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9 高中联盟 2023 年秋季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3 年 11 月 16 日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有大疑”,除问于卜筮外,还须询及卿、士、庶人的意见。
西周还设小司寇一职,以征询民众意见,所涉皆大政(国危、迁都、立君)。
这可以用来说明()
A.西周时期王权形同虚设
B.西周时期的原始民主遗风
C.分封制度之下等级森严
D.先秦时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汉高祖时颁行《户律》,将其作为封建国家根本法的重要篇章之一。
并规定户籍登记一般为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等,户籍迁移也有一定的程序。
还制定了“舍匿(首匿)”法,打击范围从逃亡者扩大到藏匿者。
汉代户籍政策()
A.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B.打击了富商大贾
C.保证小农经济发展
D.抑制了土地兼并
3.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
孝文帝时期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
这一改革,有利于()
A.促进江南开发
B.实现全国统一
C.推动政权转型
D.降低改革阻力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家威杏MXSJ663 4.下图为唐代道路交通网,
结合图片,关于唐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外交通海陆并举
B.政策开明国力强盛
C.政治统一商路通畅
D.制度灵活因俗而治
5.两宋时期,军队广泛从事回易活动(即官府经营贸易)。
宋太祖特许将领在“所部州县,(盐铁酒等商品专卖)之利悉与之,恣其回图贸易,免所过征税”。
军中有“匠民、乐工、组绣、机巧,百端名目,多是主帅并以次官员占留手下,或五七百人,或千余人。
”这一现象()
A.大大促进民间贸易发展
B.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C.表明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D.体现重文轻武政策
6.明初十分重视社会基层治理,令基层普遍设立申明亭和旌善亭。
每里推选一位年高有德之人负责书写善恶,称老人。
老人还负责向里民宣讲法律、圣谕,使民知法畏法,各守本分。
由此可见,明朝()
A.农村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通过基层教化提升治理效能
C.农村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D.基层治理完全依靠民间自治
7.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是当时经济的“生命线”,承担着数百万石的粮食及其它物资的运输重任。
近代初期,因英国殖民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运河一度被封锁中断,直到洋务运动期间才恢复。
1911年,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浦口)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材料表明()
A.近代运河已失去存在的必要
B.铁路是近代最先进的运输方式
C.西方侵略阻碍中国交通发展
D.运河兴衰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
8.1915年,民国政府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游民习艺所章程》,收容贫苦无依者和性
行不良者。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则以德国1943年颁布的《社会救济法》为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
但是,这些做法都收效甚微,出现这一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
B.西方经验不适合中国发展需要
C.二战造成中国政治局势动荡
D.新文化运动并未彻底唤醒民众
9.《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凡年满18岁的爱国的中国人都有参与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由人民选举或协商产生乡政府,人民有权监督乡政府的工作,并对它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以至要求撤换那些不称职的干部和工作人员。
这一规定()
A.为新中国民主政权建设提供经验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10.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会,习近平主席在开幕会发表主旨演讲。
论坛期间形成了458项成果,包括各方发起一系列国际合作倡议、决定举办系列国际会议,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企业商定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双边合作协议等。
这反映出中国()
A.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
C.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D.开始融入全球化的国际社会
11.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时期,当政者热衷于建造各种大型娱乐设施,如座位达25.5万个的大型竞技场、可供1600人同时洗浴的浴池等。
公元3世纪中叶时,罗马城每年有177天在举办各种赛会。
这些做法是为了
A.培养公民集体意识
B.扩大帝国统治基础
C.适应军事扩张需要
D.逐步建立民主政治
12.历史名城锡耶纳被为“中世纪城市的化身”。
5—12世纪,锡耶纳最辉煌的建筑是教堂,大教堂及其前而的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
13世纪末,锡耶纳市政厅及其塔楼逐渐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并占据了全市最高的位置。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发展促进城市兴起
B.天主教会完全退出政治舞台
C.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建立
D.宗教改革大大削弱教会地位
13.从1976年到2013年,美国联邦政府曾关门18次,最短的1天,最长的21天。
2013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同僚控制的参议院与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在医改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
参议院多次否决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预算案,致使政府因预算“难产”而关门。
这一现象反映了美国()
A.地方自治权力过大
B.分权制衡原则充分运用
C.两党矛盾不可调和
D.三权分立已经名存实亡
14.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工厂法,对于女工、童工以及青工的工作时间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19世纪后半叶,政府将纺织行业实行的工厂法推广到其他所有行业。
到19世纪末,无论在覆盖范围上还是在法案内容上,英国工厂立法在推广中都走向完善。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工业革命发展推动社会立法完善
B.金本位制对英国立法影响重大
C.英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
D.英国民众的民主政治意识增强
15.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牙签法案”,要求联邦议员和官员在接受企业代表、说客的邀请赴宴时,酒会上所有的食品都只能用牙签或者手指头拿着吃,不得有正式的饭菜。
美国的这一规定是为了()
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监督官员日常行为
C.强化官员思想控制
D.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16.1945年以来,国际法出现了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许多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
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A.新兴民族国家加入国际社会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法的主导者
第Ⅰ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公文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殷商甲骨卜辞中已有“令”“告”“册”等公文雏形,西周出现“命”“诰”“誓”等王命文书……这一时期的公文文种及数量还很有限,较为系统的行文关系尚未形成。
秦汉时文书种类增加,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唐代正式公文达到15种,更加规范,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宋代公文文种全方位增多,地方官府间及中央与地方间文书往来远胜前朝,这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叠床架屋直接有关。
元朝皇帝专用文种诏令分为蒙诏和汉诏,以蒙诏为主体,呈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新增了谕旨,可以绕开文官政府直接下达,到清代开始制度化。
清代臣子有一特殊的上奏文种——“奏折”,可以直达御前,增强了保密性。
——摘编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
——摘编自孙良玉《试论明代的白银货币化》材料二近代以来,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发行货币,军阀混战和地方银行滥发货币现象日趋严重。
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银本位铸造条例》,规定银币的铸造权属中央造币厂,其他各厂局不得铸造。
1933年到1934年,美国颁布《白银法案》,并在纽约和伦敦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币制度,规定国家统一管理白银,工商业及公私往来都必须使用法币,个人持有的白银必须兑换成法币。
——摘编自黄余送、裴平《民国政府的货币改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施行币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谈谈你对币制改革的认识。
(6分)
19.民族主义即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它一直被历史学家称之为一把“双刃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西欧最初的民族主义以反对分裂、鼓吹统一,反对教权、尊奉王权为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民族国家主义”。
民族国家主义首先是以理论的形式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中出现的。
卢梭以民主及共和理论为基础的民族主义思想富有建设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激发出全体法国人高昂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巨大的革命意义,可以称之为“民主民族主义”。
19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争取民主和民族平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
欧洲几乎所有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民族主义思想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得到极大发展,也改写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德意志的民族主义者将希望寄托于奥地利和普鲁士,最终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战胜奥地利。
匈牙利摆脱奥匈帝国赢得独立;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和罗马尼亚脱离土耳其取得完成独立。
民族主义思潮也推动了国家和国家权力的发展。
“民族主义者将国家视为自己的延伸,视为抵抗外来敌人的守护者和成就民族理想的工具”。
英国、俄国、法国以及新独立的意大利、德意志纷纷进行殖民扩张,甚至巴尔干地区的新兴民族国家也加入抢夺帝国的行列,“新帝国主义成为了新民族主义的表现”。
——摘编自赖海榕黄玉桃《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民族主义发展演变的主要阶段,分别归纳每一阶段的基本内涵。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影响。
(8分)
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12分)
材料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
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
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发言,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