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
•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 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 特别提醒: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 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 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原理内容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有 的根本属性和存在 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都离不开一定 离开运动谈物 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 侧重强调物质 质会导致形而 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物 离不开运动 上学 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离开物质谈运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载体 侧重强调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 动会导致唯心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离不开物质 担者 主义
2018·课标全国卷Ⅲ·20 2017·课标全国卷Ⅱ·21 考向6 真 2017·课标全国卷Ⅲ·23 理、认识过程 2016·课标全国卷Ⅰ·23 2014·课标全国卷Ⅰ·22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1
2 3
备 考 核
考 点 心
向 梳 突
导 理 破
备 考
向 导
考纲展示
1.哲学的物质概 念:自然界的物 质性;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 概念:运动和物 质的关系;绝对 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 规律:规律的概 念;规律的客观 性和普遍性;尊 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
易错辨析
• 【易错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 分析: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同于“客 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 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 【易错2】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 分析: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 般与个别的关系。
• 特别提醒: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 、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 区别 在的存在着。它是对世界万物共同特性的抽象和 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 包意识现象 联系 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 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
实践和 认识 智慧备考:本命题点是高考考查重点。备战2020年高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1)依托最新科学实验活动,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分类、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等知识。 (2)依托科学新发现、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等,考查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 具体性,考查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3)依托国家经济、社会等政策的调整,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 性。
高考命题的重点,主要考 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 能动作用等知识,其中意 识的能动作用还多次以非 选择题形式出现,与规 律、实践等知识结合考查
命题点
考向扫描 考向5 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
真题举例 2018·课标全国卷Ⅱ·40(1) 2014·课标全国卷Ⅱ·39(2)
命题方向 “真理”“认识过程”是高考 重中之重。从试题形式上看, 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命题者常常选用当年文化、科 技领域的热点考查实践的重要 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和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
我们既不能脱离物质谈运动,也不能脱离运动谈物质
•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 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 含义 切事物、现象的变 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 化和过程 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 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是无条件的、 性质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永恒的和绝对的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 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 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复习目标
1.理解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 2.全面把握物 质、运动、相对 静止和规律的含 义 3.理解并记住物 质和运动以及运 动和静止的辩证 关系 4.理解规律的客 观性和普遍性, 认识到人类可以 认识和利用规律
核心线索
1.一个特 征:客观实 在性 2.两对关 系:运动与 物质、运动 与静止的关 系 3.四个概 念:物质、 运动、静 止、规律
思想等。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
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
客观实在性的意识现象
• 2.哲学的运动概念 •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 根本属性 有的 ____________和存在方式。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 承担者 运动的 __________。 • 特别提醒:注意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根本属性 •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是相对于 意识而言的特性。它概括了一切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是物质绝对 的、不变的特性。 • 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 性,如可知性等而言的。因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所以运 动属性是物质的其他属性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绝对的 •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__________ , 相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 __________。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的统一。
• (二)物质运动的规律 • 1.规律的含义 •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_____ 、必然的、 __________联 本质的 稳定的 系。 • 特别提醒:1.规律与现象的区别:现象是外在的、表象的,看得见、 摸得着,是具体的;规律是内在的、本质的,看不见、摸不着,是 抽象的。 • 2.规律与规则的区别: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们不能创造、改变或消灭它;规则是主观的,规则是规律的反映, 但不是规律本身。
命题点
Hale Waihona Puke 考向扫描真题举例命题方向
考向3 物质 决定意识 考向4 意识 的能动作用
2016·课标全国卷Ⅲ·23 2013·课标全国卷Ⅱ·23
2017·课标全国卷 Ⅰ·23 2016·课标全国卷Ⅱ·23 2015·课标全国卷 Ⅱ·39(1)
物质和 意识 智慧备考:高考可能会延续以往的命题特点和风格,重视对意识的能 动作用的考查。考生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依托新的科学发现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特别是意识的能 动作用的有关知识。 (2) 依托动物或机器人的相关材料考查动物本能、人工智能与人的主 观能动性的区别。
• 【易错8】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分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随意改变 规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内在的、本 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但是,如果商品经济被产 品经济所取代,价值规律就会被其他经济规律所替代,即具体规律 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形而上 学的静止的观点。 • 【易错9】人不能违背规律,但可以创造、制定、废除、改变、消 灭规律 • 分析:人不能违背规律,也不能创造、制定、废除、改变、消灭规 律,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必 修 四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情解读立标杆
命题点 考向扫描 真题举例 命题方向 考向1 哲 高考对哲学的物质概念的考查以 学 的 物 质 概 2014·课标全国卷Ⅱ·20 选择题为主,对规律的相关知识 念 的考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 考向2 规 2016·课标全国卷Ⅱ·22 及,有时会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2014·课标全国卷Ⅱ·21 联系等相关知识结合考查 律 物质和 智慧备考:2020年高考将延续以往的命题特点和风格,这一部分知识仍 运动 是复习的重点。备战2020年高考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世界统一于物质。 (2) 结合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 系。 (3) 结合“十九大的最新理念”考查尊重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 性。
考
点
梳
理
考点剖析
• (一)物质和运动 • 1.哲学的物质概念 人类社会 • (1)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____________也具有客观的 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______________。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区 别 特性 存在状态 具体的物质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个别属性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 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 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 的物质性
术语必背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 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 相处 3.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 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 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 静止的统一 4.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 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客观 规律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 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 办事
•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1)规律的客观性的表现: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 消灭 造,也不能被________ 。 思维 • (2)规律的普遍性的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________ ,在 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人可以认识和________规律。 • 3利用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 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 【易错10】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人们 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分析: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 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 【易错11】规律有好坏之分 • 分析:规律是客观的,其本身无好坏之分。但规律可能给人带来好 的结果,也可能给人带来坏的结果。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就能取得积极的效果,违 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 【易错3】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因而是主观的 • 分析: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经济关系,人们不能 随意选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 • 【易错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 分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 【易错5】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唯心主义观点 • 分析: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 学的观点。
• 【易错6】“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 分析:“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 【易错7】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 分析: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核
心
突
破
核心考点一:物质和运动
• 1.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 (1)物质概念
[提示]
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 (2)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 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论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