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造纤维制造业:今夏热销“凉感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人造纤维制造业:今夏热销“凉感衣”
作者:黄培铭
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3年第12期
人造纤维主要是通过石油裂解,产生纺织业上游所需的原料,简单来说就是有别于蚕丝、棉花等天然纤维,而是经过化学方法所制成的纤维,常见的尼龙(nylon)即为人造纤维产品。
目前生产人造纤维所需的原料包含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己内酰胺(CPL)、丙烯腈(AN)、溶解木浆(DP)等,常见的人造纤维有聚酯丝、聚酯棉、聚胺丝、聚胺棉、嫘萦丝、嫘萦棉等,人造纤维通常可分为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两类,再生纤维又称为人造丝,在制造过程中,先将天然原料的植物纤维素溶解再成型,制成丝状纤维;合成纤维则是从石油化学原料,经人工方法合成,其纤维坚韧而长。
根据台湾区人造纤维制造工业同业公会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台湾人造纤维的产量为1,962,556吨,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大陆及美国,显示台湾人纤产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相较于2011年,台湾人造纤维产量衰退约4.42%,大陆则成长12.78%,美国亦成长3.82%,而紧追在台湾后面的韩国虽也下滑,但衰退幅度仅0.23%,显示台湾人纤制造产业竞争力已下滑。
此外根据TOP5000台湾地区企业的排名统计,近两年该产业前三名皆为远东新世纪、台南纺织以及集盛实业,远东新世纪更是蝉连近五年排行冠军,2012年由于持续受到欧债风暴影响,全球景气衰退以致需求不振,台湾人纤产业以出口为导向,因此各家厂商营收均出现下滑,其中远东新世纪2012年营收为新台币485.1亿元,衰退1.07%,台南纺织为153.07亿
元,衰退10.17%,集盛实业为125.24亿元,衰退14.92%,总体环境因素影响巨大的情况下,仍显现大者恒大,以及大公司对抗景气冲击的强大实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终端需求力持续无法有效提升,影响上游厂商的产量。
根据台湾区人造纤维制造工业同业公会资料显示,2013年1至5月各项人纤产品的产量均较去年同期下滑,显示市场景气复苏依旧缓慢。
尽管整体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但由于近年台湾当局推动技术升级,各厂商纷纷开发新素材,研发纤维高附加价值产品,向机能性纤维、环保纤维等方面发展,包括吸湿排汗纤维、抗菌防臭纤维、远红外线纤维、抗紫外线纤维、抗静电纤维、纳米竹炭新纤维等产品,今年夏天市面上热销的消暑商品“凉感衣”,主要材质即来自于人造纤维,人造纤维应用于凉感衣有以下几项原理:
(1)在化学纤维抽纱时,添加矿石粉末,混合聚酯纤维、尼龙等人造纤维织成布料,由于矿石导热和散热都快,因此能快速吸取人体温度,让皮肤产生凉感。
(2)混织半合成纤维,如嫘萦或铜氨纤维,由于此类人造纤维由植物纤维加工制造而成,具天然丝的特质,凉爽且吸湿性好。
(3)利用竹炭纤维将热气排出,并将冷空气锁住保留在衣内,达到凉爽效果。
(4)透过立体织法达到吸湿排汗效果,内层采用吸水性佳的天然纤维,外层采用排水性佳的人造纤维,利用立体导流效果加速蒸发以达到降温效果。
各大厂为了抢得市场蛋糕,相继研发相关产品。
例如远东新世纪推出TOPCOOL+纤维,为亲水性聚酯纤维,具有良好吸湿排汗功能,台南纺织生产Hi Cool吸湿排汗棉系列产品,集盛实业则推出Nicecool亲水凉爽尼龙纤维;从下游渠道来看,除了服饰店以外,连锁超商、量贩店,甚至药妆店,均加入销售战,凉感衣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超商业者统计,凉感衣的销售量随着气温升高而成长,相关业者指出,只要气温超过30℃以上,每上升2℃,销售量将可增加10%。
由于技术提升,人造纤维制品不再是不透气材质,近年机能性纤维更是受到市场青睐。
进入秋天,凉感衣销售量在下滑,但紧接而来则是发热衣市场,和凉感衣一样,发热衣同样是人造纤维相关制品,虽然目前整个大环境依旧险峻,无法单凭业者改变状况,然而竞争力及产品开发却掌控在企业本身,因此预估各家业者未来在机能性纤维方面将持续研发,以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