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I卷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最为突出的是
A.庄子主张“无用”的思想 B.孟子主张“政在得民”的思想C.墨子主张“非攻"的思想D.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3、宋代出现的新儒学是哪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A、儒、道、佛
B、儒、道、法
C、佛、道、法
D、儒、道、墨
4、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老天爷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
"歌词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有关的是
A。
君权神授B。
三纲五常C。
天人感应D。
心外无物
5、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家注重品德修养,并把这种修养推广开来,提倡读书人的责任感、使命感,鼓励读书人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理学精神的是
A.量中华之国力,结与国之欢心B.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C.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8、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其实质是
A.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
B.肯定和尊重人的价值
C。
肯定资产阶级的进步作用D。
解放雅典民众的思想
9、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辱、勇敢和高尚的品性”;
伏尔泰说:“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生而平等的。
”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B.都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都包含了人文主义思想D.都主张推翻不平等的世界
10、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于意大利的重要条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B、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C、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封建传统观念
D、意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
11、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知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的双方最有可能是
A、伏尔泰与法国贵族
B、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12、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发生是由于西欧()
①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②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③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④人文主义的复苏和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3、在牛顿以前,天文学是最显赫的学科。
但是为什么行星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行,天文学家无法圆满解释这个问题。
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他在著作中提出了A.落体定律加速度概念及抛物体的运动规律B.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D.质量守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14、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且面临挑战的表现有( )
①物理学一系列新的发现与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②物理学家们试验的结果证明以太不存在③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④量子假说的提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5、下列日常生活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坐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旅行②从欧洲往美洲发电报③用核电站的电照明④中国农民在家中上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
④③①②
16、19世纪中叶以来在光学理论及科技等的启发下,美术出现了一个新派别,他们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
该派别是
A.浪漫主义派B.现实主义派C.印象派D.新古典主义派
17、高二的小明已将戏剧《等待戈多》看了三次仍是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是
A.小明的文化素质太低B.作品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令人颓废
C.作品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时间空间跨度太大
D.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所决定
18、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明确系统阐述的思想是
A天不变,道亦不变B师夷长技以制夷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9、洋务派官员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下列各项对洋务派的主张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倡学习西方科技B.“中体西用" C.不变革封建制度D.君主立宪
20、康有为曾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康有为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托古改制容易让人接受,不但风险B.主张托古改制,反对布衣改制
C.认为改革是惊人的大事D.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1、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
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2、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宣传民主和科学B.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白话文取代文言文D.《新青年》等新式刊物的出现
23、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
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4、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也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些尖端的科技成就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和发展水平B.这些成就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
C.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技水平和国防实
力
D.中国的国际地位主要凭借原子弹、氢弹和卫星
25、关于“双百”方针表述正确的是()
A、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
C、是1954年提出来的
D、是“艺术问题百家争鸣,科学问题百花齐放”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个小题,26题25分,27题13分,28题12分,共50分.)
26、(25分)中西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
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
材料二: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胡适说:“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
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
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存》卷首,1930年12月出版。
)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怎样理解“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8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了哪些先进的政治思想?(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5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
(4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485年,北魏孝文帝领布均田令。
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
度身亡,须还田于官。
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徒。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垒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四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井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领布的条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2分)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分)
(3)材料三、四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3分)
28、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
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③应
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⑤老兄,你占的便宜够大了,悠着点儿吧。
材料二下图这幅漫画刊登在1921 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一一列宁
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前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2分)
第五句话很可能发生在哪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2分)这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2分)
⑵材料二中的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2分)
⑶材料三中列宁指的两个大国是哪两个国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2分)
历史期末试题答案
第I卷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 BBACD 6—10: BCBCD 11—15: CABAA 16—20:CDBDD 21—25:CCADA
第Ⅱ卷本卷共3个小题,25题20分,26题12分,27题20分,共52分。
26、(25分)【答案】(1)具体表现:13世纪—-14世纪初,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人欧洲。
(2分)
理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促使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6分)
(2)态度: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
(2分)政治思想:维新派的“君主立宪";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6分)
(3)先进思想: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5分)(4)原因:宋元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西方近代科学产生,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2分)
27、(13分【答案】
(1)①改革:商鞅变法; 措施:废除井田制.(2分)
②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2分)
(2)内容:按一定(人口)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或年老或身故,露田须归还)。
(2分)
②意义: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或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或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
(3)相同点: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分)
(4)认识:土地改革问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政治的稳定;事关社会的进步等。
(3分)
28、(12分)【答案】(1)前四句话依次是美、英、法、德的代表说的。
(2分)美、英、法三国代表之间的交谈中.(2分,答美英之间、英法之间、美法之间亦可)。
矛盾:战胜国之问的矛盾和战胜囤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2分) .
(2)情绪: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的强烈不满.(2分)
(3)国家:美国和日本.(2分)依据:.美国为主导的华盛顿会议压制日本,剥夺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