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影婆娑景色妍,文峰塔立白云边。风铃伴读吟佳句, 雨韵弹琴诵好篇。雁塔题名惊四海,蟾宫折桂裕千年。 人人都说岑山美,美在繁星灿烂天”。
3:神烟风洞:神秘的“ 神烟风洞”就在县城 对面的风神山上,昔日的风神山苍松翠柏,郁 郁葱葱,烟雨朦胧。山风似烟中起,如洞中来。 风洞何人所凿,谁人所就,天风用时自然来, 恩泽百姓、惠泽自然,每到三月,有十里八方 村民组织庙会,风神山之景谓为壮观,相传曾 有风神居山之说,也有“封神山”之称。实属 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 也是静乐古“八景”之一。作为近年来全县的 绿化重点地段,相信“神烟风洞”的神秘异彩 定会重放光彩。
五、静乐历史人物
静乐是革命老区之一,现代著名革命者高君 宇、郭炳、吕调元等就出生在此地,其中高君 宇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卓越的政治活动 家,山西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党团组织的创 始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静乐是晋绥边 区的东大门,八路军东渡黄河途经县境,撒下 革命火种。贺龙、关向应、王震、余秋里等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境内生活和战斗过, 促成各界联合抗日。
名称由来:
据县志记载:“北魏都督尔朱 荣自为天柱大将军,即此。”可见, 北魏时此山即以天柱命名。山势俊 秀,古木参天。山前碾河如带,汾 水似锦,山间泉水清澈见底,相传 泉中出龙,故名“龙泉”。“天柱 龙泉”为静乐八景之一。原山中建 有玉帝庙、关帝庙、龙王庙、水阁 凉亭、石凳仙床等建筑。传说王母 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松柏苍 翠,殿阁巍峨,风光秀丽,停留观 赏,石凳仙床传为王母石炕。
• • • • • • •
时代先锋谱新篇,元林俊明皆姓王。 公仆接力重民生,河西新区谱华章。 四馆一院平地起,舞炫歌飞丝竹亮。 机关小区幼儿园,星级酒店众人夸。 汾河二桥新地标,南延北拓大框架。 赶超跨越谋发展,调整结构种养加。 山水汇聚仁智地,藜麦玫瑰五谷香
三、静乐历史遗址
• 天柱山
山西的天柱山,在忻州市静乐县城南1 公里处。山形俊秀,古木参天,山前碾河 如带,汾水似锦,天柱山耸立在汾碾交流 之处。山间泉水清澈见底,风日清河柳带 烟,峻崛高处出龙泉(称其天柱龙泉), 银河谁识源头远,疑是山中别有天。传说 王母娘娘赴南海时路经此山,见松柏苍翠, 殿阁巍峨,风光秀丽,便停留赏景,今山 巅岩石平坦,传为王母石炕,山上曾是春 秋战国时山右赵王建都之地,古城遗址至 今犹存。
2:文峰凌霄:是一处人文景观。高耸的 文笔塔,屹立于县城东北的岑山之颠。静 乐城地处汾碾交流处,两河就像城池的两 翼,似天鹅腾飞,岑山就是天鹅之首,翘 首远望,时刻待起。因此,静乐素有一个 美丽的别称——鹅城。自古岑山即为静乐 教育的发祥地,规模宏大的元代文庙在此 至今保存完好,岑山书院、静乐师范,直 到如今的静乐三中相继设立于此,培养了 一代一代的文化人才。
近年来,百姓在众多有识之士的集结下,年年举 行庙会,唱戏三天,募资集款,发起了复修古寺的举 创。期间,于2006年5初10庙会即将结束之时,一条 巨蛇现身,盘踞于戏班车上,或许是珍惜久违的香火, 或许是挽留虔诚的众生,也许是为重建的庙宇祝福, 无论车主如何烧香祷告,围观人怎样惊动,巨蛇却总 是纹丝不动,直至戏班重新整装,决定再开大戏三天, 巨蛇才缓缓离去。百姓甚是惊奇,众议,“太子灵蛇” 冒险显灵,依恋着这片风水宝地,难道我们不应当让 昔日美好的风光重现吗?如今重修太子寺景区工程已 初具规模。
“我是宝剑,我是火 花,我愿生如闪电之 耀亮,我愿死如慧星 之迅忽。”
吕调元(1908~1946年)
又名拴存,字乾初,静乐县西坡崖村人。在共产党人高君 宇培养下,他于1927年(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 年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政治系,翌年转入北平大学法学系。 1932年,吕调元在一次街头演讲中被蒋介石政府逮捕,关 押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亦称“草岚子监狱”)。在这里 吕调元结识身陷囹圄、坚贞不屈的薄一波、安子文、刘亚 雄等共产党人。1935年夏,吕调元经其父活动出狱。 1936年9月,他离家赴并,任牺盟会总部组织训练委员会 委员。“七七事变”后,他曾任大同县县长。不久,大同 失守,吕调元返回太原继续在牺盟会工作。1937年9月, 他成为牺盟会总部三人党成员之一,负责组织工作,先后 任总部组织部长兼雁北中心区秘书,随营抗日军政干部总 校三大队指导员等职。
玉石驼峰
位于县城东南赤泥洼乡松沟村的玉石窟山,海 拔高2200米,其山不仅 矿产丰富(有玉石、石英 等矿物),而且以山体独特、古洞神秘更为迷人, 整个山体就如巨大的骆驼,首尾齐全。其中突现驼 背的“驼峰”,更为逼真,两个巨大的山峰,清晰 卧立于宽阔平缓的山脊中央
月潭映日
在“悬钟神韵”西部不远处的石林里,有 一处特别奇妙的景致,光秃圆润的山体上, 顶部天然形成一个几米见方的“月牙形”石 潭,里面四季积水,不渗不漏,更神奇的是 常年不涸不溢,清澈见底。
四、静乐八景
• 1:天柱龙泉:古人题写的 龙泉,坐落于城南天柱山半 山腰,高山出泉已是奇观, 泉水清澈见底,凉爽沁心, 旱不涸、涝不盈,甘而冽、 无尽意,更为罕见,有“天 柱圣境启心智,龙泉奇观令 神怡”之颂,相传泉中出龙, 故名“龙泉”。天柱山因有 龙泉而名,龙泉因山而灵, 全国《名山大典》上早有记 载,首当为静乐之景。
移水神象
位于龙家庄乡昔湖洋边的“神象”。其象鼻深插 河床,圆净的象眼和硕大的象耳清晰到连孩童都 能分辨。相传,昔日的昔湖洋一片汪洋,水草丰 盈,那里是富水地区,水便来自龙家庄的龙口里。 某日,大山里跑来一头喝水的大象,用象鼻深深 一吸,湖水骤然减少,昂头一喷,二十里外的村 庄积水为潭(现在的汾河二库),大象想喝第二 口的时候却没有了水源。从此,昔湖洋“湖”干 水断,大象也永久地渴死在湖边。
静乐历史文化
一、静乐简介


静乐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位于忻州地区南部,太 原市西北。隶属于忻州市管辖。国土面积2058平方公 里,辖4镇、10乡、1个居民办事处、381个行政村。 东部与忻府区、阳曲毗邻,南接娄烦、古交,西邻岚 县、岢岚,北靠宁武、原平。是太原、忻州和西北部 县区联系的重要枢纽,忻黑线、宁白线、忻五线、康 北线网络分布,宁静铁路即将通车,太古岚铁路规划 建设,太佳高速已建成通车,忻保高速全面开工,区 位优越,交通便利。
“风动林岩应, 云封殿阁微。 深山通路泽, 兀坐雨沾衣。”
“突出巾山秀,翩跹鸟道欹。 昼晴寰宇小,夜静斗牛卑”
8:太子灵蛇:太子寺坐落在距县城北40里许的黄
华山上。相传因阿育王太子在此修行涅磐而得名, 始建于金元时期,扩建于明、清两代。庙宇气势宏 伟,由佛神聚集寺院、太子殿(水阁凉亭)、玉帝 庙、铁佛寺四部分组成,入寺六进院落,三层大殿, 七星漫院,八大金刚(松树),配殿、禅堂、僧舍 一应俱全。庙内丰碑林立、记述着古寺繁荣,僧侣 传奇及清顺治帝微服前来避暑等逸事和历史。实为 昔日静乐大地上一处规模最大的寺院。可惜文革期 间的某日,青天霹雳,一条白蛇在破四旧的愚人惊 动下,发出了震声的万丈悲光,从古寺腾空东去, 令目击者为之茫然,为之失落。从此,庙宇群荡然 无存。
高君宇(1896——1925)
• 山西静乐人(现属娄烦),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 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山西 党团组织的创始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冬, 高君宇加入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 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 全国50余名党员之一。1922年1月,参加在莫斯科召 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同年5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7月,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4年下半年南下广 州担任孙中山先生秘书。1924年底陪同孙中山北上, 协助进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筹备工作。1924年12月起 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 时年29岁。

“千佛净居”包括丰润镇“净居寺石窟” 和苏坊村的“千佛洞”两个景点,两景点 隔河相望,相映成辉。净居寺原为寺院, 内存八孔石窟。石窟内刻有浮雕垂花和佛 像。千佛洞也为石窟群,内有数千尊浮雕 佛像。众佛在这里静养修行,故称“千佛 净居”。
6:银桥卧波:建于2005年的银桥,横跨汾河之水, 连接着汾河两岸,和县城十里长街——汾河大街 融为一体。远远望去,蓝蓝的汾水碧波荡漾,与 湛蓝的天空浑然一色,银色的大桥仿佛横卧水波, 又似凌空玉带。桥上行人车流来来往往,桥下轻 舟漫游,游鱼嬉戏,一幅美丽的水上乐园图卷时 刻映照在人们的遐想之中。夕阳西下,夜幕降临, 鹅城巍然,汾水波光粼粼,两边堤岸上绿荫笼罩, 卧波之桥灯光闪烁,更像一条美丽的彩虹,装点 着鹅城夜色。
六、静乐其它特色
• 莜面窝窝
剪纸
• 此外,还有静乐胡麻油、静乐小梁油......
二、静乐历史沿革

• • • • • • •

西汉置县建郡邦,千年古邑名胜乡。 台骀治水阻洪荒,百里汾川米粮仓。 尧舜遗风民本铸,胡服骑射雄天下。 秦汉早兴道佛儒,热肠古道正气长。 水甘草丰厉兵马,静土乐园润汉唐。 宋元明清多贤达,銮宣锡书清誉享。 建党抗顽民族魂,君宇调元英名扬。 改革开放春潮涌,万众一心奔小康。
7:巾岩濑雨:巾岩濑雨在县境东北60公 里的娑婆乡漫岩村,有一处绝顶壮如巾字, 布石如云的奇山,名曰“巾字山”。其山 山势奇特,岩山兀出,云雾缭绕,集水奇 妙,山岩滴水如雨,清洁如莹,空气清新, 湿润宜人,为静乐“古八景”之一,人称 “巾岩濑雨”。山下有泉一泓,天旱祈雨 必应。由此,早在宋宣和年间就建有祠堂 庙宇,供奉“显应侯”。
馒头山
5:显字佛崖:位于县境东北堂尔上乡的万华山 上,山洼里依山而建的清凉寺,因庙宇无梁而 独特,更因山崖峭壁上奇妙的“显字崖”而出 名。万华山,春翠秋红、绿阴蔽日,夏天云雾 缭绕、野花暗香、如真如幻、神秘莫测,如世 外桃源的空灵,使人身心清爽,赏心悦目。四 周山水相应,森林密布,怪石嶙峋,虽古寺残 根断碑,然神奇的“显字佛崖”依然无损,上 书工整楷体“南无阿弥陀佛”,晴天无踪,雨 后显影。吸引着世人驻足寻胜参拜,探究奇妙, 如此奇观确属全国少有
三清天“ 月朝风混 年识从沌 年得此谁 设神应人 奠功时凿 杯秘来窍 。,。名馒头山, 地处静乐东部康家会镇境内,属天然花岗岩山体, 形似倒扣古钟,独立于群山之中,光秃圆净,高 约150余米,围560余米,顶部平坦,上留古人类 遗迹,有“上有石寨,名为马寨”的记载。其钟 以西,石体裸露,形态各异,或如人、或如禽、 或如兽,怪石林立,是中国北方少有的石林景观。 饱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山涧请水常流,极具神韵。 钟山之顶,石凿古井,洞窟石阶保存完好,自古 通顶一条道,人称“中国第一钟”,是集自然、 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神奇景点,魅力无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