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白居易阅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莲曲白居易阅读答案
采莲曲白居易阅读答案翻译赏析,这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
原文: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曲字词解释:
⑴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⑵飐(zhǎn):摇曳;
⑶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⑷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采莲曲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采莲曲阅读答案:
试题: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答案:
(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腼腆羞涩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勇敢的采莲姑娘。
(2)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写“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细节描写(或“神态描写”)勾画人物形象。
③张诗后两
句采用白描手法(或“动作描写”)勾画人物形象。
采莲曲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
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团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
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
”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
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
“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
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
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
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习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少女看见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
“欲语低头笑”既表现了少女的无限喜悦,又表现了少女初恋时的羞涩难为情。
“碧玉搔头落水中”又进一步暗示了少女
“低头笑”的激动神态。
后两句描写细致,生动逼真。
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
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个人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