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封建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权与王权的对垒 随着十一世纪欧洲经济的增长,教会的经济力量越来越大,逐渐想摆脱 世俗政权的控制,教会内部通过改革加强教会的力量,打破了数世纪以来, 政教之间虽有矛盾,但相安无事的局面,形成了二者对垒的局面。 教皇与罗马帝国皇帝发生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双方都想确立对整个基督 教世界的统治。双方斗争的焦点是主教叙任权和对意大利的控制权。首先, 教皇视主教叙任权为摆脱世俗政权、培植教廷的驯服仆从的工具,皇帝则一 向通过任命主教来控制教会,并把自己控制的教会看作是帝国的重要支柱; 其次,教皇要通过控制意大利来捍卫罗马,皇帝则想通过控制意大利来壮大 自己的力量。 教皇与皇帝的争夺主教叙任权的斗争,最终以皇帝亨利五世与教皇签订 妥协的《沃姆斯宗教协定》而告终。皇帝放弃主教叙任权,主教由教士选举 产生,但皇帝有权出席选举,并在有争议时作出最后的决定。从表面上看, 教会是达到了自己的废止世俗君主的主教叙任权目的,但实际上皇帝对教会 仍有较大的控制权。因此,从十二世纪后期起,教皇又与皇帝为争夺意大利 的控制权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结果,皇帝惨败,因而几乎放弃了在意大 利的一切要求,教皇权威达到了极盛,而且在那个时代,任何不符合神学正 统的思想学说,都被斥责为‚异端‛而受到禁止和迫害。总之,那时‚基督 教使西欧封建社会各个方面都染上了宗教色彩。‛ 之后教皇势力由盛转衰。 后来神圣罗马帝国的灭亡、教皇受控于法王,宣告了皇帝和教皇的‚世界帝 国‛幻梦的破灭。
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状况
制作人:谢馥伃
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 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欧洲 最为黑暗的时期。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 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 化的完全毁灭。西欧的封建制度便是在这一 背景下,由日尔曼、罗马和基督教三种因素 互相融合,从罗马灭亡后的废墟上产生、发 展起来的。
二、城市的兴起
西欧新兴的城市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 如威尼斯。威尼斯原是拜占廷的属国 ,九 世纪独立,在以农业为主的欧洲,它是第 一个依赖商业贸易生存的国家。威尼斯与 君士但丁堡和穆斯林北非之间开展了兴旺 的三角贸易,贩运来自东方的货物。接着 其他口岸也相继仿效,并进而促进意大利 内陆城市的发展欧封建社会中,教 会权与王权孰强孰弱不是一成不变的,最 初是教会权从属于王权,继之是教会权凌 驾于王权之上,随后是教会权走向衰落和 专制王权的崛起。
一、酝酿时期 中世纪初,基督教教会和基督教国家二者,只不过被当作统一社 会的两种基本的职能机构而已,并无不同社会性质的对立。尽管如此, 在某些神职人员的思想理论中夸张了神权。盖拉西提出的‚双剑‛论 中说,在基督那里,将两把剑一给君主,一给教主,并令他们互相提 携。盖拉西说:‚治理现世有两大系统,一为教士的神权,一为人主 的君权。在‘最后判决’中,就是君主也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 就此点而论,则这两种权力中,教士权力的分量较重。‛ 可以看出, 在中古初期,神权开始高于世俗权力。 在公元六七世纪时,罗马主教趁拜占廷皇帝对意大利的控制削弱 之机,首先统治了罗马,继之又在意大利中部占据了大片土地,在格 列高利一世任罗马主教时,对西欧教会开始有了较强的影响,此后罗 马主教逐渐独占了教皇的名号。在751年,教皇与西欧新兴封建主法兰 克国王结盟,支持法兰克王丕平篡夺王位后,后者在754年战胜意大利 北部伦巴德人时,强迫伦巴德人把侵占的意大利中部的一片领土交给 教皇,教皇从756年起,在这片领地上形成了一个世俗国家,俗称‚教 皇国‛。这样,教皇在宗教权力之外,又获得了相当大的世俗权力, 这为盖拉西‚双剑论‛的推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以后神权与 王权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三、王权加强教权衰退 从十二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到十四 世纪西欧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 消除封建割据,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王权,统一国家。 在皇帝和教皇的争霸过程中,教皇插手世俗事务,削弱了教皇 作为西欧精神领袖的地位,日益等同于一个世俗君主。教廷的世俗化, 引起西欧各国王权的不满。从十二世纪起,西欧各国国王便以宗教宗 主权为武器来加强王权。所以西欧王权加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与教皇 的斗争。 王权逐步加强教权节节失利,在路易九世时期,国王实行司法、 货币和军事改革,促进了经济统一与中央政府权力的加强。到腓力四 世时期,王权继续加强,教权受到了重大打击。 王权能最终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 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十二、十三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 加强,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十五、十六世纪大体完成。这 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 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总之,教权与王权的冲突,以王权的最终胜利而告终。教皇作 为西欧最高效忠对象的地位消失,各国王权成为各国臣民最高的效忠 对象。王权的加强,民族意识的萌动,是西欧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 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公元476年最后一位罗 马皇帝被日尔曼人废除, 西罗马帝国终于在蛮族 的入侵下灭亡了,在原 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相 继建立起许多日尔曼人 国家,西欧的封建制度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发
展起来。
法兰克人进入高卢地区后,没收了罗马皇室 和土地,国王们把征服的土地及人民赠送给他的部 下 ,即所谓的‚赠地‛。这样无限制赠地导致了 地方大贵族的实力不断增强,最终大大削弱了王 权。到查理马特担任宫相时期,为了法兰克国家 的长治久安和巩固他自己的实力,他开始实行采 邑制。查理马特将没收的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土地 作为采邑,分封给贵族和教会。采邑分封,只限 终身,不得世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欧封建制度是在这一时 期由法兰克人发展起来的,‚采邑‛制更是起到 了根本的决定意义。
西欧城市特点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1.西欧政治分裂,法律不统一,大小封建主 割据独立,各封建主都是拥有行政司法职 能的独立实体。 2.城市往往与王权结盟,取得特许状,以对 付当地封建主。 3.农村公社的传统,市民也组成公社,成为 团结斗争的现成组织形式。
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的重大影响
⒈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市民阶级.这些市 民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在稳步提 高,此为社会变化. ⒉城市商品经济的作用,促使庄园制度瓦解, 新型的自由农民出现.此为经济变化. ⒊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国家出现 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同时市民阶级参与政 治,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此为政治变化. ⒋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文化和教育,为日后 的文艺复兴作了准备.这是文化变化.
“采邑‛制到查理曼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在 这一时期里,受采邑的人范围扩大了,并 且采邑逐渐的变为世袭。国王的封臣们也 可以吸收自己的封臣,并把部分土地作为 采邑分赐给他们,从而又成为他们的封君。 国王是最高封建领主,其下有公爵、伯爵、 主教等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至 此形成西欧完整的封建等级制度。
三 角 贸 易
威尼斯风光
君士坦丁堡
城市的主要特点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一般都兴起于国王或教俗 封建主的领地上,封建领主不会管理商人的事务, 商人们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商业习惯 法,所以他们希望有自己的法律、法庭,即希望 自己管理他们的城市.由此产生城市与封建主的 矛盾和斗争. 这种斗争有时非常尖锐,甚至发展 到武装冲突,如法国的琅城.但一般多是通过经 济赎买的办法,从国王或封建主那里取得特许状, 从而拥有自治权.一般来说,到中世纪末期,几 乎所有的西欧城市都不同程度摆脱了封建束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