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D级检测题(三)(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
教学质量D级检测题(三)(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明末的《植品》对向日葵的最早描写,可以说是我国人民对向日葵的最早认识,不仅提到了向日葵是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外域品种,而且对于它向日旋转的习性也有了准确的认识,记述了向日葵日出时,花盘便随太阳转动的特点。

随后的历代学者都对这一外来植物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人们对向日葵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摘编自《探讨我国古代的向日葵文化》)材料二
早在1898年,美国植物学家约翰·沙夫纳就系统地记录了向日葵花盘的运动轨迹,其逐日运动主要分成三个阶段:一、从日出到日落期间,花盘会随太阳自东向西转动;
二、落日到晚上10点期间,向日葵会慢慢回到竖直的状态,然后不动;三、凌晨3点后,花盘会缓慢向东转动,直至朝向东方,等待太阳的再次升起。

此外,向日葵的逐日运动只发生在花盘尚未开花或者刚开放不久的一段时间,如果花盘已完全开放或者已完成授粉,向日葵就不再追随太阳运动了,而是会一直朝向东方。

第一个研究植物向光性的是达尔文,他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胚芽鞘的尖端是植物感受光照的部位,尖端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并向下传递某种信号,从而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的现象。

植物尖端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向下传递信号的呢?多位科学家做了很多实验以探究这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到底是什么,直至1942年,他们才确认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一种植物天然生长素。

生长素主要分布在植物旺盛生长的组织器官内,如根尖、茎尖、幼嫩的种子等。

植物的向光性弯曲是因为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所致。

如下图:
(摘编自房裕东《向日葵为何逐日而生》)材料三
对向日葵向阳而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理论假说,即植物生长素假说和热力影响假说。

但这两种假说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最新研究发现向日葵的向阳性由几个小小的基因控制,尤其是IAA19-like和SAUR50-like基因。

在白天,与生长素(auxin)合成相关的SAUR50-like基因在向日葵茎秆东侧大量表达,随着该基因的持续表达向日葵的花盘也逐渐由东方慢慢转向西方;在夜间,另一个与吲哚乙酸合成通路相关的基因
IAA19-like在向日葵茎秆西侧大量表达,促使向日葵的花盘缓慢地由西面转向东面迎
接太阳的再次升起。

但这两个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原因目前还未知。

(摘编自严兴初《基因如何控制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1.下列对材料二的图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日葵因阳光照射,茎杆生长素的浓度一侧大于另一侧,细胞生长速度也呈相应趋势,向日葵会向受光侧弯曲。

B.在阳光照射时,向日葵向近地侧逐渐弯曲,其原因是其茎杆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生长速度均大于背地侧。

C.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向日葵茎杆细胞的生长速度都会随生长素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后者高,前者也高,反之亦然。

D.没有太阳光的照射,向日葵茎杆两侧生长素的浓度相等,两侧的细胞生长速度也相等,这时茎杆就会向上生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我国来说,向日葵虽然是外来品种,但后来我国历代学者对向日葵的描绘却比外国学者的要更细致,认识也更深刻。

B.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向日葵向日旋转的习性存在着阶段性,当其花盘已完全开放或者已完成授粉后,它只会一直朝东方。

C.达尔文研究得出,向日葵的胚芽鞘尖端受光照作用,它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吲哚乙酸的物质并向下传递,造成其向光弯曲。

D.向日葵基因控制说的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向日葵向阳而动并且太阳下山后回摆的原因,从而否定了植物生长素假说。

3.从古到今,人类对向日葵的科学研究经历了一段历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
简要说明。

【答案】1.B 2.B 3.①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

①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提出合理假设和理论需要创造性思维。

①假设和理论需要不断验证和修正。

①我们开展科学研究要采取交叉学科的视角。

①新技术和研究方法可以推动科研的进步。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B.“其原因是其茎杆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和细胞生长速度均大于背地侧”错,由图二可知,向日葵向近地侧逐渐弯曲的原因还有重力的作用,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但后来我国历代学者对向日葵的描绘却比外国学者的要更细致”错,由材料一“随后
的历代学者都对这一外来植物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人们对向日葵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可知,文本并没有“我国历代学者对向日葵的描绘比外国学者的要更细致”的观点。

选项无中生有。

C.“达尔文研究得出……”错误,由“多位科学家做了很多实验以探究这种促进植物生长
的化学物质到底是什么,直至1942年,他们才确认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一种植物天
然生长素”可知,吲哚乙酸并不是达尔文自己的研究成果。

D.“从而否定了植物生长素假说”错,由“但这两个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原因目前还未知”可知,向日葵基因控制说并不能否定植物生长素假说。

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人类对向日葵的科学研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给我们很多启示:
①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

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类对向日葵的研究历时几个世纪,从最初的描述分类,到发现它的日照性向性,再到深入研究它的生理结构与机理,每一步都需要耐心的观察与积累。

①提出合理假设和理论需要创造性思维。

发现向日葵的日照性向性需要对它的生长习性进行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并提出“plants bend toward light”的假设。

这个理论推翻了当时植物只能被动生长的传统观点,需要高度的创造性思维。

①假设和理论需要不断验证和修正。

在提出假设后,仍需要设计实验对其进行验证,并根据实验结果不断修改和优化理论,使之更加准确地描述自然现象。

这体现在人类对光合作用和光敏素研究的过程中。

①交叉学科研究可以产生突破。

研究向日葵的生理机制需要生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互动。

光合作用的发现正是在生理学与化学的交叉中产生的。

这启示我们开展科学研究要采取交叉学科的视角。

①新技术和研究方法可以推动进步。

在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兴起后,科学家得以深入研究向日葵的基因结构与表达,揭示其生长发育和日照性向性的分子机理,使我们对此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新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科学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首次同时颁发给两位女科学家——伊曼纽尔·夏彭蒂耶和詹尼佛·A·杜德娜。

她们因在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奖。

据介绍,夏彭蒂耶和杜德娜利用CRISPR-Cas“基因剪刀”,以极高的精度编辑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来自诺奖官网的消息显示,这项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可以帮助研究者开发新的癌症疗法,并使治愈遗传疾病的梦想成为现实。

“基因剪刀”有何魔力?应用重点有哪些领域?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代理过多件CRISPR-Cas相关专利申请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专利代理师沈敬亭、
陈知宇、曲在丹。

问:什么是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为什么会被称为“基因剪刀”技术?
答:在当下的基因工程中,除了基因测序和基因检测以外,基因编辑的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值得关注。

CRISPR是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缩写。

它是微生物体内的一种天然“免疫系统”,当病毒入侵细菌时,细菌能够捕捉到外来病毒的遗传物质片段并且将其整合到自身基因组的CRISPR序列中,随后通过Cas核酸酶精准切断病毒DNA,抵御病毒入侵。

我们可以将细菌的防御系统想象成一个资料库(CRISPR序列)+一个剪刀工厂(Cas),细菌处理外来遗传物质的片段并且将它们整合到自身基因组中的CRISPR序列中,而其中的重复片段则充当分隔这些病毒信息的挡板。

剪刀工厂生产不同的Cas蛋白。

每当有新病毒进攻,剪刀就会跑出来剪断它的DNA,然后把其中一小段带回资料库里储存起来,这段DNA会转录成CRISPRRNA(crRNA),和另一把剪刀结合。

如果同样的病毒再次进攻,它们就可以迅速匹配到敌人,然后Cas会特异性地切断对方的DNA,从而
保护细菌免受病毒侵袭。

问:CRISPR-Cas技术从被发明到获得诺贝尔奖仅仅用了8年,它到底具有哪些重
大价值?
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下基因编辑领域的现状。

在CRISPR-Cas 广泛应用之前,基因编辑主要依赖于基因突变技术、转基因技术、RNA干扰(RNAi)技术、核外遗传技术、同源重组技术等几个技术进行,这些技术在精准性、高效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反观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其精髓在于精准基因组编辑。

此外,几乎可以在所有的基因中找到大量靶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Cas9和Cas12a能够在多种细胞种类和生物中起作用,其中,CRISPR-Cas9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植物、细菌、酵母、鱼类及哺乳动物细胞,是目前最高效的基因组编辑系统。

问:目前,国内CRISPR-Cas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成果如何?
答:国内CRISPR-Cas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涉及:对CRISPR-Cas系统本身进行改造,从而提高基因编辑的特异性、效率以及安全性;动植物基因的定点修饰、敲除等,以构建动植物突变体库,用于动植物的育种工作;动植物基因的特异性敲除,用于治疗疾病;病毒DNA的特异性敲除,用于治疗疾病;构建动植物以及细胞模型的药物筛选。

获奖的两位科学家虽然都不在中国,但在CRISPR-Cas的优化以及应用上,中国还是走在前面。

在植物基因组编辑领域,超过一半的专利及文章来自中国。

在动物及医学方面,很多工作也走在世界最前沿。

国外更重视CRISPR技术在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有很大的投入在农业上,基因组编辑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

(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报》,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CRISPR-Cas俗称“基因剪刀”,这项基因编辑工具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B.“基因剪刀”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癌症和遗传疾病的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

C.CRISPR序列负责整合入侵病毒的遗传物质片段,可以快速识别一切入侵病毒DNA。

D.“基因剪刀”技术通过迅速匹配并精准切断入侵病毒DNA从而实现免疫保护功能。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编辑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CRISPR-Cas技术就建立在先前基因工具的基础之上。

B.CRISPR-Cas技术之相较于传统基因编辑技术更具精准性、高效性和普遍适应性。

C.CRISPR-Cas技术在国内主要应用于基因编辑系统改造、动植物育种、疾病治疗等领域。

D.在CRISPR-Cas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国外侧重于疾病治疗,而我国则更重视农业生产。

6.访谈能否收到预期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

作为一次成功的访谈,请你从提问的角度分析一下本次访谈的成功之处,并简要阐述。

【答案】4.C 5.A 6.①提问具有针对性:访谈的提问紧紧围绕CRISPR技术展开,提出了读者关心的问题。

①提问具有层次性:从CRISPR技术的含义到价值到应用,由浅入深地体现了层次性。

①提问的表述精炼而明确,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被采访对象准确回答。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可以快速识别一切入侵病毒DNA”错,原文说“这段DNA 会转录成CRISPR RNA (crRNA),和另一把剪刀结合。

如果同样的病毒再次进攻,它们就可以迅速匹配到敌人”,可见CRISPR 不能快速识别“一切”的病毒DNA,而是快速识别曾经入侵过的病毒。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CRISPR-Cas技术就建立在先前基因工具的基础之上”错误。

原文“在CRISPR-Cas广
泛应用之前,基因编辑主要依赖于基因突变技术、转基因技术、RNA干扰(RNAi)技术、核外遗传技术、同源重组技术等几个技术进行,这些技术在精准性、高效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选项表述无中生有。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什么是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为什么会被称为‘基因剪刀’技
术?”“CRISPR-Cas技术从被发明到获得诺贝尔奖仅仅用了8年,它到底具有哪些重大价值?”等提问可知,提问具有针对性:访谈的提问紧紧围绕CRISPR技术展开,提出了读者关心的问题。

由“什么是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它到底具有哪些重大价值?”“目前,国内CRISPR-Cas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成果如何?”可知,提问具有层次性:从CRISPR 技术的含义到价值到应用,由浅入深地体现了层次性。

由“什么是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为什么会被称为‘基因剪刀’技术?”等问题分析可知,提问的表述精炼而明确,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被采访对象准确回答。

评卷人得分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飘过雪花的记忆
深冬,给表姐打电话,才知姨妈的阿尔茨海默病愈发严重了,已住院。

姨妈是汉剧演员,年轻时是红遍江城的汉剧大青衣。

舞台上,凤冠霞帔的她,纤指轻捻,声音穿在钢丝上一般,婉转唱着《二度梅》。

后台,卸妆的她,露出精致洋气的面容,长长的睫毛上仿佛凝着薄薄的冷霜,眼里透着距离感。

记忆里,姨妈是这样耀眼而遥远的存在。

被无数汉剧迷崇拜着、宠爱着,难免膨胀出极度的自我。

然而,所有人都那么包容,仿佛漂亮的名伶天生就该拥有这样的特权,包括我。

表姐带我去医院的那天,天空飘着雪。

走在去往病房的雪地,树枝上坠下的冰晶落在脸上,瞬间冰凉地滑落,像无声的泪珠,让眼前白茫茫的世界平添一份空落感,这感觉在心头萦绕,一点点蔓延成无边际的雪白,直至与姨妈白色的病床融在一起。

两个护工一左一右帮姨妈洗漱着,小心翼翼。

姨妈皱着眉,一脸不满。

“病成这样了,还是和原先一样挑剔。

”表姐低声嘀咕着,像告诉我,又像是对护工表达着歉意。

曾经的姨妈活得有多精致讲究,只有我们知道。

我定睛细看姨妈,面容苍老,眼神空洞,灰白的短发随意拢在耳后。

一瞬间,心里像有千军万马踏过。

命运曾赋予这张脸多少灿烂辉煌,而今的剥离就有多彻底残忍。

唯眼底宛在的那抹淡漠,依稀能唤起曾经的记忆。

表姐拉我上前,在姨妈耳边重复着:“娜娜来看你了。

”迎着两眼空洞,我靠近她:“姨妈,我是娜娜。


姨妈呆滞的目光终于落在我脸上,仿佛记起了什么似的,忽然绽出快乐的笑容,连声说:“娜娜呀,长漂亮了。

”那妩媚欢快的表情竟让我的心为之一动。

记忆深处有一抹明媚在闪耀,那是我曾经的仰望。

表姐看我一眼,俯身叫了声“妈”。

姨妈转过脸,表情木然。

我不甘心,拉着表姐说:“姨妈,这是军军啊,你不认识了吗?”姨妈望向我,眼里有说不出的漠然气息:“军军是什么人啊?”她反问我。

表姐看着我,脸上满是悲戚与受伤。

是我心存侥幸了。

阿尔茨海默病,真的如雁过寒塘,了无痕迹。

我低下了头。

彼时,患同样病症的姨妈的弟弟,我的表舅刚去世。

表舅一直待我如女儿般,最后的时光里,失忆的他像个无助的困兽,在全然陌生的环境里做着无谓的抵抗。

他已不认得我,但我的陪伴偶能换得他短暂的安静。

他像个听话的孩子,总是默默吃完我带去的“小桃园”鸡汤,然后一起静静坐在阳光里。

院长说:“虽记不起你了,但你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

”如此,亦聊以自慰了。

仿佛一道微光,穿过了漫长的黑暗,我忍不住要抓住那道光:“姨妈,你还记得闷子吗?”
“闷子五岁了,长得很帅哦。

”姨妈的声音突然柔下来,眼里蓄满了柔情,“姆妈喜欢闷子,什么好东西都给他,我没有。

”言语里尚有孩子般的委屈。

我和表姐惊奇地对视。

太意外了!一时间,百感交集。

怎能想到,在被抹掉的无尽虚空里,牢牢占据她脑海的,是她曾满心幽怨的姆妈和多年来少有往来的弟弟。

窗外雪花飞舞,像极了零落的柳絮。

在这冬天,烟水缥缈的光阴里,我就这么跌进了清澈无尘的回忆里。

那该是姨妈深藏于心的一段时光,一段在心底重复千回的述说。

终于逃出不幸婚姻的姆妈,带着十岁的她再嫁,继父是一个英俊的黄埔军官。

郎才女貌的神仙眷侣,次年便有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弟弟,弟弟自小不爱说话,小名便唤作闷子。

姆妈身着旗袍,一头卷发,身后站着贴身警卫,在璇宫饭店大宴宾客的日子,是一家人最富足无忧的时光。

可好景不长,不久继父随部队离开,再无音讯,是死是活至今成谜。

一家三口的生活自此拮据。

即便成了万众瞩目的名人,我们仍常听到姨妈念叨心中的遗憾:“若不是环境所逼,我可以上清华的。

离校那天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啊,像蒲公英一样的雪啊,在空中舞,在随风飞。

我,毕生难忘。

”这是她心里最深的憾,亦是对姆妈最深的怨。

青春逼人的女孩,凭着老天爷赏饭吃的优越条件顺利考上了戏校,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后来,拜汉剧大师陈伯华为师,成了汉剧院的台柱子,名噪一时。

星光熠熠的日子,各种演出应接不暇。

姨妈无暇顾及瘫痪在床的姆妈,以及伺候母亲长达七年的弟弟。

她一个人,兀自盛开,盛大而隆重地绽放,把血浓于水的光阴全都席卷而去了。

晚年的姨妈开始尝试走近唯一的弟弟。

可时光久远,亲情早已疏淡。

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的一天天加重,表舅已不再认得这个姐姐。

失去太久,弥补的路是那么遥远,且来不及。

疏离,隔膜,遥远,似毫无关联的季节,没有过渡,没有连接。

无法责备,无法要求。

我们站在这亲情之外,待时光流转,看红尘落寂。

“闷子五岁了,长得很俏皮呢,他最喜欢和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姨妈一遍遍重复着。

冬天的雪,漫天纷扬,终于凝结成最温暖洁白的一朵,深种在了姨妈荒芜的记忆里。

属于她的冰雪世界,在无声无息中消融,至亲仍在,何尝不是她最后的幸运呢?
望向窗外,伴着呼呼的北风,我看到了雪花飘过的痕迹……
(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身为汉剧演员的姨妈曾经名噪一时,于“我”“耀眼而遥远”;如今患病住院,“面容苍老”,“我”对她不再仰望、尊重。

B.去病房的路上,“一份空落感”“蔓延成无边际的雪白”,将内心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化虚为实,贴切地描述了“我”的情绪。

C.文章插叙“我”陪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表舅的情节,看似闲笔,实则为下文叙述姨妈和表舅之间的故事做了铺垫。

D.姨妈多年来与弟弟少有往来,在她身患阿尔茨海默病且病情愈发严重的情况下,竟然还记得五岁时的弟弟,这让“我”和表姐感到惊奇与意外。

8.关于文中“我”“跌进了清澈无尘的回忆里”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姨妈因家庭变故无法上清华而深感遗憾,后来她考上了戏校,担起了养家的重任。

B.弟弟闷子出生后备受宠爱,“自小不爱说话”,性格内向,造成姐弟感情早已疏离。

C.“像芦花一般的雪啊,像蒲公英一样的雪啊,在空中舞,在随风飞”一句,以比喻
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姨妈当时的心境。

D.姨妈成名后,忙于各种演出,沉浸在光彩的世界中,没有时间照顾弟弟和瘫痪的姆妈。

9.请探究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她的冰雪世界,在无声无息中消融”的意蕴。

10.散文讲究形“散”神“聚”。

本文是如何体现散文这一特点的?请试做分析。

【答案】7.A 8.B 9.①姨妈的“冰雪世界”,喻指姨妈对往事的痛苦感受。


因为家庭情况窘迫被迫放弃上清华的遗憾;二是幼时母亲对弟弟的偏爱让她心生委屈。

①“在无声无息中消融”,指痛苦感受变成温暖回忆。

一是姨妈晚年主动接触患病的弟弟;二是姨妈留存的和弟弟相关的幼时记忆大多美好,消解着她幼时被母亲忽略的消极体验。

①体现了姨妈潜意识中对家庭和亲情的渴望,赞美了亲情的温暖与美好,呼吁人们珍视亲情。

10.形“散”:选材“散”,文章内容丰富,既有姨妈昔日的精致耀眼和现在的憔悴失忆,也有姨妈与母亲及弟弟的种种往事。

神“聚”:①文章有一以贯之的线索,以“我”为线索人物,交代故事,贯穿始终,以“回忆”为线索事件,让文章散落的选材有序谨严;①文章始终围绕“亲情”的主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母女情、姐弟情等各种亲情凝结于字里行间,主旨显明,形散神聚。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对她不再仰望、尊重”错误,于文无据。

文中只是说姨妈“忽然绽出快乐的笑容……那妩媚欢快的表情竟让我的心为之一动。

记忆深处有一抹明媚在闪耀,那是我曾经的仰望”,并没有说患病之后对她就不再仰望和尊重。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

B.“性格内向,造成姐弟感情早已疏离”错误,从原文“星光熠熠的日子,各种演出应接不暇。

姨妈无暇顾及瘫痪在床的姆妈,以及伺候母亲长达七年的弟弟。

她一个人,兀自盛开,盛大而隆重地绽放,把血浓于水的光阴全都席卷而去了”可知,不是弟弟单方面
造成的疏离,还与姨妈成名后沉浸在光彩的世界中而无暇顾及有关。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句子意蕴的能力。

首先明确句中的关键词,如“她的冰雪世界”“无声无息中消融”。

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并进行理解句子的意蕴。

“冰雪世界”意味着寒冷,接着上文可知,“她的冰雪世界”是说姨妈对往事的痛哭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