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专题测评: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测评
1.将10 ℃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升温至25 ℃,或者温度仍保持在10 ℃而加入少量无水碳酸钠,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 A.-23
CO 浓度 B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中阳离子数目
解析:在题设条件下,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而溶液的体积、质量都减少,溶质的量也减少,即溶液中阳离子数目减少,故B 正确,C 、D 错误。
升高温度,促进-23
CO 水解,-23
CO 浓度要变小,A 错。
答案:B
2.有一未知浓度的盐酸25 mL ,在加入5 mol·L —1 AgNO 3溶液25 mL 后,改加NaOH 溶液,结果用去1。
0 mol·L —1 NaOH 溶液25 mL ,恰好完全中和,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0.5 mol·L -1 B.1.0 mol·L —1 C.1。
5 mol·L -1
D.2。
0 mol·L —1
解析:根据离子反应可知,HCl 和AgNO 3反应时,H +并未参加反应.所以消耗的NaOH 的物质的量n (NaOH )=n (HCl ),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 —1。
答案:B
3.25 ℃,在某物质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 +浓度为1×10—a mol·L —1。
下列说法中:①a<7时,水的电离受到促进;②a=7时,该溶液呈中性;③a=9时,溶液的pH=9.其中肯定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及溶液pH 的相关知识。
25 ℃时,水在中性溶液中电离出的c(H +)=c (OH —)=1。
0×10-7 mol·L -1,若水电离出的c(H +)大于10—7 mol·L —1,则水的电离得到促进,其原因可能是盐类的水解所引起的;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小于10-7 mol·L —1,则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其原因可能是酸或碱的存在导致的,此时溶液的pH 可能小于7,也可能大于7。
综上所述,本题①②正确,③错误,故选A. 答案:A
4。
对于相同体积的K 2CO 3溶液(浓度为c 1)和(NH 4)2CO 3溶液(浓度为c 2),若其中-
23
CO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c 1和c 2的关系是( )
A 。
c 1=2c 2
B 。
c 1>c 2
C 。
c 1=c 2 D.c 1<c 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盐类的水解,(NH 4)2CO 3中+
4
NH 对-23
CO 的水解有
促进作用。
答案:D
5。
已知X 、Y 、Z 、a 四种物质有如右图关系且X+Y −→−
Z ,则Z 不可能为( )
A.AgOH B 。
S C.Al(OH)3 D 。
CaCO 3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用排除法推导,若
X为H2S,Y为SO2,则Z可为S,B正确。
若X为AlCl3,Y为Na[Al(OH)],则Z可为Al(OH)3,C正确;若X为Ca(OH)2,Y为CO2,则Z 4
可为CaCO3,D正确;故选A。
答案:A
6。
已知0。
1 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肯定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它们的阴离子总数相等
C。
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 (OH-)+2c(A2-)
D。
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c(A2—)>c(H+)>c(OH—)解析: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溶液中的水解平衡及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由题意可知H2A是弱酸,因此NaHA溶液中既存在电离平衡(HA—H++A2-)又存在水解平衡(HA-+H2O H2A+OH-),由电荷守恒可知,C正确;在Na2S水溶液中存在Na2S的两级水解平衡(S2-+H2O HS-+OH-,HS—+H2O H2S+OH-),溶液显碱性,c (OH—)>c(H+),D错;两种溶液中存在相同的离子,A错;由于水解程度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阴离子总数不相等,B错。
答案:C
7。
下图表示在某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
Ba (OH )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该溶液的成分可能是( )
A 。
MgSO 4 B.KAl(SO 4)2 C.Al 2(SO 4)3 D 。
NaAlO 2
解析:由图中图线可知,随着Ba(OH )2的不断加入开始生成沉淀,当加入3 mol Ba (OH)2时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再加入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再加入1 mol Ba(OH)2时生成的沉淀不再溶解,符合此现象的只有向Al 2(SO 4)3溶液中滴加Ba(OH )2溶液,所以符合题意的为C. 答案:C
8。
下列溶液中各粒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由王水配成的稀溶液中:c (H +)=c(Cl -)+c(-
3
NO )
B 。
小苏打溶液中:c (Na +)=c (-3
HCO )+c (-23
CO )+c(H 2CO 3)
C 。
常温下,pH=7的(NH 4)2SO 4和NH 3·H 2O 混合液中:c(+4
NH )=2c
(-24
SO )
D 。
纯碱溶液中:2
1c(Na +)>c (-23
CO )>c(OH —)>c (-3
HCO )
解析: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得:c(H +)=c (Cl —)+c (-3
NO )+c (OH -),
显然A 错;因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 3,由Na 、C 元素守恒得:c(Na +)=c(-
3
HCO )+c (-23
CO )+c(H 2CO 3),B 正确;因在(NH 4)2SO 4和NH 3·H 2O
的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得c (H +)+c(+
4
NH )=c(OH -)+2c(-24
SO ),由于
pH=7,溶液呈中性,故c(H +)=c(OH —),因此c (+4
NH )=2c(-24
SO ),C
正确;Na 2CO 3为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少量的-3
HCO ,
溶液呈碱性,2
1c(Na +)>c (-23
CO );
-3HCO 又水解生成
H 2CO 3,使溶
液中c(OH -)>c (-3
HCO ),因此2
1c(Na +)>c(-23
CO )>c (OH —)>c (-3
HCO ),
D 正确,符合题意的为A 。
答案:A
9。
等体积的pH=1酸甲溶液和pH=2酸乙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 溶液中和时,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为2V 甲=V 乙。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
乙一定是弱酸 B.甲一定是强酸 C 。
乙一定是二元酸 D 。
甲一定是一元酸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强弱电解质电离的情况。
由题意知,酸甲、酸乙分别与NaOH 反应时,消耗等浓度的NaOH 体积为2V 甲=V 乙,即二者的物质的量关系为2n 甲=n 乙,又两者的体积相等,故它们的浓度关系为c 甲(H +)=10c 乙(H +),即酸乙的物质的量浓度大而其中的H +的浓度小,说明酸乙一定是弱酸,但是不能确定酸甲的强弱和二者的元数,故选答案A 。
答案:A
10.对室温下pH 相同,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加水稀释3倍后,两溶液pH 仍然相同
B 。
加入CH 3COONa 晶体后,两溶液pH 均增大
C.加入足量的苏打固体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CO 2一样多 D 。
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反应自始至终两酸产生H 2的反
应速率相等
解析:本题考查强弱电解质、溶液pH的概念,同时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及浓度对化学速率的影响等。
因为醋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稀释后盐酸的pH大于醋酸的pH,A错。
CH3COONa晶体溶于水显碱性(实质是CH3COONa 晶体加入盐酸中生成了弱电解质CH3COOH;加入醋酸中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两种溶液中的H+都降低),两者的pH都增大,B正确。
pH 相同时,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醋酸产生的CO2多,C错。
都与Zn反应时,开始瞬间反应速率相等,随后Zn与CH3COOH反应速率比盐酸快,D项错。
答案:B
11.常温时,将V1 mL c1mol·L-1的氨水滴加到V2 mL c2mol·L-1的盐酸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混合溶液的pH=7,则c1V1=c2V2
B。
若V1=V2,c1=c2,则混合液中c(+
NH)=c(Cl-)
4
C。
若混合液的pH=7,则混合液中c(+
NH)=c(Cl-)
4
D.若V1=V2,且混合液的pH<7,则一定有c1<c2
解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盐类水解、pH等常识。
由于NH3·H2O 为弱碱,要使中和后的溶液呈中性,碱应过量才行,A项错误。
若V1=V2,c1=c2则说明氨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氨化铵,因铵根离子水解,故其浓度应小于氯离子,B项错误。
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有c(H+)+c(+
NH)=c(Cl—)+c(OH—),因溶液pH=7,则c(H+)=c(OH-),4
c(+
NH)=c(Cl-),C正确.若pH<7,呈酸性,当V1=V2时,c1=c2也有4
可能,D 项错误。
答案:C
12。
用物质的量都是0。
1 mol 的HCN 和NaCN 混合后配成1 L 溶液,已知溶液中的c(CN —)<c (Na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H +)>c(OH -) B.c (HCN )>c(CN -)
C.c (CN —)+c(OH -)=0。
1 mol·L -1 D 。
c(HCN )+c (CN -)=0。
1 mol·L —1
解析: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类水解及电荷守恒等有关知识。
0.1 mol 的HCN 和NaCN 组成的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可得:c(CN -)+c (OH -)=c (Na +)+c (H +),由题目所给信息,c (CN -)<c(Na +)可得c (OH -)>c (H +),A 不正确;由于c (Na +)=0。
1 mol·L —1,所以c(CN —)+c(OH —)>0.1 mol·L -1,C 不正确;由物料守恒:c(CN -)+c(HCN )=0。
2 mol·L -1,D 不正确。
答案:B
13.常温下,将0。
1 mol·L -1盐酸和0.06 mol·L -1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该混合溶液的pH 是( ) A.1.7 B.12。
3 C.12
D.2
解析:碱过量,混合后溶液呈碱性,由于是稀溶液,则混合后溶液中
c(OH -
)=
2
1.0206.011--•-⨯•L mol L mol =0.01 mol·L -1,则溶液的pH=12。
答案:C
14.某无色溶液,由Na +、K +、Ag +、Ba 2+、Al 3+、-2
AlO 、-4
MnO 、-23CO 、-24
SO
中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溶液;(2)在(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3)在(2)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微热,也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乙。
则下列离子在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是( )
A 。
Na +
B 。
Al 3+
C 。
-
23
CO D.-24SO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的性质。
无色,说明不含-4
MnO ,实验(1)说明一定有-23
CO ,则必然没有Ag +、Ba 2+、Al 3+;实验(2)说明原来有-2
AlO ;
实验(3)不能确定任何离子,因为(2)加入了过量的NH 4HCO 3,白色沉淀可能是BaCO 3。
答案:C
15.常温下,经测定某溶液中离子只有Na +、CH 3COO -、H +、OH -四种,且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为:c (CH 3COO —)>c (Na +)>c(H +)>c(OH —)。
其可能的情形是( )
①该溶液由pH=3的CH 3COOH 与pH=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②该溶液由0.2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与0。
1 mol·L —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③该溶液由0。
1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 溶液混合而成 A 。
① B 。
② C.①②
D.③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浓度比较。
根据题意溶液显酸性,①中醋酸电离出的H+正好与烧碱中和,反应后醋酸又电离出H+,最后溶液呈酸性,符合.②醋酸过量,由于醋酸电离程度大于CH3COO—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符合。
③正好生成CH3COONa,水解显碱性。
所以选C。
答案:C
16.某温度(t ℃)时,水的离子积为K W=1×10-13,则该温度__________25 ℃(选填“>”“<”“=”),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溶液的体积比。
(1)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则a∶b=__________;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__________;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
解析:因为常温下H2O的K W=10-14,故t ℃时K W大于25 ℃时的K W。
因为温度升高,电离是吸热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 W=c(H+)c(OH-)变大。
(1)pH=11的NaOH a L与pH=1的H2SO4b L混合后溶液显中性,则10-2mol·L—1·a L=10—1mol·L—1·b L
a∶b=10∶1
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2c( 2
SO),故有c(Na+)
4
>c(-24
SO )>c(H +)=c(OH —).
(2)bL
aL aL
L mol bL L mol +•-••----12111010=10—2 mol·L -1
由计算知a∶b=9∶2
设a 为9 L ,b 为2 L ,则反应后
n (-24
SO )=2
1.01
-•L m ol ×2 L=0。
1 mol
n (H +)=0。
01 mol·L -1×(9 L+2 L)=0。
11 mol n (Na +)=0。
01 mol·L —1×9 L=0.09 mol 故有c(H +)>c(-24
SO )>c(Na +)>c(OH -)。
答案:> 25 ℃时水的K W =1×10—14(小于1×10-13),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温度升高,K W 增大
(1)10∶1 c(Na +)>c(-
24
SO )>c(H +)=c(OH —)
(2)9∶2 c(H +)>c (-24
SO )>c(Na +)>c (OH —)
17.某温度时0。
1 mol·L —1 Na 2CO 3溶液中,c(Na +)/c (-23
CO )=9
20>2,
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向Na 2CO 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 2后,c(Na +)/c(-23
CO )=25>9
20,其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c (-3
HCO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Na 2CO 3====2Na ++-
23CO
23-CO +H 2
O -3
HCO +OH -
-3HCO +H 2O
H 2CO 3+OH —
恰好完全电离时c(Na +)∶c(-23
CO )=2,因为23
-CO 水解使c (Na +)∶c (
-
23CO )>2。
当向Na 2CO 3溶液中通入CO 2时,
-23CO +H 2O+CO 2====2-3HCO ,使
c(-23
CO )减小而c(Na +)不变,故c(Na +)
/c(-23
CO )=9
2025>。
因为c (Na +)=0。
2 mol·L —1,又c(Na +)/c (-23
CO )=5/2,c(-23
CO )=0。
08 mol ,由C 原子守恒得c (-3
HCO )=0。
02 mol·L -1
答案:-23
CO +H 2O
-3HCO +OH -
-23CO +H 2O+CO 2====2-3HCO
0。
02 mol·L -1 18.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 2A 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H 2A====H ++HA — HA -
H ++A 2—
完成以下问题:
(1)Na 2A 溶液显_______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已知0.1 mol·L —1的NaHA 溶液pH=2,则0.1 mol·L —1的H 2A 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0.11 mol·L —1(填“>"“=”或“<")。
(3)0.1 mol·L —1 Na 2A 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H 2A====H ++HA —第一步完全电离,HA -
H ++A 2—第二
步微弱电离,可知A 2—能够发生水解,水解显碱性
A 2-+H 2O
—+OH -。
(2)已知0.1 mol·L —1的NaHA 溶液中c (H +)=0。
01 mol·L —1,在0。
1 mol·L —1的H 2A 溶液中,相当于在0.1 mol·L -1的NaHA 中加H +,c (H +)增大抑制了HA 的电离,故c (H +)<0。
11 mol·L -1.
(3)Na2A====2Na++A2-
c(Na+)>c(A2-)
A2—+H2O HA—+OH—
H2O H++OH-
故c(OH—)>c(HA-)>c(H+)
A2—水解微弱,故c(A2-)>c(OH—)。
答案:(1)碱性A2—+H2O—+OH-
(2)<
(3)c(Na+)>c(A2-)>c(OH-)>c(HA-)>c(H+)
19.已知某无色透明溶液中仅含有包括Na+和CH3COO—在内的四种离子,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三种情况.分别为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填化学式)
(2)当该溶液中溶质为两种,且溶液呈碱性时,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可能为(可能有多种情况,只写出两种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透明溶液中有Na+和CH3COO-、H+、OH—,可能存在的情况是CH3COONa,其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CH3COO-)>c (OH—)>c(H+)。
②CH3COONa和NaOH
可能存在的情况为c(Na+)>c(OH-)>c(CH3COO—)>c(H+)NaOH远远过量;
CH3COONa过量时c(Na+)>c(CH3COO—)>c(OH-)>c(H+)
③CH3COONa、CH3COOH
CH3COONa远远过量
c(Na+)>c(CH3COO-)>c(OH-)>c(H+)
CH3COOH过量,c(CH3COO-)>c(Na+)>c(H+)>c(OH-)
答案:(1)①CH3COONa
②CH3COONa NaOH
③CH3COONa CH3COOH
(2)①c(Na+)>c(CH3COO-)>c(OH-)>c(H+)
②c(Na+)>c(OH-)>c(CH3COO-)>c(H+)
③c(CH3COO-)>c(Na+)>c(H+)>c(OH-)
20。
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分氧化,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某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
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a g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
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⑤加热干燥沉淀物.
⑥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 g固体。
完成下面问题:
(1)本实验中是否能用Ba(NO 3)2代替BaCl 2?(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步
骤
⑦
的
“
合
格
”
标
准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得的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列出算式,不需要化简)。
解析:在Na 2SO 3(Na 2SO 4)中先加盐酸后,再加BaCl 2,不能用Ba (NO 3)
2代替BaCl 2
,因-
3
NO 在H +存在下有强氧化性,将-23
SO 氧化成-24
SO 影响实验测定.③中加盐酸呈强酸性的目的是2H ++-23
SO ====H 2O+SO 2↑,再加BaCl 2时,保证沉淀中只有BaSO 4
而无BaSO 3。
步骤⑦中操作合格标准,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
(4)中BaSO 4 — Na 2SO 4 233 g 142 g
b g m (Na 2SO 4) m(Na 2SO 4)=bg g
bg g 233
142233142=⨯
答案:(1)不能 在酸性溶液中,-3
NO 将-23
SO 氧化成-24
SO ,而干扰实验的
测定
(2)保证得到的沉淀全部是硫酸钡而无亚硫酸钡 (3)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
(4)ag
mol
g bg mol g ag ]223142[1
1--•••-×100%
21.在化工分析中常用到滴定度这个概念。
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滴定剂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质量,其单位为g·mL -1.现有一不溶于水的氧化亚铜样品,该样品能溶于用硫酸酸化了的硫酸铁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未配平): Cu 2O+Fe 2(SO 4)3+H 2SO 4CuSO 4+FeSO 4+H 2O 。
反应生成的硫酸
亚铁用硫酸酸化了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其滴定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未配平): KMnO 4+H 2SO 4+FeSO 4Fe 2(SO 4)3+MnSO 4+K 2SO 4+H 2O
若每升滴定剂溶液中含有0.400 mol KMnO 4,求该KMnO 4溶液对
Cu 2O 的滴定度。
解析:由题意每毫升滴定剂溶液中含KMnO 4的物质的量为0。
400 mol×mL
mL
10001=4.00×10-4 mol 。
2KMnO 4+8H 2SO 4+10FeSO 4====5Fe 2(SO 4)3+2MnSO 4+K 2SO 4+8H 2O
①
Cu 2O+Fe 2(
SO 4
)
3
+H 2SO 4====2CuSO 4+2FeSO 4+H 2O
②
由①②得2KMnO 4—10FeSO 4—5Cu 2O 由以上关系式可求Cu 2O 的质量。
答案:解:每毫升KMnO 4溶液中含KMnO 4的物质的量为0.400
mol×mL
mL 10001=4。
00×10-4 mol
2KMnO 4+8H 2SO 4+10FeSO 4====5Fe 2(SO 4)3+2MnSO 4+K 2SO 4+8H 2O Cu 2O+Fe 2(SO 4)3+H 2SO 4====2CuSO 4+2FeSO 4+H 2O 由以上两方程知
2KMnO 4—10FeSO 4-5Cu 2O 2 mol 5×144 g 4.00×10—4 mol m (Cu 2O)
m(Cu 2O )=mol
mol g 21000.414454-⨯⨯⨯=0.144 g
即KMnO 4溶液对Cu 2O 的滴定度为0.144 g·mL —1。
科海纵横
离子反应与生产、生活
(1)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量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
服用适量的小苏打,能治疗胃酸过多,因为小苏打能和盐酸发生离子反应:-3
HCO +H +====CO 2↑+H 2O.
如某病人同时胃溃疡,此时最好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
化学反应是:Al (OH )3+3HCl====AlCl 3+3H 2O 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 +====Al 3++3H 2O
(2)《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第四次释放孟获后,孟获逃至秃龙洞,秃龙洞的秃龙大王便夸口要借用四个毒泉消灭蜀军,四毒泉中有一个“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
不久,蜀军先锋王平率数百军士前来探路,由于天气炎热,人马均争先恐后误喝哑泉水.果然回营后大难临头——将士们个个说不出话来,生命也危在旦夕,诸葛亮也毫无办法。
此时,碰巧遇见一老叟,
其指点蜀军众将士及时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逐渐转危为安,渡过了难关。
经当代化学工作者实地分析研究,发现哑泉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有铜盐的水就会中毒,引起说话不清、呕吐腹泻,最后虚脱、痉挛而死.那么喝了万安溪安乐泉水又为何能转危为安呢?原来该泉的水中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
在人误食CuSO4后又大量饮此泉水,其中的碱先中和了胃酸,然后多余的碱又会在胃肠中与CuSO4发生离子反应:Cu2++2OH—====Cu(OH)2↓,致使原来会使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Cu(OH)2沉淀而不再会被吸收,因此,具有解毒作用。
(3)泡沫灭火器是一个带有喷嘴、提手和顶盖的圆柱形红色钢瓶,钢瓶内盛有碳酸氢钠溶液和发泡液以及一瓶硫酸铝溶液,挂在墙上待用.一旦发生火灾,迅速取下提至失火处,将灭火器倒过来,喷嘴对准火源,马上便有大量泡沫喷出,进行灭火。
因为灭火器倒转过来以后,本来分开盛放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就可以混合在一起,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6NaHCO3+Al2(SO4)3====3Na2SO4+2Al(OH)3↓+6CO2↑
离子方程式为3
HCO+Al3+====Al(OH)3↓+3CO2↑
3
泡沫灭火器内药液反应后能产生胶状氢氧化铝,它与所添加的发泡剂在反应产生的CO2作用下,能形成大量泡沫,这时含有CO2的泡沫被喷洒到易燃物上以后,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CO2泡沫覆盖层,可把燃烧物与空气隔绝开,因此泡沫灭火器效果很好,特别对扑灭油类的失火,更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