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48_ N50—8[1][1].83--1型汽轮机调速系统摆动问题研究与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50-8.83-1汽轮机调速
系统摆动问题研究与处理
贾宪周张士豪禹贯省崔燕君
(河南平顶山鸿翔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467021)
【摘要】针对N50--8.83--1型汽轮机调速系统摆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发现汽轮机前轴承箱前部向上翘起,引起主油泵与汽轮机大轴中心偏离设计值,造成脉冲油泵密封环磨损,是引起调速系统大幅摆动的原因。
通过消除前箱存在问题,彻底解决了机组负荷摆动问题,提高了机组运行安全可靠性,对解决同类型机组负荷摆动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汽轮机调速系统摆动问题研究
1引言
平顶山鸿翔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鸿翔公司)#5汽轮机系东方汽轮机厂生产的N50-8.83-1型凝汽式汽轮机,1994年元月投运。
调速系统为径向钻孔泵液压调速系统,2001年机组出现负荷大幅度摆动现象,被迫投入功率限制器运行,机组不能参加一次调频,影响机组的安全可靠性。
2系统简介
调速系统由脉冲油泵、调速器滑阀、油动机等部套组成。
其工作原理见图1。
鸿翔公司#5机调速系统原理简图
n—转速; Pr—脉冲油泵入口油压;P1—一次油压;P2—二次油压;
MV—油动机行程
当转速升高,脉冲油泵出口油压(即一次油压)升高,油动机行程向关闭方向移动,关小调速
270
汽门;当转速降低,一次油压降低,油动机行程向开启方向移动,开大调速汽门。
脉冲油泵为径向钻孔泵,其结构见图2。
图2 径向钻孔泵结构图
1—脉冲油泵轮 2—泵壳 3—稳流网 4.5.6—浮动密封环
7—导流杆8—油泵轴9—桡性联轴节 10—测速发电机(CCY264)
在转速不变时,脉冲油泵出口油压与入口油压变化方向相同,大小相等。
当转速变化时,脉冲油泵出口油压与入口油压之差与转速变化成正比,其变化关系为:
∆(P1-Pr)/∆n =0.4 kPa/(r/min)
3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2年4月21日,用数据采集器对有关参数进行了采集。
一次油压与油动机行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参数变化量列于表1。
表1 #5机带负荷运行各参数变化量
由表1可以看出,油动机行程与脉冲油泵进出口压差关系正常。
按照制造厂设计,脉冲油泵进出口压差与转速变化关系应为0.4kPa/(r/min),表1中可以看出二者关系不正常,该值时而为正,时而为负,且变化幅度较大,当时分析判断为主油泵与脉冲油泵之间窜油造成。
2002年10月小修时重点检查了主油泵、脉冲油泵、静态试验阀,未发现异常情况,小修后调速系统摆动状况未见好转。
2002年10月17日,用数据采集装置对有关参数进行了记录,一次油压变化时各参数变化量271
列于表2。
表2 带负荷运行各参数变化量
由表2可以看出,一次油压、油动机行程摆动的频率和幅度都较大。
一次油压与脉冲油泵入口油压变化方向相反,分析为脉冲油泵密封环漏油量较大所致。
其机理是:脉冲油泵出口油压与入口油压通过密封环隔离,当密封环间隙较大时,脉冲油泵出口向入口漏油量较多,一次油压降低,入口油压升高;当密封环间隙较小时,脉冲油泵出口向入口漏油量较小,一次油压升高,入口油压降低。
2003年6月份机组小修时更换了脉冲油泵密封环,密封环间隙由原来的0.27mm减小到0.07mm 。
机组启动后调速系统摆动现象消除。
一次油压变化时各参数变化量列于表3。
#5机带负荷运行各参数变化量 2003-6-22
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脉冲油泵进出口压差与转速变化关系为0.353~0.426kPa/r/min,接近制造厂的设计值,且变化方向正确,系统基本稳定。
但运行一段时间后,调速系统又出现了摆动现象。
一次油压变化时各参数变化量列于表4。
#5机带负荷运行各参数变化量 2003-12-2
表4
由表4可以看出,脉冲油泵进出口压差与转速变化关系不正常,一次油压与入口油压变化方向相反,分析为密封环间隙又变大。
272
对密封环间隙变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①主油泵和脉冲油泵中心与汽轮机大轴中心不一致,汽轮机旋转时主油泵和脉冲油泵转子存
在晃动,使密封环间隙磨损增大;
②齿型联轴器啮合不正常,脉冲油泵旋转时存在偏心。
③前轴承箱在运行中滑动不畅,引起轴承箱轴向水平变化,继而影响主油泵、调速油泵与汽
轮机中心的变化,造成调速油泵密封环的不同心磨损。
由于小修时停机时间短,汽缸和转子处于热状态,无法检查转子中心,只能在大修中进行全面检查。
4发现问题及改进措施
2004年9月机组进行大修,对主油泵和脉冲油泵中心与汽轮机大轴中心、齿型联轴器啮合情况、前轴承箱底部纵销、角销,进行了重点检查,发现如下问题:
4.1主油泵和调速油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1.1存在问题
发现调速油泵各油封环间隙超标,最前端油封环与导流杆间隙为0.16mm,入口侧油封环与调速泵径向总间隙为0.20mm,出口侧总间隙为0.10mm;主油泵推力间隙0.61mm;检查主油泵中心相对汽轮机转子中心偏高0.65mm,偏左0.35mm;齿型联轴器严重磨损。
4.1.2改进措施
将3个油封环全部更换,间隙按厂家说明书要求调整;更换主油泵联轴器(厂家备品);调整主油泵推力间隙为0.16mm;主油泵中心调整,主油泵转子中心高于汽轮机转子中心0.20mm。
4.2前箱台板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2.1存在问题
修前测量汽缸横向水平,前猫爪左侧前扬1.05 mm/m,右侧前扬1.16 mm/m,高于左、右侧安装值0.45mm/m,但由于汽缸变形等原因,现汽缸纵横向水平已无参考意义。
前箱扬度比安装值也增大较多,且右侧比左侧大。
检查前箱与基础台板间隙,在汽缸与前箱未分解的情况下,前箱前端左侧间隙达0.2mm,前端右侧间隙达0.4mm,后端无间隙,表明前箱前部向上翘,证明原因分析③判断是正确的。
4.2.2改进措施
吊出前箱,用平尺检查发现基础台板变形。
对台板进行了研刮处理,使其与前箱底部接触面积达65%以上,在自由状态下,接触面用塞尺检查0.03mm不入。
复查前箱扬度,修后值与安装值相比变化不大。
4.3滑销系统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3.1 存在问题
修前检查前箱底部纵向键与键槽间隙,前纵向键右侧与前箱底部键槽有0.20mm间隙,前箱前部向右移动达0.20mm,后部移动量为0.06mm。
前箱解体后检查底部前纵向键键槽变形成喇叭口,键槽前侧与键间隙达0.25mm。
检查汽缸前立销间隙:右侧0.10mm,后立销右侧0.17mm,超出设计值(0.04-0.08mm)的要求。
检查水冷垫块与汽缸下猫爪搭钩间隙:左侧猫爪处前后间隙之和为0.15mm,超出0.08mm的设计要求。
273
4.3.2 采取措施
对前箱底部前纵向键位置键槽进行修刮,使其前后宽度一致,然后根据修后键槽尺寸加工配置新纵向键,对前箱底部与台板结合面进行研刮。
5改进效果
大修后调速系统摆动现象消失,机组运行稳定,根据运行记录曲线整理各参数变化量列于表5。
表5 :#5机带负荷运行各参数变化量 2004-12-8
开始结束转速入口
油压
一次
油压
油动机行
程
(P1
△-Pr)
△ MV
△
时间时间n
△ Pr
△ P1
△ MV
△t
△n
△(P1
△-Pr)
△s s r/min
kPa kPa mm s kPa/r/min mm/kPa 363 436 -5.912 -0.057 -2.431 3.651 73 0.402 -1.538 1434 1505 0.651 4.623 -4.045 71 0.426 -1.018 1773 1886 -10.702 -0.491 -4.685 4.268 113 0.392 -1.018 1944 2008 9.015 0.826 4.209 -3.267 64 0.375 -0.966
由表5可以看出,脉冲油泵压差与转速变化关系正常,油动机行程与脉冲油泵压差关系正常,机组具有一次调频能力,调速系统工作正常。
6 结束语
汽轮机机调速系统大负荷摆动,被迫投入功率限制器运行,机组没有一次调频能力,安全可靠性差。
通常情况下,解决此类问题,在调速系统范围内查找原因,但是,该机组问题比较特殊,经过反复多次认真分析,检查发现了调速系统摆动的根本原因为:前箱基础台板变形,使前箱翘起,导致主油泵和汽轮机大轴中心偏离设计要求,引起调速油泵密封环间隙磨损增大,调速油泵出口向入口窜油,造成调速油压不稳,从而造成系统的摆动。
通过消除前箱基础台板变形、前箱滑销系统存在问题,解决了调速油泵密封环磨损问题,彻底消除了调速系统摆动现象,对同类型机组调速系统故障检修具有借鉴意义。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