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 字幕翻译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ep.,2007第36卷专辑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6Sup.
《老友记》字幕翻译探析
李 静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 要: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领域。
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影视字幕翻译呈现出多样性,既有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
鉴于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目的,在文化因素的处理中应采用归化策略,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保证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清晰的信息,同时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
关键词:字幕翻译;文化因素;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7)Sup.-0286-03
收稿日期:2007-06-20
作者简介:李静(1976—),女,山东泰安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助教,文学硕士。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领域。
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影视字幕翻译呈现出多样性。
它既有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
字幕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和语境的约束。
技术的约束主要指字幕翻译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语境的约束有两方面:一是影视作品的文体风格,二是视觉语境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本文拟对《老友记》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字幕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和方法。
该剧是欧美很受欢迎的情景喜剧,收视率常居榜首,剧中人物对白轻松诙谐。
对于这样一部以幽默取胜的喜剧,幽默效果的创造性传递无疑是关键的。
字幕翻译自身的时空局限性和情景语境对翻译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字幕翻译自身有突出的特点,正如《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一文所指出的:“字幕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字幕的隐形。
字幕的隐形意味着,一方面,字幕不应该影响影视剧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字幕应该具备可读性。
字幕的可读性主要是指避免观众需要付出额外努力的语言因素,原因是字幕的短暂性。
换言之,字幕必须简明易读,以便让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上。
”字幕翻译的译文是处于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字数的限定、时间的要求、情景的规约等都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老友记》一剧对白涉及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
仅在屏幕上存在几秒钟就要消失的字幕译文来说,要同时提供如此丰富繁杂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字幕翻译必须要作适当的精简和变动。
译文要简约生动、得其深旨,必要时可对原语信息作适当的变动,以传递该剧的整体效果为第一要务,而不是死扣字眼。
换句话说,要进行有效的翻译,就不能仅仅抱着忠实于原语信息的原则,那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和策略呢?
翻译对象和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原则和策略。
《老友记》是一部幽默的情景喜剧,要成功再现原剧的精髓,关键是有效传递该剧的幽默喜剧效果。
该剧根植于美国文化的土壤中,对白中蕴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折射出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文化具有共性和个性。
共性的东西在翻译时是可以跨文化的移植,类似的文化体验和思维逻辑确保了理解的生成。
对于个性的方面则需要细加斟酌,只有采取有效的方式才能跨越文化障碍达到传递文化信息的目的。
丹尼尔・肖把文化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即文化的形式和意义,其中意义作为社会成员对生活环境的共同认识,通常是隐含的。
①文化中的个性
682
①参见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因素可据此进行深入分析,其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联在不同的文化中通常是不一样的。
原语文化因素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所构成的关联,在目的语文化中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即使存在,通常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文化期待视野会生成不同的理解视角。
刘宓庆先生指出在表现原语文化信息时要恪守三个原则:文化适应性原则、文化翻译的科学原则和文化翻译的审美原则。
①文化适应性原则就是指“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现实和发展之所需”;文化翻译的科学原则是指实事求是、尊重原语文化意义和文化意向;文化翻译的审美原则是指充分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原语中隐而自明的意义可能让目的语读者一头雾水,因此必须根据这三原则将隐含意义明晰化并恰当地表现出来。
翻译时应从原语中文化的表层结构入手,找到其所对应的深层结构,然后再到目的语中寻找定位这一深层结构所对应的表层结构,即在原语和译语中找到最佳关联。
将隐含意义简单地明晰化只能达到文化交际的需要,直白的文字表达将失去原剧的趣味。
文章之妙,讲究一波三折,曲尽其妙,因此最好将隐含意义用中国观众熟知的关联方式来阐释,留下足够的空白由观众自行揣摩填充,使其体会到主动参与的乐趣。
在阐释的过程中,翻译必须从整体着眼,将字幕文本复位于整个文化背景中,着眼于字幕文本呈现出来的意义和效果出发,而不是斤斤计较于词和句子。
一言以蔽之,在翻译该剧字幕时,尤其是在处理个性的文化因素时,应以归化方法为主,尊重原文信息,要注意考虑到中国观众的文化期待视野和审美接受能力,以能再现原剧的幽默效果为主要目的。
文化因素的涉及方式是复杂多样的。
《老友记》中涉及的文化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日常饮食、影视明星、卡通人物、地名、节假日、文学作品等等,不可胜数。
涉及物质文化的因素很多可以直接音译或音意结合,并不影响幽默效果的传递,观众也可以明白。
诸如各类饮食的名称:Decaf(无咖啡因的咖啡)、punch(宾治)、espresso(浓咖啡)、rum(朗姆酒)、cocktail(鸡尾酒)、Rocky road(岩石路,一种果仁巧克力冰淇淋)、cookie dough(曲奇冰淇淋)、western omelet(煎蛋卷)、lasagne(意大利宽条面)、lamb chop (小羊排)、tart(果馅饼)、chocolate blobby(巧克力酱)、fat-free crust pizza(脱脂脆皮薄饼)、vegetarian pate(素菜面团)、Pretzel(椒盐卷饼)、Cappuccino(卡布奇诺咖啡)、“Sweet‘n’Low”(代糖)。
其中涉及精神文化的一些因素就需要费些思量,采取适当措
施来翻译。
精神文化跟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思维习惯,审美情趣密切相关,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得清的。
它是一种民族的心理、思想倾向,具有独特性。
在美国文化中的幽默成分移植到中国文化中就未必还是幽默,中国观众未必能领略到其中的幽默所在。
幽默的语言是“精心的言语美选择,是一种高卓的机智,是对世事达观、洞悉、心力活跃超越了一般快乐戏谑的表现形式”。
幽默的翻译是有难度的,必须妥善处理,既能再现原文的风格,又能为中国观众欣赏和接受。
因此必须深入到文化的深层结构,将文化的意义明晰化,以中国观众熟知的文化关联方式来阐释方能取得文化交际的成功。
采用“文化替换”和“文化补偿”的方法,帮助中国观众实现对英文字幕的成功解读,以求获得类似的幽默效果。
如:“And then I got really freaked out,and that’s when it hit me:how much Barry looks like Mr.Potato Head.”(Season1-101)
瑞秋(Rachel)和众人谈到了她逃婚的原因,她原来觉得巴里很熟悉,可是结婚前那一刻却觉得他很陌生,活像长相滑稽的Mr.Potato Head。
有字幕将Mr.Potato Head译作“猪头先生”或“薯头先生”。
Mr.Potato Head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有着滑稽可笑的面孔与笑容。
不过,中国人一般不了解Mr.Potato Head的样子。
译文“猪头先生”或“薯头先生”,两个都不尽如人意。
猪头通常给人的感觉是蠢笨,形象和内涵皆失;薯头倒是保留了字面上的形象,可对于其深层内涵,中国观众依然无所适从。
二者皆不能带给中国观众原语勾起的类似情感体验。
因此只能考虑换一个能让中国观众领略其内涵的译文。
剧中瑞秋的未婚夫巴里,前额发线长得很偏后,脑门秃得厉害,跟滑稽的卡通人物薯头先生的大光脑门堪相媲美。
将他的大脑门跟薯头先生进行比较,创造出一种幽默效果,引人发笑。
原语中通过做比较的手法取得幽默的效果。
可总地来说,中国观众无法感受“Mr.Potato Head”这一文化词所勾起的娱乐体验,文化形象的空缺阻塞了幽默效果的传递。
“具有喻义或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一般都有鲜明的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
词语的文化身份是指某词语所包含的文化特征为特定的文化所特有。
”因此,需将之转换成中国观众熟知的语料才能获得类似的效果。
笔者认为不妨将之译为“突然我
782
①参见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真的吓了一跳,发现巴瑞的光脑门像一百瓦电灯泡!”将之转换成读者熟知的东西,将语句本身蕴含的深层意义明晰化,中国观众会更容易接受,更容易体验到原剧拟创的幽默效果。
当然,并非所有的文化形象都要转换,转换的依据是语境和效果。
剧中提到大量的卡通人物和影视人物及歌星,仅第一季中就出现了丽莎・米内利(Liza Minelli)、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戴维・哈塞霍夫(David Hasselhoff)、兔巴哥(Bugs Bunny)、破烂娃娃(Raggedy Ann)、休伊・刘易斯(Huey Lewis)、花生先生(Mr.Peanut)、咸味先生(Mr. Salty)等等。
这些专用名词的所指和能指如果一一对应,兼之处于语气平白的语境中,则很多情况下可以直接音译或直译即可,不必转换文化形象。
如果其所指和能指不是一一对应,其能指指向多重意义,则需要考虑如何抓住其内涵实质,且以恰当的风格译出。
如:
Rachel:I know I had it this morning,and
I know I had it when I was in the kitchen with
…
Chandler:…Dinah?(Season1--102) Dinah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一位人物,一位极有天赋的厨师,书中提到“尽管她做事缺乏条理,没有时间地点观念,总是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厨具、餐具放得到处都是,好像刚刮过一阵旋风。
可是,只要你耐心地等待,黛娜会像变魔术一样将饭菜一样一样摆到你的面前,她那高超的厨技让特别讲究的人也没法挑剔。
”①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问题。
如将Dinah直接译作“黛娜”观众肯定迷惑不解,因为剧中当时并没有一个叫黛娜的人,对中国观众来讲,黛娜一词所蕴含的寓意并不明了。
结合上下语境可以看出身为厨师的莫妮卡生性要强,偏偏有个对她百般挑剔的母亲,因此在母亲到来前手忙脚乱,钱德勒于是将莫妮卡比作黛娜,取笑莫妮卡在父母来临前所处的慌乱状态。
显然,直译并非佳径。
剧中经常将人物名字简化,如Monica(莫妮卡)简称为Mon“莫”,Rachel(瑞秋)简称为Rach (瑞),据此笔者认为不防将之译为“莫大厨”,将钱德勒的玩笑口气和幽默效果译出为上策。
《老友记》中幽默有时是利用发音上的相似性来表现的。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需做创造性的处理。
再创造是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老友记》属典型的文学作品,其字幕翻译也离不开再创造,即要再现原文谐趣的风格,又要使中国观众依靠自己认知语境积极主动发现幽默所在。
再创造当然不是完全自由创造,而是以原文为基础,恰当妥帖地再现原文的精神气质。
如:
Monica:Hey,Joey,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omnipotent?
Joey:Probably kill my self!(Season1-104)
此处难点是omnipotent一词的翻译。
莫妮卡问乔伊如果他是无所不能(omnipotent)的话,他会想做什么,而乔伊却回答说他会自杀。
根据上下文可以看出是乔伊听错了,误以为莫妮卡问他如果他是性无能(impotent)的话会怎么办。
Omnipotent和impotent音近意异。
通常翻译的原则是尽可能音意兼顾,不能兼顾就取意,将意义译出。
直接译成中文很难让人相信“无所不能”和“性无能”二词之间会产生误听,汉语中找不到如此音意匹配的一对词,因而简单的意译将失去原文中的幽默效果。
而原剧此处目的就是要制造幽默效果,幽默效果的再创造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认为不如将原句译为“乔,如果你是万能的天使,你有什么愿望要实现?”之所以将om2 nipotent延伸增译为“万能的天使”是借用西方神话中关于天使的传说。
天堂被视为高尚、完美、纯洁的梦幻之国,天使是没有性别的灵体,是由天界神木上的青色果实孕育的。
对于乔来说,没有性还不如自杀。
这样,采用文化补偿的策略,把英文词汇发音相近引发的幽默稍作变通,转换成中文中常说的“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幽默,虽然不太一样,也只能尽力而为、点到为止了。
为保持原剧的幽默效果,创造性地做出合乎上下语境的变通是必要的。
总之,鉴于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目的,在文化因素的处理中应采用归化策略,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保证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清晰的信息,同时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以目的语观众所能接受并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口语习惯来翻译原文,使他们充分理解该片的言语与情感,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尽可能达到与原语观众相近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同时文学体裁的字幕翻译应该避免过度直白化,必须充分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对于文化难点,译者应发挥其创造力,用文化补偿和文化替换的手段创造性地弥补文化的鸿沟,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责任编辑 蒋万胜]
882
①参见《汤姆叔叔的小屋》第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