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二单元 5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年级:
时间:
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识字辨形
雕琢
..(diāo zhuó) 造诣.(yì) 挑剔.(tī)
雍.容(yōng ) 一把锉.(cuò)臻.于至善(zhēn)
2.辨清词义
(1)雕琢雕刻
[辨析]雕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过分地修饰文辞。

雕刻:在金属、木材、石头等上面刻出图形、纹饰等。

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

[运用]①那些辞采华丽、骈四俪六、极尽________之能事的六朝骈文,因思想贫乏而为后代人们所不取.
②这座寺庙不大,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屋脊上________了好多仙人,栩栩如生。

(2)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辨析]两者都指达到很高的境界,但适用范围不同。

“出神入化”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

“炉火纯青”也可以用于学术修养方面。

[运用] ①经过数十年的苦心钻研,他的厨艺已到________的地步。

②这次钢琴演奏会,他________地弹奏出高山流水的神韵,令人如醉如痴。

(3)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辨析]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只能用于形容人工事物,不能用于天然景观。

鬼斧神工:一般用于建筑、雕塑等方面,用来形容技艺的高超奇妙,夸赞其成果或作品似乎非人力所为,好像鬼神所造,也形容自然景物。

[运用]①大自然________的杰作,不仅留下了使人们产生无尽畅想的自然奇观,也记录了让我们捕获生物演变和人类活动踪迹的珍贵信息.
②这个玉器,精雕细刻,人物形神兼备,草木虫鱼栩栩如生,真是________。

[答案](1)①雕琢②雕刻(2)①炉火纯青②出神入化(3)①鬼斧神工②巧夺天工
3.积累词语
(1)厚植:深厚地培育,多用于比喻加强、加深积累,出自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仁动于天,厚植于心。

(2)雍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

(3)雕虫小技:古代“雕龙”指写文章,“雕虫”指写书法。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4)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5)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6)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7)技进乎道: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

1.走近作者
李斌:国家一级编剧,山西省艺术创作中心特约编剧,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群文学会会员。

多次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杏花奖剧目“编剧奖”等。

代表作品有《浴血平型关》《布衣知府》《常家戏楼》等。

李斌认为要想做一个优秀的剧作家,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必须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讴歌或呼唤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正能量.
2.探寻背景
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标杆性人物、标杆性品牌和标杆性企业实际上是工匠精神的外化,也是中国制造所孜孜以求的文明特质.由于中国的工业文明姗姗来迟,因而现今我们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修补中国在早期工业文明时的缺失。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重塑中,举起工匠精神的旗帜,就是营造社会氛围、累积心理沉淀、提升实业精髓,为工匠精神的崛起夯实基础.现代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已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更注重特而精、特而优,这就无形中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呼唤。

一批注重高品质、高性能而不吝高价格的中国消费群体正在形成,他们也会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呼唤。

提倡工匠精神应该也必将成为我们社会的自我追求。

3.积累常识
(1)《说文解字》: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

东汉许慎撰。

正文14卷,另有序目1卷。

收字9353个,又重文(古文、籀文异体字)1163个,解说133441字,首创部首编排法,按汉字形体偏旁结构分为540部。

以通行小篆为主体,列古文、籀文等异体字为重文。

每字均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分析字形,诠解字义,辨识音调。

书中保留大量古文字资料,对研究甲骨、金石等古文字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2)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其当代价值,呼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践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文章观点鲜明,持论严正,既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也澄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可以深化我们对劳
动的认识,激发我们尊重劳动、追求卓越的情感。

1.什么是工匠精神?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
[答案]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

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也必须坚守.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答案]践行工匠精神,要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要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

践行工匠精神,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细、做精,不断学习岗位技能的知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探索新的渠道,积极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把每一项日常工作都打造成精品,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爱岗敬业的精髓。

3.普通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手工匠人的高超技艺,体现出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劳动对物质文明的影响: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社会,劳动创造了文明;透过纷繁复杂的商品现象,只有人类劳动才是价
值的唯一源泉.任何人对社会的真正贡献是劳动,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突出的是劳动、劳动者。

(2)劳动对精神文明的影响:按马克思的说法,人之为人,正因为劳动,是劳动创造了人。

那么远离劳动,也必然造成人的退化,这不仅反映在体质上,还反映在品质与意志上.劳动培养人的坚韧与毅力,一个没有经过劳动磨炼的人,是难以懂得生活真味的,也注定无法担当大任。

4.新闻评论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答案]新闻评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

(1)由企业家感慨“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引出议题,点明工匠精神和企业追求的一致性,为下面的论证分析做了铺垫。

(2)社会浮躁风气日盛,有些人耽于享乐、不思进取,也有一些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还有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凡此种种,都不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

针对这些情况,作者提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观点,并指出“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事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议论文的语言除了要做到准确和连贯,还应该做到鲜明和生动。

议论文语言的鲜明生动,不像文学作品那样以形象地再现生活为目的,而是为了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如何构建议论文准确严密而又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答案](1)论证语言要准确、严密,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让读者一目了然.本文标题“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直接揭示中心论点,文中各段都有直接表明观点的句子,如“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两个“一定”,语气肯定,以不容置疑的方式强调了企业厚植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妙用修辞,句式多变,凸显气势。

在议论文中恰当运用排比、对偶(对比)和反复等句式,使文章华美流畅,增强文章不可辩驳的气势。

如:“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真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假设论证,突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也点出了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四字词语,要言不烦,简洁生动,极具概括性,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课后作业(五)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雕琢.(zhuó)诘.责(jié)嫌恶.(wù)叱咤.风云(chà)
B.造诣.(yì) 绯.红(fēi)锉.刀(cuò)面面相觑.(qù)
C.雍.容(yōng)慰藉.(jí)伫.立(zhù) 广袤.无垠(mào)
D.挑剔.(tī) 鄙.夷(bǐ) 腼腆.(diǎn)臻.于至善(zhēn)
[解析]A项,叱咤.风云(zhà);C项,慰藉.(jiè);D项,腼腆.(tiǎn)。

[答案]B
2.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雍容存储雕虫小技格物致知
B.厚植胆怯悬梁刺骨言简意赅
C.急燥静谧离群索居技进乎道
D.皎洁炒作出类拔粹明察秋毫
[解析]B项,悬梁刺股;C项,急躁;D项,出类拔萃。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在核武器领域逐渐高人一筹。

为了增强自身的核武库实力,拖慢苏联导弹的研发速度,美国情报机构对苏联的核武专家进行了密集搜索,很快,他们锁定了几个目标,携带重金,许以________,策反苏联的核武人才。

一段时间后,一些苏联专家没有经得住美国________的攻击,叛逃到了美国,最著名的一位就是掌握苏联一半导弹资料的总设计师安德烈·库里诺夫。

这位总设计师叛逃到美国之后,( ),苏联得知这一________的变故,果断销毁了所有的RP35C洲际导弹,财产损失十分巨大.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再次出现,苏联立即派遣特工,对于叛逃美国的科学家进行处理。

很快,这位总设计师就在一个商场被人刺杀。

虽然美国派了多重警卫袒护,但是,这位总设计师却依然难逃被杀的厄运。

事后,美国警方的调查也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论你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普通公民,都要保持对于自己祖国的赤胆忠心;反之,必将落得________的可耻下场.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高官厚禄甜言蜜语猝不及防身败名裂
B.达官显宦糖衣炮弹猝不及防臭名远扬
C.高官厚禄糖衣炮弹突如其来身败名裂
D.达官显宦甜言蜜语突如其来臭名远扬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第一处,“高官厚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达官显宦”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由“携带重金”可以看出,此处含有“待遇"问题,应选“高官厚禄”。

第二处,“甜言蜜语”:指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

“糖衣炮弹":指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用腐蚀、拉拢、诱惑等手段去牟取自己的利益.从上下文可以看出,美国的拉拢腐蚀不只是说得动听,还有经济手段,目的是为己所用,所以应选“糖衣炮弹".第三处,“突如其
来”:指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猝不及防"指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语境中表示事情突然发生,没有“防”的意思,应选“突如其来"。

第四处,“身败名裂":指地位丧失,名誉扫地,形容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臭名远扬”:指坏名声传得很远。

此处表示以安德烈·库里诺夫叛国身死名毁的事例得出结论,应选“身败名裂”.故选C。

[答案]C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美国派了多重警卫保护,但是,这位总设计师却依然难逃被杀的厄运。

B.美国虽然派了多重警卫保护,但是,这位总设计师却依然难逃被杀的厄运。

C.虽然美国派了多重警卫保护,但是,这位总设计师却依然难逃被杀的情况。

D.美国虽然派了多重警卫保护,但是,难逃被杀厄运的依然是这位总设计师。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美国派了多重警卫袒护”主谓搭配不当.B项,“美国虽然派了多重警卫保护"语序不当,关联词“虽然”在非同一主语的复句中应放在主语的前面。

C项,“难逃……情况”搭配不当。

D项,结构混乱,主语中途易辙。

故选A。

[答案]A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快就把苏联许多机密的武器资料交出
B.很快就交出了苏联许多机密的武器资料
C.苏联许多机密武器的资料很快就被交出
D.苏联许多机密武器的资料被交出,很快
[解析]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查语句连贯.A项,运用“把"字句,与上文衔接不上.C项,运用被动句,主语与上文不一致。

D项,运用倒装句,主语与上文不一致.B项,语意表达的更紧密。

故选B。

[答案] B
6.填空。

(1)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

该书每字均按“六书”分析字形,诠解字义,辨识音调.“六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________和有普遍意义的________,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我们常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属于新闻评论.
[答案] (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2)有价值的新闻事件紧迫问题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

"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

"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不同。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事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选自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7.请简要概括第②段论述思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从文本的价值选择方向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作者的论述思路。

从第①、②段可以具体看出解释了“匠”的深刻含义,其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分别是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最后总结“工匠精神”对于国家创新发展的巨大作用。

[答案]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从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所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8.请解释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作用及含义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具体分析,重点阐述文本的价值思路以及相关情节要点。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体现出作者的价值追求以及崇尚“工匠精神”的决心.
[答案]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9.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尤其是需要探究相关思路,题干表述为“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从最后一段具体得出结论,需要符合时代需求,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相关的社会问题,注重工匠精神是我们的最终选择。

[答案] 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呼唤“工匠精神"
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一个座谈会时,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

中国有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我们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有关专家表示,这个小小圆珠笔的困境,其实也是我国制造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困境.困境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缺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我们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工匠精神”的含义。

瑞士制表匠工作时凝神专一,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

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正是凭着这种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

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辈子寿司,被称为“寿司之神",日本将他视为国家珍宝。

为保证温度,用餐前的热毛巾是学徒手拧的;为保证米饭的口感,煮饭的锅盖压力之大需要双手使劲才能打开;煎蛋这份看似简单的活,要出自有十年经验的徒弟之手;从前的虾是早晨煮好后放入冰箱直到上菜前取出,现在是将虾煮到客人光顾前才取出;给章鱼按摩时间从半小时增加到40至50分钟,只是为了让肉质变软、带出香味。

专注寿司60载,食客们品味的不是寿司,而是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以期达到新巅峰.
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

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在《论语》中对此充分肯定,朱熹对此解读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最值得一提的是鲁班,他已成为“工匠精神”的典范。

他以手工操作为职业,钻研技巧,全神贯注,精益求精,集工匠、大匠师、技术家、发明家于一身,把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被奉为制造业的鼻祖,并成为历代工匠的榜样。

而现在,社会心浮气躁,人们普遍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那些讲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人也就放弃了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以至于一支小小圆珠笔的生产也要严重依赖进口的技术和材料。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强国,而中国的发展却必须要经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

在这样的时代,优秀的工匠跟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一样,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尊重每一个工匠,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10.本文的观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完整的主谓句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文章的论点,可以从文章题目入手,还可以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寻找重要词句。

文章题目“呼唤‘工匠精神’”即是论点,前面加上主语就可以。

文章结尾“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又突出强调了论点。

[答案] 时代(中国、制造业大国)呼唤工匠精神。

1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李克强总理参加座谈会写起?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谈。

可从新闻的现实针对性、开头段的内容、与下文的关系、读者的阅读效果等角度来谈。

[答案]用新闻素材开头,体现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或:易于引起读者的关注/阅读兴趣),引出论题:工匠精神,举例论证/用事实论据证明中国制造业面临很多核心技术和材料不能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困境。

(意思对即可)
12.文中多处使用了事实论据,请根据要求分析这些论据的作用.
(1)文章第四段、第五段举了瑞士和日本的例子,可否删掉一个?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