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部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部教案DOC
教学进度
9.1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9.4—9.8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3、郑成功9.1—9.15 3 古诗两首——练习1
9.18—9.22 4 5、负荆请罪——6、船长
9.25—9.29 5 7、爱之链——练习2
10.2—10.6 6 国庆节放假
10.9—10.13 7 8、小草和大树——10、生命的林子10.16—10.20 8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习作3 10.23—10.27 9 练习3——13、牛郎织女
10.30—11.3 10 14、安塞腰鼓——习作4
11.6—11.10 11 练习4——16、草原
11.13—11.17 12 17、麋鹿——习作5
11.20—11.24 13 练习5——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1.27—12.1 14 19、钱学森——20、詹天佑
12.4—12.8 15 21、鞋匠的儿子——练习6
12.11—12.15 16 练习6——23、学与问
12.18—12.22 17 24、大自然的文字——习作7
12.25—12.29 18 练习7——学和做〔3〕
1.1.—1.5 19 期末复习
1.8—1.12 20 期末复习、考试
教学计划
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根本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态、朗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2〕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3〕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4〕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2.汉语拼音。
稳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援助识字、阅读、学习一般话。
3.继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根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拟通顺,有礼貌。
〔3〕商量问题能主动致辞,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凭借言语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了解课文的大意。
〔4〕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习作。
〔1〕学习有顺序、比拟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2〕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文安排了7个单元。
共25篇,习作7篇,练习7个。
1.关于阅读。
本册教材大体上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用文等组织单元,依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言语文字的根底训练。
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风富,体裁多样。
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既有描写著名自然景观的,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纳了“识写分流〞的方法。
全册共安排生字222个,其中要求写得为165个,其余的57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三、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根本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1人。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还属女生居多。
但男孩子相对而言,脑子比拟灵敏,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比拟迅速,课上思维活泼,致辞积极且质量较高。
但也有个别男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有待于进一步强化教育。
学习习惯很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学生有:宁天畅、倪梦雪、陈雪、孙梦、高婷婷、徐俊锋、何明星、赵雅文、郭招娣等,共计10人。
学习习惯不错,但学习成绩不够稳定的学生有:李杨、李森、王诗睿、姜涛、王顶尚、王纯、王厚栋、姜衍坤、陈雪、阎雪等。
共计10人。
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习惯不好,而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肖芳芳、杨杨、孔芮、孟晓清、刘欣雨、张伟龙、袁苑、俞亚楠、朱桂君、王力群、汤宇等,共计11人。
这些学生还有待于老师和家长的进一步强化治理。
四、改良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针对本班孩子的整体情况,特提出一些改良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要坚持不懈的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方面,我要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另一方面,对本套教材以往所提的各项学习习惯也要常抓不懈,始终抓紧、抓实,务求到达预定的目标。
2.要坚决不移的引导学生进行言语的累积与运用。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累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到达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在平常,多开展读书、摘抄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3.要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教学。
既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领会有关习作知识与要领,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累积、运用范文的言语,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援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的艺术规律;既要充分发挥课文在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语交际的实际进行表达训练,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平常,多鼓舞学生,采纳形式多样的活动来鼓舞他们竞争,例如采纳选取范文加星制和展览式等。
4.写字方面:
强化对学生写字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临摹字帖的好习惯,指导他们用钢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美观、入体。
多开展一些竞赛性的活动,如写字比赛、书法之星评比活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第—课时
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了解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懂得“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逐渐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要问〞的重要
1.齐读“不懂就要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于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了解的有哪些人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上面左边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上面右边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别在干什么?
二、组织商量,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要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问全部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全部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设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三.发出号召,期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搜集资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搜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懂得“勤于搜集资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掌握勤于搜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徐州历史文化的文章。
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打算;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爱护环境〞的论辩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打算(搜集有关资料等)
2.引导学生谈谈搜集资料的重要性。
老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2.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
哪儿看出来的
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搜集资料。
〔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搜集资料〕
3.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搜集资料呢(小组商量,交流)
4.讲授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搜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搜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笔记。
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
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资料,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搜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认真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搜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果实。
3.学生展开商量: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二、引导学生尝试搜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搜集资料。
要求:认真阅读材料,用上常用的四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3.学生小组交流所搜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4.展示同学们搜集资料的成果。
三、教师小结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舞,期望同学们宝在坚持,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不懂就问
勤于搜集资料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长江之歌
第—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观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培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改正字音。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概壮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商量: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言语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言语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雄伟、壮丽的气概,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小组商量: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培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①“培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培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
亲,而且长江培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别离)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
(7)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句:体会长江的雄伟气概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进新的时代〞:长江能推进时代的开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进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庞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开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
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背诵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雄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概磅礴、力量无穷。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1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雄伟博大、多姿多彩
古老悠久、气概磅礴、力量无穷
文献摘录: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
王世光作曲,胡雄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X、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
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
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
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成功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
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
2、板书课题,简介郑成功。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⑴指名读课文。
⑴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X,大力开展生产,建设X的历史事件。
⑴依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X,二是建设X〕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X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X的。
〕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X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X。
〕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X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X。
〔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大方激昂绝不同意〕
3、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X了,想象一下郑成功“大方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言语。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作业安排: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言语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X、建设X 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X、建设X的历史功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X?
2、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X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打算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
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概。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X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X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
〔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庆贺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X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开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X、建设X〕
3、说说这一小节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X、建设X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X永远属于中华民族,X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像李登辉、X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X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容许。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用其造句。
3、仿写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仿写第5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练习复述课文。
1、依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3、教师小结。
二、仿写。
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句子: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巩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
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
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全部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
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X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
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
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
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第—,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
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剧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衬托出战斗的气氛。
1、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
当堂把其中的一个
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
三、出示词语。
1、学生读词语,说说它们的感情色彩。
2、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造。
3、交流自己的造句。
文献摘录:
郑成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南安市石井镇人。
明天启四年农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通常认为是日本人〕
板书设计:
2、郑成功
打算工作充分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官兵的勇猛善战: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第—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从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飞奔蜡烛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局部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飞奔: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消逝:消逝。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局部。
4、指导分段
二、精读指导
1、答复:“我〞是谁?文章哪一局部告诉我们的?
介绍: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段,思考:你还了解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邦:左右根本等宽。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段,背诵课文第二段。
2.通过具体言语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段,背诵课文第二段。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言语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读了课文第—段,你了解了什么指名读第—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辞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
①咏唱送别曲②老师的嘱咐③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激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
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了解,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
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冲动神情。
自由读、女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殷切。
③老师把祖国泥土作为“特别礼物〞送给肖邦,使他冲动万分,实在感人。
a.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别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别礼物〞送给肖邦
b.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冲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辞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