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范式”,充实语库[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累“范式”,充实语库[论文]
————————————————————————————————作者:————————————————————————————————日期:
积累“范式”,充实语库
积累“范式”,充实语库
黄吉鸿
语言要积累,积累要讲究。
学生的精力、时间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积累的必须是课文中最有价值的“范式”语言。
“范式”,“范”为规范、示范,“式”为样式、体式,“范式”语言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标准、优秀的示例和样本,供他们理解、背诵、积累、运用,确保语言学习的品质纯正、优异,为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夯实优质基础。
一、“范式”词汇
“范式”词汇指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特别的词汇,可能是幽微的一两处,也可能呈系列、集群存在。
它们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效果,有必要对其重点关注,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感悟作用,及时积累。
如,老舍的《林海》第五自然段:“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
……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的酒厂酿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作者连用五个“小”字词语,看似多余,实则加不加“小”字,语言味道大不一样。
“小”字,有一种亲切、舒服之感。
一字之别,境界不同。
这样的例子很多,老舍《猫》一文里的语气词,朱自清《匆匆》里的叠词,冯骥才《珍珠鸟》里的象声词,鲁迅《少年闰土》里的动词等,都是极好的词汇层面的“范式”语言,值得积累。
一、“范式”句型
作为语言表达的最小单位,“范式”句型是教材里蕴量最丰富的语言素材,
也是学生积累最多的语言内容。
精彩的句子,各有各的妙处。
有的句子,隐藏着作者独特的表达目的。
比如:“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一百五十里”三次出现,起强调、突出作用。
有的句子,形式新颖,与众不同。
如:“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这是两个比喻连用的句子。
有的句子,较为另类,匠心独运。
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两个句子都采用特写镜头的手法,一个是慢镜头,一个是快镜头,非常精彩。
有的句子,带有作者鲜明的写作风格印迹,夺人眼球。
比如,“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祖父的园子》)特别的句式,传递着特别的情感。
这是属于萧红的语言。
有的句子绝对是语言艺术的结晶,充分展示了经典作品的迷人魅力,绝对值得背诵积累。
比如:“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
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还有的课文,“范式”句子“成片”出现,要将它们串联起来,统整比较,一起积累。
比如,冯骥才的《花的勇气》(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这些句子:(1)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2)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
(3)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4)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5)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6)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7)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
这些句子有一个共同特征,超常规运用词语,产生了独特的表达效果。
教材中的“范式”句型实在太多,限于篇幅,这里不作赘述。
三、“范式”段落
相比词汇、句型,段落的语境更浓郁,表达力更强大,承载作者的写作意图更突出。
因此,“范式”段落的积累,在习作方法、技巧上为学生提供了绝好的模板。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这是对人物群像的描写。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穷人》)这是对人物忐忑心理的描写。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这是场景描写。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人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环境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范式”词汇、句型和段落的积累,是有选择的积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之”。
“范式”篇章则是全文积累。
这样的文章自是文质兼美,教材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
教材中“范式”语言的积累方式是多样的。
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赏析这些“范式”语言的精彩之后,可以背诵、摘抄、默写等方式进行积累,或者在新的语境里灵活运用,或者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目的都在于积累语言,丰富库存。
这样的语言积累方式,充分依托课文,紧密联系教学,零整结合,灵活主动,减轻负担,讲求实效。
最重要的是,学生所积累的都是精彩的“范式”语言。
取
法乎上,至少也得乎其中了。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