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B.
C.D.
2.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O2约为21%②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由于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③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18个族④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⑤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因为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三氧化二铬(Cr2O3)可用作油漆颜料,Cr2O3中Cr的化合价是
A.-3 B.-2 C.+2 D.+3
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组成时给固体氧化汞加强热,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氧化汞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的
D.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5.富硒食品是市场上的一类畅销食品,科学研究证明,硒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

这里所说的“硒”指的是()
A.元素B.原子C.单质D.分子
6.某KClO3和MnO2组成的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将13.0g该混合物加热
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A.加热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B.共生成3.2g氧气
C.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2g D.原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为0.75g
7.镓元素信息如图所示,以下关于镓元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A.镓原子的核内有31个中子
B.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C.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易得到电子
D.在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送入药品B.存放二氧化碳C.检验二氧化碳D.验满二氧化碳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A.O2、N2、CO2B.N2、CO、H2O
C.O2、CO2、SO2D.SO2、CO、NO2
10.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2CO+O2 点燃
2CO2
B.C+CO2高温
2CO
C.H2+Cl2点燃
2HCl
D.2H2+O2点燃
2H2O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如图,灯焰处b为_____________。

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在________处(填“a”、“b”或“c”)的部分量先碳化(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家用煤气炉上都有一个高低适宜的放锅三角架,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我们学过的六种制取氧气的途径如图2所示。

(1)请写出a仪器的名称_____,其中途径_____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填序号,下同)。

(2)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从节省能源角度讲,途径_____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

①该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

②该途径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中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选一种即可),用该装置收集氧气依据是_____。

③若想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该途径发生装置中所选仪器可做的调整为_____。

二氧化锰在上述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作用,该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A1途径所涉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操作过程中若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图中A池是___池,在吸附池中一般使用的物质名称是___。

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护水资源,请你写一条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

(2)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①从甲图你能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任写一点)。

②乙图中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填序号)。

③消毒后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鉴别;
硬水会给生活生产带来不便,生活中通过______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①其中A试管应该与电极的______极相连。

②通电一段时间后,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A试管和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
体积比约等于____。

③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

14.石灰石是主要矿产品之一,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当地矿石山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分4次进行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52 4.4 m 问:(1)哪几次实验中矿石有剩余?_____。

(2)表中m的数值是____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

(4)试计算这种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下图是超市销售的某种精制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盐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标签中“含碘量”中的碘是指_____(填字母序号)。

A 碘酸钾
B 碘元素
C 碘单质
D 碘原子
(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这一袋碘盐中碘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___毫克(结果保留到0.1mg)
16.人体摄入维生素C不足会引起坏血病,缺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维生素C 片来补充.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请回答:
(1)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精确到1%)
(4)35.2克维生素C与___________克C6H12O6中氢元素质量相等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助燃性等;A是氧气的助燃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固态二氧化碳用作人工降雨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选B;C是氧气的氧化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A
【解题分析】
①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O2约为21%,正确;
②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不是由于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而是利用沸点不同;错误;
③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16个族,其中第VⅢ族是三列,错误;
④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气和臭氧;错误;
⑤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因为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正确。

故选:A。

3、D
【解题分析】
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故选D。

4、D
【解题分析】
根据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等。

【题目详解】
由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微观示意图可知:
A、氧化汞受热能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故A正确;
B、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
C、氧化汞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汞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
D、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由此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有分子,还有原子。

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题目点拨】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5、A
【解题分析】
富硒食品中的硒是指硒元素,故选A。

6、B
【解题分析】
A、加热时,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钾元素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变,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故A正确;
B、13g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13g×30%=3.9g,KClO3和MnO2组成的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设:12.25g的氯酸钾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x=4.8g。

反应过程中共生成4.8g氧气,故B错误;
C、根据B选项分析和质量守恒可知,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13g-4.8g= 8.2g,故C 正确;
D、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13 g-12.25g=0.75g,故D 正确。

故选B。

7、D
【解题分析】
A、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镓原子的核内中子数约为:70-31=39,故A错误;
B、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B错误;
C、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电子,故C错误;
D、在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1-2-8-3=18,故D正确。

故选D。

8、B
【解题分析】
A、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应正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的石灰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试题分析:空气的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

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烟尘包括:可吸入颗粒、总悬浮颗粒。

考点:空气的污染物
10、A
【解题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及物质分子结构微观图,反应为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A、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个化合物,与微观图所示的反应的各物质的类别相符;化学方程式所示的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数的比2:1:2与微观图中的反应的分子个数比相同。

故A正确;
B、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个化合物,但各种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

故B错误;
C、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

故C错误;
D、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

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内焰 a 调节锅的高度,使外焰给锅加热
【解题分析】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由外向内),b为内焰;由于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在a外焰处最先碳化;由于外焰温度最高,在给物质加热时都要用外焰加热,煤气炉上高低适宜的放锅三角架就是为了调节锅的高度,使外焰给锅加热。

【题目点拨】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由外向内);知道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都要用外焰给物质加热。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集气瓶E1F1过氧化氢水+氧气 B C或者D 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或者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分液漏斗催化分解反应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湿抹布盖灭
(1)a仪器的名称为集气瓶,其中途径E1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从节省能源角度讲,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

①该途径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对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②该途径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为常温下液体和固体反应制取气体,所以该途径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C或者D,用该装置收集氧气依据是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或者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注意对应)。

③若想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可以用能控制液体滴加的分液漏斗或者注射器,该途径发生装置中所选仪器可做的调整为分液漏斗等。

二氧化锰在上述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该反应为一变多,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A1途径所涉及反应为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对
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操作过程中若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用湿抹布盖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过滤活性炭洗脸水冲马桶等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原子种类、数量未变)DC 肥皂水加热煮沸负氧气2∶1 水
通电
氢气+氧气,(H2O 通电
H2+O2)。

【解题分析】
(1)在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图中,通过加入了絮凝剂反应沉淀后,应通过过滤除去不溶物,所以A池是过滤池;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吸附池中一般使用的物质名称是活性炭;用洗菜水浇花、洗脸水冲马桶等可以节约用水;
(2)①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应前有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两个氯原子,反应后也有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两个氯原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变了。

②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不同种原子,乙图中属于化合物的有D、C;
③消毒后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3)①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A 试管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A 试管应该与电极的负极相连。

②通电一段时间后,B 试管中收集的到的气体是较少是氧气,化学式是:O 2,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A 试管和B 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等于2:1; ③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式表达式)是:水通电氢气+氧气,(H 2O 通电H 2+O 2)。

14、第3和第4 4.4 80% 29.2%
【解题分析】
(1)可根据加样品的质量与生成CO 2的变化关系判断哪几次实验中矿石有剩余; (2)从2与3两次得到CO 2质量的不同判断出第3次实验中盐酸已经反应完,样品已经过量;
(3)可从表格中选取样品全部反应完的实验数据,根据CaCO 3与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H 2O+CO 2↑,用生成CO 2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CaCO 3的质量,再计算出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4)从表中信息可知第三次盐酸以反应完全,根据CaCO 3与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H 2O+CO 2↑,用第三次生成CO 2的质量计算出所消耗HCl 的质量,再计算出盐酸的质量分数。

【题目详解】
(1)由实验1、2可知每5g 样品完全反应能得到1.76gCO 2气体,第3次实验又加入5g 样品只比2多产生了0.88gCO 2气体,说明样品有剩余,稀盐酸不足。

所以第3和第4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由第3次实验可知15g 样品盐酸已经不足了,继续增加样品反应不进行,所以m 仍是4.4g 。

(3)设第1次实验中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
3222CaCO +2HCl =CaCl + 10 H O 0
44 +CO x 1.76g ↑
10044=x 1.76g
x =4g 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4g 5g
×100%=80% (4)设第3次实验中消耗HCl 的质量为x ,
3222CaCO +2HCl =CaCl + H 7O 3
4 +C g O 44.4x ↑
7344=4.4g
x x =7.3g 该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g 25g ×100%=29.2% 【题目点拨】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混合物 B 59.3% 16.9mg
【解题分析】
(1)根据标签可知,碘盐中含有NaCl 和KIO 3,属于混合物,标签中“含碘量”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故选B ;
(2)碘酸钾(KIO 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7100%59.3%39+127+163
⨯≈⨯; (3)根据标签可知,这一袋碘盐含碘量=0.5kg×
20mg/kg=10mg 。

这一袋碘盐中碘酸钾的质量为10mg ÷59.3%≈16.9mg 。

16、(1)9:1:12;
(2)176
(3)41%;
(4)24.1
【解题分析】
维生素C 的化学式为C 6H 8O 6
(1)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所以维生素C 中碳、氢、
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8):(16×
6)=9:1:12;答案:9:1:12 (2)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和,所以维生素C 的相对分
子质量是12×
6+1×8+16×6=176;答案:176 (3)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所以维生素C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26176⨯×100%≈41%;答案:41% (4)解:设C 6H 12O 6中氢元素质量为x
x ×112100%126+112+166⨯⨯⨯⨯⨯=35.2g×18100%176
⨯⨯ x ≈24.1g
答案:2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