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德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 技 教 育DOI:10.16661/ki.1672-3791.2018.36.190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德语
课程中的应用研究①
李冬明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吉林长春 130051)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线上学习平台的不断涌现,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和关注。

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功能的逐渐强大,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通过手机进行学习。

本文以蓝墨云班课平台为基础,研究如何在基础德语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蓝墨云班课 基础德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c)-0190-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线上学习平台不断涌现,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青睐和关注。

自1996年第一篇发表在美国《培训杂志》上的关于混合式学习的论文起,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工作者们开始了对在线教育的研究,并逐步建立了起了关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体系。

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中又提出的这一概念。

近几年,我国的教育研究者们在混合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但在德语教学领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却不多。

本文以基础德语课程为例,研究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1 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学习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一种教学实施策略。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利用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进行学习成为可能。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功能的逐渐强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通过手机进行学习。

蓝墨云班课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一款移动教学助手APP,通过移动网络和云服务平台,用手机组织教学,实现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等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教学互动,并利用云计算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

老师发布的所有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即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从而让学生的移动设备从此变成学习工具,不再只是用于聊天、打游戏。

2 蓝墨云班课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以德语专业201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开设的《基础德语》课使用蓝墨云班课APP来辅助教学。

2.1 课前准备
上课前教师和学生在手机端下载蓝墨云班课APP,教师创建班级,学生利用班级号加入班级。

教师将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料及德语学习资源上传至平台资源库并发布通知,推送消息,给学生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

教师可以查看每个学生在每个学习任务中的完成情况。

进行学习的学生会得到相应的经验值,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课堂应用
(1)考勤签到。

蓝墨云班课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用点名册点名的考勤形式,学生通过教师现场给的手势签到或一键签到的方式完成考勤,没带手机的同学可以由教师进行手工登记。

这样可以快速完成每堂课的考勤,既掌握了课堂的出勤率,也提高课堂趣味性。

(2)课上活动。

教师利用平台上课堂表现中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发起举手、抢答、随机选人等紧张刺激的活动;也可针对某个内容发起问卷投票,头脑风暴等课堂活动,学生作答之后会得到相应的经验值。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度,激发了学习热情,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3 课后巩固
教师利用云班课布置并发布作业,例如:搜集某一个词场中单词、翻译一段德语歌词、或者教材中的某个听力练习,让学生课后听,并提交问题答案等。

学生在课后用手机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形式。

教师利用空闲时间批改学生作业,使学生获得与完成情况相应的经验值。

学生也可以互评,并通过答疑讨论区与大家交流学习心得。

2.4 考核评价
本专业的《基础德语》这门课程采取了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各占总成绩的50%。

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晨读和写小黑板;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以往教师在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时,需要针对每个考核点制表,并在整个学期中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逐一记录打分,工作繁琐、费时。

蓝墨云班课对课前预习、考勤签到、课堂参与、答疑讨论、作业、学生的经验值等情况都能及时统
①课题来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德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作者简介:李冬明(1983—),女,汉族,河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流和德语教学。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90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科 技 教 育
计,并以量化的形式客观、公正地给出平时成绩。

这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保证了考核的公平公正性。

3 研究结论
3.1 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
在学期结束后,利用蓝墨云班课投票问卷功能,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对研究对象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全班26名学生参与了问卷。

问卷结果显示92%的学生喜欢在线学习这种模式;92%的学生愿意使用云班课进行辅助学习;92%的学生会对所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96%的学生会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线上活动;80%的学生觉得通过学习获得经验值很有成就感;60%的学生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效果很好;88%的学生愿意继续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从结果上来看,大多数的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愿意使用云班课进行学习,但真正看到运用这种方式学习效果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另外在与学生座谈的过程中,学生也表示对课堂上过度使用云班课进行教学活动感到反感。

这就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平台设计课堂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的实际收效
(1)蓝墨云班课平台将文字、图片、视频等零散的教学生资源集中到一起,实现资源整合。

通过分租将其与对应的单元内容相结合,既方便了教师调取教学资源,也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反复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较为沉闷,学生低头听讲,课堂参与度不高。

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学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通过蓝墨云班课中各种活动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学习主动性有所提升。

(3)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情况,实现了教学评价多元化。

蓝墨云班课的后台统计数据,记录了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为形成性评价的最终形成提供了有力依据。

3.3 教学反思
蓝墨云班课运用到基础德语课程中的时间还不长,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有待补充完善。

教师需要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搜集并学习研究大量的课程资料上传至平台来完善程程内容,这方面的工作量较传统教学的工作量要大很多,教学设计难度高。

教师的教学内容如何与云班课上的活动内容完美的衔接,讲练结合和各环节的时间如何合理安排对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也是尤为重要的。

因此,在此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语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变成了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不光要有本领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能熟练掌握蓝墨云班课中的考勤签到、发起活动、考核测评等功能。

4 结语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德语课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线上到线下再到线上,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德语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教学模式在未来将会更广泛地应用到德语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何克杭,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79.
[2] 林银花,外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文
教资料,2017(22):207-208.
事件,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是难以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内全部吸收这些知识点的。

基于此,现今高中历史教师们应当要采用微课去进行历史教材的补充、扩充。

例如:在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载诸多关于该时代的电影、电视剧片段以及资料照片等,让高中学生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感受当时面临的囧境、时代背景等,从而让他们充分吸收书本教材知识。

2.4 改善自主学习质量
现在很多学生都会在家里或多或少的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往往缺乏对应的教学视频资料。

与答案解析的纸质材料相比,一定是具有教学视频的资料更加能够形象生动地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微课的出现为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师们提供了新的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渠道,教师们可以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录制成微视频,让高中学生们通过通讯设备去观看去吸收,让学生们在课外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进而提升高中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掌握历史知识要点。

3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结合我国目前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现状,提出如下应用策略:(1)通过微课做课程导入。

良好的开始是一切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使历史教学能够具有良好地开始,就可以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微课视频导入课程,把学生带入意境。

(2)使历史学科顺应新课改。

微课属于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模式创新。

(3)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法均以死记硬背为主,缺少形象生动的内部同化,而微课恰好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学习方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积极地善于将信息技术发展的优秀成果广泛地应用于高中课程当中,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太过于盲目跟风,一定要认识到微课的优缺点,与我们的传统课程形式做最大的互补性教学,切不可因小失大,无限放大微课作用。

在认识到微课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提升注意力等优势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微课缺乏监督、易产生惰性的缺点,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改善教学策略,边实践边提升,最终实现微课与传统课堂的有机融合,形成最佳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掌握历史知识点。

参考文献
[1] 蔡坚.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
2017,3(2):162.
[2] 穆晓红.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初探
[J].科技视界,2016(26):257.
[3] 冯明.微课促进高中历史教与学的变革分析[J].教师,
2017(4):98.
(上接189页)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91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