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组研讨课说课稿 《间隔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将以一个问题:究竟间隔排列的物体的数量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承前启后,引发学生思考。
请学生独立完成书本78页的表格,并独立思考,从中有什么发现。
通过表格呈现数据,能有效帮助学生发现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间的关系:第一排的物体总比对应的第二排的物体个数多1,也就是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这里我也将采用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
这一环节的教学,由直观感知到具体发现,完成表格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发现规律,并产生疑问:为什么数量都相差1呢?
(三)寻找方法,解释规律
在学生发现规律后,便抛出问题: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以兔子和蘑菇为例具体分析,我将提问学生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兔子比蘑菇多了1,1多在了哪里?怎么思考的?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
有了第一、二环节的铺垫,以及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体会从头开始,一一对应,分组分析的思想:把1只兔子和1个蘑菇看成一组。
提问:把1只兔子和1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也就是——兔子比蘑菇多出来的1。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我将请学生通过想一想,圈一圈,说一说理解为什么数量相差了1,从而逐步完成重点的教学,突破难点。
接着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圈一圈,说一说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
及时的巩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习题巩固,深入探究
习题1、2是逆向运用我们所发现的规律以及探索的方法,学生需
要弄清楚的是:1、2题都是间隔排列,并且每两个兔子中间有一个蘑菇,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从而能够根据例一图片和所学分析完成习题。
例二作为例一的推广与深入,用图形代替具体物体,用文字代替图片,更具抽象性,难度更大。
我将请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完成问题:圆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由于之前对例一的探索得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数量总是相差1,因此根据结论回答并不困难。
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已经得到的结论完成题目。
在此之后提问:正方形和圆的个数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该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圆最少是9个,最多11个,因此可能是9,10,11三种情况,又分别是怎样排列的呢?也是需要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来完成的:最主要的是要考虑首尾放置什么。
又于思考操作中体会分组的思想。
(五)回顾总结,体会收获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请学生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体会。
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方法,渗透的思想,体会的情感。
回归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