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内外结合提升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课内外结合提升语文素养
摘要:阅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课内外阅读,让学生积极的展开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就课内外阅读结
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措施进行阐述,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基于“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则应当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从而切实的提升
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阅读与练习融合,培养学生语感
(一)细细品读,读懂读透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
要想切实的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教师就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细读优秀作品,并且设置相应的语句训练,这样才能够将
其落实到位。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作者的推敲琢磨下,为读
者呈现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
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细细品读,尤其是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将其作为培养学生语感的着手点,指导学生细致揣摩、鉴赏,从而将其读懂读透,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感则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1]。
例如:在教学《三顾
茅庐》这一课的时候,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景色秀丽宜人。
”那么
教师就可以将“景色秀丽宜人”作为切入点,给学生设置引导性的疑问:“何为‘秀丽宜人’?从
何处可以看出‘景色秀丽宜人’呢?”通过这种方式给引导学生细致品读文本内容,从而感悟作
者主要是通过排比的手法来描写松林、溪水以及竹林的特点,从而体现出“景色秀丽宜人”,
同时衬托出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当学生领悟到这一层含义时,那么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长时间引导学生品读、鉴赏文本,那么学生的语言感知力也会日益敏锐。
(二)广泛阅读,积累材料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部分乐于阅读的学生语感相对较强,具有极其丰
富的想象力,能够进行精准的表达,准确的把握语言文字的运用。
对此,教师则可以引导和
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
感知力。
每教学一篇文章,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查找和收集相关的资料,介绍适合小学生的课
外读物,以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的时候,那么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水浒传》,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兴趣特点,让
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如《西游记》、《稻草人》等。
在长时间的文本阅读中,
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经典语句,这对于学生语感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二、积累与内化同步,提高写作能力
(一)感悟作者心境,遣词造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写作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就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
情况来看,通常会有部分学生抵触写作,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亦或是不能确切的表
达自身的情感,而这主要还是学生语言积累和经验不足导致的。
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摘录经典词句,并且深刻的感悟作者当时的心境,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
能够再现心境,从而遣词造句。
在具体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设置相应的语境,让学生试
着模仿作者的手法,以此锻炼其遣词造句的能力[2]。
例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这一课的
时候,作者采用了“那像……一样……,是……”的句式进行描写,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该
句式描写某个景物。
学生写道:“那像眼睛一样明亮的,是闪烁的星星……”在这个过程中,学
生十分积极,纷纷参与其中。
当学生具备丰富的语言素材时,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则可以信手
拈来,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则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启发选材构段,灵活立意
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素材,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鉴作
者的选材,灵活立意。
例如:在教学《理想的风筝》这一课的时候,文本结构紧凑,作者主
要是通过事例来刻画人物特点,同时注重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二者
相映生辉,互为例证。
在此启发下,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摒弃了传统写作思维的限制,学
会从其他角度着手,写出更有水平的作文。
又如:《宋庆龄故居》主要是写物赞人;《最大
的麦穗》主要是借事说理。
这些对于学生的写作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三、理解与感悟并重,陶冶学生情操
(一)领悟情意,汲取底蕴
汉字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能够感悟传统文化的形象,还可以切
实的领悟到其中所蕴藏的真情实感。
对此,在阅读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感
悟语言文字中所代表的情意,从而汲取其中的文化底蕴。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所蕴藏的优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含蓄之情,充分的体现出语言文字中的情意,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以此升华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提高修养,启迪人生
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人们传递着真善美,适当的阅读对于学生个人品行、道德修养的提升具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例如: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刻画着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直观的
感受到何为美丑、何为善恶、何为真假,何种情感才是值得人们歌颂的……这对于学生思想、品行的升华是非常有利的。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收集相关的名言警句,以此熏陶学生
的心灵,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长期坚持这一
习惯,那么学生必定会在无形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3]。
另外,教师还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阅读计划,并展示阅读成果。
例如:在学习
完《恐龙》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就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在班级专栏上设置了一
个“自然之谜”模块,以此呈现自身的阅读成果,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论是小学语文教材,还是经典课外读物,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对此,教师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使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受到有效的熏陶,
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创造有利前提。
参考文献:
[1]罗玉存. 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群文阅读之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策略探究[J]. 小说月刊, 2016, 000(002):P.175-175.
[2]张小龙. 课内外阅读结合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J]. 小学生作文辅导(五六年级版), 2018, 000(007):93.
[3]霍平元. 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7, 000(0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