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水闸和溢洪道的运用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溢洪道的泄洪能力主要取决于控制段公式为
(8-1)
式中;H为堰顶水头,m;B为堰顶宽度,m;m为流量系数;ε为侧收缩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Q为泄洪流量,m3/s。

由式(8-1)可知,要加大溢洪道泄洪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溢洪道底板高程。

这种方法会降低水库效益。

但若降低溢洪道底板高程不多就能满足泄洪能力时,在降低的高度上设置闸,在洪水来临前将闸门移走,保证泄洪,洪水后期,关闭闸门,使库水回升,可避免或减小水库效益的降低。

(2)加宽溢洪道。

当溢洪道岸坡不高,加宽溢洪道所需开挖量不很大时,可以采用。

(3)增大流量系数。

不同堰型的流量系数不同,同种堰型的形状不同,流量系数也不一样。

宽顶堰的流量系数一般为0.32~0.385,实用堰的流量系数一般为0.42~0.44。

因此,当所需增加的泄洪能力的幅度不大,扩宽或增建溢洪道有困难时,可将宽顶堰改为流量系数较大的曲线形实用堰,以增大泄洪能力。

(4)提高侧收缩系数。

改善闸墩和边墩的头部平面形状可提高侧收缩系数,从而增加泄洪能力。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增设新的溢洪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