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件__生物氧化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 第八章 生物氧化(共83张PPT)

HO– CHCOOH
苹果酸
△ G0′≈0(变化很小)
(八)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TCA循环
CH2COOH HO CHCOOH
苹果酸
NAD+
NADH+H+
苹果酸脱氢酶
CH2COOH O C COOH
草酰乙酸
△ G0′
完整的三羧酸循环
小结
TCA循环
8步反应(10步) 8种酶催化 反应类型:缩合1、氧化4、底物水平磷酸化1、
S
Fe
S
铁硫簇(Fe4S4) C
功能:参与电子传递
3、细胞色素:以铁卟啉为辅基的结合蛋白
+e
Fe3+
Fe2+
-e
功能:传递电子
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TCA循环)
淀粉、糖原
葡萄糖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蛋白质 氨基酸
TCA循环
乙酰CoA
2H ADP+Pi
CO2
ATP H2O
1/2O2
概念:
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部分通过一种循环, 在有氧 条件下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由于该途径的第一个 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故称之为三羧酸循环
或柠檬酸循环,简称为TCA 循环。
为了纪念德国科学家Hans Krebs在阐明TCA循 环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又称之为Krebs循环。
TCA 循环也称为柠檬酸循环和Krebs循环
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实际上是乙酰CoA)被降 解成CO2
产生一些ATP
产生更多的NADH和FADH2
NADH和FADH2进入呼吸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产 生更多的ATP。
4 KJ/mol),这部分能量可推动ADP与Pi合成ATP。
苹果酸
△ G0′≈0(变化很小)
(八)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TCA循环
CH2COOH HO CHCOOH
苹果酸
NAD+
NADH+H+
苹果酸脱氢酶
CH2COOH O C COOH
草酰乙酸
△ G0′
完整的三羧酸循环
小结
TCA循环
8步反应(10步) 8种酶催化 反应类型:缩合1、氧化4、底物水平磷酸化1、
S
Fe
S
铁硫簇(Fe4S4) C
功能:参与电子传递
3、细胞色素:以铁卟啉为辅基的结合蛋白
+e
Fe3+
Fe2+
-e
功能:传递电子
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TCA循环)
淀粉、糖原
葡萄糖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蛋白质 氨基酸
TCA循环
乙酰CoA
2H ADP+Pi
CO2
ATP H2O
1/2O2
概念:
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部分通过一种循环, 在有氧 条件下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由于该途径的第一个 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故称之为三羧酸循环
或柠檬酸循环,简称为TCA 循环。
为了纪念德国科学家Hans Krebs在阐明TCA循 环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又称之为Krebs循环。
TCA 循环也称为柠檬酸循环和Krebs循环
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实际上是乙酰CoA)被降 解成CO2
产生一些ATP
产生更多的NADH和FADH2
NADH和FADH2进入呼吸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产 生更多的ATP。
4 KJ/mol),这部分能量可推动ADP与Pi合成ATP。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精品PPT教学课件

β-氧化脱羧
OO== O=
O= O=
2020/12/6
7
二、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 加氧
RCHO + 1/2O2
RCOOH
• 脱氢
RCH2OH -2H RCHO
• 加水脱氢 • 失电子
+H2O
OH
CH3CHO
CH3CH
OH
Fe2+ -e Fe3+
-2H CH3COOH
2020/12/6
8
第三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高能磷酸化合物
=
COOH C-O~P CH2
ATP ADP
☺高能硫脂化合物 CH3CO~SCoA
2020/12/6
28
二、A高T能P 磷与酸高化能合物磷AT酸P的键形成
O
-
Oγ
P O
~ -
O
O P
~β
O
O Pα
O - O-
NH2 NN
NN O
CH2 O
2020/12/6
OH OH AMP ADP ATP
第八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一课件网在线网站
2020/12/6
1
2020/12/6
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 生物氧化方式 线粒体氧化体系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2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2020/12/6
3
一、生物氧化概念、意义
营养物
[O]
(糖、脂、蛋白质) 生物体
2020/12/6
15
泛醌 (CoQ) (Ubiquinone)
递氢体
2020/12/6
OO== O=
O= O=
2020/12/6
7
二、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 加氧
RCHO + 1/2O2
RCOOH
• 脱氢
RCH2OH -2H RCHO
• 加水脱氢 • 失电子
+H2O
OH
CH3CHO
CH3CH
OH
Fe2+ -e Fe3+
-2H CH3COOH
2020/12/6
8
第三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高能磷酸化合物
=
COOH C-O~P CH2
ATP ADP
☺高能硫脂化合物 CH3CO~SCoA
2020/12/6
28
二、A高T能P 磷与酸高化能合物磷AT酸P的键形成
O
-
Oγ
P O
~ -
O
O P
~β
O
O Pα
O - O-
NH2 NN
NN O
CH2 O
2020/12/6
OH OH AMP ADP ATP
第八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一课件网在线网站
2020/12/6
1
2020/12/6
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 生物氧化方式 线粒体氧化体系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2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2020/12/6
3
一、生物氧化概念、意义
营养物
[O]
(糖、脂、蛋白质) 生物体
2020/12/6
15
泛醌 (CoQ) (Ubiquinone)
递氢体
2020/12/6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课件

第六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 生物氧化的概念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 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 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
糖 脂肪 蛋白质
O2
CO2和H2O
ADP+Pi
能量
ATP
热能
*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
▪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 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肌酸激酶的作用 磷酸肌酸作为肌肉和脑组织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ATP的生成和利用 ATP
肌酸
磷酸 肌酸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
ADP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 用都以ATP为中心。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五、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转运
FADH2氧化呼吸链
二、氧化磷酸化
* 定义 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 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是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 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 过程。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8时56分31秒 下午8时56分20:56:3120.10.19
▪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1920.10.1920:5620:56:3120:56:31Oc t-20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8时56分 31秒M onday, October 19, 2020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 生物氧化的概念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 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 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
糖 脂肪 蛋白质
O2
CO2和H2O
ADP+Pi
能量
ATP
热能
*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
▪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 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肌酸激酶的作用 磷酸肌酸作为肌肉和脑组织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ATP的生成和利用 ATP
肌酸
磷酸 肌酸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
ADP
生物体内能量的储存和利 用都以ATP为中心。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五、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转运
FADH2氧化呼吸链
二、氧化磷酸化
* 定义 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 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是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 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 过程。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8时56分31秒 下午8时56分20:56:3120.10.19
▪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1920.10.1920:5620:56:3120:56:31Oc t-20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8时56分 31秒M onday, October 19, 2020
生物化学生物氧化ppt课件

第五章 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糖、脂、蛋白质等有机
物质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CO O并放出能量的
作用称生物氧化。
22
特点:一系列酶引起的,在活细胞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部位:真核线粒体、原核细胞膜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 1.CO2的生成 脱羧作用:α脱羧和β脱羧两种类型 脱羧过程:氧化脱羧 直接脱羧 (1) α直接脱羧 丙酮酸脱羧反应 (2) β直接脱羧 草酰乙酸脱羧反应 (3) α氧化脱羧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 (4) β氧化脱羧 苹果酸氧化脱羧反应
第三节 其他生物氧化体系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与ATP的生成无关
一、需氧脱氢酶
氧、亚甲蓝(或其他适当物质)作为受氢体,以FMN 或FAD为辅酶。儿茶酚氧化酶,含铜的末端氧化酶。 马铃薯块茎、苹果果实、茶叶等。制红茶、绿茶。
图5-36 多酚氧化酶系统
图5-1几种物质脱羧反应
? 2.水的生成 ? H 脱氢酶 传递体和氧化酶
O2 生成H2O
图5-2 生物氧化体系
二.能量守恒与转化
(一)自由能的概念 自由能(free energy):在一个体系中,能够用来做有用功的
那部份能量,又称Gibbs自由能,用符号G来表示。 (二)氧化还原电位
通常用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氧化还原电势)来相对表示各化合 物对电子亲和力的大小。
电极电位大小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用奈斯特方程来表示,其方 程为:
E′=Eo′+
RT nF
In
C氧化态 C还原态
(三)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的关系 △Go'=-nF △Eo'
三. 高能磷酸化合物
一.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糖、脂、蛋白质等有机
物质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CO O并放出能量的
作用称生物氧化。
22
特点:一系列酶引起的,在活细胞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部位:真核线粒体、原核细胞膜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 1.CO2的生成 脱羧作用:α脱羧和β脱羧两种类型 脱羧过程:氧化脱羧 直接脱羧 (1) α直接脱羧 丙酮酸脱羧反应 (2) β直接脱羧 草酰乙酸脱羧反应 (3) α氧化脱羧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 (4) β氧化脱羧 苹果酸氧化脱羧反应
第三节 其他生物氧化体系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与ATP的生成无关
一、需氧脱氢酶
氧、亚甲蓝(或其他适当物质)作为受氢体,以FMN 或FAD为辅酶。儿茶酚氧化酶,含铜的末端氧化酶。 马铃薯块茎、苹果果实、茶叶等。制红茶、绿茶。
图5-36 多酚氧化酶系统
图5-1几种物质脱羧反应
? 2.水的生成 ? H 脱氢酶 传递体和氧化酶
O2 生成H2O
图5-2 生物氧化体系
二.能量守恒与转化
(一)自由能的概念 自由能(free energy):在一个体系中,能够用来做有用功的
那部份能量,又称Gibbs自由能,用符号G来表示。 (二)氧化还原电位
通常用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氧化还原电势)来相对表示各化合 物对电子亲和力的大小。
电极电位大小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用奈斯特方程来表示,其方 程为:
E′=Eo′+
RT nF
In
C氧化态 C还原态
(三)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的关系 △Go'=-nF △Eo'
三. 高能磷酸化合物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件--三羧酸循环(共58张PPT)

HSCo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
NAD+
酶
辅酶
E1 :丙酮酸脱氢酶
TPP CoA-SH
E2 :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 硫辛酸
E3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FAD NAD+
8
9
10
乙酰COA系列具有很高的酰基转移势能
11
功能是转送乙酰基或 其他酰基或氢
结合与蛋白质上的硫辛酸像 “摆动壁”一样把电子和酰基 从复合体中的一个酶转送到 另一个酶
丙酮酸+HCO3-+ATP
丙酮酸羧化酶 草酰乙酸+ADP+Pi
PEP+ CO2+GDP
PEP羧激酶
草酰乙酸+GTP
PEP+ HCO3-
PEP羧激酶 草酰乙酸+Pi
苹果酸+ HCO3- +NAD(P)H 苹果酸酶 苹果酸+NAD(P)+
41
厌氧细菌中不完整的TCA
TCA中间产物是某 些物质的合成原料 (前体)
ADP与NAD 浓度 :使三羧酸循环 被氧化。
5、植物中乙醛酸循环是柠檬酸循环的支路
+
乙酰辅酶A进入TCA生成10个ATP
ATP与NADH浓度 :使三羧酸循环 TCA中间产物是某些物质的合成原料(前体)
TCA中间产物是某些物质的合成原料(前体)
44
45
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糖有氧氧化的调节是基于能量的需求
有能量释放的过程。
C6H12O6 + 6O2
6CO2 + 6H2O + 能量
过程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在胞液(同酵解),后两个阶 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化学课件--生物氧化

2H+
琥珀酸 FAD CoQH2 2Fe3+
细胞色素
O2-
H2O
Fe
延胡索酸 FADH2
S
CoQ
b- c1 - c-aa3
2e 2Fe2+
1 2 O2
15
电 子 传 递 链 标 准 氧 化 还 原 自 由 能 变 化
-0.4 -0.2
E0/V
ATP形成部位
NADH FMN
p121
复合体 I NADH-Q还原酶
- F1
-
NADH+H+
基质侧
ADP+Pi ATP H+
34
(2)ATP合酶
组成: 亲水部分 F1(α3β3γδε亚 基 )疏水部分 F0 (a1b2c9~12亚基)
ATP合酶结构模式图
35
当H+ 顺浓度递度经F0 中a亚基和c亚基之间回流时,γ亚基 发生旋转,3个β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
开放形式对底物 的亲和力极低
NAD+
23
2. 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功能: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复合体Ⅱ 琥珀酸→ Fe-S1; b560; FAD; Fe-S2 ; Fe-S3 →CoQ
24
3. 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细胞色素: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催化电子传递的酶类, 根据吸收光谱分成a、b、c三类,呼吸链中含5种(b、c、 c1、a和a3),cytb和cytc1、cytc在呼吸链中为电子传递体, a和a3以复合物存在,称细胞色素氧化酶,其分子中除含Fe 外还含有Cu ,可将电子传递给氧,因此亦称其为末端氧 化酶。
40
ADP
~P
琥珀酸 FAD CoQH2 2Fe3+
细胞色素
O2-
H2O
Fe
延胡索酸 FADH2
S
CoQ
b- c1 - c-aa3
2e 2Fe2+
1 2 O2
15
电 子 传 递 链 标 准 氧 化 还 原 自 由 能 变 化
-0.4 -0.2
E0/V
ATP形成部位
NADH FMN
p121
复合体 I NADH-Q还原酶
- F1
-
NADH+H+
基质侧
ADP+Pi ATP H+
34
(2)ATP合酶
组成: 亲水部分 F1(α3β3γδε亚 基 )疏水部分 F0 (a1b2c9~12亚基)
ATP合酶结构模式图
35
当H+ 顺浓度递度经F0 中a亚基和c亚基之间回流时,γ亚基 发生旋转,3个β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
开放形式对底物 的亲和力极低
NAD+
23
2. 复合体Ⅱ: 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功能: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复合体Ⅱ 琥珀酸→ Fe-S1; b560; FAD; Fe-S2 ; Fe-S3 →CoQ
24
3. 复合体Ⅲ: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细胞色素: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催化电子传递的酶类, 根据吸收光谱分成a、b、c三类,呼吸链中含5种(b、c、 c1、a和a3),cytb和cytc1、cytc在呼吸链中为电子传递体, a和a3以复合物存在,称细胞色素氧化酶,其分子中除含Fe 外还含有Cu ,可将电子传递给氧,因此亦称其为末端氧 化酶。
40
ADP
~P
生物化学课件-生物氧化

電子體傳遞給被氧化酶啟動的氧而生成H2O 。
乙醇脫氫酶 CH3CH2OH
CH3CHO
NAD+ NADH+H+
NAD+
2e
電子傳遞鏈
1\2 O2 O-
2H+
H2O
第一節 生物氧化概述
二、 生物化學反應的自由能變化
1、自由能(free energy)的概念 物理意義:恒溫恒壓下,體系中能對環境作功的那部分能 量稱為自由能,又稱Gibbs自由能,用G表示)。
CoQ Cyt b
Fe-S 細胞色素類 Cyt c1
Cyt c
Cyt aa3
O2
第三節 氧化磷酸化
第三節 氧化磷酸化
一、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類型 概念: 伴隨線粒體生物氧化作用而發生的使ADP磷酸化生成
ATP的過程稱為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氧化磷酸化(電子傳遞磷酸化): 是需氧生物合成ATP的主要方式。
第一節 生物氧化概述
三、高能化合物
(一)生物體內的高能化合物 1、磷氧鍵型(-O~P) (1)醯基磷酸化合物
(2)焦磷酸化合物
42.3kJ/mol
30.5kJ/mol
第一節 生物氧化概述
三、高能化合物
(一)生物體內的高能化合物 1、磷氧鍵型(-O~P) (3)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61.9 kJ/mol
第三節 氧化磷酸化
五、線粒體穿梭系統
1
磷
酸
甘 油 3-磷酸甘油
脫氫酶
穿
梭
機
制
3
3-磷酸甘油 脫氫酶
2、蘋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統
第三節 氧化磷酸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反应: NADH + H+ + 1/2O2→NAD+ + H2O ΔG°′= - nFΔE°′
= - 2×96.5×[0.82-(-0.32)] = - 220.07千焦·mol-1
FADH2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
总反应:FADH2 + 1/2O2→FAD + H2O ΔG°′= - nFΔE°′
氨基酸脱羧酶
R CH2-NH2 +CO2
O
丙酮酸脱氢酶系CH3-C-来自OOHCH3COSCoA+CO2
CoASH NAD+
NADH+H+
5
3、生物氧化过程中H2O的生成
代谢物在脱氢酶催化下脱下的氢,由相应的氢载体( NAD+、NADP+、FAD、FMN等)所接受,再通过一系列 递氢体或递电子体传递给氧而生成H2O。
复合体 I
NADH-Q还原酶
标 准 氧 化 还
0 琥珀酸等 0.2
FAD Fe-S
复合物 II
琥珀酸-辅酶Q 还原酶
CoQ Cyt b Fe-S
复合物 III
细胞色素还原酶
原 自
0.4
Cyt c1
由
Cyt c
能
0.6
变
复合物 IV
Cyt aa3 细胞色素氧化酶
化
0.8
O2
16
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
例:
乙醇脱氢酶
CH3CH2OH
CH3CHO
NAD+
NADH+H+
NAD+
2e
电子传递链
1\2 O2 O=
2H+
H2O
6
4、生物氧化的三个阶段
糖原 葡萄糖
2H
三酯酰甘油 脂肪酸、甘油
乙酰CoA
蛋白质 氨基酸
大分子降解成基本结构单位
小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共同的中 间产物(丙酮酸、乙酰CoA)
TAC CO2
9
➢定义
2、呼吸链概念
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
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
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又称电子
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线粒体基质是呼吸底物氧化的场所,底物在这里氧
化所产生的NADH和FADH2以质子和电子的形式转移到 内膜的载体上,经过一系列氢载体和电子载体的传递,
ADP+Pi ATP
呼吸链
H2O
中 间 产 物 进 入 TCA氧 化 , 脱 下的氢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生成 H2O,释放大量能量,其中一 部分通过磷酸化储存在ATP中
7
二、 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
1、线粒体结构特点 2、电子传递呼吸链的概念 3、呼吸链的组成 4、机体内两条主要的呼吸链及其能量变化
8
1、线粒体结构
加脱氢的机会;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 H2O,有机酸脱羧产生CO2
突然释放 能量
碳和氢直接 与氧结合生 成CO2、H2O
4
2、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
方式: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转变成含羧基的中间化合
物,然后在酶催化下脱羧而生成CO2。 类型:α- 脱羧和β- 脱羧
氧化脱羧和单纯脱羧
例:
R
H2N-CH-COOH
= - 2×96.5×[0.82-(-0.18)] = - 193.0千焦·mol-1
17
1. 复合体Ⅰ: NADH-泛醌还原酶(NADH脱氢酶)
功能: 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泛醌 (ubiquinone) 复合体Ⅰ
NADH→ FMN; Fe-SN-1a,b; Fe-SN-4; Fe-SN-3; Fe-SN-2 →CoQ
Cytc
e-
胞液侧
Ⅰ NADH+H+
NAD+
e-
Q e-
Ⅱ e-
Ⅲ
延胡索酸
琥珀酸
e-
Ⅳ 线粒体内膜 基质侧
H2O 1/2O2+2H+
13
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水的生成
MH2
还原型代 谢底物
M
氧化型代 谢底物
NAD+ NADH+H+
FMNH2
Fe
FMN
CoQ
S
CoQH2
2e 2Fe2+
细胞色素
b- c- c1 -aa3
FADH2 呼吸链
琥珀酸等
FAD Fe-S
复合物 II
琥珀酸-Q还原酶
NADH
FMN Fe-S CoQ
复合体 I
NADH-Q还 原酶(NADH 脱氢酶)
Cyt b Fe-S Cyt c1
复合物 III
细胞色素
NADH 呼吸链
还原酶
Cyt c Cyt aa3
O2
复合物 IV
细胞色素
氧化酶
12
呼吸链各复合体在线粒体内膜中的位置及电子传递
NAD+和NADP+的结构
R=H:→ NAD+;
R=H2PO3→NADP+
18
NAD+(NADP+)和NADH(NADPH)相互转变
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19
FMN:结构中含核黄素,功能部位是异咯嗪环,氧化还 原反应时不稳定中间产物是FMN•
异咯嗪
20
铁硫蛋白:含有Fe和对酸不稳定的S原子,Fe和S常以等摩 尔量存在(Fe2S2, Fe4S4 ),构成Fe-S中心,Fe与蛋白质分 子中的4个Cys残基的巯基与蛋白质相连结。铁硫蛋白中辅 基铁硫簇(Fe-S) 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中铁原子可进行Fe2+ Fe3++e 反应传递电子
糖、脂肪、蛋白质
O2 CO2+H2O+能量
ADP+Pi ATP 热能
3
1、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异同点
比较项
生物氧化
体外氧化
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 相同点 的一般规律
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CO2、H2O)和释放 的能量均相同
细胞、温和环境(体温,pH中性),一 系列酶促反应,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释 不同点 放利于机体捕获,提高ATP生成率 加水脱氢反应使物质能间接获得氧、增
最后传递给O2生成H2O。这种由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系 统称电子传递链,因为其功能和呼吸作用直接相关,亦
称为呼吸链。 10
3、呼吸链的组成
—— 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2H 2H+ + 2e-) 具有传递电子功能的酶复合体(complex)
* 泛醌 和 Cyt c 不包含在上述四种复合体中
11
电子传递中的电 子载体及其顺序
2Fe3+
2H+
1 2
O2
O2H2O
14
FADH2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水的生成
琥珀酸 延胡索酸
FAD
Fe
FADH2
CoQH2
S
CoQ
2H+
2Fe3+
O2-
细胞色素
b- c1 - c-aa3
2e 2Fe2+
1
2 O2
H2O
15
电
ATP形成部位
子
-0.4 E0/V
NADH
p121
传
递
-0.2
链
FMN Fe-S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
重点内容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方式 二、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的组成及传递机理 三、氧化磷酸化作用 四、氧化磷酸化机制 五、其它氧化体系(自学)
2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方式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主要指糖类、脂肪、蛋 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 出能量的过程~,其实质是需氧细胞在呼吸代谢过程中所进 行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 - 2×96.5×[0.82-(-0.32)] = - 220.07千焦·mol-1
FADH2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
总反应:FADH2 + 1/2O2→FAD + H2O ΔG°′= - nFΔE°′
氨基酸脱羧酶
R CH2-NH2 +CO2
O
丙酮酸脱氢酶系CH3-C-来自OOHCH3COSCoA+CO2
CoASH NAD+
NADH+H+
5
3、生物氧化过程中H2O的生成
代谢物在脱氢酶催化下脱下的氢,由相应的氢载体( NAD+、NADP+、FAD、FMN等)所接受,再通过一系列 递氢体或递电子体传递给氧而生成H2O。
复合体 I
NADH-Q还原酶
标 准 氧 化 还
0 琥珀酸等 0.2
FAD Fe-S
复合物 II
琥珀酸-辅酶Q 还原酶
CoQ Cyt b Fe-S
复合物 III
细胞色素还原酶
原 自
0.4
Cyt c1
由
Cyt c
能
0.6
变
复合物 IV
Cyt aa3 细胞色素氧化酶
化
0.8
O2
16
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
例:
乙醇脱氢酶
CH3CH2OH
CH3CHO
NAD+
NADH+H+
NAD+
2e
电子传递链
1\2 O2 O=
2H+
H2O
6
4、生物氧化的三个阶段
糖原 葡萄糖
2H
三酯酰甘油 脂肪酸、甘油
乙酰CoA
蛋白质 氨基酸
大分子降解成基本结构单位
小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共同的中 间产物(丙酮酸、乙酰CoA)
TAC CO2
9
➢定义
2、呼吸链概念
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
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
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又称电子
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线粒体基质是呼吸底物氧化的场所,底物在这里氧
化所产生的NADH和FADH2以质子和电子的形式转移到 内膜的载体上,经过一系列氢载体和电子载体的传递,
ADP+Pi ATP
呼吸链
H2O
中 间 产 物 进 入 TCA氧 化 , 脱 下的氢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生成 H2O,释放大量能量,其中一 部分通过磷酸化储存在ATP中
7
二、 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
1、线粒体结构特点 2、电子传递呼吸链的概念 3、呼吸链的组成 4、机体内两条主要的呼吸链及其能量变化
8
1、线粒体结构
加脱氢的机会;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 H2O,有机酸脱羧产生CO2
突然释放 能量
碳和氢直接 与氧结合生 成CO2、H2O
4
2、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
方式: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转变成含羧基的中间化合
物,然后在酶催化下脱羧而生成CO2。 类型:α- 脱羧和β- 脱羧
氧化脱羧和单纯脱羧
例:
R
H2N-CH-COOH
= - 2×96.5×[0.82-(-0.18)] = - 193.0千焦·mol-1
17
1. 复合体Ⅰ: NADH-泛醌还原酶(NADH脱氢酶)
功能: 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泛醌 (ubiquinone) 复合体Ⅰ
NADH→ FMN; Fe-SN-1a,b; Fe-SN-4; Fe-SN-3; Fe-SN-2 →CoQ
Cytc
e-
胞液侧
Ⅰ NADH+H+
NAD+
e-
Q e-
Ⅱ e-
Ⅲ
延胡索酸
琥珀酸
e-
Ⅳ 线粒体内膜 基质侧
H2O 1/2O2+2H+
13
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水的生成
MH2
还原型代 谢底物
M
氧化型代 谢底物
NAD+ NADH+H+
FMNH2
Fe
FMN
CoQ
S
CoQH2
2e 2Fe2+
细胞色素
b- c- c1 -aa3
FADH2 呼吸链
琥珀酸等
FAD Fe-S
复合物 II
琥珀酸-Q还原酶
NADH
FMN Fe-S CoQ
复合体 I
NADH-Q还 原酶(NADH 脱氢酶)
Cyt b Fe-S Cyt c1
复合物 III
细胞色素
NADH 呼吸链
还原酶
Cyt c Cyt aa3
O2
复合物 IV
细胞色素
氧化酶
12
呼吸链各复合体在线粒体内膜中的位置及电子传递
NAD+和NADP+的结构
R=H:→ NAD+;
R=H2PO3→NADP+
18
NAD+(NADP+)和NADH(NADPH)相互转变
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19
FMN:结构中含核黄素,功能部位是异咯嗪环,氧化还 原反应时不稳定中间产物是FMN•
异咯嗪
20
铁硫蛋白:含有Fe和对酸不稳定的S原子,Fe和S常以等摩 尔量存在(Fe2S2, Fe4S4 ),构成Fe-S中心,Fe与蛋白质分 子中的4个Cys残基的巯基与蛋白质相连结。铁硫蛋白中辅 基铁硫簇(Fe-S) 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中铁原子可进行Fe2+ Fe3++e 反应传递电子
糖、脂肪、蛋白质
O2 CO2+H2O+能量
ADP+Pi ATP 热能
3
1、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异同点
比较项
生物氧化
体外氧化
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 相同点 的一般规律
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CO2、H2O)和释放 的能量均相同
细胞、温和环境(体温,pH中性),一 系列酶促反应,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释 不同点 放利于机体捕获,提高ATP生成率 加水脱氢反应使物质能间接获得氧、增
最后传递给O2生成H2O。这种由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系 统称电子传递链,因为其功能和呼吸作用直接相关,亦
称为呼吸链。 10
3、呼吸链的组成
—— 递氢体和电子传递体(2H 2H+ + 2e-) 具有传递电子功能的酶复合体(complex)
* 泛醌 和 Cyt c 不包含在上述四种复合体中
11
电子传递中的电 子载体及其顺序
2Fe3+
2H+
1 2
O2
O2H2O
14
FADH2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水的生成
琥珀酸 延胡索酸
FAD
Fe
FADH2
CoQH2
S
CoQ
2H+
2Fe3+
O2-
细胞色素
b- c1 - c-aa3
2e 2Fe2+
1
2 O2
H2O
15
电
ATP形成部位
子
-0.4 E0/V
NADH
p121
传
递
-0.2
链
FMN Fe-S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
重点内容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方式 二、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的组成及传递机理 三、氧化磷酸化作用 四、氧化磷酸化机制 五、其它氧化体系(自学)
2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方式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主要指糖类、脂肪、蛋 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 出能量的过程~,其实质是需氧细胞在呼吸代谢过程中所进 行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