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①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②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

年画喜闻乐见的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③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孕育吉祥喜庆的意义。

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④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1)文段中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明
B.喜闻乐见
C.孕育
D.盛行
(2)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喜闻乐见:喜欢听,喜欢看。

形容很受大众欢迎。

把“喜闻乐见”改为“丰富多彩”。

故答案为C。

(2)③处,省略号和“等”在表达列举未完时,是不能同时使用的。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C;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⑵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

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吟诵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风筝伴着莺燕飞舞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cuì的快乐?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

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

传说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面系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甲)(A.诞生 B.由来)。

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有关,后来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的玩具。

每年清明前后、重阳时分,风和日丽,碧空澄澈,家家户户都(乙)(A.扶老携幼B.尊老爱幼),兴高采
烈地来到空旷之地放风筝。

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不但是一种娱乐游戏,而且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________的一项体育运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cuì________
纯________恩赐
(2)在文中甲、乙两处选择后面括号中符合语境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部分关联词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

(不必写原句)
【答案】(1)粹;cì
(2)B;A
(3)把“不但……而且……”改为“既……也……”(或“既……又……”)。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掌握。

纯cuì的“粹”注意部首是“米”,容易写错为“碎”;“赐”注意声母为“c”不为“ch”。

(2)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

“诞生”指(人)出生;“由来”指事物发生的原因;联系上文甲处应填“由来”。

“扶老携幼”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尊老爱幼”形容人的品德良好。

联系上下文乙处应填“扶老携幼”。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民俗活动”是“一种娱乐游戏”,是“一项体育运动”,两者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可以用“既……也……”。

故答案为:⑴粹 ; cì
⑵ B ; A
⑶把“不但……而且……”改为“既……也……”(或“既……又……”)。

【点评】⑴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⑵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选项合适的词语填入。

⑶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明确复句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3.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或指出病因。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

②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③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1)①处重复啰嗦,修改方法是:________。

(2)②处“短信”后面应加上“的活动”,该句的病因是:________。

(3)③处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2)成分残缺,少宾语(中心语)
(3)发展和传承交换位置
【解析】【分析】(1)“新格局”和“的局面”重复,“新格局”或“的局面”去掉一个。

(2)“开展”一词缺少“宾语中心语”。

故应该在“短信”后加“的活动”。

(3)文化首先“传承”,然后才能“发展”。

故“发展”和“传承”交换位置。

故答案为:⑴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⑵成分残缺,少宾语(中心语)
⑶发展和传承交换位置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优良传统,你班将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

她从8岁起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

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材料二: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

2007年,陈斌强的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和教学工作两不误,连续多年,风雨无阻。

材料三: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晓晖。

从2002年起,朱晓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

朱晓晖以行动感动社会,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誉为“大孝之女”。

材料四: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以上四则材料中不属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
(2)你认为这些“孝亲敬老”模范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简述。

【答案】(1)材料四;材料四表现的是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的科研精神,与“孝亲敬老”的主题不一致。

(2)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②勇于克服困难;③持之以恒(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分析】(1)从材料四中“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可知,这则材料表现的是屠呦呦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不符。

(2)从“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连续多年,风雨无阻”“朱晓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可以提炼出人物的共同特点,注意分条概括。

故答案为:⑴材料四;材料四表现的是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的科研精神,与“孝亲敬老”的主题不一致。

⑵ 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②勇于克服困难;③持之以恒(答对两点即可)
【点评】⑴本题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四则材料,把握主要内容,明确属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并言之成理。

⑵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和概述,注意把握四则材料“孝亲敬老”模范人物的共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前不久,“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迎来了升级,预计6月初jùn①(A.竣B.峻)工,这也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接收机。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却是个鲜②(A.xiān B.xiǎn)为人知的人物。

为了自己的爱好与梦想,他放弃在日本的高薪,毅然回国,提出了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想法,这是个大胆到有些(甲)(A.突兀B.唐突)的计划。

这期间没有任何的捷径,他靠坚毅筑就梦想。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落成,成为了(乙)(A.举世瞩目 B.妇孺皆知)的奇迹。

22年来,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而是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1)根据①处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②处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

原句: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而是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答案】(1)A;B
(2)B;A
(3)示例1: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更是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示例2: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还有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解析】【分析】(1)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

“峻”与“山”有关,“竣工”应是“竣”。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鲜”:少,读作x iǎn。

(2)突兀:意思是猝然;突然;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突然发生,出乎意料。

唐突:非常突然。

“唐突”符合语境。

举世瞩: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妇孺皆知:孺:小孩。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举世瞩目”与“奇迹”搭配。

(3)“不仅”与“而是”不搭配,将“而是”改为“还有”。

故答案为:⑴① A ;② B
⑵ B ; A
⑶示例1: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更是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示例2: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宏伟的“天眼”,还有他那宽广的人生格局。

【点评】⑴①本题考查同音字的把握,注意字形的区分。

②本题考查多音字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明确读音。

⑵本题考查近义词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和词义辨析。

⑶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对艺术而言,少一点xuān闹,留一点静白,反而是美的,这也是东方的审美和意趣。

翠竹摇曳、清幽宜人的个园,就连取名也是“竹”少一半,却(甲)(A.耐人寻味B.津津有味);凝望冯杰的画作《聆听巢之音》,一只红色的瓢虫点zhuì着一枝结子的莲蓬,笔墨极少,却有着静谧(乙)(A.文雅B.优雅)之美;再有齐白石先生的《柳牛图》,稀疏几笔,简洁有力,却春意盎然,富有情趣。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xuān zhu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闹点________摇曳稀疏
(2)在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下列短语与语段中“春意盎然”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血气方刚
B.热爱祖国
C.漂亮极了
D.改革开放
【答案】(1)喧;缀;yè;shū
(2)A;B
(3)A
【解析】【分析】(1)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

喧闹:意思是声音大而热闹。

与“口”有关。

“缀”不要写成“辍”。

摇曳:晃荡;飘荡;摇动。

“曳”读作yè,“稀疏”的“疏”读作shū。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耐人寻味”符合语境。

文雅指富有书香气息的雅性;优雅指言行优美得体的风雅。

“优雅”符合语境。

(3)A项,血气方刚——主谓短语,春意盎然——主谓短语。

B项,热爱祖国——动宾短语。

C项,漂亮极了——后补短语。

D项,改革开放——并列短语。

故选A。

故答案为:⑴喧;缀; yè ;shū
⑵ A ; B
⑶ A
【点评】⑴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⑵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短语类型的区分,注意主谓、偏正、动宾、并列短语的把握。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知识盘点】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星城,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
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等。

【节日现状】
近年来端午节似乎过程了单纯的“粽子节”,“有美食,缺文化”,甜咸相争之尘嚣赛过龙舟锣鼓。

许多人尚未养成在紧张繁杂的生活中重拾传统、体味美好的习惯。

其它的节日,例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是如此。

【节日美感】
美味如何更美感?中国古典美学就有品味、韵味、“味无味”的概念,从“体味”到“体悟”,从“物”之味到“意”之味“艺”之味,距离并不遥远。

视听嗅触味等感官获得的快感,需要渗透到美感当中,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

也因此,传统节日能帮助那些味觉麻木、视觉疲劳、听觉迟钝的人们慢下来,享受生活。

美食如何更健康?我们不必胡吃海喝、摆谱比阔,萝卜白莱各有所爱。

《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曾禁火寒食,强调体育活动。

清洁明净,物华养生,亦有菖蒲、艾叶、白芷、雄黄。

春在溪头齐菜,立夏种瓜点豆,秋令无“藕”不欢,何用冬虫夏草。

传统节日如何从“舌尖”到“指尖”?暂时放开手机,体验手作魅力,用艾叶、菖蒲编制花环、福袋,把“艾”带回家。

【回归文化】
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月饼寄托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美食的背后是美好。

元宵节又称灯节,你多久没有赏花灯、猜灯谜了?万家灯火已是寻常,灯红酒绿更不鲜见,如何重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古典浪漫?在当今社会,我们品尝美食过传统节日,更要吟诵那古雅隽永的诗词曲赋,体悟那种美感、那份美好。

班里召开“传统节日话美感”主题班会,你收集了以上材料。

(1)请认真阅读(节日现状)(节日美感)(回归文化)三则材料,指出如今传统节日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美感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2)在分组讨论环节中,你听到了组员的议论:
小雨说:“现在的孩子们只知道清明节放假可以回家吃顿好的,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过清明节,更有同学祝别人‘清明节快乐’呢。


小爱说:“我觉得传统节日离我们很遥远,越来越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小华说:“我感觉过节时大吃大喝很浪费,不过过节时在外面的亲人能够回家团圆,这是挺好的。


围绕班会主题,你作为组长,针对组员的讨论,该说些什么?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感染力;⑤不少于100字。

【答案】(1)存在的问题:当今的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大多过于看重美食,而忽略了美感。

解决方法:让美味更健康,更具视觉的美;让传统文化回归生活,增添节日的文化气息。

(2)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不但要过传统节日,还要过好传统节日。

过节时,要着重知晓节日的意义,而不是仅仅放个假,吃顿好饭而已。

节日要有文化与内涵,就像一个人不仅要穿漂亮衣服,还要有良好的气质一样。

因此过节也要注重美感和节日的文化内涵。

【解析】【分析】(1)一问,可提取【节日现状】“甜咸相争之尘嚣赛过龙舟锣鼓。

许多人尚未养成在紧张繁杂的生活中重拾传统、体味美好的习惯”等关键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二问,可提取【节日美感】“视听嗅触味等感官获得的快感,需要渗透到美感当中,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和【回归文化】“在当今社会,我们品尝美食过传统节日,更要吟诵那古雅隽永的诗词曲赋,体悟那种美感、那份美好”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写总结语:首先要简明。

总结语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其次准确。

准确的结束语是对活动的主要内容、重点、要点进行总结提示,起着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的作用。

再者有趣。

成功有趣的结束语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会“余音绕梁”令人回味,言虽尽而意无穷。

如果结束语很平淡,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可从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过节日时应注重的内容、使过节日更有现实意义等角度做出总结。

故答案为:⑴存在的问题:当今的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大多过于看重美食,而忽略了美感。

解决方法:让美味更健康,更具视觉的美;让传统文化回归生活,增添节日的文化气息。

⑵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不但要过传统节日,还要过好传统节日。

过节时,要着重知晓节日的意义,而不是仅仅放个假,吃顿好饭而已。

节日要有文化与内涵,就像一个人不仅要穿漂亮衣服,还要有良好的气质一样。

因此过节也要注重美感和节日的文化内涵。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

要能找准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表述时要围绕班会主题“传统节日话美感” 可从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过节日时应注重的内容、使过节日更有现实意义等角度做出总结。

思路清晰,语言得体,恰当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感染力。

8.综合性学习。

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

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

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

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

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
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
设计意图: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2)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栏目二:读情•有情时光,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3)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

何乐而不为?【解析】【分析】(1)三个材料可概括一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

如第一个,陪伴了一个人的成长;第二个,说得是新华书店对于当下中学生的作用;第三个讲的是,新华书店在当下社会中的时代作用。

(2)本题中要以“读书启智”为主题,根据并仿照栏目一,拟写栏目二的名称,并说明设计意图即可。

示例:读人·关怀无处不在,引导读者阅读文学类作品,理解感悟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美好情怀。

(3)平时要关注生活,善于积累。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读懂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阅读体验专区”“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写的时候注意称呼,语言要亲切,用语恰当;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要求。

结合实际生活和个人知识的积累表达,如: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

何乐而不为?答案示例可以看出,语气很委婉,亲切,容易让人接受。

故答案为:⑴ 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⑵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栏目二:读情•有情时光,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⑶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

何乐而不为?【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三个材料可概括一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

⑵此栏目的设置,可结合示例的形式,语句简短,富含深意。

⑶此题解答,要做到语意通顺,内容以鼓励为主,运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9.班级开展“品桥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桥联)小华搜集了咏南京秦淮河淮清桥的一副对联。

他故意将下联的几个词的顺序抄乱来考大家。

请将你调整好的下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上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雨
下联:过客暂留,莫辜负风光九曲
下联调整为:________
(2)(桥事)3月18日,《扬子晚报》以“么的了?么的了!桥么的了!”为标题报道了南京水西门高架桥被拆除的新闻。

请结合标题中的三个标点,品析标题所流露的对这一事件的情感态度。

(注:“么的了”意为“没有了”)
(3)(桥画)请在下面横线上概括漫画《独木桥》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答案】(1)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

(2)流露出对拆桥一事的惊讶、惋惜(或:无奈)。

(意近即可)
(3)名校招生,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互不相让,争走名校这道“独木桥”。

【解析】【分析】(1)【桥联】了解对联常识,明确对联特点要求,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等要素。

(2)【桥事】能从惊讶和惋惜角度理解回答即可
(3)【桥画】读图漫话题,从信息说明、寓意评说、设计开放三个角度来考查,学生根据题型设计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
⑵流露出对拆桥一事的惊讶、惋惜(或:无奈)。

(意近即可);
⑶名校招生,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互不相让,争走名校这道“独木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与掌握,上联与下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对或相关,词性相同;
⑵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考查了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词性、朗读语气等多个知识点。

需要在平时注意及时归纳总结;
⑶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说描述图片要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

10.学校组织了以“同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