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居间介绍毒品犯法与代购代卖毒品犯法的明白得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对居间介绍毒品犯法与代购代卖毒品犯
法的明白得和应用
论文摘要实践中大量毒品犯法案件中显现居间介绍人与代购代卖人员参与毒品犯法的现象。
由于关于居间介绍与代购代卖的明白得不同,对此类案件是不是定罪惩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显现了较多争议。
本文依据实践案例,分析探讨居间介绍、代购代卖毒品犯法案件的明白得和应用。
论文关键词居间介绍代购代卖销售毒品
案例一:王某常年吸毒,而且常常销售毒品以赚取金钱用于购买毒品吸食,嫌疑人冯某作为王某的朋友,偶然会和王某一路吸毒,也见到王某销售过毒品。
某天,王某让其帮忙寻觅下家。
王某就在一酒吧碰到吸毒人员李某,并介绍李某向王某购买了100元海洛因。
期间,嫌疑人冯某并未收取任何费用。
案例二:上述中的王某由于常年销售毒品,毒品需求量愈来愈大,于是委托嫌疑人冯某代为购买海洛因后进行销售。
嫌疑人冯某通过量方探问后,向张某购买了1000克冰毒后全数交付给王某。
案例三:吸毒人员吴某得知老友嫌疑人毕某到某地购买家具后,就让嫌疑人毕某去购买家具时,顺道向赵某代买200元的毒品海洛因供吴某自己吸食。
嫌疑人毕某利用吴某交付的200元人民币向赵某购买了2小包海洛因后交付给吴某。
案例四:上述吸毒人员吴某一天毒瘾发作,再次让嫌疑人毕某代其向赵某购买200元毒品进行吸食。
由于嫌疑人毕某需要专门去给吴某代买毒品,就索要路费100元后代买了2小包海洛因给吴某。
一、相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2021年)规定:第一条[走私、销售、运输、制造毒品案(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销售、运输、制造毒品,不管数量多少,都应予立案追诉。
本条规定的“销售”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以销售为目的而非法拉拢的行为。
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以取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对代购者以销售毒品罪立案追诉。
不以取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毒品数量达到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数量标准的,对托购者和代购者以非法持有毒品罪立案追诉。
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法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不管是不是取利,都应以相关毒品犯法的共犯立案追诉。
走私、销售、运输毒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明白或应当明白所实施的是走私、销售、运输毒品行为。
早前的法律文件,如:2000年4月4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全图法院审理毒品犯法案件工作座谈会记要》、2020年12月8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全国部份法院事理毒品犯法案件工作座谈会记要》、2006年5月24日公布的《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毒品类犯法案件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会议记要》等文法律文件,均对居间介绍毒品犯法、代
购代卖毒品犯法、是不是牟取利益等情形进行了计划或指引。
但依照1997年公布的《关于司法说明工作的假设干规定》中规定:“司法说明在公布了新的法律,或再原法律修改、废止,或制定了新的司法说明后,再也不具有法律效劳。
笔者以为,应当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2021年)规定作为标准执行。
二、关于“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法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不管是不是取利,都应以相关毒品犯法的共犯立案追诉。
”规定的明白得和应用
由于理论和实践中很容易将上述中的毒品犯法误解为仅仅是销售毒品,因此第一需要明确注意的确实是上述规定中的“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法”不单单指销售毒品,还包括走私、运输毒品等其他毒品犯法。
为了本文表达的需要,和实践中销售毒品的泛滥,笔者仅以上述毒品犯法中的销售毒品罪为例子进行理论分析。
1.何为居间介绍、代购代卖?“居间介绍”一样指给委托人提供交易机遇或媒介效劳,在委托人与第三人世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从中沟通,使两边发生关系,达到交易。
”居间介绍也确实是日常生活中俗称的“中介”。
依照居间介绍的外在表现形式,可能能够分为:为购买毒品的人员找寻介绍卖毒品的人员;为销售毒品的人找寻介绍购毒者;兼具有为购毒人员找寻卖主和为销售毒品的人找寻介绍买主等三种形式。
代购代卖的方式从字面上比较容易明白得,即同意委托人的
委托代理买家购买毒品及同意委托人的委托代理卖家出售毒品。
通过上述的一样明白得,居间介绍中的“为购买毒品的人员找寻介绍卖毒品的人员”行为与“同意委托人的委托代理买家购买毒品”容易混淆;“为销售毒品的人找寻介绍购毒者”行为与“同意委托人的委托代理卖家出售毒品”行为容易混淆。
乃至有人以为上述行为只是表述方式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实质是一样的。
但笔者以为,居间介绍中的上述前两种表现形式与代购代卖存在本质的区别。
居间介绍中中间人仅是媒介效劳,在委托人与第三人世发正进行交易的是委托人与第三人,也确实是购毒者与贩毒者。
而代购代卖是一种委托关系,真正进行交易的是中间人与第三人。
但在司法实践中显现的案例,常显现典型的代买行为和表面似代买行为实质具有居间性质的行为。
典型的代买行为指委托人自己直接或间接与卖毒者进行了联系,委托代购者向委托人知悉的卖毒者代为购买指定数量、品种或价钱等相对固定的毒品,代购人主若是“跑腿”的作用。
表面看似代买行为实质具有居间性质的行为:尽管代购人没有介绍毒品生意两边,看似“为他人代买”的行为。
但代购人通过自己的关系熟悉和了解了贩毒者,在明白购毒需求后,通过自己的撮合让购毒者买到毒品,也帮忙贩毒者找到了买家。
2.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法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行为时认定毒品犯法的本质依据。
就上述“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法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不管是不是取利,都应以相关毒品犯法的共犯立案追诉”的明白得中,笔者以为,判定行为人是居间介绍与代买代购固然超级重要,但就上述本条规定中,认定毒品犯法
的本质依据是“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法”的犯意熟悉,也确实是行为人在实施居间介绍、代购代卖时具有与他人实施毒品犯法的通谋,而且实施了帮忙他人进行毒品犯法的行为(居间介绍、代购代卖)。
依照刑法理论研究中关于一起犯法的理论,帮忙犯的成立要求有帮忙的行为与帮忙的故意,共犯从属性说还要求被帮忙者实施了犯法①。
结合居间介绍和代购代卖毒品的行为,依照一起犯法的理论说明,不管是他人实施的毒品犯法中的他人是购买毒品一方仍是销售毒品一方,只要他人存在销售毒品等毒品犯法的行为,居间介绍人、代买代购人就属于帮忙犯,而不论行为人是不是以取利为目的,是不是实际谋取了利益。
如案例一、案例二中嫌疑人冯某均组成销售毒品罪。
三、关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以取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对代购者以销售毒品罪立案
追诉。
不以取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毒品数量达到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数量标准的,对托购者和代购者以非法持有毒品罪立案追诉。
”的明白得和应用
本条规定,仅就代购行为中的特殊情形进行了列举。
归纳明白得为以下几种类型:(1)以取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自用的毒品。
(2)以取利为目的或不以取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用于销售的毒品。
(3)不以取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自用的毒品。
关于第2种类型,在本文第二部份进行了表达,再也不赘述。
对第1种类型,因为能够明确购毒者不是用于毒品犯法,而是用来自用,因此行为人和购
毒者明显不存在一起的犯法用意。
行为人和卖毒者可能也没有毒品犯法的通谋,对卖毒者是不是实施毒品犯法也不知情,但代买者在帮忙进程中赚取了差价,赢取了利益,其行为性质是为了销售取利而进行踊跃购买毒品。
使毒品流通扩大化,危害了公共健康,而且违背了国家毒品治理制度的,应当以销售毒品罪进行惩罚。
如案例四中,嫌疑人毕某就组成销售毒品罪。
第3种类型是不以取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自用的毒品。
依照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个人吸食毒品不组成犯法,除达到了非法持有毒品的立案追诉标准,依照非法持有毒品罪进行惩罚的情形外。
如案例三中,嫌疑人毕某就不组成犯法。
这种类型中,代购者受购毒者的委托,代其购买毒品用来吸食或注射。
代购者与托购者之间的联系不是为了销售毒品或其他的毒品犯法而进行的,二者之间无一起的毒品犯法故意,而且代购者没有取利,本身不存在为了销售毒品而购买毒品的行为,也就不能以销售毒品罪进行定罪惩罚。
本文仅就居间介绍毒品犯法与代购代卖毒品犯法进行了理论和简单的实践案例分析,但在司法实践中,尚需要更明确清楚的毒品犯法理论和法律规定,更好的指导毒品犯法证据的搜集与采纳,也能有力的冲击日趋增多的危害庞大的毒品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