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与学校课程能力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文化與學校課程能力建設
馮愛東
六朝古都--南京;古色古韻--夫子廟。
在這裏,獨特的人文底蘊述說著繁華與興盛、古老與年輕。
在這裏,一所百年老校,培養新世紀人才的素質教育理念,浸潤著二千多年前華夏第一聖人孔子的思想精髓。
這就是站在歷史與未來的連接點、以弘揚和開拓為己任、全國唯一以"夫子"名字命名的百年名校--南京市夫子廟小學。
一、"愛眾親仁"的課程文化
一百年來,我們追尋孔子,與聖賢在歷史中相遇,在思想上相遇;一百年來,我們解讀孔子,相邀聖賢來到我們身邊,來到我們教育的現場,在我們的心間播撒理想、信念、學識以及人之為人的生命意義。
我們努力把孔子教育思想精華與當代世界潮流和中國現代教育實踐相結合,堅守著"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校訓,從"親仁、尚禮、志學、善藝"四個方面傾心盡力地踐行孔子教育思想,創新素質教育的實踐,形成了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的獨特的學校文化。
隨著國家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視角,開始了教育部重點課題《傳承孔子教育思想:深化小學素質教育的校本研究》的探索,置素質教育推進於傳承孔子教育思想的文化背景之中,在課程、教學、德育、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管理等方面堅持進行深入研究,更好地實現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在保持張力中尋求平衡,尋求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素質教育發展新路,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文化品質,改善師生的生活方式,凸顯夫子廟小學獨有的文化氣質,激發生命的智慧成長。
走進夫子廟小學校園,濃濃的"孔子文化"氣息就會迎面撲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金光閃閃的校訓,古色古香的"博學樓"、"善藝樓",莊重肅穆的"孔子授教塑像",充滿活力的"亦樂泉",綠色的"志學長廊",歷史與現代手拉手的漢白玉"尚禮浮雕",朝氣蓬勃的"篤志書畫展",催人奮進的校歌牆和志存高遠的騰飛塑像......這一切都充盈著深厚的儒家文化、夫子文化的底蘊,孔韻流芳的校園,深深滋養著夫小師生的"夫子氣"。
二、"博學篤志"的論語課程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我們在推進學校課程能力建設的實踐中,努力傳承孔子文化。
課程,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課程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能力。
學校的課程能力建設,追求的是一種對課程資源的科學整合、對課程整體的有效駕馭,追求實踐活動中的課程價值最大化和最優化。
"學校課程能力建設包裹在學校課程文化以及更大範圍的教育文化的變革之中"。
夫子廟小學始終把學校課程能力的建設,置於孔子教育思想的文化傳承之中。
一方面以孔子思想的精髓,引領學校課程的實踐,不斷提升學校課程能力;另一方面,以學校校本課程的豐富實踐,深化孔子教育思想的文化傳承,彰顯夫子廟小學的文化個性。
孔子教育思想的文化傳承在學校課程建設中的實踐是豐富多彩的。
我們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作為學生學習的品質和方式。
在提高國家課程實施水準的同時,突出了一條主線,這就是建構以《星星論語》為主幹的校本課程群。
《論語》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文本。
《星星論語》則是夫子廟小學學習《論語》,傳承孔子教育思想的校本課程。
取名"星星",不僅有其獨特的內涵和品格,而且寄託著我們深刻的期待:
"星星",意蘊著夫小學子是一顆顆希望之星,他們沐恩著夫子文化、儒家文化的薰陶,浸潤著先賢的智慧,在時代精神的感召下不斷學習、成長,煥發生命的活力,張揚個性的光彩。
"星星",聚象成夫小學子全面素質的期望,它凸顯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又
閃爍著現代文化創新人才的時代色彩。
它星星點點,源自兒童的真實視野、純真童性,它又框架鮮明,成為夫小學子提升、完善自己的踐行目標。
"星星",標識著夫小校本課程的豐富性,以《星星論語》為主幹,生髮出若干個"微型課程",從"親仁、尚禮、志學、善藝"等幾個不同的緯度,相互融通、彼此激發,構成了一個學校校本課程群,全力踐行孔子教育智慧,彰顯以孔子教育思想為核心的學校文化特色,創新素質教育的實踐。
《星星論語》是由學校教師和同學編寫並繪圖的。
這本書從"志學、禮儀、仁愛、交友、孝敬、志向、誠信、自省"等八個方面,選用一批孑L子語錄,書中的"孔子語錄"和"星星詮釋"是師生對孔子語錄的深刻理解;書中的"星星故事"和"星星踐行"是師生對孔子思想的踐行實錄;書中的"星星童謠"是師生爭做現代文化人,文明人的感悟。
由《星星論語》生髮出了許多微型課程。
如我們的"尚禮"課程就有一年級新生的"開筆禮"、十歲生日的"成童禮"和六年級畢業生的"狀元禮"以及日常文明禮等;我們的"親仁"課程就有愛心大義賣,手拉手獻真情等;"善藝"課程有新年音樂會,書法展示台,夫小體育節等;"志學"課程有每課一個追問,每人一個製作,每週一項小實驗等;其中"小小孔子研究院"和"我能行俱樂部"是校本課程群中的重要枝幹。
我們將《星星論語》及其微型課程群稱之為論語課程。
三、"擇善而從"的課程能力
我們以"擇其善者而從之"為指導思想,在建構"論語課程"過程中,傳承孔子教育思想,根據學校的文化傳統和時代需要,不斷地提升反思能力和選擇能力。
學校課程能力只有在課程實施中才能生成。
學校、教師和學生是課程建構的主體。
我們始終關注學校、教師以及學生課程能力的提升,不斷增強課程主體的課程自覺和文化品格。
第一是提升學校對課程的駕馭與管理能力。
首先,緊緊圍繞核心進行構建,我們以問題探索為重點,研究深化素質教育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從孔子教育思想中汲取智慧,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以此形成特色鮮明的"論語課程"。
例如,我們發現學生文化品格缺失的問題,就汲取孔子的"興於詩,立于禮,成于樂"的教育智慧,建設出一批"詩"、"禮"、"樂"的"論語課程",給學生素質以積極的影響。
其次,注重科學規範管理。
我們要求《星星論語》必須按照綜合實踐課的要求實施,"論語課程"中其他課程都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一是好的動議、設想都要經過討論和專家論證;二是必須要有課程目標、要求和課時安排,並試行一個階段後,才可正式實施;三是要有比較可行的檢測、回饋、調控和激勵辦法。
這樣就使"論語課程"科學有序地不斷推進。
第二是提升教師對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能力。
學校激勵教師"志于道,據於德,依于仁,游于藝",建立了青年教師的"博學坊",辦起了骨幹教師的"思辨苑",開設了名特優教師的"聚星軒",讓教師根據自己的個性優勢,去開發、實施"論語課程"。
如學校某教師受"愛眾親仁"演講的啟發,提出"也要讓每個孩子都充滿愛心"的倡議,引起了全校教師的熱烈討論,經過研究決定,從此開始設置經過"小天使愛心大義賣"。
幾年下來,這個課程得到了省市少工委及多家媒體的支持,更得到了全校師生的喜愛與擁護。
人人精心準備、積極參與、認真總結、不斷改進,義賣現場的熱鬧、捐獻錢款的激動、愛心付出的自豪,讓學生們受到了生動的教育,也讓教師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論語課程"的魅力。
另一位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星星論語》時,發現學生對"當今社會要不要仁愛"存在著爭議,她敏銳地抓住問題,引導學生設計調查問卷廣泛採集資料,採用小組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分成幾個小專題,使學生們在觀察、思考、討論、研究的實踐中,從校園走向社會,由自己推及他人,更全面現代地認識"仁愛"。
夫小的教師們,憑著自己敬業的精神、精業的技藝,智慧地開發課程,靈動地實施課程,賦予了"論語課程"鮮活的生命力和豐富的個性。
第三是提升學生對課程的實踐與開發能力。
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不能忽視他們在"論語課程"開發中的作用,學校有兩個學生自主參與"小小孔子研究院"和"我能行俱樂部"平臺的建設。
"小小孔子研究院"是論語課程的核心。
小研究員們發自內心地表示要"讀論語,學做人,做素質全面發展的好人",他們主動聯繫並請教國學大師錢遜和石年同爺爺。
在他們的倡議下,一年級新生的"開筆禮"應運而生,同學們在點朱砂、讀論語、學寫"人"字、撞祈福鐘等系列活動中,初步接受了孔子文化的洗禮。
小研究員們還組織了每學期的"孔子智慧獎章"的評選,還於2007年在"中國少年報"上獨家開闢了"少年百家講壇"。
"我能行俱樂部"是論語課程的主體。
在俱樂部裏,學生們自己找拍檔,自己招聘會員,為俱樂部定名稱,並設計吉祥物、制定活動計畫,還選出首席代表,設置了理事會,聘請顧問指導。
每個人在俱樂部裏都找到了樂趣。
八年的實踐,生成了一系列的微型課程:民間小藝人、007軍情諜報站、保護秦淮河、小鬧鐘特別行動、香煙休想到我家等等。
通過上述活動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第四是提升家長與社區對課程的理解與支持
社區、家長是學校課程的重要資源。
夫子廟大成殿和江南貢院等一批文化場館成了論語課程的實踐基地。
為了充分調動家長和社區居民參與論語課程開發的積極性,我們向這兩大群體廣泛徵集"新論語"。
他們選送的一條條新論語通過網路等各種途徑傳送到學校,極大地豐富了"論語課程"的內容。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以傳承孔子教育思想為特色的、以《星星論語》為主幹的學校校本課程群已經初具規模,並初顯成效。
2007年5月18日我校隆重地舉行了建校一百周年慶典活動。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原國務委員陳至立同志發來賀信:"祝南京市夫子廟小學為中國的基礎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原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朝同志親自寫信,希望全校少先隊員"長大了做社會主義新江蘇的富有創造精神和創造才幹的勞動者。
"國家教育部領導讚賞學校"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在全國中小學中具有最顯著的辦學特色"。
江蘇省教育廳的賀信中指出"夫子廟小學秉承'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孔子教育思想,堅持以教學科研為先導,以提高品質為中心,扎實開展素質教育,創新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
"南京市人民政府許仲梓副市長稱讚"夫子廟小學是南京市小學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
仰望教育的天空,星光燦爛,夫子廟小學行走在傳承孔子教育思想的星光大道上。
一路風塵僕僕,一路凱歌高揚!
我們深知,課程能力建設是個永恆的課題。
我們將不懈地開掘孔子文化的寶庫,在課程能力建設方面做更多的探索。
摘自《教育發展研究》2008。
15~16(101~103)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