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惯性危机及治理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再次引发了我们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刻思考,国内的学术上也对公共危机取到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以及研究危机事件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政府体制为,不仅是公共行政学上的重大理论课程,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针对国内和国外的对危机管理的研究以及公共危机的背景。
第二部分首先对本文涉及的公共危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介绍了它的特征和分类;接着又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界定。
第三部分主要从政府机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和公众危机意识淡薄等方面,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和深入的剖析。
第四部分是根据以上部分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并且了借鉴国外在危机应对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意见与建议,旨在为我国的决策实践提供参考.第五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是整篇文章的总结。
关键字: 公共危机;危机管理;政府管理; 体制改革ﻬ前言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经济装期,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公共危机事件多发期。
危机事件的频发,会给我们的社会、任命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更会因为人们内心的恐慌而引起的社会动荡,给国家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而人们在面对危机的发生时,往往没有好的应对危机的能力,无法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政府也通常也在危机发生后才想办法处理的被动型态度。
人类社会不是现在才遭遇危机,自古以来危机给人类造成的伤亡与损失几乎可以与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日而语.在对抗危机的过程中,政府无疑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责任。
危机虽然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却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尽可能减少危机的发生,并把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将公共危机装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今年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迅速的,这也使得危机事件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和频繁等特点.由此可见,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决策者的能力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已处在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
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殷艺琳)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官员、民众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薄弱,危机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公开机制缺乏,危机管理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危机管理对策。
一、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官员、民众危机意识淡薄,应对危机能力薄弱作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主体,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社会民众都普遍缺乏危机意识,且特别缺乏强烈的防范危机的意识。
由于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危机一旦来临便陷入恐慌之中,给对于危机的处理带来极大困难。
比如如今年3月的“谣盐”事件,民众捕风捉影的恐慌以及官员缓慢的辟谣无疑在提醒世人,官员、民众危机意识淡薄,应对危机能力薄弱。
首先,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理念还只是将应对危机事件视为常态管理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作为一种特殊而独立的管理方式。
在进行危机决策时,对危机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危害性认识不足,低估了危机事件对社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旦突发危机事件,自然应对不力。
其次,我国民众的危机意识和灾难应对能力都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面对危机缺乏冷静的心理反应,往往出现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轻信并参与传播流言和谣言;盲目采取一些非理性行为。
危机发生后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出现社会恐慌,此时人们往往表现出一些不合作和不合理的行为。
例如在火灾、洪水、地震发生时,有些人只考虑自己的安全和便利,而忽视了与他人的合作,结果是出现混乱和无序,达不到预期的逃离目的。
(二)政府危机管理的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体制上采用的是分部门、分灾种的分隔管理方式,当遇到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应对的“综合性”危机时,将产生很高的协调成本,并严重影响反应速度。
比如,“甲流”期间暴露出政府的危机管理缺乏系统的战略和政策规划;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的教育、训练、组织保障;缺乏整合和协调的机制,政府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欠缺;缺乏制度化的财政资源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等等,都使我们看到我国危机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革和迅猛开展的时代,近年来,大量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在不同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社会的正常秩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同时也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至关重要,危机管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们需要找到解决的对策,从而不断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对危机状态下的社会进行有序地管理,这无疑也成为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一、政府危机管理概述所谓政府危机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组织对没有预料到的、且对公共平安和公共利益形成重大威胁的事件的管理。
根据这些事件发生的过程、性质和机理,可将其划分为四大类:一是自然灾害,主要是指水旱、气象、地质灾害以及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二是事故灾难,主要是指重大交通事故、各类重大平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四是社会平安事件,主要是指重大刑事案件、经济平安事件、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这些危机事件都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社会进入了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会转型是社会进行破旧立新、分化整合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的多发时期。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使得公共危机的速度、规模、频率、影响程度急剧升级和扩大。
二、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
在立法方面,我国缺乏一些跟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了我国采取的大局部紧急对抗措施一般都无法律依据。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逐渐下降,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我国地方政府较为薄弱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是维护国家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所需。
在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挑战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的提升危机管理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预防危机、缩减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共安全,是我国地方政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的发展过程、发展现况进行了分析阐述,得出现阶段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危机的预防和预警不到位、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缺失、社会参与度不高、危机善后薄弱、危机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不健全。
其次,在此基础上选取8.2昆山工厂金属粉尘爆炸事故、8.12天津滨海新区特大危化品爆炸事故和6.1“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倾覆事件三个案例并结合公共危机的概念和特征以及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领域的现状对案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进行论证,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多学科交叉分析法对这三个典型案例从多个角度全面的综合探讨分析进而得出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危机的预防、预警失效、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缺失,应急专业化程度不高、危机善后处置薄弱,追责力度不够、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法治建设滞后、不健全。
再通过分析归纳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危机管理的特点,得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启示:增强公众危机意识的宣传教育,完善危机的预警、加快制定紧急状态立法、加快公共危机应急专门机构的建立。
最后,结合前文所述的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预警阶段要对于公共危机以预防为先,改变“重治轻防”的策略、健全和优化公共危机预警、聚焦应急文化建设;在危机发生时的反应、应对和救援阶段要提升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加强危机管理的专业化建设、加强危机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政府积极引导,扶持社会应急机构的发展、强调多方合作;在危机发生后的善后和追责阶段要致力于完善危机的善后、加强问责以提升追责力度。
我国地方政府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7-2
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人力(1)班姓名学号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公共危机时有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
因此,提高政府危机公关管理能力,有效顺利地解决危机,才能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在阐述政府危机公关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危机公关;问题;对策一、政府危机公关的概述(一)危机公关的含义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危机公关对于国家、企业、个人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著名危机公关顾问李华先生提出的“危机创伤理论”,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说,危机是指公众对我们的态度和印象的转变。
而公众的态度和印象之所以会转变,是因为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利益受到了伤害。
因此,危机创伤理论认为,对公众造成创伤的事件,可以称之为危机事件。
而危机公关,就是对公众创伤的医治与恢复[1]。
(二)政府危机公关的涵义政府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政府危机公关则指政府在危机事件中通过与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以实现塑造政府良好形象、建立政府与公众良好关系的目标[2]。
政府危机公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关系,它是指政府在危机背景下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时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减少危机影响而进行的传播沟通、协调关系和树立形象的活动。
二、我国地方政府危机公关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公共救助意识不强,救助体系还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意识相对较差,地方政府虽然重视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但是对于危机事件前的预警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危机救助体系,危机出现时往往不知如何应付,容易引起社会恐慌,这种恐慌引起的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平时,在于预防,而不是在于出现危机之后的及时处理。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概要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近年来,大量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在不同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社会的正常秩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同时也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而政府在这项社会工程中无疑担任着主体的角色。
政府如何应付各类危机事件,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也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
而公共政策的制定则是政府危机管理的起点和基本手段,换句话说,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可以通过不断改造落后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和执行手段,通过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作为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制定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问题对策一、危机和政府危机管理概述(一危机管理的概念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能够产生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大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危机具有结构不良、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使人们无法在短期内确定危机性事件的演变趋势。
危机既能起到社会安全阀的积极作用,又有破坏性、消极性的一面,而从社会现实来看,危机往往对经济和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危机从发生到消亡,一般要经历潜伏期、暴发期、持续期和解决期四个时期,因此,建立危机的预警机制,在危机潜伏期及时发现并遏制,是危机管理的第一要义。
对应于危机的四个阶段,危机管理也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暴发期的应对、危机结束期的恢复,这四个阶段通常简称为PPRR,即指预防(Prevention、准备(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
尽管危机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复杂工程,但仍应遵循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原则,包括第一时间原则、全局性原则、主动面对原则、科学合法原则、预防第一原则等。
我国政府管理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我国政府管理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近年来,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日益加速的背景下,政府管理机构的效率、公信力和治理能力都面临着严峻考验。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我国政府管理亟待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当前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我国政府管理在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一直是以行政单位为主体,而且大部分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重叠、侵权现象严重。
这使得政府决策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了政府行政成本的过高。
政府管理体制的传统局限性也导致了政府行政服务的不足和低效,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构建高效的政府机构。
可以通过精简机构、职能重组、改革编制制度等方式优化政府管理结构,提高政府管理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民生需求得到妥善满足。
还可以推行政务公开、政务透明,提高政府管理的公信力,增强社会监督。
我国政府管理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政府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而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数量大、质量差”的问题。
政府管理人才队伍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管理水平,严重影响了政府管理的效能和治理水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政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可以改革政府人才选拔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政府管理人才选拔机制,确保选拔出优秀的政府管理人才。
加大对政府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还应加强对政府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我国政府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政府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应用程度相对较低。
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共享不畅,导致政府管理的协同效能不高。
政府管理信息化存在着安全隐患和数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和不当使用。
当前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政府危机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为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所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不时地引发公共危机,威胁社会稳定,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要求日益提高。
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述政府危机管理的内涵及意义,然后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进行分析,接着指出当前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当前政府危机管理的对策,希望政府不断增强危机管理意识与能力,注重与媒体协作,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危机管理“7.23”甬温线事故危机预警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system transi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various social conflicts accumul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nspicuous, a public crisis from time to time, the threat to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capacity requirements of increasing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and then to the 7.23 lukewarm line special major railway accident is analyzed, and then points out that the current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government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risis management, hope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the attention and the media cooperation and have set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into the subjectKeywords: crisis management; 7.23 lukewarm line accident; Crisis warning目录引言 (3)第一章政府危机管理简述 (3)1.2 政府危机管理的内涵 (3)1.2 政府危机管理的意义 (3)1.2.1 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稳定 (3)1.2.2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与政府形象 (4)1.2.3 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4)第二章“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分析 (4)2.1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介绍 (4)2.2 政府在事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5)2.2.1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不足 (5)2.2.2 政府危机评估指标欠缺 (5)2.2.3 政府没有一个独立并常设的危机管理协调中心 (5)第三章当前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6)3.1 政府危机公关意识淡薄 (6)3.1.1 政府危机公关意识淡薄 (6)3.1.2 政府对传媒关注度不高 (6)3.1.3 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媒体素养不高 (7)3.2 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存在障碍 (7)3.2 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 (7)3.4 社会的危机应对机制不完善 (8)3.5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急需提高 (8)第四章当前政府危机管理的优化对策 (8)4.1 增强政府危机公关意识 (8)4.1.1 增强政府的危机公关意识 (8)4.1.2 加强政府网络公关 (9)4.2 重视与传媒联系,保持沟通渠道畅通 (9)4.3 完善政府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10)4.4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 (10)4.5 增强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10)4.5.1 危机预警能力 (10)4.5.2 控制危机传播的能力 (11)4.5.3 信息沟通能力 (11)4.5.4 做好善后沟通工作,提升政府形象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可预知的各种社会危机。
公共管理中的危机应对
公共管理中的危机应对公共管理面临很多危机,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等。
这些危机可以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公共管理必须正确应对各种危机,以降低危机对人民的影响并保障他们的权益。
一、准备工作危机是难以预测和避免的,因此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公共管理必须提前进行危机管理规划,了解可能面临的危机类型和程度,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预警系统、紧急行动计划、危机模拟演练和预警反馈机制等多个环节。
2.提高应急管理意识:通过短期培训、组织会议等形式加强员工的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
3.检查与升级设备:公共管理机构要定期检查设备,确保在危机发生时有足够的物资和工具可用于抢救。
二、危机响应危机发生时,管理人员需要快速反应,对危机进行及时应对。
应急响应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信息和资源可以用于危机处理。
1.确保信息透明度:在危机响应中了解危机情况非常重要。
管理人员需要确保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人和组织都能得到及时的信息更新。
2.危机管理和调度:公共管理机构应该指定经验丰富的地方领导协调危机管理和调度工作,并确保所有人员都有很清晰地职责分工和行动计划。
3.维护秩序:在危机响应期间,地方政府和警方必须维护秩序,防止安全问题加剧,同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履行社会责任公共管理是一项公共事业,应对危机也是这个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管理应该致力于保障民生和社会公共利益,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无法言喻。
1.保障公民权利:无论危机规模大小,公共管理机构都需要给予公民足够的关注和保护,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2.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危机管理的基本目标。
公共管理机构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结语危机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配合,公共管理机构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确应对危机的方法不止上述所列,还需要实际措施和各方面共同努力。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危机事件的高发期,面临各种危机,建立和完善一个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成为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对政府危机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继而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笔者提出提升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现状能力对策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1.政府危机管理概述荷兰莱登大学危机研究专家乌里尔·罗森塔尔认为,危机是一种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或者基本价值规范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极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关键性的决策。
[1]当然,在危机界定上,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般来说,危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突发性事件,例如洪涝灾害地震火灾等;二是由社会中的对抗群体统一组织而引起的社会冲突,从而导致社会混乱,这类危机是由一定的社会问题引起的,诸如战争、暴力事件、恐怖主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危机管理指的是政府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等约束条件下,为应付这些危机情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和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和措施制定、化解处理、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和自我诊断的具体措施。
危机管理的目的是变危机为契机,使政府管理超越危机瓶颈进入新的发展期。
危机管理是政府为了避免或减轻因危机情境带来的损害,所从事的一种长期性的规划、不断从中学习并适应的动态管理过程。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达到减少损失或将危险化为机会的目的,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
政府危机管理分为预防阶段、反应阶段、恢复阶段。
危机管理能力是衡量政府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我国各类公共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各种矛盾的复杂性增加,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这对党和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及其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处理各类公共突发事件,有必要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解决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定义所谓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
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1)政府以及公众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的理论以及体系还处于构建当中,以至于我国政府官员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危机出现时常常措手不及,有时甚至会引起社会恐慌,产生比危机更严重的社会性后果。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危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政府却忽视对危机的宣传教育工作,广大市民同样也存在侥幸心理,不重视对危机相关知识的学习,更缺乏公共危机实战演练。
(2)进一步规范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跨区域、跨时段的综合性管理工程,公共危机管理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在许多情况下,公共危机的处理需要各个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与积极配合。
但是,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在横向上是分散的,各部门各自处理分管领域的应急事务。
管理体系是割裂的,即使在公共危机发生后会成立一些工作小组,但这类组织通常也是临时协调不同的部门,抽调人员、资源组建的,缺乏统一的、权威的领导者来协调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体制性的问题所带来的管理与协调不善将占据其很多精力,使危机管理滞后,并发一些其他问题。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已进入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架构的社会,社会结构的分化导致了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转移,其中必然酝酿着诸多不稳定因素。
社会危机事件的发生变得常规化,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些不稳定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形象。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加强危机管理、完善我国的危机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对策一、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各种各样的危机伴生共存,危机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干扰和冲击是巨大的。
危机引发的现实危险会中止和平进程,瓦解正常的社会关系,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
危机迫使相关系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和抉择,采取有效的控制或调节行动,以维持系统的生存。
危机是一种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急的非均衡状态,危机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对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影响,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并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救治危机,恢复社会的均衡状态。
正是由于危机性事件的突发性和危害性,“危机管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不断深入的思考。
“危机管理”已经超越其原来的企业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
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在应对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并尽量使公共危机的不利影响限制在最低限度的行为。
公共危机具有公共性突发性、紧急性和高度不确定性。
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惯性危机及治理对策
2010年第1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 .1,2010(第12卷第1期)J ou rnal of L i aoning Adm i n istrati on C oll ege(Vo.l 12.No .1)公共管理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惯性危机及治理对策崔莹晶(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摘 要] 21世纪初始,经济全球化的不争事实已悄然临近,日趋激烈的国际间竞争,再次把我们导入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格局和多元并存的价值理念当中,无情地影响并改变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作为正在深处转轨变型背景中的中国地方政府,将直接面对来自知识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等一系列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及其固有的惯性力量,使得地方政府在管理职能、组织结构、行政能力、政府信用和公共道德等方面出现极大的不适应性,有的并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公共管理惯性危机,这种潜隐着的惯性危机,不被人们广为注意,受特殊利益所驱使,正在成长为影响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越往下走越更加突出,有的已经公显化,使得变革和创新政府公共管理的任务更加紧迫和繁重,作为公共管理者和理论工作者,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 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惯性危机[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053(2010)01 0010 03 一、当前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出现的惯性危机当前,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得到日益的深化和发展,正处于深刻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为中央公共政策的代言人和当地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两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从国内因素看,首先面临着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对于西部就是要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其次是面临着如何深入持续推动市场化发育和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公共管理的压力。
从国际因素看,首先是面临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政府即将加入W TO,全球范围之内的资金流动和日益扩大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促使各国经济将会更加开放,这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政府来说,要!与狼共舞∀,无疑是其面对的巨大挑战;其次,是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所引发的新经济革命、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对政府自身的公共管理方式,公共管理效率和公共管理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政府处理社会公
一
的长 洽久安和国家 政权生存与发 展的大问题 。
四 、目前 我 国 政 府 对 社 会 公 共 道 德 进 行 危 机 管 理 存 在 的 问 题 1 . 当前我国政 府道德危机管理体 系还很 不健 全, 存在诸多问题 。
近年来, 我国的道德 危机事件不断, 上 文提到的小月月和太湖快 艇事故都 间接说明了我国的道德缺 乏现象也严重化, 极大地考验 着政 府的危机管理 能力, 如无健全 的道 德危机管理体系将 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 面对各种各 样的危机 , 对于政 府而言, 构建全 过程的 危机管 理体系, 不断提升 政府和 社会 的危机管理能力, 是 公共危机管理的最大挑战。
事件应对 法》, 以及 政府职 能中部 分关于处理 危机的法律 、 规 章、应急 预 案, 但从整体上看, 我国还缺乏一部对危机共同规律进行总结, 对危机管 理 具有普遍指导性的 危机 基本法。 危机基 本法的缺失 , 使政 府的危机管 理能 力的有效发挥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 政 府危机管 理的含义
权 力作用的 结果都 可能 走 向它 的反面 , 导致 权力本 身成为 社会的 致害 因 素 基于此 , 当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处于 无限状态 , 就等于 赋予了政府 无限的
现今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现今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摘要]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必须建立统一的危机管理,使政府管理纳入一个有序、规范、条理的轨道中,保证政府在危机发生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将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1 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与灾难是人类生产与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造成的种种灾难往往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面对种种祸及大众的危机,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在面对危机时,只能依靠人类的集体力量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化解危机,也就是说,人类只能依靠组织化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抗击与回应危机与灾难。
因此,危机的治理理所当然是重要的公共事务,作为公共事务主要管理者的政府必然要担当起应对、治理各种危机的重任。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公共危机事件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如果没有有效的抑制危机的发生,很可能会导致危机的扩大,影响更多的民族和国家。
国际上,公共危机管理通常指发生危机时,政府所采取的有助于公民和环境的一系列措施。
政府危机的内涵偏重于紧急事件或灾难,兼有自然灾难和人为破坏的双重因素。
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必须参照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因而,公共危机管理必然以“循环”的形态出现。
与危机作斗争,仅仅寄望于在某个点上“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成熟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必然是一个连续的管理循环。
依据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成功实践经验,完整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通常由危机缓和(Mitigation)、危机准备(Preparedness)、危机回应(Response)和危机恢复(Recovery)四部分组成。
2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经历了很多公共危机事件,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是基本上都妥善解决了问题,逐步提高了自身水平,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总体来说,我国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的弊端与缺陷,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2.1 公共危机情况出现的复杂性和政府管理的局限性“全能政府”的无力感。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综合论坛现代经济信息杨琨(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170)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摘要】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公共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这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共危机管理、建立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干预体系的建构,建立良好的危机管理信息交流机制,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危机管理机制当今世界处于一个突发事件和危机频发时期,我国近年来地震、雪灾、SARS、禽流感、矿难等天灾人祸的频频发生,这不断地提示着我们,公共危机管理,刻不容缓。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危机管理就是政府组织相关力量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和协调处理,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减少损失的过程。
张成福认为,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危机信息的获取和预警;危机的准备与预防;危机的控制与回应;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
二、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一)法律体系不健全,危机管理意识薄弱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公共应急立法滞后,一方面,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
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危机意识淡薄,危机出现时就会措手不及。
另一方面,现有的应对危机的相关法律法规中还有不少漏洞和空白点,特别是应急预案的编制、责任追究的条款缺失等等。
(二)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不明确目前我国的危机管理还缺乏完善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危机出现后,通常通过成立临时工作小组应付危机。
这种临时小组制度具有很多缺点,比如:相关的经验和教训不能有效保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相关机构进行协调沟通合作;事先往往没有一个有效的危机处理计划。
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5篇
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5篇第一篇: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政府公共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在危机发生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一个国家要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的损失,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必须建立系统的危机管理机制。
系统的危机管理包括危机的预防与应对。
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能够将政府的危机管理纳人一个有序、规范、条理的轨道中,保证政府在危机发生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将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一、政府公共危机的预防管理1.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
危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是危机预防管理的核心部分,其职能是对各种潜在危机进行预测,为危机的处理制定有关策略和步骤,危机发生后,指挥中心立即做出反应,负责指挥危机的处理。
在美国,危机管理的决策中枢由总统、副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国务卿、国防部长等组成。
俄罗斯的决策指挥中心由总统、国家安全秘书、紧急情况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等组成。
从世界范围看,总统制的国家一般建立以总统为核心的机制,议会制的国家一般建立以总理为核心的机制。
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没有一个独立和常设的危机管理协调中心,灾害发生后,一般都是临时成立工作组应付危机,这种工作组不能保证危机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缺乏对危机处理的经验教训进行有效总结、分析、保留和借鉴。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危机的社会里,只有成立常设规范的危机管理中心,才能将政府的危机管理纳人到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
2.建立危机风险评估机制。
危机预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对各种潜在危机风险随时进行评估。
首先评估政府可能遇到的各种危机,把握政府危机的数量、种类、性质、特点及其规律,对危机的形态进行分类,并根据危机的不同性质,对危机划分等级;其次,为每一类别或级别的危机制定具体的危机处理战略和战术,一旦发生危机,可根据危机应急机制马上进人危机处理。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在面临各种公共危机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公共危机无处不在,可能涉及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疫情爆发等各种事件,这些事件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和危机处理者,承担着管理和协调各种资源,保护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
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决策不透明、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影响着政府对危机的及时、有效应对。
本文将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问题分析1. 信息不对称在危机发生时,政府和公众、媒体之间的信息通常存在着不对称。
政府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权威性,但往往在处理信息时存在着保密、控制信息的倾向。
这使得公众无法了解真实的危机情况,导致公众的恐慌和不信任。
政府和媒体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导致危机信息传播受阻。
2. 决策不透明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的决策往往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缺乏对公众的沟通和解释。
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不足,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和质疑,影响政府在危机中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 资源不足面对突发的重大公共危机,政府可能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
资金、人力、物资等资源不足会影响政府对危机的及时、有效应对,使得危机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了危机的风险和影响范围。
4. 应急能力不足危机管理需要政府有一定的应急能力和机制,但在现实中,政府的应急管理系统可能存在着不足和薄弱。
缺乏完善的预案、不足的人员培训和演练,使得政府在面对危机时显得不够强大和有力。
二、对策提出1. 加强信息透明度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应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及时向公众和媒体发布危机信息,确保公众了解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传言。
政府可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和渠道,与公众、媒体建立更紧密的沟通联系,让信息传播更加顺畅和透明。
2. 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提高危机应对的能力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21世纪初始,经济全球化的不争事实已悄然临近,日趋激烈的国际间竞争,再次把我们导入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格局和多元并存的价值理念当中,无情地影响并改变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作为正在深处转轨变型背景中的中国地方政府,将直接面对来自知识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等一系列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及其固有的惯性力量,使得地方政府在管理职能、组织结构、行政能力、政府信用和公共道德等方面出现极大的不适应性,有的并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公共管理惯性危机,这种潜隐着的惯性危机,不被人们广为注意,受特殊利益所驱使,正在成长为影响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越往下走越更加突出,有的已经公显化,使得变革和创新政府公共管理的任务更加紧迫和繁重。
[关键词] 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惯性危机一、当前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出现的惯性危机当前,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得到日益的深化和发展,正处于深刻转型发展的地方政府,作为中央公共政策的代言人和当地利益的忠实代表者,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两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从国内因素看,首先面临着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对于西部就是要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其次是面临着如何深入持续推动市场化发育和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公共管理的压力。
从国际因素看,首先是面临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政府加入WTO以后,全球范围之内的资金流动和日益扩大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促使各国经济将会更加开放,这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政府来说,要‚与狼共舞‛,无疑是其面对的巨大挑战;其次,是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所引发的新经济革命、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对政府自身的公共管理方式,公共管理效率和公共管理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现实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管理及运行方式,至今仍滞留着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不少管理者的‘身子’已进入了市场经济,而‘脑袋’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在这一思维惯性下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技术环境和公众的多元化需求,其来自于上述双重的压力和挑战,已越来越演化为传统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惯性危机,这同时也是实现政府公共管理变革和公共管理模式转换的动力。
当前,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的惯性危机主要集中再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管理职能危机政府从集权管理向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主旨。
然而,政府职能的强大惯性往往使职能转变表现得相对迟缓,效果不明显,缺乏相应的法规规范和巩固。
从党政关系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党的机关承担了许多应由政府承担的任务,党的组织过多地陷入行政性事务的工作中,削弱了党组织研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加强自身建设的职能;从政企职能来看,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和‚权力‛的扩张需要,直接管理经济的惯性‚欲望‛仍特别强,这虽然已被明令禁止。
而许多企业治理也同样表现出高度的官本位和‚行政化‛,缺乏相应的自我发展的动力和主体创新能力;地方政府的职能惯性危机,在地市县乡一级政府中就尤为突出,即上一级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从自身的部门利益出发,不断扩张自己的管制范围,纷纷归口设臵各自的派驻机构,使各级政府职能出现惊人的‚同构‛;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被弱化和肢解。
(二)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组织结构危机地方浓厚的‚计划‛色彩和缓慢的市场化进程,使得以行政为中心的高度‚计划化‛行政组织结构颇为突出,而且越是贫困地区越是更加明显。
‚小马拉大车‛的行政组织结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政府组织机构的超限设臵、庞大臃肿、冗员太多、人员超编等严重状况,在中央自上而下推行机构改革后,虽已得到局部的控制,并逐步趋向好转。
但党政社团和教育等事业单位组织结构规模却相对较大。
在西部,由于地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使得每一层次的党政等机构对应的企业数量要比东部少,这样西部企业和劳动者对党政社团教育等单位运行经费的负担经费要比东部相对沉重,从而严重影响了西部的内部积累能力。
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地方政府组织结构虽已得到明显的优化,但社会中介组织却显得发育不良或明显滞后,公共管理的边界模糊。
其职能和作用仍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政府对所属各职能部门管理失控,造成政出多门、收费混乱、节制无力,这是企业和农民负过重的根源。
从对贫困县乡的调查了解来看,组织结构的多样化存在,盘根错节的人情关系网,狭窄的人才就业和人员分流渠道,仍是诸多地方政府组织机构变革和职能转变的重重阻力。
许多县乡政府自身的财政汲取能力无力支持政府正常运转,于是只得企盼上级财政补给供养,即使是中央财政和各部门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和各项专项转移支付,被捆绑挪用作发放工资或者其他非生产性建设项目的情况也较为严重。
通过中央财政和各部门下拨的用于人力资本、基础课题等专项的要素漏入吃皇粮的陷阱之中。
(三)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行政效能危机在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与财政收入的多少,不仅是政府的重要责任,而且也是考核当地政府官员的重要标志。
因而,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仍是政府官员面临着的主要压力。
由于自然条件,资金、劳动力、技术、人才等要素积累内蓄力差异和众多制约因素,使得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于行政手段计划配臵资源、加速经济的发展、干预企业生产、农民经营的状况仍比较普遍。
致使经济发展的水平层次极其低下,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从经济发展看,地区经济越是发展缓慢,地方政府这种加速发展的压力和愿望越是迫切,于是政府任期内的‚政绩工程‛、‚标志工程‛、甚至‚腐败工程‛等就非常突出。
‚部门利益‛、‚集团利益‛和‚地方保护‛就十分盛行,这是导致当前各地人员伤亡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从财政增长状况来看,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的巨大压力转移到对企业和对农民的压力上,加剧了政府与企业、农民的利益矛盾,从而使得地方政府与企业、农民的矛盾摩擦不断。
现阶段,县乡政府各职能部门与农民的利益冲突表现得尤为突出。
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决策者水平不高、办事效率低下、公共服务职能弱化,危机管理能力缺乏,行政创新动力不足,直接加剧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危机。
(四)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公共信用和道德危机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公共信用危机,首先集中体现在地方政府的‚三角债?‛上面,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主要官员,为了加速地区经济发展,不切实际地大举借贷,盲目搞开发和建设。
借钱不还、欠钱难还的事时有发生。
在耀眼的光环背后,是政府背上的沉重经济负担,而且还背上了不守信用的恶名,吓坏了投资者,吓跑了民间资本。
只留下前任政绩,后任包袱。
政府公共管理中仍大量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公共管理方式的简单化,公共服务的贫乏化,许多事情仍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公共管理者前赴后继的腐败,公共管理道德的迷失,直接加剧了政府的公共信用危机。
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信用危机,是传统的政府职能模式在新的社会转型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结构性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
二、对当前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惯性危机的消解及治理对策在急剧变革的环境中,对政府公共管理惯性危机的消解,起决于地方政府自身积极地回应各种挑战,主动变革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变压力为动力,着眼于整个公共管理体系的范式转换,创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才能在新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一)创新政府公共管理观念要着力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转换,彻底告别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碰到的阻力会相当大,困难也要多得多。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许多旧观念及习惯势力,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公共管理观念变革的障碍, ,这是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首先,以推进市场化建设为目标,创新政府公共管理观念。
即必须由过去以行政配臵资源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到以市场配臵为中心的公共管理模式上来,突破政府自身利益局限,建立完整的公共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
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政府管理和观念的变革,基本上都是在传统的价值框架和设定的理想模式中,追寻一种最佳的政府职能结构和作用。
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背景之下的政府公共管理,更对政府和公共管理者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来构建自身的决策体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便最大限度地取得公民的同意和认可。
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推进市场发展,为市场提供保障和服务,弥补和克服市场缺陷。
这就从根本上对政府提出了必须加强责任性、回应性、服务性、公共性为特征的治理要求。
其次,以市场生态建设为治理背景,强化地方政府的创新职能。
在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建设发展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地方政府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找到优势和切入点,在规则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是躺在中央制定和给予的优惠政策、资金上,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把中央的政策优势转化为自身内在的发展优势。
只有创新和开拓的政府,才有可能回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否则将会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
如目前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一个重要的方面,表现为东部的地方政府在中央的优惠政策支撑体系下自主创新效果明显,而西部的地方政府却在计划的笼罩下创新不足,甚至缺乏创新。
第三,大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队伍。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之下,中国面临着的首要的冲击,就是政府自身及公共管理队伍的素质。
‚虽然现实政府本身都在进行激烈的调整,但同已经指日可待的入世而言,如何整体部署应对,这就不仅是政府权限的一个话题,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思维的探索讨论‛。
各级地方政府更应当提前作好思想准备,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洞察能力和回应能力,这就要求尽快提高政府自身的素质,加强对公共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效率水平。
从而方能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理和服务。
(二)优化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的行政治理结构地方政府的机构设臵和职能模式特点,基本上是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而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均已发生较大变化的今天,政府自身的机构肿大、结构失衡、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既与自身的实际不协调,又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则不相适应。
因此,正在进行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既是对中央、省政府机构改革的呼应,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同时也是进行公共管理模式转换的基础。
首先,必须注重对政府组织结构能力的研究和优化。
政府的组织结构功能是牵制政府效能低下的根本因素。
而政府效能的低下与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张,又促使政府的机构不断变大,这种状况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机构越来越多、职能越来越交叉,使机构的裁调并转呈现出周期性的循环。
因此,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有别于中央的改革模式,必须超越于政府机构的调整,避免把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退化为权力在机构间的重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