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课时作业: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8份)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卷速查 规范特训
课时作业 实效精练
开卷速查(十三) 平抛运动
A 组 基础巩固
1.物体做平抛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的正切值tan θ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是图13-1所示中的( )
A B
C D
图13-1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的正切值tan θ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tan θ=v y v 0=g v 0t ,因为g v 0
为定值,则tan θ与t 成正比.
答案:B
2.飞机以150 m/s 的水平速度匀速飞行,某时刻让飞机上A 球落下,相隔1 s 又让B 球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在以后的运动中,关于A 球与B 球的相对位置关系,正确的是(g 取10 m/s 2)( )
A .A 球在
B 球前下方
B .A 球在B 球后下方
C .A 球在B 球正下方5 m 处
D .A 球在B 球正下方,距离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解析:A 、B 两球均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和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A 、B 两球在同一竖直线上,A 在B 的正下方,由于A 球下落时间比B 球提前1 s ,设B 球下落t s ,则A 球下落(t +1) s.
在竖直方向,y A =12g (t +1)2,y B =12gt 2,所以A 、B 相距Δy =y A -y B =12
g (t +1)2
-12gt 2=gt +12g ,Δy 随着t 的变化而变化,且逐渐增大,故D 项正确.
答案:D
3.(多选题)[2012·新课标全国卷]如图13-2,x 轴在水平地面内,y 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 轴上沿x 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 、b 和c 的运动轨迹,其中b 和c 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
图13-2
A .a 的飞行时间比b 的长
B .b 和c 的飞行时间相同
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
D.b的初速度比c的大
解析:选项A,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由h =1
2可知,飞行时间由高度决定,h b>h a,故a的飞行时间比b的短,A 2gt
错;同理,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B对;再根据水平位移x=v0t,可知a、b的水平位移满足x a>x b,且飞行时间t b>t a,故v0a>v0b,C错;同理可得v0b>v0c,D对.
答案:BD
4.[2014·山西省长治市二中练考]如图13-3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小球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当它经过靠近桌边的竖直木板ad边正前方时,木板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木板开始运动时,cd边与桌面相齐,则小球在木板上的投影轨迹是图13-4中的()
图13-3
A
B
C
D
图13-4
解析:小球相对木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向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合运动的轨迹为B.
答案:B
5.(多选题)[2012·江苏卷]如图13-5所示,相距l的两小球A、B位于同一高度h(l、h均为定值).将A向B水平抛出的同时,B自由下落.A、B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
图13-5
A.A、B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A的初速度
B.A、B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相碰,此后就不会相碰
C.A、B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
D .A 、B 一定能相碰
解析:A 、B 两球在第一次落地前竖直方向均做自由落体运动,若在落
地时相遇,此时A 球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 0=l t ,h =12gt 2,则v 0=l g 2h
,只要A 的水平初速度大于v 0,A 、B 两球就可在第一次落地前相碰,A 正确;若A 、B 在第一次落地前不能碰撞,则落地反弹后的过程中,由于A 向右
的水平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当A 的水平位移为l 时,即在t =l v 0
时,A 、B 一定相碰,在t =l v 0
时,A 、B 可能在最高点,也可能在竖直高度h 中的任何位置,所以B 错误,C 错误,D 正确.
答案:AD
6.(多选题)如图13-6所示,一小球以v 0=10 m/s 的速度水平抛出,在落地之前经过空中A 、B 两点,在A 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在B 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 取10 m/s 2),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13-6
A .小球经过A 、
B 两点间的时间t =(3-1) s
B .小球经过A 、B 两点间的时间t = 3 s
C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10 m
D .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15 m
解析:设A 点竖直速度为v ⊥A ,v ⊥A =v 0=gt A ,得t A =1 s ,设B 点的竖直速度为v ⊥B ,v ⊥B =v 0tan60°=gt B 得t B = 3 s ,则小球经过A 、B 两点间的时间为t B -t A =(3-1) s ,故A 正确,B 错误;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
h AB =v ⊥A +v ⊥B 2
t =10 m ,故C 正确,D 错误. 答案:AC
7.(多选题)如图13-7所示,在斜面顶端a 处以速度v a 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a 恰好落在斜面底端P 处;今在P 点正上方与a 等高的b 处以速度v b 水平抛出另一小球,经过时间t b 恰好落在斜面的中点处.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图13-7
A .v a =v b
B .v a =2v b
C .t a =t b
D .t a =2t b
解析:本题考查平抛运动,中档题.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由竖直方向的高度决定t = 2h
g ,a 物体下落的高度是b 的2倍,有t a =2t b ,
D 正确;水平方向的距离由高度和初速度决定x =v 0 2h
g ,由题意得a 的水平位移是b 的2倍,可知v a =2v b ,B 正确.
答案:BD
8.如图13-8所示,小朋友在玩一种运动中投掷的游戏,目的是在运动中将手中的球投进离地面高3 m 的吊环,他在车上和车一起以2 m/s 的速度向吊环运动,小朋友抛球时手离地面1.2 m ,当他在离吊环的水平距离为2 m 时将球相对于自己竖直上抛,球刚好进入吊环,他将球竖直向上抛出的速度是(g 取10 m/s 2)( )
图13-8
A .1.8 m/s
B .3.2 m/s
C .6.8 m/s
D .3.6 m/s
解析:小球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题中球恰好进入吊环,说明竖直上抛分运动恰好达到最高点,则运动时间
为t =x 水平
v 水平
,由上升高度h =v 竖t -12gt 2得,v 竖=6.8 m/s ,选项C 正确. 答案:C
B 组 能力提升
9.[2014·四川省泸州市天立学校]据悉,我国已在陕西省西安市的阎良机场建立了一座航空母舰所使用的滑跳式甲板跑道,用来让飞行员练习在航空母舰上的滑跳式甲板起飞.如图13-9所示的AOB 为此跑道纵截面示意图,其中AO 段水平,OB 为抛物线,O 点为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过O
点的切线水平,OB 的水平距离为x ,竖直高度为y .某次训练中,观察战机(视为质点)通过OB 段时,得知战机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时间为t ,则战机离开B 点的速率为( )
图13-9
A.x t
B.y t
C.x 2+y 2
t D.x 2+4y 2t
解析:战机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当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
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战机到达B 点时的水平分速度大小v x =x t ,竖
直分速度大小v y =2y t ,合速度大小为v =
v 2x +v 2y =x 2+4y 2t
,D 正确. 答案:D
10.[2014·湖北省黄冈市测试]某同学利用如图13-10所示的两种装置探究平抛运动,方案如下:
装置1
装置2
图13-10
装置1:用小锤打击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自由下落.仔细观察A、B两球是否同时落到水平地面上.若同时落地,则说明水平分运动是匀速运动,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装置2:竖直管A上端要高于水面,这样可在较长时间内得到稳定的细水柱.水平管B喷出水流,在紧靠水流、平行于水流的玻璃板上用彩笔描出水流的轨迹,这就是平抛运动的轨迹.
找出以上叙述中不当之处并写到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若同时落地,不能说明水平分运动是匀速运动,只能说明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2)竖直管A上端应低于水面,这样才能得到稳定的细水柱.
答案:(1)若同时落地,则说明水平分运动是匀速运动,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2)竖直管A上端要高于水面
11.[2013·上海奉贤区测试]一探险队在探险时遇到一山沟,山沟的一
侧OA竖直,另一侧的坡面OB呈抛物线形状,与一平台BC相连,如图
13-11所示.已知山沟竖直一侧OA 的高度为2h ,平台离沟底h 高处,C 点离竖直OA 的水平距离为2h .以沟底的O 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xOy ,坡面的抛物线方程为y =x 2/2h .质量为m 的探险队员从山沟的竖直一侧,沿水平方向跳向平台.人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
图13-11
(1)若探险队员以速度v 0水平跳出时,掉在坡面OB 的某处,则他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多少?
(2)为了能跳在平台上,他的初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请计算说明.
(3)若已知探险队员水平跳出,刚到达OBC 面的动能E k =1.55 mgh ,则他跳出时的水平速度可能为多大?
解析:(1)x =v 0t ,
y +12
gt 2=2h y =x 2/2h ,
联立解得:t = 4h 2
v 20+gh
. (2)若掉在C 处,h =12
gt 2,2h =v t ,联立解得:v =2gh . 若掉在B 处,B 点坐标为(x ,h ),满足坡面的抛物线方程,h =x 2/2h ,
解得x =2h .
x =v t ,h =12
gt 2, 联立解得:v =gh . 即:初速度应满足,gh ≤v ≤2gh .
(3)若掉在BC 面上,
E k -12
m v 20=mgh , 解得:v 0= 1.1gh .
若掉在坡面OB 上,E k -12m v 20=mgh ,h =12
gt 2, 而t =4h 2v 20+gh
, 联立解得:v 0=0.6gh .
答案:(1)4h 2v 20+gh (2)gh ≤v ≤2gh .
(3)若掉在BC 面上,v 0= 1.1gh ;若掉在OB 面上,v 0=0.6gh
12.[2013·洛阳期中]如图13-12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θ=37°、表面光滑的斜面体,物体A 以v 1=6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时在物体A 的正上方,有一物体B 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如果当A 上滑到最高点时恰好被B 物体击中.(A 、B 均可看作质点,sin37°=0.6,cos37°=0.8,g 取10 m/s 2)求:
图13-12
(1)物体A 上滑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
(2)物体B 抛出时的初速度v 2;
(3)物体A 、B 间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
解析:(1)物体A 上滑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ma
代入数据得:a =6 m/s 2
设经过t 时间B 物体击中A 物体,由运动学公式:0=v 1-at
代入数据得:t =1 s.
(2)平抛物体B 的水平位移:
x =12
v 1t cos37°=2.4 m 平抛速度:v 2=x t =2.4 m/s.
(3)物体A 、B 间的高度差:
h =12v 1t sin37°+12
gt 2=6.8 m. 答案:(1)1 s (2)2.4 m/s (3)6.8 m
13.如图13-13所示,A 、B 两小球之间用长6 m 的细线相连,将两球相隔0.8 s 先后从同一高度处以4.5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g 取10 m/s 2,
求B 抛出后经多长时间A 、B 两球连线可拉直.
图13-13
解析:A 、B 运动中的轨迹相同,当A 、B 拉直时,A 、B 间距离等于线长,求出A 、B 水平位移差Δx 和竖直位移差Δy .
由(Δx )2+(Δy )2=AB 2即可求解.
A 、
B 球的水平位移差为Δx =v 0Δt =4.5×0.8 m =3.6 m ,
A 、
B 球的竖直位移差为Δy =4.8 m =12g (t A +0.8)2-12
gt 2A , 所以t A =0.2 s ,故t B =t A +Δt =1 s.
答案:1 s
C 组 难点突破
14.[2013·山西忻州一中检测]如图13-14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半圆形容器的中心O 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 1、v 2抛出甲、乙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最终它们分别落在圆弧上的A 点和B 点,已知OA 与OB 互相垂直,且OA 与竖直方向成α角,则甲、乙两小球初速度之比为( )
图13-14
A .tan α
B .sin α
C .tan αtan α
D .cos α
解析:两小球被抛出后都做平抛运动,设半圆形容器的半径为R ,两
小球运动时间分别为t 1,t 2,对A 球:R sin α=v 1t 1,R cos α=12
gt 21.对B 球:R cos α=v 2t 2,R sin α=12gt 22.联立解得:两小球初速度之比为v 1v 2
=tan αtan α,选项C 正确.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