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自考00141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发展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对发展中国家的称谓中,具有比较多的政治涵义的是(D)
A.穷国B.落后国家
C.低收入国家D.第三世界国家
2.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如果一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是0.78,那么该国处于(C)
A.零度人类发展B.低度人类发展
C.中度人类发展D.高度人类发展
3.《经济成长阶段》一书的作者是(A)
A.罗斯托B.刘易斯
C.马歇尔D.钱纳里
4.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所属的范围是(D)
A.10‰到20‰B.20‰到30‰
C.30‰到40‰D.40‰到50‰
5.劳动者素质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A)
A.创造力B.劳动经验
C.知识水平D.健康状况
6.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独特现象是(D)
A.没受过教育的人的失业率高B.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失业率低
C.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失业率低D.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失业率高
7.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A)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8.“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的代表人物是(A)
A.刘易斯B.钱纳里
C.凯恩斯D.弗里曼
9.从长期而言,发展中国家筹集资金的重点是(C)
A.大量引进外资B.广泛动员国内资源
C. 增加政府税收D.主要依靠外国援助
10.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B)
A.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充要条件B.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C.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D.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1.熊彼特认为,作为企业家灵魂的职能是(D)
A.领导艺术B.组织生产
C.管理能力D.进行创新活动
1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颁布《里约热内卢宣言》的年份是(B)
A.1990 B.1992
C.1998 D.2000
13.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的国民收入中(D)
A.每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的收入是多少
B.每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的收入分别是多少
C.不同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的收入之间的排序
D.每种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14.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本质上所属的范畴是(C)
A.政治B.技术
C.经济D.文化
15.在下列税种中,属于间接税的是(A)
A.营业税B.财产税
C.个人所得税D.社会保障税
16.从纯粹增加农业税税收的观点来看,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征收(D)
A.土地转让税和地价税B.土地税和农产品出口税
C.地价税和农产品销售税D.农产品销售税和出口税
17.配第一克拉克法则是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C)
A.经济成长阶段变化的法则
B.人口增长与食物供给关系变化的法则
C.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相对比重变化的规律
D.居民食物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规律
18.实施“次级进口替代”战略的基础是( B )
A.更多的劳动力B.更多的自然资源
C.发达的金融市场D.先进的科学技术
19.造纸厂向附近河流排放污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经济学通常把这一行为称为( C )A.互补性B.规模效应
C.负外部效应D.正外部效应
20.为避免逃税现象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中,增值税税率最高都不超过(A)A.20%B.25%
C.30%D.40%
21.在金融系统中,直接经营各种存贷业务的是(B)
A.保险公司B.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D.证券公司
22.提出人和动物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产量只能以算术级增长的观点的经济学家是(D)
A.马歇尔B.李嘉图
C.刘易斯D.马尔萨斯
23.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属于(C)
A.不平衡增长理论B.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C.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D.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24.假设某个发展中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3,边际进口倾向为0.2,则(D)A.当该国出口值为10亿时,该国国民收入增加10亿
B.当该国出口值为10亿时,该国国民收入增加20亿
C.当该国出口值增加10亿时,该国国民收入增加10亿
D.当该国出口值增加10亿时,该国国民收入增加20亿
2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爆发债务危机的原因不包括(B)
A.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B.发达国家强行要求提前还贷
C.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大量外逃D.发展中国家盲目扩大投资,增加了财政赤字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在钱纳里的发展模式变换理论中,经济结构的变化包括(AE)
A.发展中国家从农业生产向工业生产的转变
B.国民经济体系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C.生产者的生产从简单注重产量向追求利润最大化方向转变
D.发展中国家政府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向强调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E.消费者需求从重视食品和生活必须品消费向要求多样化的制造业产品和劳务消费的方向的变化
27.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基本步骤包括(CDE)
A.扩大消费数量B.积极引进外资
C.增加实际储蓄数量D.进行实际的投资行动
E.通过金融与信用机制筹集资金
28.以下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有(BCE)
A.购买商铺B.工人的培训
C.企业家精神的培育D.机器、设备、工具的增加
E.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
29.环境破坏产生的影响有(BCDE)
A.人口增加B.降低人类福利
C.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成本D.使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
E.使空气、水等原本没有价格的东西有了价格
30.中国外贸政策应该是综合性的,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其构成部分的是( ABCD) A.实行出口鼓励B.保护本国幼稚工业
C.实行初级进口替代战略D.实行次级进口替代战略
E.放开农产品市场,让国外农产品自由进入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洛伦茨曲线:是指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用以判断分配均等程度的方法,是表示累计家庭户数的百分比与累计收入的百分比之间变化关系的曲线。

32.规模分配:又称个人分配,是经济学家最常用的衡量收入分配的方法。

它说明每一个单个个人或单个家庭所得到的总收入。

33.教育的社会收益:是指受教育者本人不能占有的、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得到的收益。

教育的社会收益也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收益。

34.流动性金融资产:指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货币。

35.霍夫曼比例: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以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之间的净产值比例来衡量工业化程度,这一比例称之为霍夫曼比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和经济意义。

答:(1)模型:△Y/Y/=S/k;其单:△Y/Y表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S表示储蓄率;K表示资本一—产出比率;
(2)意义: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其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比成反比,强调了储蓄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37.简述深化的金融发展战略的主要目的。

答:(1)从国内经济动员比较大量的储蓄,提高国民储蓄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2)使所有国内投资者方便获得投资所需要的资金。

(3)确保整个金融系统资金配置的效率。

(4)通过金融系统动员及分配资金,减轻经济在动员储蓄、分配资金方面对财政手段、外国援助和通货膨胀方法的依赖。

38.简述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但是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公共投资的增长。

(2)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常性支出过于庞大,但是一些必要的经常性开支又时常不足。

(3)巨大的补贴使发展中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

(4)发展中国家还存在许多对生产上的补贴,从而可能出现资源配置的问题。

(5)一些发展中国家军费开支过高,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协调。

39.简述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较发达国家更为严重的原因。

答: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较发达国家更为严重,原因如下:
(1)在贫困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每年都有大批新增劳动力不断涌入劳动市场,发展中国家必须获得比较快的经济增长才有可能吸收更多的新增劳动力。

政府如果在庞大的失业大军和比较高的通货膨胀之间进行抉择的话,人们宁愿选择比较高的通货膨胀。

(2)一些发展中国家把通货膨胀当作了国家税收的工具之一。

(3)价格上涨可以使企业产生幻觉,认为经济中对于它的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因而增加生产和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但实际情况是通货膨胀-般会使企业家在计划投资和生产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风险加大。

40.简述东亚工业化模式的主要特点。

答:(1)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2)较强的政府干预。

(3)发展资金主要靠内部积累。

(4)重视科技和教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从贫困、人力资本、子女成本、就业的角度论述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性。

答:(1)人口过快增长极大影响消除贫困,加大发展差距。

(2)增大就业压力。

(3)阻碍人力资本形成。

(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子女抚养和教育成本上升,人口太多的家庭的福利进一步恶化。

综合以上,中国人口控制政策是正确的。

42试述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关系。

答:(1)从表面上看,平衡增长与不平衡是相对立的,但实际上,两者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阶段来考虑向题而已,如果对两种观点加以若干规定,可以发现两者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2)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考虑到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有生产潜力即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部门中,通过这些部门的优先发展,来克服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并由此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这时,就宜于采取不平衡增长策略。

(3)但当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从工业化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角度看,国民经济各部门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协调发展,因此平衡增长战略又势在必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