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政府间关系 地方政府管理
第五章 政府间关系 地方政府管理

2、立法控制 立法控制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第一,中央政 府通过规范地方政府权限行使的各种法律, 要求地方政府遵循。第二,中央政府监督地 方政府的立法。
3、行政控制
行政控制则是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活动过程中 所进行的经常性控制,通常是由中央行政机关 行使这种控制。 由于地方政府所承担的事务性质和各国具体情 况不同,行政控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事务上 呈现出差异。
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涉及两个领域:政治 的和行政的。政治领域内的权限划分有两种情 况,一种涉及到主权,反映在联邦制国家中; 另一种与主权无关,反映在单一制国家中,表 现在中央政府与混合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 政府的关系上。 中央政府与行政体地方政府不存在政治领域的 权限划分问题。
行政方面的权限划分表现为国家对社会公共事 务的权限划分:谁对这些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做出决定,谁去执行决定和进行管理。
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关事务、与当地居民利益相 关、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关但须在地方执行实施。
2、联邦政府权限的来源
成员政府的权限是自身固有的,并不来自联邦政府; 相反地,联邦政府的权限则来自于成员的授予。成 员政府基于建立联邦的目的,将与之有关的部分主 权授予联邦政府。在成员政府管辖的地域内,成员 对其保有的权限,拥有最高的权威,即拥有相对的 主权。 联邦政府与成员政府的权限划分以宪法规定的形式 进行。
1992年,浙江对13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扩 权,扩大了县级政府机关在基本建设 、技术改造 和外商投资等项目的审批权。 2002年8月17日,313项属于地级市经济管理的 权限被下放到20个县级行政区头上。涵盖了计划、 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 扩权事项。 随后一条更显决心:对国务院有关部委办文件规定 的,须经市审核、审批的事项,原则是也要放。
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美国中央和地方间关系地方政府从属于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联邦法律若有冲突以联邦法律为准(supremacy clause),但是:中央政府拥有所有宪法中赋予它们的权力以及制订任何合理而且必须法律的权力(neccesary and proper)宪法中没明确表示赋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归人民以及州政府所有(宪法第9、10修正案)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联邦制国家。
在美国,坐落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联邦政府的法律适用于任何生活在美国境内的人,但是美国五十个州也有自己的法律,各州法律只适用于该州居民。
根据美国《宪法》,宪法没有授予联邦的权力保留给各州和人民,所以各州也享有自己的特定权力,并且这种权力国会无权干预。
现行宪法在联邦和州之间进行了权力划分,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1、宪法赋予联邦特定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美联邦宪法第一条第8 款列举了国会享有的立法权,第二条规定了联邦的行政权,第三条规定了司法权的归属)2、宪法否认存在既属于联邦又属于各州的权力,宪法第十修正案把没有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留给各州或人民。
虽然这是通过宪法修正案来加以规定的,但是美国宪法学者们都认为这一条主要是为了打消人们的顾虑,它并没有改变联邦政府和各州的权力划分。
用大法官斯顿的说:“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
”3、联邦宪法使联邦政府至高无上。
联邦宪法,联邦国会通过的法律和和条约,在合众国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美国公民,其中绝大多数同时也是各州的公民,必须效忠联邦政府。
(宪法第六条第一、二、三款)今天联邦享有的权力大致包括以下这些:(一)以宪法为渊源的联邦权力:1、列举权力。
这是指宪法明确授予联邦享有的权力。
例如组织军队的权力。
2、引申权力。
这是指从明文规定的权力中引申出来的权力。
例如从组织军队中引申出征兵的权力。
3、归结性权力。
是指把几项权力归结到一起而产生的权力,例如联邦印发纸币而支付债务的权力,就是把宪法明文规定的制币权、管理州际贸易的权力和借款的权力归结到一起而产生的权力。
第五章府际关系

运行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5.1.3 纵向府际关系结构形式
• 政府管理的层次
政府管理层次是指政府组 织的行政层级的划分。
人口与地域面积的实际结合,是影响政府层次划分的一 个根本因素。
• 政府管理层次的具体划分
高层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中层地方政府
基层地方政府
• 政府管理的幅度
在政府管理辖区规模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 度成反比关系,每层政府直接控制下层组织数量越多, 所需要的管理层次越少。寻求政府管理层次与幅度之间 的最佳结合点,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复杂的工作,也是探
中央政府:分税制强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地方政府:造成县乡两级财政空虚;改变了地方政府获 得收入的途径。
• 省直管县
省直管县是指省直管县体制,即行政管理上实行省政府直 接管理县政府,将我国原来的“省-市-县”的3级管理 体制改为“省-市、县”两级。 省直管县体制优势:减少政府行政层级,提高政府行政效
第一,主体多元,地位平等。
横向府际关 系的特征
第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第三,政策调节,互动性强。
5.2.2 国内横向府际关系发展的动因
(3)纵向府际关系调整
5.2.3 国内横向府际关系发展中的交流与合作
第一,建立城市联合体。 第二,建立各地区政府联合的经济区。
第三,跨区域的地方政府合作。 第四,举办合作论坛或召开各种会议(包 括联席会议、协调会、座谈会等)进行交 流,相互参观访问或考察学习。
指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垂直关系网络。广义的府际关系不仅包
括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上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网络。
5.1.1 府际关系涵义与特征
府际关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 层级政府之间在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上 的权力互动和利益博弈。
地方政府治理教学大纲

《地方政府治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从理论上掌握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和基本知识,从而对中国地方政府组织形式、职能和结构以及地方治理的方式、方法有较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地方政府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时数计划学时:36学时三、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除了课堂讲授知识,教师还按各章学习内容为学生安排参考阅读材料,目的是强化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思考,学生们可在课后向老师提出问题,扩大知识面。
2.课堂讲授与课堂随机提问相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所讲课程内容抓住重点或难点向学生提问,从而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要求及内容地方政府治理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框架,二是把治理理论引向中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实践。
地方政府治理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政府如何运用地方治理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方政府概述一、国家、政府与社会(一)什么是国家(二)政府:国家主权的执行者(三)“社会”的概念二、地方政府的内涵和特征(一)地方政府的内涵(二)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三、地方政府的类型(一)按地方制度划分的地方政府(二)按设置目的划分地方政府(三)按行政层级划分的地方政府四、地方政府的价值(一)政治层面的价值(二)社会层面的价值第二节地方政府研究一、西方地方政府研究(一)西方地方政府研究的历史回顾(二)西方地方政府研究的基本现状二、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第三节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对象与方法一、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意义(一)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梳理地方政府相关的基本问题(二)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一)研究的对象(二)研究的内容三、中国地方政府研究的方法(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二)历史分析的方法(三)比较分析的方法(四)系统分析的方法思考题:1.简析国家、政府、社会的关系。
政府间关系

3.1案例背景 3.2案例呈现 3.3案例小结
三、案例介绍
3.1案例背景
加利福尼亚州南海岸空气盆地内因发电厂化石燃料的燃烧、大量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自然山脉的屏障等影响,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而产生的光化学烟雾,引发了人们的健康问题,这使得加州任何 总体规划和政策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改善南加州的空气污染问题。 由于空气的流动性,治理空气污染需要地方政府间合作,也需要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
80% 90%
70% 55%
相互依存模式
相互依存模式与赖特的相互 依存模式较为相似。从法律 方面的权限看,中央到地方 三级是相互人份同一领域内 的权限和责任共有体制。央 地关系的交涉的行动者是多 元的,理解是交涉的关键。
2.2.6 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政体模式
根据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政府间关系概括为三种模式:
一、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1.1政府间关系的起源
• “府际关系”(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源自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
添加本
添加文本
时联邦政府积极推行“新政”措施,借以回应经济大恐慌,为避免各州
质疑其破坏美国联邦宪法的分权架构,特别提出这个强调自由、进步与
主动的政策实务运作的概念。
1.3国内外政府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DIY简易视频
1.4 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
first 传统中央控制模式
second 地方自治模式
second 网络模式
1.4.1 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传统中央控制模式
中央政府的控制在等级制的政府间体系中十分明显。在中央控制模 式中,中央政府掌控一切,它从等级制的顶端对政府间体系进行管 理,而不是着眼于整个体系。地方政府在等级制体系中是被控制的, 而不是自控制的,他们是依赖性的,而不是自治的。在公共政策的 研究文献中,这一模式也被称作是“自上而下”( top-down)的,即 中央与地方是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关系,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被看成是 相互分离的过程。等级制的政府间体系中,资源主要掌握在中央政 府手中。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一、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 级控制模式 此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有以下特征: 1、在政府间的结构关系上,主要体 现为层级隶属关系。层级化是指各级 政府在纵向上分为若干层次,从上到 下保持一定的数额,采取层级控制管 理,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 管理范围逐渐缩小。
青 衣
◆我国为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采取 了两项重大的改革措施,一是对 若干中心城市实行计划单列,并 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副省级市。二 是实行市管县体制。这些改革措 施在提高大、中城市地位的同时, 也使政府间关系发生了变化
• 第一、计划单列的实行及副省级市的确立对 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的影响。 • 第二、市管县体制的影响 • 市管县的具体形式因各地而异,主要模式 有三种:1、地市合并型 2、升级合并型 3、县改市型。首先,辖县市政府职权的扩 大与独立性的明显加强,对省政府的利益和 管理权限形成了挑战。其次,市与县是属于 同一层级平行的行政主体,在地位上是平等 的,但市管县后,县对市反而变成了隶属关 系,分属于上下两个不同的层级
• 2、地方分权改革 • 政府间关系在权利分配问题上形成 了四种主要的理论与实践:集权主 义、地方分权主义、均权主义和财 政联邦主义。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经 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 改革在总特征上呈现出地方分权的 倾向,使政府间关系出现了根本性 的变化
• (1)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权力下放。 “简政”或“放权让利”。 • 在财政权利方面,逐步扩大地方的财政自 主权。 • 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扩大地方政府的经 济管理权限。 • (2)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 • 在行政管理权限方面。扩大了地方政府的 某些职权。 • 在干部人事方面,中央下放和扩大地方的 干部管理权限。
地方政府治理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地方政府治理》课程学习指导书⏹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1、《地方政府治理》的课程内容:《地方政府治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原理、环境、机制以及行为,重点介绍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运行机制和政治过程、地方政府及其治理的特点以及地方政府未来治理的新模式。
该课程注重基础性,突出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原理与模式。
课程的主要内容总体上分为五个主要部分:(1)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与基本职能。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功能结构、权力结构、地方政府的职能界定、职能划分与职能转变。
(2)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与方式。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内部管理、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地方政府管理的具体方式等。
(3)地方政府治道变革。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治理的理念更新、地方政府治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等。
(4)地方政府的法制架构与财政体制。
主要介绍地方立法体系、地方司法体系、地方行政执法体系、地方财政预算、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等。
(5)地方治理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创新。
主要介绍地方多中心治理的理念、地方社会资本的培育、地方公共组织网络体系的构建、地方治理的制度创新经验以及目标模式等。
2、学习基本要求:《地方政府治理》课程注重专业性与基础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地方政府及其治理行动的特点,具备从事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或其他相关部门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务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政府未来治理的新模式。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章节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学习指导第一章地方政府的基本范畴与历史沿革2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理解地方政府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注重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地方政府。
第二章*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4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了解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以及功能结构,注意从总体上树立系统、整体的观念来理解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行政案例分析答案详解

行政案例分析答案详解案例1 贫困县的“摆谱症”本案例反映了贫困县铺张浪费,没根据行政的具体经济与社会环境,高调消费的行政现象。
摆谱症就是摆阔绰,讲排场,爱面子的浮躁做法,这件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行政风气不良,行政道德失范,监督机制不完整,考核体制不健全等。
基本举措:大力整治官场浮夸风,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制;完善干部任用体制;加强监督,完善监督体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整风运动,改造官员的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行政价值与目标案例1 消费者维权行动的无奈本案例反映了:消费者所买热水器爆炸,想维护权益但被高额检测费吓退。
属于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承担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得不到保障,质量检测费用太高。
可能的举措:法律上的维权保障,建立相应的机构管理维权事宜;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观念;完善质量认证体系,从源头上打击伪劣产品等。
第三章行政功能与职能案例1 广州不明病毒危机1政府职能行为的发生是从社会问题着手,解决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等发展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问题。
但政府还要管理好政府本身的问题,主要解决因素在于社会行政的目标,行政价值,社会问题的影响范围。
可控制度等。
2广州市政府,卫生厅,都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了非典有关问题。
稳定了民心、应对公共卫生危险事件。
得到初步效果,恢复了社会秩序,担任然需要加强管理。
毕竟让谣言占领了三天,造成一定的损失。
3当公共危机来临时,如本案例中的卫生事件。
政府应在第一时间解答有关问题,避免谣言漫延,维护社会秩序与安定,稳定民心,加强管理。
提高应对危机的效果。
取信于民。
第四章政府间关系案例1 武陵源规划困局1纵向上关系构成: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治间纵向关系。
横向上关系构成;竞争与合作。
地方政府间为处理某一共同问题而形成合作,基于协议而形成合作。
以协议的形式而形成合作关系。
基本要求。
地方服从中央的领导,各地区政府间相互合作。
协调发展。
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服务。
政府间关系PPT课件

刘祖云博士在《政府间关系:合作博弈与府际 治理》一文中将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概括为:
一个核心概念:政府间关系
两条基本路径:综合研究和单向研究。 综合研究如林尚立、谢庆奎等;单向研究如张紧
跟、张志红等 三维理论视角:政治学、经济学与法学 《法治视阈下的中国横向地方政府--府际争议及
其消解方略》《我国斜向府际关系初探》《伙伴 型府际关系》蔡英辉
11
“四种研究动向”:
(1)“博弈论”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应用于政府间 关系的研究中。在这一研究动向中,既有对政府间纵 向关系进行“利益博弈”的分析,也有对政府间横向 关系从“利益博弈”角度进行分析
(2)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研究正呈兴盛之势。随着中山 大学陈瑞莲教授“区域公共管理”理念的提出,以及 相应的对珠三角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研究文章的面世, 这一独特的而又富有生机的研究领域正蓬勃展开
15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1、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演进 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3、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
式的出现
16
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1)拉焦尔模式
法国政治学者安德雷·拉焦尔在其著作《行政部门的结构》 中,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模式,
种管辖范围应径渭分明,部门之间水泼不进的理论在19世 纪或许还有些意义,如今显而易见过时了。不仅在经典联 邦国家,管辖权之间的界限逐渐在模糊,政府间讨论、磋 商、交流的需求在增长,就是在国家之内和国家之间,公 共生活也表现出这种倾向,可唤作‘多方治理’的政府间 活动越来越重要了。” ——戴维·卡梅伦:《政府间关系的几种结构》,《国外社会 科学》2002年第1期。
14
中西方政府间关系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2)二次大战前后
为什么这个时期会出现高度中央集权的需要呢?
法西斯德、意、日 登峰造极的中央高度 集权化及其影响
20,30年代的 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 国家通过行政干预 经济与社会发展
州—地方
地方政府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3)罗斯构想
依存度高 根 据 地 方 对 中 央 的 依 存 度 依存度低
相互依存
中央依存地方
地方依存中央
相互独立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4)松村岐夫模式
垂直式行政控制 模式 相互依存模式
(5)罗茨模式 将政府间的管理结构分为三种:
官僚体制 市场方法
三、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2)进一步调整的措施
A. 简化政府组织间的层级结构。 B. 地方合理分权。 C. 加强横向合作
(3)走向一种网络式的中国政府间关系
A. 组织结构将不以科层体系为基础,而建立在网 络组织之上 B.政府间关系从单一依赖 走向互相依赖 C. 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更加 紧密,合作方式和领域 向纵深发展。
中央权力的下放(分权)
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彼此依赖对方的资源和协作才能实现各自的目标
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问题
政府间需协调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关系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澳大利亚地方政府关系的新动向:
A. 地方政府联盟 ——COAG B. 州/地方领导人论坛
三、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政府间关系

归纳总结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指地方各层级政府围绕着以资 源(权利,礼仪,财政,人事,行政,经济等)为核心,而发生的一系列互 动关系(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
二.确定研究维度
杨书文等人认为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在研究中,不同学科学者们从本学科的 “维度”出发,对其中的诸多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但是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独 特的观察视角和理论体系很难结合起来,他认为,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 政府间关系中诸多问题的研究,其实都可以纳入纵向或横向维度展开对话,提 出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归纳,其中,纵向维度研究的是垂直方向的政府 间关系,相关政府主体之间有行政隶属关系。横向维度研究的是水平方向的政 府间关系,相关政府主体之间无行政隶属关系。
三.研究动态
层级隶属
关系模式
(一)从纵向研究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科层制
实现机制
竞争
关系模式
(二)从横向研究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合作
市场制/科层制/协商制
实现机制
(一)从纵向研究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层级隶属关系模式
原因 谢庆奎认为
目前地方政府之间的垂直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方自主权扩大,但这只是量 变没质变,上级政府领导下级政府, 通过人事、财政、行政等手段控制下级政府, 下级服从上级, 这种状况仍然基本上没有改变。就整体结构而言,我国地方政府 间在纵向上关系仍表现以上下层级的隶属关系为主。
地方政府间关系综述
陈晨 14020000533
目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确定研究维度 三.研究动态 四.总结
一.相关概念界定
对于地方政府间关系这一概念的界定和认识,学者间有其分歧和侧重点, 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
政府间关系

归纳总结
还有一些学者也对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领域进行了研究,但是我个人比较赞同 杨龙的观点,认为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领域统可纳入,必须合作的事和合作可 以获利的事。
合作形式 杨龙认为
我国地方政府合作存在多种方式,但这 些地方合作机制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种 模式: (1)互利模式 (2)大行政单位主导 模式,其基本条件是在合作各方中有一 方获益多,以至于它可以单独承担地方 合作的成本;(3)中央诱导模式
三.研究动态
层级隶属
关系模式
(一)从纵向研究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科层制
实现机制
竞争
关系模式
(二)从横向研究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合作
市场制/科层制/协商制
实现机制
(一)从纵向研究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层级隶属关系模式
原因 谢庆奎认为
目前地方政府之间的垂直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方自主权扩大,但这只是量 变没质变,上级政府领导下级政府, 通过人事、财政、行政等手段控制下级政府, 下级服从上级, 这种状况仍然基本上没有改变。就整体结构而言,我国地方政府 间在纵向上关系仍表现以上下层级的隶属关系为主。
市管县走向省管县 市管县
1.兴起
市管县体制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计划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入,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实行市管县体制,以市 带县,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成为当时的一个可行的选择。江苏省率先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地市合并,由市领导周围各县,逐步形成了以 城市为依据的各种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经济区。这个经验,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1983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广市管县行政体制,实行地市合并或地改市。从此, 市管县体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地方政府间关系综述
浅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

浅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摘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它构成了一个国家国内政府间关系的中轴线,并且决定着整个国家政府间关系的基本格局。
大体而言,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产生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问题就是世界各国政府都无法回避的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问题。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绝大多数情况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理顺与否和一个国家或王朝的兴衰成败呈正相关关系: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比较协调时,这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就会比较兴旺和强盛;而当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相互对抗矛盾时,这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陷入动乱和衰退之中。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一部国家史或王朝史就是一部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历史。
一、历史回顾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自汉代以来,通过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利,中央集权日益加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权利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了,外戚宦官专权等弊端,致使政局长期动荡.到了宋代,通过杯酒释兵权,收精兵,消实权,制钱谷等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国家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导致了积贫积弱的结果.地方分权的活动:汉初的七国之乱,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以后出现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藩镇为体才得以解决。
北宋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影响:积极--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稳定政局,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的依赖和服从,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二,西方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模式西方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模式大体有三种:联邦分权模式、单一集权模式、单一分权模式。
地方政府间关系

• 交流与合作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签订协议、意向书; –成立协会; –举办论坛或召开会议(包括联席会议、协 调会、座谈会等); –组建联合体、协作区、经济圈、建立都市 联盟(多城市联合)、城市圈; –采取联合行动; –参观访问或者考察学习; –互设办事或联络机构等。
–竞争与摩擦 • 地方政府基于地方利益,加上资源有限 和促进本地发展的冲动,使得地方政府 间的竞争与摩擦不可避免。 • 竞争与摩擦的具体表现有 – 对中央政府所掌握资源的争夺; – 对各种经济发展资源的争夺; – 地区封锁; – 市场垄断; – 产业结构趋同及其摩擦等。
城市群、城市圈
•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出现的前提是社会分工,首先是商业和农 业的分离。 • 城市形成的基本途径有: –从军事城堡发展而来,即所谓“城”; –从农村集市发展而来,即所谓“井” ; –交通比较便利或交通枢纽地方发展而来。 • 也可以说在中文中,“城”是政治概念,“市” 是经济概念。当然,现在这样的区分已经可以 忽略了。
中部六省的城市群简介:
• 中部六省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湖南。 六省拥有中国1/4的人口,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科 技、教育和人才优势明显,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 富。中部地区也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要靠便利通达的交通来实现。 • 武汉城市圈 –以武汉为中心,涵盖半径100公里以内的黄石、 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 个周边城市。 • 中原城市群 –郑州为中心,另有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 平顶山、漯河、济源。
政府间横向关系的特点
• • • • • • 主体多元 地位平等 互动性强 政策性强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形式
政府关系

在相互依赖的网络世界中,目标的实现需 要相关各方的互动与调适,因此行动者会 进行识别,并主动联系那些掌握着与目标 实现有关的资源的相关各方。 如何使实现目标的障碍最小化?你选择什 么策略?
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
省政府
直辖市 政府
省级政府
副省级城 一般城市 市政府 政府 尽管单列市及副省级市的设臵使政府间关系趋于复杂化, 但也使政府间关系更具灵活性,尤其使城市政府获得了更 大的自主权,促进了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
第二,市管县体制的影响 市管县就是用地级市管辖原来属于地区管 辖的县。我国建国初期,我国就有少数城 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此后,实行市领导 体制的城市逐渐增多,50年代末达到第一 次高潮,60年代初开始回落并进入低潮, 70年代又逐渐复苏。从1982年开始,我国 又掀起新一轮的市管县体制改革浪潮。目 前,市管县体制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的 行政区划体制。截至2004年,我国共有283 个地级市。
2007 年以来,住房保障问题成为中央政府 工作的重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为民 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央不断出台各项改 革措施,从条文制定、土地规划、资本金 注入、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 各方面力求每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的 实现,不仅确保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更 要保证有限住房资源的合理与公平分配, 以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真正实现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民生意义
2011 年中央政府更是提出了1000 万套保障房 的建设计划,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做 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提 出了比以往更具体的用地供应管理目标,要求 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 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 70%;强调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要单 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在当年2 月24 日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 议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各省级政府 签订了2011 年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将1000 万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地。
公共管理学第五章 政府间关系

3、横向联系的扩展
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类型 省区间的经济协作区、省区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省区内经济协 作区、城市经济技术协作网络 地方政府间横向联系对政府间关系的影响 (1)密切了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增加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依 赖性。 (2)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格局。
三、我国政府间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1、措施
网络途径的特点
1、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制色彩的弱化 2、相互依赖与分权 3、策略活动与合作
政府间关系的本质:竞争?合作? 政府间关系的本质:竞争?合作?
囚犯乙
Hale Waihona Puke 不承认 囚 犯 甲承认 3 囚犯 囚犯乙, 囚犯乙 10 不承认 1
承认
10 囚犯 囚犯乙, 囚犯乙 3
5
政府间关系的本质:竞争?合作? 政府间关系的本质:竞争?合作?
简化政府组织间的层级结构 地方的合理分权 加强横向合作
2、趋势
走向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政府间的分权与相互合作 为特征的网络模式 政府间的组织结构不再以科层体系为基础,而是建立 在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网络组织之上。 从单向依赖走向相互依赖 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关系会更加密切,合作的方式和领 域都将向纵深发展。
2、行政性分权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优劣或者从属关系,在此基础上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划分权限。地方政府的权限司法基础来自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只有部分的财政自主权,地方政府首脑或 是由选举产生或是由上级政府任命。
3、行政权转让
地方政府从属于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向其转让中央政府拥有 的部分权限。地方政府的权限司法基础是中央政府,是中央政 府的派出机构,地方政府领导人由中央政府任命。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行垂直的行政控制,地方政府的组织体 系、职能、权力都由中央政府予以明确规定,并且派驻专员监 督地方政府。
浅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浅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是我国政府体制中的两种不同而又有着密切联系的两种机构。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者在作用上不可替代,要求两者在明确划分两者权限的同时,赋予中央控制地方政府的相应权力,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体制因素的条件下形成的,这种关系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型,正在发生改变。
为此,在当前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我国进行政府职能改革的趋势下,研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研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的职能,有助于我们认识它们之间职能发挥的机制,从而更好的进行政府职能的改革,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并且建立一个较好的政府决策机制,促进我国政治水平的发展。
当前学术界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两个主要的方面进行研究。
一个是对中央与地方在权限上的划分进行的研究;一个是从中央控制的角度进行研究。
一、权限划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格局安排主要内容是权限划分。
但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地位与作用,规定了它们存在的相互不可取代性,也规定了两者的某些权限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权限划分,实际上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
因此,中央与地方在权限划分上必然存在一个极限,即有些权限必然只可能由其中一个来承担,即存在一种应有的权限。
例如有些维护国家统一和独立的权限只能由中央政府来行使。
同样的,如一些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直接密切相关的社会事务,它只可能由基层地方政府完成。
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的划分,这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地方体制、政府层次、历史传统相联系。
对于各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安排中权限划分的比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不同结构国家和不同地方体制国家之间,就其中央与地方两者所拥有的基本权限进行比较;一是在国家结构、地方体制相同国家间,在其他权限划分的差异上进行比较。
第五章 政府

过政府统治阶级运用军队、警察和法庭等暴
力手段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压迫和制裁,也称
为政府的阶级职能。
(2)公共性
→ 体现在政府的社会管理职
能方面,直接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
动社会发展,具有公共性质,并不仅仅
针对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而是出于社
会整体利益的需要,因此,也被称为是
政府的公共职能。
→ 社会管理职能可划分为对外和
2.含义
(1) 广义
→
泛指各类国家权
力机构,即立法、行政和
司法机构的总称。
从这一意义理解,凡具有 公共性的部门都可以称为政府, 政府所对应的范畴是公民,政 府权力来源于公民的同意或委
托,对公民负责,并接受公民
的监督。
(2) 狭义
→
政府仅指国家机构中执掌行政权力、
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构。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政府只是公共权力
1. “大政府”与“小政府”
(1)衡量标准:3组变量
→
→ →
政府职能项目的多少;
财政规模和机构、人员规模; 履行职能、调控社会的方式。
(2)界定
→
一般认为,政府职能项目多、政
府规模大,以直接的、行政的方式管理社 会事务的政府为“大政府”,反之则为 “小政府”。
(3)优劣
→
一般大政府的优势在于具备充足而集
→ 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保障市场信
息的畅通和对称。
→ 保障社会的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
(3)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干预程度及类型划分
Ⅰ. 影响因素
→ 一个国家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程度受到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经济发展
水平和市场经济基础、法治化程度,乃至世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与矛盾一直是中国政治的热点话题。
这种关系的矛盾始于我国大规模开展经济改革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种种难以解决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就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在解决这种矛盾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需共同努力。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中央与地方在权力分配、利益分配、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分歧所导致的。
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具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然而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的竞争和分配又十分复杂。
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一旦矛盾激化,就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整个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在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时,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有所取舍,要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中心,不断调整各自在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方面的权力,实现权力平衡。
其中最重要的是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此前提下对地方实行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和扶持,以此来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
一种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矛盾的方法就是政府间的分级管理。
在这种管理制度下,地方政府可以独立办理一些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政策,同时中央政府则拥有更多的政策制定、审查和批准权力。
此外,中央政策的执行也需要在地方政府的有力配合下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实效。
在政府间的分级管理下,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发展获取更多的资源、政策和收益,从而逐渐促进中央与地方的协作与合作。
在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矛盾方面,中央政府还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较为落后的地区。
要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鼓励地方政府做好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中央政府还要重视地方政府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特别是要关注地方官员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通过这些方法不断地推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协作和合作。
总体来看,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矛盾是我国政治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一。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间关系与区域合作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间关系与区域合作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它涉及到政府各个层级之间的协同合作。
政府间关系和区域合作在公共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的政府间关系和区域合作,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政府间关系是指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协作关系。
在一个国家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县级政府等各级政府之间相互联系、协商和合作,是保证政府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政府间关系不仅体现在政府之间的协作和协商,还体现在资源的合理配置、任务的分工以及政策的协调。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间关系,旨在通过协作合作提高整体治理效能,实现共同发展和提升。
政府间关系在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府间关系有助于破解政府层级之间的信息壁垒。
不同层级的政府往往有各自的信息来源和渠道,信息的不畅通会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资源的浪费,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
通过政府间关系的建立,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政府层级之间的协同效应。
其次,政府间关系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资源禀赋有所差异,政府间关系可以通过资源的流动和跨区域的协作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布局。
例如,在教育领域,发达地区可以向欠发达地区提供师资和教育资源的支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间关系的建立,可以将各个地区的优势资源有效整合,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政府间合作的核心是区域合作。
区域合作是指相邻地区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在一个地区中,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有助于解决地域性问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区域合作的模式丰富多样,可以是政府之间的协商合作,也可以是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
无论是哪种合作模式,都需要依靠政府的领导和支持,通过沟通、协商和合作来解决地区性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区域合作在公共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区域合作有助于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区域合作成为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模式
下位包含模式 相互依存模式
罗斯构想 中央对地方依存度 高 相互依存 单方依存 低 单方依存 相互独立
2、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在权限划分上,首先,中央集权体制将继续发 挥有益作用,但将采取恰当的分权;同时将通 过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 的职责。 在中央控制方面,行政控制仍将居于主要地位, 但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立法控制将 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央与地方博弈实例:楼市角力
国家的历史传统 ,历史传统一定程度上,是该 国国情的历史反映,并继续影响于该国未来的 发展,影响于该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安排。 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 国家对所辖地域拥有相对 的主权;单一制国家中地方政府不拥这种主权, 至多拥有相对自主的自治权。自治权是中央政 府授予的,主权是固有的。
三、权限划分
1、基本原理 中央与地方在权限划分上必然存在一个极限, 即有些权限必然只可能由其中一个来承担,即 存在一种固有的权限。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 实质上是在这两个极限之间进行。 如何将余下的治理社会的权限在两者间进行配 置,不同国家的取舍不同,这同一国的社会制 度、地方体制、政府层次、历史传统相联系。
问题:缺乏有效的促进城乡合治的制度安排; 匀质型地区市管县功能丧失; 规模小、辐 射功能弱的城市, 小马拉大车现象严重;管 理层次过多,行政管理成本高;市县政府最 大化本级政府利益的博弈行为
(2)行政区划的变革:“省管县” 行政区划的变革: 省管县” 行政区划的变革 所谓省管县就是赋予县城以直辖市的全部权限 (辽宁),省政府直接对应县政府,彻底与市 脱钩,其核心思想就是“留利于县”。 浙江的“强县扩权”尝试 除宁波外,浙江其他10个市的市(县)财权、 部分事权以及党政一把手都直接由省管理,这 就是浙江省管县的体制特征。
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涉及两个领域:政治 的和行政的。政治领域内的权限划分有两种情 况,一种涉及到主权,反映在联邦制国家中; 另一种与主权无关,反映在单一制国家中,表 现在中央政府与混合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 政府的关系上。 中央政府与行政体地方政府不存在政治领域的 权限划分问题。
行政方面的权限划分表现为国家对社会公共事 务的权限划分:谁对这些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做出决定,谁去执行决定和进行管理。
2、立法控制 立法控制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第一,中央政 府通过规范地方政府权限行使的各种法律, 要求地方政府遵循。第二,中央政府监督地 方政府的立法。
3、行政控制
行政控制则是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活动过程中 所进行的经常性控制,通常是由中央行政机关 行使这种控制。 由于地方政府所承担的事务性质和各国具体情 况不同,行政控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事务上 呈现出差异。
3、联邦国家内的权限划分
仅列举联邦政府的权限,凡宪法未明确授予联 邦的权力,由成员保留。 仅列举成员的权限,不列举联邦权限,凡宪法 未明确规定属于成员的权力,归属联邦保留。 同时列举双方的权限。当出现对未明确列举的 权限有争议时,大都以有利于联邦政府的方式 解决。
在划分权限的具体过程中,联邦国家通常把权 限分为专有、共有和禁止行使三类。
2、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相互沟通与影响 议决机关中的地方代表 非官方的地方政府联合组织 其他非正式渠道
六、我国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1、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历程 各级权利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地分配权力和责任这个 长期的基本问题并没有得到完美的彻底的解决。中 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着,导致了中国政治生活 中集权与分权的不断循环。 第一次起伏在50年代到60年代初 第二次起伏在60年代下半叶到70年代 第三次起伏在70年代以后 1992年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不断磨合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詹姆斯·汤森从普通生态学的特 征分析认为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结构模式必然是 富于很大弹性的,将长期徘徊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 权之间。 1)某种程度的权力分散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 2)中国政治传统强调一元化,这又由于人口的民族 统一性以及列宁主义的党—国家的结构而得到强化 3)从中央信息和控制方面看,分散权力的代价巨大 4)中共由于其农村革命经验而对权力分散感兴趣
4、财政控制
财政控制是指中央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地方政 府施加的控制。各国采用财政手段对地方实施 控制的办法、内容并不一致,即便在同一个国 家也有不同。 中央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大致 有划定税收范围、补助和控制地方财务行为等 方式。
五、沟通与合作
1、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 政治上的合作 行政上的合作 财政上的合作
2、西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若干模式
拉焦尔模式
政治性分权 地方政府权限 宪法 与中央关系 地方财政 地方地位 地方领导人 对等 自主独立 独立政体 选举 行政性分权 中央 有时从属 部分自主权 行政权转让 中央 完全从属 依靠中央
某种程度自治 派出机构 选举或任命 任命
赖特模式
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 州政府 州政府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州政府
1992年,浙江对13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扩 权,扩大了县级政府机关在基本建设 、技术改造 和外商投资等项目的审批权。 2002年8月17日,313项属于地级市经济管理的 权限被下放到20个县级行政区头上。涵盖了计划、 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 扩权事项。 随后一条更显决心:对国务院有关部委办文件规定 的,须经市审核、审批的事项,原则是也要放。
中央政府:要严格二套住房购房贷款管理,抑制投 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 于40% (2010.1.10《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 健康发展的通知》国11条) 地方政府:杭州市当天出台政策,最吸引眼球的是 给140平米以下商品房买卖以1.3%补贴,同时购 房入户政策延续。
中央政府:要求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 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 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 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则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 利率水平(2010.4.14新国四条) 10号文: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 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住房贷款(2010.4.17) 。 地势政府:?
市管县体制是以中心地级市对其周围县实施领 导的体制,它以经济发达的城市为核心,依据 行政权力关系,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共同发展, 形成城乡一体的区域整体。 功能:区域经济趋于统一;规模经济得以扩大; 缩小政府规模,提高行政效率;改变省县之间 准层次虚实不清和缺乏法律地位的尴尬局面; 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心城市迅速发展
地方中央政府博弈的原因何在?如何约束? 新政能降低房价吗?
3、我国地方管理体制:从市管县到省管县 05年底,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中,前10名江苏省占 据6席,而浙江继续以30个上榜县的成绩遥遥领先, 两者分别得益于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其 发展方向为未来提供借鉴。 (1)市管县体制 改革开放后,各地逐渐实行“市管县”的地方政府体 制,基本形成省—市(地区)—县(区)—乡四级 制。
联邦国家的权限划分也并不是始终不变的,而 是随着联邦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而变 化。
4、单一制国家权限划分的特点 宪法通常都不具体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 权限范围。地方政府的权限是由中央政府授予 和划定的,而不是地方政府所固有的,并没有 宪法上的保障。地方政府权限的大小,取决于 中央政府的政治需要。单一制国家中央与地方 的权限划分,通常是通过《地方组织法》《地 方自治法》等法律加以规定。
第五章 政府间关系之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一、政府间关系(IGR)概述
政府间关系的简化定义是政府之间以及它们机 构之间的联结、互动、相互依存以及公共官员 之间的相互影响(美) 国内学者的争议
林尚立:各级政府间和各地区政府间的关系, 包括纵向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地方各级政 府间的关系和横向的地方各地区政府间的关系。 纵向关系尤其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始终是中轴。 谢庆奎: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 之间、各地区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政府部门是府际关系十分重要的主体。
政府间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 纵横交错的关系,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 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 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 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主要体现为政府的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
二、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
1、基本原理 、 中央政府的存在与地方政府的存在,以及两者 的作用,是不可相互取代的:有效的地方治理, 是中央政府进行活动的良好基础;中央政府作 用的充分发挥,是地域有效治理不可缺少的前 提条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之间 相辅相成的关系。
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关事务、与当地居民利益相 关、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关但须在地方执行实施。
2、联邦政府权限的来源
成员政府的权限是自身固有的,并不来自联邦政府; 相反地,联邦政府的权限则来自于成员的授予。成 员政府基于建立联邦的目的,将与之有关的部分主 权授予联邦政府。在成员政府管辖的地域内,成员 对其保有的权限,拥有最高的权威,即拥有相对的 主权。 联邦政府与成员政府的权限划分以宪法规定的形式 进行。
中央政府:2009年12月14日提出增加供给、抑制 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明 确表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四条)。 地方政府:“继续救市”。青岛出台政策,除二手 房转让营业税优惠这一中央明文改变政策外,所有 优惠政策顺延一年;12月25日,宁20条给首次和 改善型购房者0.5%补贴;2010.1舟山对首次购房 者给予所征收契税全额的财政补贴,改善型购房者 减免个人所得税等。
四、中央控制
1、控制的意义 、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是指中央政府对 地方政府权限行使(或不行使)所实施的控制。 中央控制与权限划分构成国家权力在政府内部 运转的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 权限划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作 用。中央控制的目的则在于确保国家的统一和 维护中央政府的法定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