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基础巩固]
我国西北地域受海陆位置阻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据此完成1~2题。
1.西北地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点是 ( )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
C.干旱为主
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
2.西北地域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全然缘故是( )
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
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慢慢变干
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剂作用小
[导学号] 解析:第1题,西北地域最突出的特点是干旱,由于干旱,形成了其整体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2题,本区景观由草原和荒漠组成,其形成的要紧缘故是水分条件的转变,而水分条件转变的本源在于距海遥远,深居内陆,海洋水汽很难抵达。
答案:
读“某区域30年前和此刻环境转变示用意”,完成3~4题。
3.图示地域显现的要紧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
4.造成该环境问题的缘故是( )
A.过度砍伐丛林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
[导学号] 解析:从图中信息能够看出,该区域沙漠广布,随着丛林的减少,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峻。
答案: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牢牢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气氛。
据此完成5~7题。
5.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 ( )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要挟
B.扭转正在进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
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6.从我国西北地域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计谋都应以( )
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
C.社会效益为核心D.政治效益为核心
7.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方法的是 ( )
A.育草封沙
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成立农田防护林网
D.设置沙障工程
[导学号] 解析:第5题,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包括: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要挟,二是扭转正在进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第6题,造成西北地域荒漠化的缘故主若是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了过度的经济活动,故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计谋都应以排除贫困为核心。
第7题,A、B、C三项都属于生物方法。
答案: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一年以大约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原进行了放牧实验,要紧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的阻碍,和草原的合理利用与爱惜。
科尔沁草原的转变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密度的转变
(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要紧缘故。
[导学号] 解析:(1)依照科尔沁草原的转变可知,1980~2008年草原退化程度慢慢加重,重度退化和荒漠的比例增大,说明该地存在草地退化问题;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加重荒漠化进程。
(2)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密度的转变可知,放牧强度越大,植被密度转变越大;随着时刻的转变,放牧强度越大,植被密度越小,说明过度放牧是致使科尔沁草原退化的要紧缘故。
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
危害: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致使荒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超载放牧,引发草原退化。
[能力提升]
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刻沙尘空间散布图”,回答1~2题。
1.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刻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2.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阻碍是( )
A.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
B.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
C.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重
D.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
[导学号] 解析:第1题,造成该地域沙尘扩散的要紧缘故是信风的阻碍,非洲北部受信风阻碍是气压带、风带北移造成的,因此是7月的特点。
第2题,依照图示可知沙尘暴的移动路径阻碍到美国东南部,致使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
答案: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组成状况图”。
读图完成3~4题。
3.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大陆是 ( )
A.① B.②
C.③D.④
4.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不同,其要紧阻碍因素是( )
A.大陆面积和轮廓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D.海陆位置和地形
[导学号] 解析:第3题,热带荒漠面积最大的是非洲,本格拉寒流在非洲大陆的西南侧。
第4题,①为亚洲大陆的荒漠散布,④为南美大陆的荒漠散布,亚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南美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
答案:
5.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散布图”。
北方农牧过渡带农业进展的方向是( )
A.扩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进展舍饲养殖
[导学号] 解析:选D。
北方农牧过渡带的自然因素很不稳固,降水量较小,因此退耕还林还草,进展舍饲养殖是该区域农业可持续进展的进展方向。
下图为“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用意”。
读图完成6~7题。
6.三图按治沙时刻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
A.abc B.cba
C.cab D.bca
7.为防治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在我国沙漠危害较严峻的地域,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是( )
A.“三北”防护林
B.长江中上游水土维持林
C.东南沿海防护林
D.西南岩溶地域生态林
[导学号] 解析:这是一组人类治理沙漠示用意,从图示来看,c图是最先时期,表此刻沙丘形态明显,陡缓分明,为流动沙丘。
从沙丘形态来看,缓坡为风来的方向,受重力阻碍,在风的去向形成陡坡。
从图示来看,植树种草是防治荒漠化进一步扩展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人类最大的生态工程建设是“三北”防护林。
答案: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 km,其中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超级严峻。
在治沙进程中,老一代治沙人依照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制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包兰铁路部份路段示用意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用意。
(1)为了爱惜铁路,人们在该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该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2)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域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限,试举例说明。
[导学号] 解析:(1)草方格沙障既能减小风力,又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2)从图中能够看出贺兰山为省区的分界限,同时它仍是200 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域,因此又可推断出它为干旱地域与半干旱地域、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还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限。
答案:(1)一方面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2)①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限;②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限;③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限;④干旱地域与半干旱地域的分界限;⑤200 mm年等降水量线;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