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服务老人接受居家服务期间忧郁程度变化之探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會因服務介入期間長短 有差異性
研究架構
接受居家服務時間
•3個月 •6個月
個人特質
•性別 •宗教信仰 •經濟狀況 •活動能力
˙年齡層 ˙居住狀況 ˙學歷 ˙服務項目
憂鬱量表分數
研究工具-憂鬱量表
採鄭泰安博士1985年翻譯之 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CES-D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Scale)
18、我覺得悲傷。
19、我覺得別人不喜歡我。
20、我缺乏幹勁。
憂鬱量表 CES-D
沒有或極少 有時候 時常
0/3
1/2
2/1
經常 3/0
1、本來要緊的事,最近感覺ㄟ阿雜
2、我的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
3、鬥算有親友的幫忙,還是感覺心肝頭放不開
4、我覺得我和別ㄟ阿桑、阿伯一樣過得好
5、我做事時無法豆專心
4、我覺得我和別人過得一樣好。
5、我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時無法集中精神。
6、我覺得悶悶不樂。
7、我做任何事都覺得費力。
8、我對未來充滿希望。
9、我認為我的人生是失敗的。
10、我覺得恐懼。
11、我睡得不安寜。
12、我是快樂的。
13、我比平日不愛講話。
14、我覺得寂寞。
15、人們是不友善的。
16、我享受了生活的樂趣。
17、我曾經痛哭。
量表蒐集結果
排除無法溝通、拒絕、收案3個月內即暫停或 結案之個案,共收集量表數:
類別
區域 量表
份數
T1 (收案 3 個月)
T2 (收案 6 個月)
合計
高雄 29 29 58
台北 47 28 75
合計 76 57 133
研究結果-憂鬱量表項目得分
T1 (N=76)
平均值±SD 序位
量表總分
18.58 ± 5.06
a.生理症狀:睡眠減少、食慾減少或增加、體重下降或增加 b.認知症狀: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或挫折忍受力降低、自殺傾向 c.行為表現:動機減少、對外界興致降低 d.身體特質:頭痛、胃痛、肌肉緊張
憂鬱狀況盛行率調查發現,社會支持程度較低者較會 有憂鬱傾向(Hashimoto et al. 1999).
2014年老年人口推估佔總人口11.6% ,2026年超過20%
6、我覺得鬱卒
7、我做任何事都覺得吃力
8、我感到人生充滿希望的感覺
9、我認為我的人生是失敗的
10、我覺得ㄟ驚惶
11、我ㄟ睡不著、淺眠、稿夢
12、我每天都歡喜的
13、我最近ㄟ比較不愛講話
14、我覺得孤單寂寞
15、我覺得別人跟我歹鬥陣
16、我享受了生活的樂趣。
17、我最近有哭過
18、有事情乎我感覺ㄟ傷心
老人的家庭功能良好,其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之憂鬱 量表(CES-D量表)得分較低;單身老人其憂鬱得分較高
(傅振宗等人,1988).
CES-D量表得分15分以下無憂鬱;16~20分為輕度憂鬱, 21~29分為中度憂鬱;30分以上為重度憂鬱
研究目的
1. 了解接受居家服務之老人,其憂鬱程度變化情形 2. 比較接受居家服務之老人,其「憂鬱程度」變化
研究對象
接受本機構提供居家服務之意識清楚、 並有表達能力之 65 歲以上個案 於93年2月~ 93年9月期間
收案滿 3個月時收案、6個月時追蹤
憂鬱量表 CES-D
1、原來不介意的事,最近竟然會困擾我。
沒有或極少 有時候
0/3
1/2
時常 2/1
經常 3/0
2、我的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
3、即使有親友的幫忙,我還是無法拋開煩惱。
我做任何事都覺得費力
2.47±0.81 1
我覺得寂寞
2.13 ±0.86 2
我缺乏幹勁
2.12±0.86 3
我是快樂的(反向題)
1.97±0.80 7
我睡得不安寧
2.06±0.77 4
我覺得我和別人過得一樣好
(反向題) 1.79±0.89
9
T2 (N=57)
平均值±SD 序位
16.58 ± 5.52
2.10±0.74
1
2.03 ±0.77
3
1.95±0.69
6
2.03±0.77
2
2.03±0.86
7
1.98±0.83
4
研究結果-樣本適合度檢定
變項
性別 男 女
年齡 65-74歲 75-84歲 85歲以上
居住狀況 獨居 二老同住 與家人同住
全部居家服務老人個案數 N= 395(%)
182 (46.1%) 213 (53.9%)
研究動機
“心裡總覺得悶悶的,沒什麼胃口” “每天活著,不知要幹嘛” “人老了‚沒有用了”
“全身都是病,不聽使喚‚活著沒什麼意思” “不如早早死了算了”
文獻查證
憂鬱症為二十一世紀的四大疾病之一,且於2010年為影 響人類生活二大疾病之一(吳美惠,2002)
“憂鬱“可以代表一種情緒、症狀、症候群或疾病其 症狀包括(吳美惠,2002 ) :
19、我覺得別人不喜歡我
20、我感覺懶懶、ㄙㄣ ㄙㄣ
研究對象個人特質
性別-男、女 年齡-65~74歲、75~84歲、85歲以上 宗教信仰-有、無 經濟狀況-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一般戶 學歷-不識字、小學、國中及以上 活動能力(巴氏量表)- 20分以下、21~60分、
61~89分、90分以上
居住狀況-獨居、二老同住、家人同住 服務項目-家務處理、身體照顧、二項皆有
(經建會,2004)
憂鬱症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老年人憂鬱症表現 多樣且不典型,更是容易因老年人所伴隨的其他慢性疾 病而被忽略(陳正生,2000)
男女在老年時期的生理狀態不同,女性因停經後賀爾蒙 變化,較容易有憂鬱症狀(陳正生,2000)
老人若無家人了解需求者,其憂鬱的傾向,是大部份或全 部家人,能了解其需求的老人的4.6倍(呂淑妤等人,2000).
93 (23.5%) 211 (53.4%) 91 (23.0%)
138 (38.1%) 109 (30.1%) 115 (31.8%)
與「服務介入期間長短」是否會有差異 3.了解接受居家服務之老人其「憂鬱程度」因「個
人特質」不同是否有差異
研究假設
1.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個人特質不同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性別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年齡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宗教信仰有無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居住狀況不同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經濟狀況不同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學歷不同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活動能力不同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服務項目會有差異性
研究架構
接受居家服務時間
•3個月 •6個月
個人特質
•性別 •宗教信仰 •經濟狀況 •活動能力
˙年齡層 ˙居住狀況 ˙學歷 ˙服務項目
憂鬱量表分數
研究工具-憂鬱量表
採鄭泰安博士1985年翻譯之 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CES-D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Scale)
18、我覺得悲傷。
19、我覺得別人不喜歡我。
20、我缺乏幹勁。
憂鬱量表 CES-D
沒有或極少 有時候 時常
0/3
1/2
2/1
經常 3/0
1、本來要緊的事,最近感覺ㄟ阿雜
2、我的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
3、鬥算有親友的幫忙,還是感覺心肝頭放不開
4、我覺得我和別ㄟ阿桑、阿伯一樣過得好
5、我做事時無法豆專心
4、我覺得我和別人過得一樣好。
5、我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時無法集中精神。
6、我覺得悶悶不樂。
7、我做任何事都覺得費力。
8、我對未來充滿希望。
9、我認為我的人生是失敗的。
10、我覺得恐懼。
11、我睡得不安寜。
12、我是快樂的。
13、我比平日不愛講話。
14、我覺得寂寞。
15、人們是不友善的。
16、我享受了生活的樂趣。
17、我曾經痛哭。
量表蒐集結果
排除無法溝通、拒絕、收案3個月內即暫停或 結案之個案,共收集量表數:
類別
區域 量表
份數
T1 (收案 3 個月)
T2 (收案 6 個月)
合計
高雄 29 29 58
台北 47 28 75
合計 76 57 133
研究結果-憂鬱量表項目得分
T1 (N=76)
平均值±SD 序位
量表總分
18.58 ± 5.06
a.生理症狀:睡眠減少、食慾減少或增加、體重下降或增加 b.認知症狀: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或挫折忍受力降低、自殺傾向 c.行為表現:動機減少、對外界興致降低 d.身體特質:頭痛、胃痛、肌肉緊張
憂鬱狀況盛行率調查發現,社會支持程度較低者較會 有憂鬱傾向(Hashimoto et al. 1999).
2014年老年人口推估佔總人口11.6% ,2026年超過20%
6、我覺得鬱卒
7、我做任何事都覺得吃力
8、我感到人生充滿希望的感覺
9、我認為我的人生是失敗的
10、我覺得ㄟ驚惶
11、我ㄟ睡不著、淺眠、稿夢
12、我每天都歡喜的
13、我最近ㄟ比較不愛講話
14、我覺得孤單寂寞
15、我覺得別人跟我歹鬥陣
16、我享受了生活的樂趣。
17、我最近有哭過
18、有事情乎我感覺ㄟ傷心
老人的家庭功能良好,其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之憂鬱 量表(CES-D量表)得分較低;單身老人其憂鬱得分較高
(傅振宗等人,1988).
CES-D量表得分15分以下無憂鬱;16~20分為輕度憂鬱, 21~29分為中度憂鬱;30分以上為重度憂鬱
研究目的
1. 了解接受居家服務之老人,其憂鬱程度變化情形 2. 比較接受居家服務之老人,其「憂鬱程度」變化
研究對象
接受本機構提供居家服務之意識清楚、 並有表達能力之 65 歲以上個案 於93年2月~ 93年9月期間
收案滿 3個月時收案、6個月時追蹤
憂鬱量表 CES-D
1、原來不介意的事,最近竟然會困擾我。
沒有或極少 有時候
0/3
1/2
時常 2/1
經常 3/0
2、我的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
3、即使有親友的幫忙,我還是無法拋開煩惱。
我做任何事都覺得費力
2.47±0.81 1
我覺得寂寞
2.13 ±0.86 2
我缺乏幹勁
2.12±0.86 3
我是快樂的(反向題)
1.97±0.80 7
我睡得不安寧
2.06±0.77 4
我覺得我和別人過得一樣好
(反向題) 1.79±0.89
9
T2 (N=57)
平均值±SD 序位
16.58 ± 5.52
2.10±0.74
1
2.03 ±0.77
3
1.95±0.69
6
2.03±0.77
2
2.03±0.86
7
1.98±0.83
4
研究結果-樣本適合度檢定
變項
性別 男 女
年齡 65-74歲 75-84歲 85歲以上
居住狀況 獨居 二老同住 與家人同住
全部居家服務老人個案數 N= 395(%)
182 (46.1%) 213 (53.9%)
研究動機
“心裡總覺得悶悶的,沒什麼胃口” “每天活著,不知要幹嘛” “人老了‚沒有用了”
“全身都是病,不聽使喚‚活著沒什麼意思” “不如早早死了算了”
文獻查證
憂鬱症為二十一世紀的四大疾病之一,且於2010年為影 響人類生活二大疾病之一(吳美惠,2002)
“憂鬱“可以代表一種情緒、症狀、症候群或疾病其 症狀包括(吳美惠,2002 ) :
19、我覺得別人不喜歡我
20、我感覺懶懶、ㄙㄣ ㄙㄣ
研究對象個人特質
性別-男、女 年齡-65~74歲、75~84歲、85歲以上 宗教信仰-有、無 經濟狀況-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一般戶 學歷-不識字、小學、國中及以上 活動能力(巴氏量表)- 20分以下、21~60分、
61~89分、90分以上
居住狀況-獨居、二老同住、家人同住 服務項目-家務處理、身體照顧、二項皆有
(經建會,2004)
憂鬱症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老年人憂鬱症表現 多樣且不典型,更是容易因老年人所伴隨的其他慢性疾 病而被忽略(陳正生,2000)
男女在老年時期的生理狀態不同,女性因停經後賀爾蒙 變化,較容易有憂鬱症狀(陳正生,2000)
老人若無家人了解需求者,其憂鬱的傾向,是大部份或全 部家人,能了解其需求的老人的4.6倍(呂淑妤等人,2000).
93 (23.5%) 211 (53.4%) 91 (23.0%)
138 (38.1%) 109 (30.1%) 115 (31.8%)
與「服務介入期間長短」是否會有差異 3.了解接受居家服務之老人其「憂鬱程度」因「個
人特質」不同是否有差異
研究假設
1.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個人特質不同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性別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年齡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宗教信仰有無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居住狀況不同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經濟狀況不同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學歷不同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活動能力不同會有差異性 接受居家服務老人之憂鬱程度因服務項目會有差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