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用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用药分析
郭荣传;吴蜀瑶;张光荣
【摘要】目的:为中药饮片临床合理使用以及采购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QL server 查询分析器及Excel软件统计分析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的类别、年用量、销售金额等.结果: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年用量与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15.60%、23.20%;按类别统计中药饮片年用量,其中补益类年用量最大,占比稳定在26.07%~ 26.49%,其次是清热类、利水渗湿类、活血祛瘀类、解表类及化痰止咳平喘类;连续3年中,年用量前4位的中药饮片分别是茯苓、白芍、岷当归、土茯苓.结论:我室中医门诊部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和销售金额在不断上升,但总体用药结构基本稳定.库房人员可根据此统计结果,有预见性地做好库存管理及采购计划.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7(036)019
【总页数】2页(P108-109)
【关键词】中药饮片;中药房;用药分析
【作者】郭荣传;吴蜀瑶;张光荣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江西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江西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江西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8
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中医门诊部,作为我校中医临床规范带教基地之一,坚持以“纯中医诊疗”为特色[1],积极探索中医临床诊疗的新模式,通过网上预约、医师限号、护士回访等方式,对患者实行个性化的中医诊疗。
中药饮片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将中药材加工炮制后形成的一类药品,其成品主要包括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原形药材饮品等各种中药饮片[2]。
我室中医门诊部中药饮片的使用较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治疗特色,在中药饮片的应用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因此,本文拟对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饮片和计划采购提供必要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我室中医门诊系统数据库中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药饮片的有效数据,包括品名、规格、数量和销售金额等。
1.2 研究方法:中药饮片的功能分类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3]、《中华本草》[4]、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5]及《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6],将我室中医门诊部的中药饮片分为补益类、解表类、活血化瘀类、平肝息风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祛风湿类、收涩类、止血类等。
运用SQL server 数据库查询分析器及Excel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排序和统计,按品名、类别统计我室中医门诊部中药饮片的年用量和销售金额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室中医门诊部中药饮片的年用量及销售金额统计: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年用量及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年用量年均增长率为15.60%,年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为2
3.20%。
而排序前15位的中药饮片总年用量占比(中药饮片排序前15位的总用量/门诊部中药饮片的总年用量)保持稳定,在31.0%~32.7%之间;其销售金额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20%。
我室中医门诊部2010~2014年中药饮片年用量及销售金额统计见表1。
表1 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年用量及销售金额统计项目(门诊部中药饮片) 2012 2013 2014年均增长率,%年用量,kg 12669.6 14925.5 17787.7 15.6年用量排序前15位总年用量,kg 3926.0 4852.1 5820.6 19.5年用量排序
前15位总年用量占比,% 31.0 32.5 32.70 1.9年销售金额,万元 190.8 245.0 323.5 23.20
2.2 我室中医门诊部各类中药饮片的年用量及占比: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按功能分为19类,饮片数共计557种,其中清热类品种最多,达到了
94种。
各类别中药饮片的年用量也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补益类中药饮片使
用量最大,2012年年用量为3302.54kg,到了2014年年用量增加至4687.78kg,所占比例稳定在26.07~26.49%,其次分别是清热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解表类及化痰止咳平喘类。
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各类中药饮片的年用
量占比超过7%的数据统计见表2。
表2 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各类中药饮片的年用量统计补益类 3 3 0 2.5 4 2 6.0 7% 3 9 5 3.9 1 2 6.4 9% 4 6 8 7.7 8 2 6.3 5%化痰止咳平喘类 7 7 9.0 2 6.1 5% 8 8 5.3 5 5.9 3% 1 0 6 7.1 2 6.0 0%活血祛瘀类 1 1 8 5.1 1 9.3 5% 1 4
1 6.9 1 9.4 9% 1 7 5 4.9
2 9.8 7%解表类 9 9 6.1 4 7.8 6% 1 1 6 8.6 8 7.8 3% 1 4 0 3.8 6 7.8 9%利水渗湿类 1
3 6 4.3 2 1 0.7 7% 1 5 5 2.0 0 1 0.
4 0% 1 7 2
3.6 3 9.6 9%清热类 2 1 5 1.6 1 1 6.9 8% 2 6 5 8.0 0 1 7.8 1% 3 2 6 6.3 3 1 8.3 6%
2.3 中药饮片年用量与排序: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排序前15位的中药饮
片年用量占整个门诊部中药饮片年用量的31.0%~32.7%,所占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中医门诊部年用量较大的中药饮片有茯苓、白芍、岷当归、土茯苓等;连续3年中年用量排序前15位的中药饮片有14味相同,不同年份排序稍有变动。
我室
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年用量排序前15位统计见表3。
表3 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年用量前15位排序2 0 1 2 2 0 1 3 2 0 1 4品名年用量,k g排序品名年用量,k g排序品名年用量,k g排序茯苓 4 7 6.2 4 1 茯苓 5 6 1.9 7 1 茯苓 6 4 1.3 2 1白芍 3 8 1.9 0 2 白芍 4 7 8.2 0 2 岷当归 5 9 1.1 0 2土茯苓 3 1 2.9 1 3 岷当归 4 4 7.4 7 3 土茯苓 5 6 0.5 2 3全当归 2 9 2.3 0 4 土茯苓 3 7 7.3 1 4 白芍 5 3 8.2 1 4党参 2 8 8.2 3 5 柴胡 3 5 4.5 2 5 柴胡 4 2 8.1 6 5柴胡 2 7 7.5 9 6 党参 3 2 1.8 0 6 党参 3 6 2.7 2 6丹参 2 6 7.3 1 7 薏苡仁 3 1 2.2 5 7 薏苡仁 3 4 2.8 5 7白术 2 4 9.1 3 8 白术 3 1 2.0 0 8 丹参3 2 8.5 9 8薏苡仁 2 2 8.7 2 9 丹参 2 7 3.7 1 9 白术 3 2 6.5 6 9黄芪 2 1 2.1 8 1 0 炙甘草 2 7 2.0 5 1 0炒枳壳 3 0 6.0 5 1 0炒枳壳 2 0 4.4 5 1 1 炒枳壳 2 4 6.3 6 1 1炙甘草 2 9 9.0 0 1 1牡丹皮 1 9 0.8 3 1 2 黄芪 2 4 3.9 8 1 2牡丹皮 2 8 6.1 8 1 2熟地 1 8 8.9 2 1 3 熟地 2 2 3.8 6 1 3 黄芪 2 7 6.8 3 1 3郁金 1 8 1.2 4 1 4 郁金 2 1 9.1 6 1 4 熟地 2 6 9.3 5 1 4炙甘草 1 7 4.0 5 1 5 牡丹皮 2 0 7.4 6 1 5 郁金 2 6 3.1 9 1 5
3 讨论
我室中医门诊部致力于传承姚式学术经验,打造“正品药房”,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道地药材,以保障临床疗效,使得患者的认可度不断提高,由表1可以看出,门诊部使用的中药饮片年用量及年销售金额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年用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5.60%,而年销售金额的年均增长率为23.20%;门诊部中药饮片年用量排序前15位的中药饮片总年用量占门诊部所有中药饮片用量的比例为
31.0%~32.7%,其他500多种饮片使用相对较少,因我室中医门诊部医生开方以经方为主,注重方证对应,虽药味简单,但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较少会出现大处方。
由表2可知,我室中医门诊部中药饮片按年用量统计,补益类用量最大,连续3
年占比都是排在第1位,占比稳定在26.07%~26.49%,年用量均衡,这与中医
治病强调扶正祛邪的主导思想有密切关系[7],其次是清热类、利水渗湿类、活血
化瘀类等。
其中清热类中药饮片2012年年用量为2151.61kg,到了2014年逐渐增加到了3266.33kg,占比由16.98上升至18.36,年用量仅次于补益药,清热
类药物的大量使用,也表明临床上在抗感染性疾病方面越来越重视中药的使用;利水渗湿类中药饮片年用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占比由2012年的10.77%下降到2014年的9.69%,排至第四位,而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年用量占比由2012年
9.35%升至9.87%,排名第3位。
由表3可知,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年用量前15位排序统计中,白芍、茯苓、岷当归、土茯苓、柴胡和党参是排在最前面的。
茯苓属于利水渗湿类,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8],年用量一直居第1位;白芍年用量在2012
年位居第3,2014年下降到第4位,白芍可止痛平肝,柔肝补血,收汗敛阴,平
抑肝阳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芍还具有抗氧化活性,调节免疫系统,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等生理活性[9],排序下降可能跟清热类药物使用
量相对增加有关;全当归用量在2012位居第4,全当归药性甘辛温,甘温质润,辛散温通,既补血又活血[10],到了2014年,全当归年用量排序连年下滑,没有进入前15位,岷当归的相对年用量逐年在增加,位居第2,这是由于门诊部为求
道地优质药材,专门同岷县饮片厂签订了供货协议,供应我室中医门诊部优质无硫当归,为与之前购进的全当归进行区分,命名为岷当归,经临床医生反映疗效较好,故逐渐替代了之前的全当归,成为当归的主流销售品种;土茯苓用量2014年排序有所上升;柴胡属于解表类,由2012年排序第6上升到2014年的第5位,且其用量还在逐年增加。
总体来说,我室中医门诊部2012~2014年中药饮片的年用量与销售金额虽逐年
增加,但用药种类基本保持稳定,只不过相同种类下的不同药品有所差异,中药饮片的使用符合我室中医门诊部临床用药情况。
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随着年份的变化、药材来源的不同,中药饮片产生疗效的用量也会发生变化,科学、合理的中药饮片用量跟中医临床的疗效也是紧密相关的。
因此,库房采购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中药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时刻关注中药饮片的价格变化,提前做好饮片的采购计划,确保中医门诊正常的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顾旭栋.中药材库存管理研究-以SH门诊部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15.
[2]吴建新,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58): 240.
[3]张廷模.中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2015:3.
[6]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S].2008年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
[7]朱育凤,张倩,金叶妹.我院2008-2011年中药饮片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 2012,23(39): 3729-3731.
[8]马玲,尹蕾,王兵,等.茯苓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 2015.11(12): 55-59.
[9]杨晓帆.白芍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 2015,43(20): 50-51+78.
[10]吴国霞,邓毅.当归及其不同入药部位补血活血相关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 2016,29(09): 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