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杨永红
【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检测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者246例,按感染因素分为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无显著的差别(p>0.05)在全自动生化OLYMPUS640仪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增高率(96.86%)显著大于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增高率(5.75%)(p<<0.01),;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浓度(25.6±9.78)mg×109/L显著大于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均值(5.5±2.41)mg× 109/L,(p<0.05);结论: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快速预测引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值得在临床检测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3(032)021
【总页数】2页(P91-92)
【关键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检测
【作者】杨永红
【作者单位】贵州省骨科医院检验科 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66
C-反应蛋白是一种检测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定细菌性感染,
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为探究C-反应蛋白检测在临床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
的价值,我们对 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者246例,男143例,女
103例,年龄14——73岁,平均年龄39±5.5岁。
其中,细菌感染致病患者159例,病毒感染致病患者87例。
将因细菌感染导致感染性疾病患者纳入细菌感染组,将因病毒感染导致感染性疾病患者纳入病毒感染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的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选择使用AU640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及配套的原装C-反应蛋白试剂盒,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记录检测数据。
C-反应蛋白增高:检测结
果>10mg/L。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行
x2检验,计数资料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增高率(96.86%)显著大于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增高率(5.75%),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如表1 。
表1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比较表(n,%)?
2.2 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浓度均值(25.6±9.78)显著大于病毒感染组C-反应
蛋白浓度均值(5.5±2.41),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均值检测结果比较,其结
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其详细比较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结果比较表(n,±s)?
3 讨论
3.1 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变化基本上是发生在细胞内的变化,而感染细
菌、组织损伤或者进行手术所导致的炎性反应则发生在组织细胞外,这种发生在组织细胞外的炎性反应可以促使相邻组织细胞间发生膜性分离,从而将磷酸胆碱分子暴露出来,并准备出一个C-反应蛋白结合点。
此信息经IL-6(白细胞介素-6)等
白细胞介素传递到肝脏,从而刺激肝脏生成活性C-反应蛋白。
当细菌感染发生后,肝脏与上皮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大量的C-反应蛋白,使血液内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升高,由于C-反应蛋白的半衰期在6h左右,因此在发生因细菌引发的炎性反应
6h左右即可检测到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并且随炎性反应程度的升高而升高[1]。
3.2 在本研究中,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增高率(96.86%)显著大于病毒感染组
C-反应蛋白增高率(5.75%)(p<0.05),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浓度
(25.6±9.78)mg×109/L显著大于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均值(5.5±2.41mg)×109/L,(p<0.05),充分证明了C-反应蛋白检测对于细菌性感染具有较强的
敏感性,在临床治疗细菌感染上具有较强的意义。
4 小结
总之,在针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监测过程中,C-反应蛋白检测具有方便、快捷、
检测率高等优点,能够快速预测引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2]。
有效选择抗生
素进行治疗,不但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解决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而且能够方便观察治疗效果,避免滥用抗生素,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检测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秀芳.超敏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白细胞检测在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02):85-86.
[2]薛海英,蒋国英,谷洪永.C-反应蛋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
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3,0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