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考历史题为例谈高考的有效备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国 民党 “ 一 大 ” 召开 B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 《 双十协定 》的签订
具 体而 言 ,有 如 下几 点 :
仔细研究和分析往年 的高考历史真 题 ,以便掌握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和角度 高考备考的最大忌讳是对高考命题 的思 路和角度全然不 知或 一知半解 ,这就犹如 打 仗没有 目 标 和方 向。如 ( 2 0 0 9 年全国 I 卷) 第2 2 题 .1 9 世纪中期 的一位英 国记者报道 : “ 没有一个曼 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 ,这是 他们须 臾不可离开的东西 …… ( 他们 )最通 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 ,有一个忙碌 的摆 , 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 这一材料表 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 . 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以高考历史题为例谈 高考 的有效备考
江 西省丰 城 市第二 中学 朱卫 华
【 摘 要】 现今 的历 史高考备 考似乎陷
B . 工厂 纪 律严 格 Nhomakorabea入 了无 穷无尽 的题海之 中, 但效率十分低 下。 因此,要 真正提 高高考历 史备考的效率 ,必 须在 仔细分析研究往年 高考文综历史真题并 掌握 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 ,有针对 性的设计模拟题等进行训 练。这样 ,使 学生 养成符合 高考命题规律和特 点的解题 习惯, 在高考中,考 出理想的历史成绩。 【 关键词 】 高考历史;有效备考 在高考即将进入最后 的冲刺 阶段 ,面对 浩如烟海 的模拟题 、预测题 和冲刺题等 , 我 们 的高三教师和学生常常 真的感 到茫然不知 所措 。对此 ,笔者结合 自己教学实践淡淡个 人 的几点看法 ,希望能激起各位 大家对此问 题 的积极探讨 和思考,以帮助 我们身处高考 备考前线 的师生找到备考的有效策略 ,并达 到高考备考效率最大化。 近年来 ,随着社会政治经 济和思想文化 的发展及社会竞争的 日益加剧 ,国家对未来 人 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日渐提高 ,如国家考试 中心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 目标要求有 ① 获取和解读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知识 ;③ 描述和阐释事物 ;④论证和探讨 问题文字表 达。其对历史学科 的考试能力要求有 :①材 料处理能力 ;②历史 阐释能力 ;③历史运用 能力; ④历史论证与探究能力 ; ⑤历史素养; ⑥文字表达 能力 。基于此 ,我们 的高三教师 和学生 已经认识到仅仅停 留在背诵书本知识 和相关结论 ,无法在高考 当中取得理想 的成 绩 ,而只有有效提高解题能力才 能在 高考立 于不败之地 ,这应该是对 现今 高考要求 和精 神 的有效解读 和正确认 识。但 据我所 知许多 高 三师生误认 为提高解题 能力的有效 途径是 深 入题海 ,通过在题海 中努力搏击以提高 自 己的解题能力。而 目 前 实践的效果来看收效 甚 微,也使得学 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大大降 低 ,甚 至感 到迷茫和傍徨。说实话 ,在我第 年从事高三教学时也存在类似 的问题 ,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结合学生 的反馈 ,我 似乎找到 了一些解决上述 问题 的应对策 略。


D . 达成 《 国内和平协定 》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 理解 重 大历史事件 的能力 ,联 系当时重 庆谈判 最后 达成 的 《 双 十协定 》的影 响,不判 断正确答 案是 C。但如果学 生对历史知识 和史料 仅仅 停 留在零散 的状态 ,缺乏对相关 历史问题的 宏观把握能力 ,这类题很难答对 。 有鉴于此 ,我们 的备 考应强化学生对重 大事件的宏观把握能力 ,教会学生从宏观的 整体史观去分析和理解相关历史事件 ,以便 在相关历史背景下更准确 的把握命题者 的真 实意图,从而正确答题。 二、通过研究往年真题 ,切实领会 高考 命题 的文字表述习惯和行文逻辑特点 般来 说,现今许多师生普遍感觉 到平 时尽管做 了很多模拟题 等,但解题水平 并没 有很大提高 ,比如在做往年高考题 时仍 然感 觉 明显不适应 ,甚 至束 手无策。这主要是平 时训练 的题 目在题 干史料 的选 择和备选项的 设计思路及 文字表 述方 面缺乏与高考题 目的 有效对 接。所 以,平时 的题 目和解题习惯的 反 复训练使 学生养成了与高考题 目不 同的思 维定 势。这样 ,一旦在 高考解 题时就会 明显 出现 “ 水土不服” ( 题型不服 )。 比如 : ( 2 0 1 0 年全国 I 卷) 第1 8 题.1 9 世纪上半叶 ,法 国农村盛行一种 “ 家庭加工 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 品原 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 ,然后 收回成品。这一 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 国 A . 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C . 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 . 贫富差距缩小
B . 工业革命 尚未开始 c . 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 . 农 村 的劳 动 力过 剩
【 解 析 】此题是考查工业革命 ,但题 目 却是通过 “ 每个工人都有钟表”来说明工人 们的时间观念强 ,从而考查机器大生产 的工 厂制 ,这明显改变 了我们传统命题 “ 通过 陈 述工业革命 的成就 ,然后让我们 总结特点 或 推测背景”。这就告诉我们高考命题 的重 大 改革方 向是通过社会生活 的史料来 考查政 治 经济史的知识 , 对此 ,我们的备考应加 大必 修一、必修 二 和必修 三的知识 的融会 贯通 ,学会多角度 分析 和思考 问题,如 在运 用传统 政治文明史 观的基础上 ,多运 用社会史和近代史观 、全 球史观去分析问题 。 再如 : ( 2 0 1 0年全国 I 卷) 第 1 6 题 .国 民党 《 中央 日报 》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 的影 响评论道 : “ 这一结 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 意的地方 ,但 内战之不致发生 ,却 已有确实 的保 障。”这指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