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精品解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必考点解析练习题(无超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八章统计初步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某电器商城统计了近五年销售的某种品牌的电冰箱销量,为了清楚地反应该品牌销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择使用的统计图是( )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
D .以上都可以
2、为了交接某校2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抽取了其中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整理分析,这个调查过程中的样本是( )
A .2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B .2000
C .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D .50
3、小明抛一枚硬币100次,其中有60次正面朝上,则反面朝上的频率是( )
A .0.6
B .6
C .0.4
D .4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 b =,0c ≠,则a c b c +=-
B .90′=1.5°
C .过六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4条对角线
D .疫情防控期间,要掌握进入校园人员的体温是否正常,可采用抽样调查
5、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
A .调查佛山市市民的吸烟情况
B .调查佛山市电视台某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佛山市市民家庭日常生活支出情况
D .调查佛山市某校某班学生对“文明佛山”的知晓率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个.
①a 表示负数;
②若|x |=x ,则x 为正数; ③单项式2
29
xy π-的系数是29-; ④多项式﹣3a 2b +7a 2b 2﹣2ab ﹣1的次数是4;
⑤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适合抽样调查;
⑥调查七年级(1)班学生的某次数学考试成绩适合抽样调查.
A .1
B .2
C .3
D .4
7、体育老师让小明5分钟内共投篮50次,一共投进30个球,请问投进球的频率是( )
A .频率是0.5
B .频率是0.6
C .频率是0.3
D .频率是0.4
8、某校八年级人数相等的甲、乙、丙三个班,同时参加了一次数学测试,对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
平均分都是72分,方差分别为2206S =甲,2198S =乙,2156S =丙,则成绩波动最小的班级( )
A .甲
B .乙
C .丙
D .无法确定
9、小颖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抗击疫情,你我同行”主题演讲比赛,她的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和形象风度三项得分分别为86分、90分、80分,若这三项依次按照50%,40%,10%的百分比确定成绩,则她的成绩为( )
A .84分
B .85分
C .86分
D .87分
10、如图是某中学学生上学方式的统计图,如果骑车的人有840人,那么乘地铁的人数有()
A.2000个B.420个C.840个D.740个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小刘和小李参加射击训练,各射击10次的平均成绩相同,如果他们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20.6 S=
小刘,2 1.4
S=
小李
,那么两人中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
2、甘肃省白银市广播电视台欲招聘播音员一名,对甲、乙两名候选人进行了两项素质测试,两人的两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需要广播电视台将面试成绩、综合知识测试成绩按3∶2的比例确定两人的最终成绩,那么
_______将被录取.
3、2021年徐州某一周各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27,98,78,85,95,191,7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
4、某校组织一次实验技能竞赛,测试项目有理论知识测试、实验技能操作A、实验技能操作B,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并将这三项得分分别按4:3:3的比例计算最终成绩.在本次竞赛中张同学的三项测试成绩如下:理论知识测试:80分;实验技能操作A:90分;实验技能操作B:75分;则该同学的最终成绩是______分.
5、某市今年共有12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12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次调查中,被抽取的1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______.(填“总体”,“样本”或“个体”)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某校举办弘扬中华传统知识演讲比赛,八(1)班计划从甲、乙两位同学中选出一位参加学校的决赛,已知这两位同学在预赛中各项成绩如表图:
(1)表中a的值为_________;b的值为_________.
(2)把图中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若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现场效果四项得分按30%、50%、10%、10%的权重比例计算两人的最终得分,并选择最终得分较高的同学作为代表参赛,那么谁将代表八(1)班参赛?请说明理由.
2、西安市某中学为了搞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活动,对本校部分学生(随机抽查)进行了一次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测试(成绩分为A、B、C、D、E五个组,X表示测试成绩)通过对测试成绩的分析,得到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本次调查测试成绩中的中位数落在______组内;
(3)若测试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秀,有学生3600人,请你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全校学生测试成绩为优秀的总人数.
3、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开展“戏剧进课堂”活动.该校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四个类别:A表示“很喜欢”,B表示“喜欢”,C表示“一般”,D表示“不喜欢”,调查他们对戏剧的喜爱情况,将结果绘制成如图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此次共调查了名学生;
(2)请补全D类条形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中.B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大小为度;
(4)该校共有1560名学生,估计该校表示“很喜欢”的A类的学生有多少人?
4、甲、乙两校参加区举办的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两校参赛人数相等.比赛结束后,统计学生成绩分别为7分、8分9分、10分(满分为10分).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甲校成绩统计表
(1)甲校参赛人数是______人,x ______;
(2)请你将如图②所示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请分别求出甲校和乙校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并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角度分析哪个学校的成绩较好?
5、某校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对“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分析、改正;答案选项为:A.很少;B.有时;C.常常;D.总是.将调查结果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绘制成如图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a= %,b= %;
(2)请你补全条形统计图;
(3)若该校有2000名学生,请你估计其中“常常”和“总是”对错题进行整理、分析、改正的学生各有多少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分析】
由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据此可得答案.
【详解】
解:∵为了清楚地反应该品牌销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结合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应选择折线统计图.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选择,根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
2、C
【分析】
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详解】
解:A、2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故选项不合题意;
B、2000是个体的数量,故选项不合题意;
C、这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选项符合题意;
D、50是样本容量,故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定义,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的区别,关键是明确考查对象的范围.样本容量只是个数字,没有单位.
3、C
【分析】
先求出反面朝上的频数,然后根据频率=频数÷总数求解即可
【详解】
解:∵小明抛一枚硬币100次,其中有60次正面朝上,
∴小明抛一枚硬币100次,其中有40次反面朝上,
∴反面朝上的频率=40÷100=0.4,
故选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频数求频率,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频率=频数÷总数.
4、B
【分析】
由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判断A ,由160,'︒= 可判断B ,由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作()3n -条对角线可判断C ,由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含义可判断D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若a b =,则,a c b c +=+故A 不符合题意; 90′=90 1.5,60⎛⎫︒=︒ ⎪⎝⎭
故B 符合题意; 过六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3条对角线,故C 不符合题意;
疫情防控期间,要掌握进入校园人员的体温是否正常,事关重大,一定采用全面调查,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等式的基本性质,角度的换算,多边形的对角线问题,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含义,掌握以上基础知识是解本题的关键.
5、D
【分析】
根据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调查佛山市市民的吸烟情况,应采用抽样调查,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调查佛山市电视台某节目的收视率,应采用抽样调查,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调查佛山市市民家庭日常生活支出情况,应采用抽样调查,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调查佛山市某校某班学生对“文明佛山”的知晓率,应采用普查,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6、B
【分析】
直接根据单项式以及多项式的相关概念,正数和负数,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a表示一个正数、0或者负数,故原说法不正确;
②若|x|=x,则x为正数或0,故原说法不正确;
③单项式﹣
2
2
9
xy
π
的系数是﹣
2
9
π
,故原说法不正确;
④多项式﹣3a2b+7a2b2﹣2ab﹣1的次数是4,故原说法正确;
⑤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适合抽样调查,故原说法正确;
⑥调查七年级(1)班学生的某次数学考试成绩适合全面调查,故原说法不正确.正确的个数为2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项式、正数和负数、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及绝对值的性质,掌握它们的性质概念是解本题的关键.
7、B
【分析】
根据频率是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即频率=频数÷总数可得答案.
【详解】
解:小明进球的频率是30÷50=0.6,
故选:B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频率,关键是掌握计算方法.
8、C
【分析】
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详解】
解:∵2206S =甲,2198S =乙,2156S =丙,
∴222S S S >>甲乙丙,
∴成绩波动最小的班级是:丙班.
故选:C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正确理解方差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9、D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86×50%+90×40%+80×10%
=43+36+8
=87(分).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求86,90,80这三个数的算术平均数,对平均数的理解不正确.
10、D
【分析】
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本次调查的总人数,然后即可计算出乘地铁的人数.
【详解】
解:由统计图可得,
调查的总人数为:840÷42%=2000,
乘地铁的人数有:2000×(1-42%-21%)=2000×37%=740,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填空题
1、小刘
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由于S小刘2<S小李2,且两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值相等,
∴两人中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小刘,
故答案为:小刘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熟练运用方差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乙
【分析】
分别求出两人的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即可求解.
【详解】
解:甲候选人的最终成绩为:
32
908588
3232
⨯+⨯=
++
,
乙候选人的最终成绩为:
32
958089
3232
⨯+⨯=
++
,
∵8889
<,
∴乙将被录取.
故答案为:乙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加权平均数,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3、95
先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取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
【详解】
解: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得:70,78,85,95,98,127,191,
中间位置的数为:95,所以中位数为95.
故答案为:95.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地中位数的定义,是求解该类问题的关键.4、81.5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该同学的最终成绩是:804903753
81.5
433
⨯+⨯+⨯
=
++
(分).
故答案为:81.5.
【点睛】
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熟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5、样本
【分析】
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根据概念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故答案为:样本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确定总体、个体和样本.解此类题需要注意考察对象实际应是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非考查的事物.
三、解答题
1、(1)a =90 ,b =90 ;(2)见解析;(3)推荐甲同学,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得a 、b 的值;
(2)由(1)求得的结果补全统计图即可;
(3)四项得分按30%、50%、10%、10%的权重比例计算两人的最终得分,比较结果即可.
【详解】
解:(1)甲同学的成绩的平均分95908590904
a +++==, 乙同学的成绩的平均分:908595904
b +++=
,解得:b =90; 故答案为:90,90 (2)由(1)求得乙同学的形象风度为90分,如图所示:
(3)推荐甲同学,理由如下:
由题意得,甲同学的成绩:950.3900.5850.1900.1
=+++=(分)
⨯+⨯+⨯+⨯28.5458.5991
乙同学的成绩:900.3850.5900.1950.1
=+++=(分)
⨯+⨯+⨯+⨯2742.599.588
故甲同学的成绩比乙同学好,应该选甲.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1)见解析;(2)B;(3)1620人.
【分析】
(1)先由A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求出总人数,总人数乘以B组对应百分比即可求出其人数,从而补全图形;
(2)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
(3)总人数乘以样本A、B组对应百分比之和即可.
【详解】
解:(1)因为被调查的总人数为40÷10%=400(人)
所以B组人数为400×35%=140(人),
补全图形如下,
(2)因为一共有400个数据,其中位数是第200,201个数据的平均数,而这两个数据均落在B 组,即本次调查测试成绩中的中位数落在B 组,
故答案为:B ;
(3)估计全校学生测试成绩为优秀的总人数为3600×(10%+35%)=1620(人)
答:估计全校学生测试成绩为优秀的总人数为1620人.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综合应用、样本估计总体,难度一般,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3、(1)60;(2)补全统计图见详解;(3)150;(4)估计该校表示“很喜欢”的A 类的学生有260人.
【分析】
(1)C 类学生占比25%,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可得C 类学生有15人,由此计算总人数即可;
(2)计算得出D 类学生人数,根据D 类学生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
(3)根据前面的结论,计算出B 类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比值,将计算结果乘360︒即可得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4)利用调查样本所占的百分比估计总体学生数即可.
【详解】
解:(1)此次调查学生总数:1525%60÷=(人),
故答案为:60;
(2)D 类人数为:6010251510=---(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3)扇形统计图中,B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大小为:25
360150
60
⨯︒=︒,
故答案为:150;
(4)
10
1560=260
60
⨯(人).
∴估计该校表示“很喜欢”的A类的学生有260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关联,求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画条形统计图,由样本百分比估计总体的数量,从不同的统计图中获取需要的信息是解题关键.
4、(1)20;1;(2)作图见详解;(3)两学校的分数从平均数角度分析,成绩一样好;从中位数角度分析,乙校成绩好.
【分析】
(1)由乙校打10分的学生人数和扇形统计图中的角度可得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减去甲校各组人数即可得;
(2)先求出乙校打8分的人数,然后补全统计图即可得;
(3)根据平均数及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即可知哪个学校成绩好.
【详解】
解:(1)由乙校打10分的学生人数和扇形统计图中的角度可得:
总人数为:
90
520
360
︒
÷=
︒
人,
∵两校参赛人数相等,
∴甲校参赛人数为20人,
∴2011081
x=---=人,
故答案为:20;1;
(2)乙校打8分的人数为:208453
---=人,作图如下:
(3)甲校得分平均数为:1170819810
8.3
20
⨯+⨯+⨯+⨯
=,
甲校得分中位数为排序后第10、11位的平均数:77
7
2
+
=分;
乙校得分平均数为:873849510
8.3
20
⨯+⨯+⨯+⨯
=,
甲校得分中位数为排序后第10、11位的平均数:78
7.5
2
+
=分;
两校得分的平均分数一样,中位数分数乙校大于甲校,
∴两学校的分数从平均数角度分析,成绩一样好;
从中位数角度分析,乙校成绩好.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从两个统计图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关键.
5、(1)12,36;(2)见解析;(3)720人
【分析】
(1)首先计算出抽查的学生总数,然后再计算a、b的值即可;
(2)计算出“常常”所对的人数,然后补全统计图即可;
(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计算即可.
【详解】
解:(1)调查总人数:4422%200
÷=(人),
24
a=⨯=,
100%12%
200
72
100%36%
b=⨯=,
200
故答案为:12,36;
(2)“常常”所对的人数:200×30%=60(人),
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
;
(3)2000×30%=600(人),
2000×36%=720(人),
答:“常常”对错题进行整理、分析、改正的有600人,“总是”对错题进行整理、分析、改正的有720人.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抽样的各项数目、各项百分比、总数、各项圆心角及整体的各项数目、各项百分比、总数等的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