以上分离是1分)9.重要表达了她酬报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尽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谢);“北定华夏”.“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同一全国)。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A. 以光先帝遗德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使内外异法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②后值倾覆值: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4分)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②先帝不以臣卑鄙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_______ ,不应该_________ ,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
(4分)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2分)秋()报()光()塞()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 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 ___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分)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234A.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四)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臣本布衣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③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④深入不毛不毛:30、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5(五)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中考集锦题(含答案)

《出师表》中考集锦题(含答案)《出师表》集锦【一】(2021中考北京卷8分)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5-7题。
(共8分)侍中、侍郎郭攸之、费t、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m中之事,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表示之曰能够,就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虏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好坏屈艾。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草庐于南阳,苟全性命于江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无耻,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就是敬佩,遂许先帝以士众。
【丙】后值沉没,获任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尔去二十存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靠近,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5.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计日而待/不计其数....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由是感激/实事求是....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庶竭驽钝/尽心竭力....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临表涕零/涕泪交流....6.译者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认知,全都恰当的一项就是()(2分后)【甲】愚以为营中之事,虏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好坏屈艾。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认知:恳请葛亮之所以所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不好,军事才干注重,甚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感叹憎恨于桓、鬼神也。
出师表》中考真题集锦

《出师表》中考真题集锦(一)一.文言文阅读(20分)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以光先帝遗德光: (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3)亲贤臣,远小人远: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B桓、灵C D人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AC21、请将“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22、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3分)18、(1)发扬光大(2)挑选,选拔(3)远离( 4)显示,表明(每小题1分,共4分。
)19、D(D中的两个“而”字都表转折;A中两个“之”字分别用作代词和动词;B中两个“于”字的意思分别是“在”和“对”;C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用来”、“以致”。
)20.C(“异同”——在这里是偏义复词,指“不同”;今义:含“相同”和“不同”;“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门营业:“痛恨”——古义:痛心遗恨,今义:非常憎恨。
)21、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作奸犯科”、“有司”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
句式不顺不对扣1分。
)22、(1)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分。
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2)言之成理即可(2分)“建议”不对应的不能得分。
)二.广东省河源市2005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四年中考试题大全班级姓名学号(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A. 以光先帝遗.德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使内外异.法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孟子〉二章》)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②后值倾覆值: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4分)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②先帝不以臣卑鄙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____ 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
(4分)(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2分)秋()报()光()塞()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 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 ______(2分)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分)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
(2分)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四)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臣本布衣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③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④深入不毛不毛:30、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五)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4.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6.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
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②。
(用原文回答)37.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2分)(六)38.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深入不毛: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9.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40. 第3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七) 4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远: (2)所以: (3)是:4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4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古义:今义:4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填四个字)的建议。
(1分)45.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八)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1分)A、苟全 /性命于乱世B、先帝不 /以臣卑鄙C、受任 /于败军之际D、至于斟酌 /损益4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A、(1)元方入门不顾.(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3分)(九)56.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57.翻译句子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8.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60.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十)6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早晚) B.攘除..奸凶(排除、铲除)C.以告.先帝之灵(劝告) D.以彰.其咎(表明、显扬)6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6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67.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4分)(1)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十一)(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7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其谁可而为.之()(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7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