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培优测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培优测试卷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实验过程中一定没有CO2生成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活性炭吸附色素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D.钢铁生锈
3.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化学工作者的义务。

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CO气体可用作气体燃料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催化剂把水变成汽油
D.CO气体可用来冶炼金属
4.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60表示一个C60分子
B.H2CO3中C的化合价为+2价
C.一氧化碳可冶炼金属,因其具有氧化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5.建设美丽盐城。

从化学视角,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扩大公共绿地,打造绿色家园 B.增加烟囱高度,减少废气污染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 D.保护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6.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与臭氧B.干冰与冰C.银和水银D.水与双氧水
7.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C.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
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其中碳元素部分信息缺失,下列有关该元素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6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
D.该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附着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10.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物理性质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11.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也完全相同
D.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12.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石墨连接在电路

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B.产生耀眼白光,生
成白色固体
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白

D.灯光亮了
A.A B.B C.C D.D
1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B.N2、NO、NO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C.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D.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14.炭雕(主要成分木炭)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炭雕是质轻透明的固体B.炭雕摆放要远离火种
C.炭雕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D.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甲醛等有害气体15.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具有可燃性B.均具有导电性
C.均由碳原子构成D.均为无色透明的固体
16.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17.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
18.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中混有少量的 CO,可通过点燃混合气体的方法把 CO 转化为 CO2
B.与金刚石、石墨一样,活性炭是碳的另一种单质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所以都有毒性
D.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1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金刚石、石墨、碳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20.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吸烟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
D.“白色污染”是指一些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21.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CO2物理性质的是
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体积比1:1)
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
⑦二氧化碳沸点-78.5℃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
A.①②③B.①②③⑦C.①②⑦⑧D.②③⑦⑧
2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
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
23.被誉为“21世纪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以其神奇特性承载着人们的无数想象。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用石墨烯和铝合金可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
2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

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
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25.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

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与C60是同一单质
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26.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
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C.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
D.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27.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④D.全部正确
28.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

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材料
B.纳米管具有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性质
C.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2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称量NaOH
B. CO2性质检验
C.添加酒精
D.制取CO2并验满
3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硬
B.金刚石、石墨和C60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导致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B
【解析】
【分析】
赤热的碳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体积增大一倍;能使氧化铜变红色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各气体的性质进行推导验证.(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体积相同,分子数也就相同)。

【详解】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一倍,根据① 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不变,可以知道混合气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② 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③ 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通过氧化铜后生成了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氢气,④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故B正确,通过① 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根据④ 的分析可知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2.D
【解析】
【详解】
A、“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吸附色素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将氮气和氧气分别蒸馏出来,只是使得氧气分离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C
【解析】
【分析】
化学现象都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伪科学不是以实验为基础,存在一定的欺骗性。

【详解】
A、一氧化碳能燃烧,并且燃烧放出大量热,CO气体可用作气体燃料,故A正确;
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故B正确;
C、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速率,不参加化学反应,用催化剂把水变成汽油无法实现,故C
不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O气体可用来冶炼金属,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都不会改变。

4.A
【解析】
【详解】
A、C60表示一个C60分子,故A正确;
B、H2CO3中C的化合价为+4价,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可冶炼金属,因其具有还原性,故C不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它们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故D不正确。

故选A。

5.B
【解析】A、扩大公共绿地,打造绿色家园,可以促进光合作用,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正确;B、增加烟囱高度,只是将污染物转移,不能减少废气污染,错误;C、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排放,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正确;D、保护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正确,故选B。

6.A
【解析】
A、氧气与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冰是固态的水,不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同素异形体,错误;
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水银和银是不同种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错误;
D、水和双氧水均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错误。

故选A。

点睛: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

7.A
【解析】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选项A不正确;
B、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选项B正确;
C、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选项C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选项D 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同种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

8.B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6;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该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故选B.
考点:元素周期表
9.D
【解析】
试题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为正极会产生氧气;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故选D.
考点:实验现象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碳原子以不同的排列方式,构成了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物质.不正确.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例如通常情况下都是固体,但是颜色不相同.不正确.
D、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不正确.
故选B.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碳元素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
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1.C
【解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错误;
D、分子间存在间隔,故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正确。

故选C。

12.C
【解析】
A、该实验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已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21%,则试验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正确;
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
C、已知氧化铁颜色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后将其还原为铁单质,而铁粉颜色为黑色,错误;
D、石墨具有导电性,将石墨连接在电路中,灯光亮了,正确。

故选C。

13.B
【解析】
A、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与水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
14.A
【解析】
试题分析:炭雕主要成分木炭;故常温下有稳定性、吸附作用、可燃性。

考点:碳的性质
15.A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故正确;
B、三种物质中只有石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
C、C60是由分子构成,故错误;
D、石墨是黑色固体,故错误。

故选A。

16.C
【解析】
A、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灰黑色的,无定形炭是黑色的,故A错误;
B、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质,所以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故B错误;
C、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
正确;
D、只有无定形炭具有吸附性,能使红墨水褪色,而金刚石、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能使红墨水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8.D
【解析】
【详解】
A、CO2中混有少量的 CO,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少量的一氧化碳无法点燃,故A不正确;
B、活性炭主要成分是碳,含有其它成分,是混合物,故B不正确;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使动物死亡,二氧化碳是使动物不能呼吸,不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中毒,故C不正确;
D、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故D正确。

故选D。

19.A
【解析】
【详解】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 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正确;
故选:A。

20.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A正确;
B、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B正确;
C、常见能形成酸性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故C正确;
D、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造成的污染,颜色不一定是白色的,故D不正确。

故选D。

21.B
【解析】
【详解】
物理性质通常描述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密度等,故①②③⑦是物理性质,
④⑤⑥是化学性质,⑧是用途,故选B。

22.C
【解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
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
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
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正确;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正确。

故选C。

23.B
【解析】
试题分析: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故正确;B、由题意可知,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层石墨片,所以,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错误;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正确;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故正确。

故选B。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的化学性质24.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的推测是成立的。

此项正确。

B碳海绵是碳的两种单质组成的,所以其为灰黑色固体的推测是可成立的。

此项正确。

C碳的单质大多难溶解于水,此项推测不正确。

D碳海绵中主要含碳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此项推测中成立。

所以应选C项。

考点:碳的几种单质
25.D
【解析】
【详解】
A.四种物质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所以这四种物质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石墨是灰黑的,金刚石是无色的,故错误;
B.石墨烯与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故错误;
D.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D。

26.D
【解析】
A. 加热装置I,由于气体体积膨胀,装置II中会有出现气泡,不能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错误;
B. 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和碳元素的质量,错误;
C. 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可能是碳有剩余也可能是氧化铜有剩余,因为碳与氧化铜都是黑色,错误;
D. 反应前,试管内的气体为空气,反应后试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质量大,故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正确。

故选D。

27.C
【解析】
【详解】
①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则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说明CO具有还原性,此说法正确;
②实验中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此说法正确;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CO被氧化后的产物是CO2,此说法错误;
④该实验中的尾气处理,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此说法正确;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u O+C O Cu+C O2,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此说法错误。

故选C。

2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说法错误;
B、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故B说法正确;
C、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C说法正确;
D、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9.A
【解析】
【分析】
托盘天平使用原则是“左物右码”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添加酒精的注意事项是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详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遵循“左物右码”的使用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