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精品资料聋校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比较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基本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及读、写100以内的数。
3、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接近整十时,下一个整十数该是几十。
三、教学课时数
8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100以内的数”教科书第1页上的例1和第2页上的
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
并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难点:明确“一”、“十”和“百”之间的十进关系,数
到接近十数时,下一个数整十数是多少。
教学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100根小根以
备数数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
先出示第一张卡片,提问:这个数的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按同样方法分别出示第二、第三张卡片,并进程同样提问。
2、教师讲述:我们还学会了20以内物体的个数(带领学生数出
教室里课桌的个数)如果物体的个数超过20,大家还会数吗?(引出新课)
教师板书:数100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把100根小棒准备好,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数。
(1)先一根一根地数,数十根捆成一捆,教师说明:10个一是十,并提示学生注意:1捆是1个十。
再接着数完十根捆成一捆,一共是2捆。
指名学生回答:2捆是几个十?然后,指导学生一根一根地往下数,数完十根捆成捆,一直数到100。
(2)教师出示一捆小棒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10根)10里面有几个一?(10个一)10个一是几十?(一十)。
数一数,每个人一共捆了几捆小棒?(10捆)
(3)教师指导学生十根十根地数小棒。
(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突出总共有10个十,再把10捆捆成一大捆,提问:这一大捆是多少根小棒?(一百根)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提问整十数的顺序:二十后面是几十?三十后面是几十?……九十后面是多少个十?10个十是多少?
2、教学例2。
指导学生从二十数到三十二,数到二十九时,提问:二十九根是几捆零几根?(2捆零9根)。
再添一根是几捆?是多少根?(3捆,三十根)
如果有的学生还不会数,再数不会。
到三十九根时,再提出同
上问题。
使学生明白,数到几十九时,再往下数,十位上的数要增加1,并体会到“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2、做练习一的第1~4题。
3、第1题让学生按实物数数,重点使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4、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由三十四数到四十七。
在接近整十的地方要重点练习。
5、第4题让学生先看一看整捆的是几个十,再接着往下数。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以内的数。
五、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3、4题。
课外作业:练习一第2、4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上的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计数器一个,小棒10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三十二数到四十六。
2、口答。
5个一是();10个一是()。
1个十和8个一组成()。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0里面有()个十。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先带领学生摆出3捆零5根小棒,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桌面上摆出的小棒是多少根?(三十五根—)。
谁能说出三十五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
2、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1)让学生摆出与书上的左图相同数目的小棒。
提问:摆出的小棒是多少根?(二十五根)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
组成的?(是由2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
(2)让学生看“做一做”题的右图,提问:这些小棒是多少根?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3根,是由5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
(3)让学生脱离小棒,在书上填出四十六是__个十和__个一,七十八是__个十和__个一。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5、6、7题。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教师作适娄指导。
2、做练习一的第8题。
让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独立练习从七十八数到九十一,再从九十一数到一百。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最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一的第9题。
让学生先说出小猫各钓到多少条鱼,再把各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使我们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如53是由5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五、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5、6、7题
课外作业:练习一第5、6、7、8题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上的例4,完成第4页上“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9~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数位表和0~9的数字卡片,小棒100根。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出示一捆小棒,告诉学生是十根,是1个十,然后在计数器十位上拨出一个珠。
同时告诉学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有几根单根小棒就在个位上用几个珠表示,没有单根的,个位上就不拨珠;第二位是十位,有几个十根就在位上用几个珠表示。
然后教师拿出2捆小棒,提问:这是几个十根?(两个十根)。
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出两个珠)。
怎么样用数字表示这个数?(在十位上写“2”,在个位上写“0”)。
怎么样读这个数?(读作“二十”)
接着教师拿出3捆小棒,提问同上问题。
同样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4个十,并类推出40读法,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在计数器十位上拨出4个球,使学生明白计数器十
位上一个珠表示一个十,4个珠表示4个十,所以要在计数器十位上拨出4个珠,从而加深学生对数位的意义的理解。
教师拿出1捆零1根小棒,提问: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
教师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讲解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的方法,接着提问:怎么样用数字表示这个数?(在十位和个位上都写“1”)怎么读这个数呢?(读作“十一”)。
教师出示2捆零1根小棒,提问: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怎么样在计数器上表示?怎么样用数字表示这个数?
接着教师引出2捆小棒和1根小棒读作“二十一”。
教师出示3捆零1根小棒,提出同上问题让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31与30的读法进行比较:30和31的十位都是3,表示有3个十,都读作“三十”,但30的个位是零,表示没有单根的小棒。
个位上的数“0”不用读出来,所以表示3捆小棒的数就读作“三十”;31的个位是1,表示有一根单根的小棒,读作“一”,因此表示3捆零1根小棒的数读作“三十一”。
教师出示4捆零3根小棒后,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并读出这个数。
2、做第4页上“做一做”中的第1题。
教师把数位表贴在黑板上,随意摆一个二位数。
让学生直接读出,并反复练习,使全班学生都学会读。
然后再去掉数位表,让学生直接看着数字读数,对容易读错的要
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如54和45,36和63等数的读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0题。
分别指名学生读数,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2、做练习一的第11题。
课前制成卡片,让学生看卡片反复练习,达到正确、熟练地读数。
3、做练习一的第12、13题。
让学生在书上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1、12、13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上的例5、6,完成第5页上“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14~1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一个、小棒10捆,数位表和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计数器,在十位上拨3个珠,在个位上拨4个珠,提问: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是三十四)
教师讲述:十位上有3个珠,是3个十,写数时就在十位的下面写“3”;个位上有4个珠,是4个一,写数时就在个位的下面写“4”,所以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写出来就是“34”。
接着教师在计数器十位上拨出4个珠,个位上拨出2个珠,让学生联系34的写法写出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
提问:42的十位及个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十位上的4表示有4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有2个一。
)
让学生自己类推出“五十七”的写法。
接着教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出6个珠,让学生写出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
提问:60的十位及个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十位上的6表示有6个十,个位上的0表示1个一也没有。
)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个位上1个一也没有要用0来占位,不要漏写。
2、教学例6。
教师出示10捆小棒,让学生看小棒十根十根地数到100。
提问: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然后教师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告诉学生:这一个珠子表示10个十,也就是10捆小棒,读作“一百”。
教师讲述: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百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有1个百,在百位上写1,因为十位上1个十也没有,个位上1个一也没有,我们就用0来占位;所以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写出来就是“100”。
教师板书出第5页方框里的话,让同学一起朗读两遍。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读数和写数的顺序:读数和写数都从左边起,也就是从高位起,先百位,再十位,最后个位。
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二、巩固练习。
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练习一的第14~19题,做完成逐题订正。
三、作业
练习一第15、16、19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20~24题。
教学目的:通过一节课的综合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更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数位表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1、教师出示5捆零3根小棒,提问:这些小棒是多少根?(53根)那么谁能说说5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53里面有5个十3个一)。
2、让学生脱离小棒,填写64里面有__个十和__个一。
78里面有__个十和__个一,87是__个十和__个一。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组数。
45 27 69 38 96 52 80 100
让学生分别说出各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并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再读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十位上的数表示多少?应该怎样读?个位上的数表示多少?应该怎样读?
带领学生复述读数方法: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出示看图写数。
__ _ __ _____ _____ ___ __ 让学生看图说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再分别写出来。
教师强调学生注意,写数时需要用0占位的,不要漏写。
提问:谁能说出写数的方法是怎样的?(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
3、做练习一的第20~24题。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要在教师指导下填写,只要求写出数,不必讲解周年等知识。
三、作业
练习一第20、21、22题。
3.数的顺序及比较大小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上的例7和第11页的例8,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第13页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100以内的数目表,读数用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数。
20 35 58 85 67 55 90 47
2、教师读数,全班学生写数。
四十八七十六十五五十六
八十八一百三十六九十九
二、新课。
1、教学例7。
(1)让学生打开课本第10页,看例7,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教师指导学生先集体填写第1、2横行,看谁填得又对又快整齐,接着让学生独自往下填,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数目表中有趣的排列规律。
①第一行是从几到几?第二行是从几到几?(第一行是从1到
10;第二行是从11到20)
②第一行给的都是双数,要填的是什么数?(单数)。
第二行要填的都是什么数?(双数)。
③竖着看,每一行有什么特点?(个位数相同)。
④每一横行都是从小到大排列,每一竖行也是从小到大排列。
⑤最后一竖行是整十数。
(3)让学生看着数目表做找数的练习。
教师先带领学生找出第2行第7个数是17,然后让学生找出第3行第9个数是多少?(29)。
第8行第5个数是多少?(75)。
提问:5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54)。
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56)。
64和66之间的一个数是多少?(65)。
2、做第10页上的“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做在书上,有困难的,教师给予指导。
3、教学例8。
(1)让学生观察例8羽毛球图。
比较一下左右两边羽毛球的多少,然后教师结合数序说明25>23。
(2)教师让学生观察例8计数器上的珠子所表示的数,再结合数序说明38<45。
4、做第11页上的“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做在书上,提示学生联系数序想,若还有困难,再用计数器帮助学生比较每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的第1~4题。
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二第1、2、3题。
4.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第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上的例9,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10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四十五里面有__个十和__个一。
2、3个十和8个一是__。
做第2小题,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启发:3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有3个十和8个一)。
那么3个十和8个一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教学例9。
(1)教师带领导学生先摆出4捆小棒,再摆出5根小棒。
问:现在这两部分小棒合起来有多少根?(有45根)。
4个十和5个一是多少?(是45)。
40和5一共是多少?(是45)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2)教师讲述:40加5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得45。
(3)提问:45是几个十和几个一?(4个十和5个一)。
45减5就是从4个十和5个一中去掉5个一,还剩多少?(教师用45根小棒,拿走5根进行演示。
)用什么方法计算?(减法)怎样列式?(45 –5)结果是多少?(是40)。
(4)让学生想一想5+40怎样算?
根据加法的含义,即把两部分数合起来。
5+40就是把5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得45。
2、做第12页上的“做一做”。
(1)第1题,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照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如果有学生写成“6+50=56”也算对。
当学生做完35 –5=30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想的过程:35是3个十和5个一,去掉5个一,还剩3个十,所以35减5等于30。
(2)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在书上,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差生,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的第5题和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的第6题。
此是复习求和与求剩余数的表格应用题。
教师读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的第8题
此是给出一个数写出数的组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教师先举例,然后让学生练习。
四、作业
练习二第5、6、7、8题。
第8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9~13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巩固对数的顺序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使整十数加
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更加熟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的组成。
六十七里面有__个十和__个一。
8个十和3个一是___。
七十里面有___个十。
100是___个十。
通过填数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2、复习数的顺序。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面各数排列起来。
38 63 49 30 18 50 71 26
接着再做两道这方面的练习。
3、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在○里填上“>”、“<”或“=”。
48○51 40○39 23○32 67○59
78○87 43○34 69○96 96○96
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
最后集体订正。
4、复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78=70 +() 54=()+50 60=69 -()
5+60= 78-8= 92-2=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的第9~13题。
1、第9题,让学生在书上做,集体订正。
2、第10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提示。
最后集体订正时,提问学生自己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是怎么样想的。
3、第11题,难度比上题大,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每次找出最小的数,按顺序写出来)。
4、第1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最后订正时,抽两、三道问一问学生是怎样算的。
5、第13题,复习加、减法文字题。
三、作业
练习一第9、10、12、13题。
二、元、角、分的认识
教学内容:
1、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学生熟记1元=10角,1角=10分,会做有关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3、学生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课时数
5课时
第1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1、2和第16页做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人民币角、分,知道1角=10分,会进行最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角、分,并认识这些人民币。
(板书:角、分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二、新课
1、认识人民币——角、分。
教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今天我们先来认识角和分。
(1)出示壹分、贰分、伍分的硬币,告诉学生这些硬币是分币,这三种人民币的单位都是分。
(2)教师拿出几个壹分币,边演示边提问:
1个壹分是几分?2个壹分是几分?3个呢?5个呢?
再问:2个壹分是贰分,那么一个贰分可以换几个壹分?5个壹分是伍分,一个伍分可以换几个壹分?
(3)教师用壹分、贰分、伍分摆出几种不同的6分钱摆法,让学生数一数各是几分钱?让学生明白:摆法不同,但钱数一样。
让学生用壹分、贰分、伍分的人民币试着摆出4分、7分、8分
等。
(4)教师拿出10壹分币,让学生数出10分来,告诉学生10分是壹角,同时出示壹角人民币(板书:1角=10分),问学生:1角可以换几个1分?几个2分?几个5分?
(5)再出示贰角、伍角人民币并介绍,使学生认识这些人民币,引导学生说出2个壹角是一个贰角,一张贰欠可换几个壹角,一张伍角可换几个壹角。
(6)小结并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提问:
1个壹分是几分?3个壹分呢?
1张壹角是几角?4张壹角呢?
1张壹角和2个壹分是几角几分?
2张壹角和1个伍分是几角几分?
2、让学生拿出1角8分、2角1分、5角9分等。
3、填空:1角=()分 2角=()分 7角=()分
10分=()角 30分=()角 60分=()角
4、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6~17页“做一做”的习题,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1角等于多少分?
五、作业
练习三第2、4题。
第2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例4、5(元的认识),完成第17~18页的“做一做”的习题和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元,知道1元=10角,会进行最简单的换算,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用人民币边演示边提问:
1个贰分可以换几个壹分?1个伍分可以换几个壹分?
1角等于几分?1角可以换几个1分?几个2分?几个5分?
一张贰角可以换几个壹角?一张伍角可以换几个壹角?
2、让学生拿出1角6分、2角3分、5角8分等。
3、填空:
3角=()分 50分=()角
80分=()角 10角=()分
二、新课
1、揭示课题:
人民币的单位除了有角、分,还有元,这节课我们来学生人民币的单位:元。
(板书:元的认识)。
2、教师拿出若干张壹角纸币,让学生一张一张地数,数出10张来,告诉学生10角是壹元,同时出示壹元人民币(板书:1元=10角),问学生:壹元等于10角,那么壹元可以换几张壹角?几张贰
角?几张伍角?
3、引导学生根据1元=10角,1角=10分,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4、再出示贰元,伍元,拾元人民币并介绍,使学生认识这些人民币,引导学生说出2张壹元是一张贰元,一张贰元可换几张壹元。
一张伍元可以换几张壹元,一张拾元可换几张壹元?
5、小结并指导学生看书(第17~18页)
6、课堂练习。
说一说买钢笔、文具盒各要付的人民币是多少。
教师提问:一张壹元是几元?两张贰元是几元?两张伍元呢?
让学生拿出1元8角、2元1角、5元6角等
让学生摆一摆,再填出钱数。
5元=()角 20角=()元 8元=()角 10角=()元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8页上“做一做”的习题。
2、练习三的第5、6、7题。
四、小结:
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怎样进行换算?
五、作业
练习三第7题
第3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6、例7、第20页例8,完成例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和练习三的第9~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元、角、分之间简单换算。
教具准备:各种票面人民币和制成教具的人民币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元=()角 1角=()分 1元=()分
4角=()分 60分=()角 8角=()分
二、新课
1、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学习单位间的换算。
板书:元、角、分的换算。
2、教学例6。
(1)出示例6图。
提问:这是几角几分?(1角2分)。
1角可以换成多少分?那么1角2分是多少分?
教师说明:1角是10分,1角2分就是10分再加上2分,等于12分,板书:1角2分=(12)分
(2)指名口答:1角3分等于多少分?1角8分?2角4分呢?
3、教学例7。
(1)出示例7图。
提问:这是多少分?(15)分
教师板书:15分
接着问:多少分可以换成1角?那么15分是几角几分?
小结:把15分中的10分换成1角,还有5分,所以15分等于1角5分。
板书:15分=(1)角(5)分
(2)让学生说说17分等于几角几分?12分呢?25分呢?
4、用同上方法教学例8:
1元4角=()角 16角=()元()角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9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订正时,抽出两题问学生是怎么样想的。
并注意差生是否理解各数之间的变换。
2、做第20页“做一做”。
让学生自己做,对有困难的,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四、作业
练习三第9、10题。
第4课
教学内容: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科书第20页例9、第21页的例10,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三
的第13~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元、角、分的加法计算。
教具准备:元、角、分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角=()分 60分=()角 10角=()元
1角5分=()分 23分=()角()分
2元8角=()角 32角=()元()角
二、新课
1、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角、分的换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板书: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2、教学例9。
(1)出示例9图。
教师:买一把小刀要6角钱,先摆出6角钱,买一块橡皮2角钱,再摆出2角钱,那么一共是多少钱?
提问:怎样列式?
教学板书:6角+2角=8角
(2)启发学生思考:小刀比橡皮贵多少钱?(提示学生通过摆出的人民币图片,数出6角比2角多多少钱,就是所求的答案),教师板书:6角- 2角=4角。
3、教学例10。
让学生看例10图,一个球2元,先摆出2元;一支钢笔4元,再摆出4元钱。
一共是多少钱?
教师提示学生数出摆出的总钱数,把结果写在等号后面。
要求学生数一数一个球比一支钢笔少多少钱?怎样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习题。
让学生先观察书上的物品图,看看是些什么,价格各是多少?然后,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算出各题一共用的钱数,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做练习三的第15、16题。
第16题有点难度,教师要给适当提示。
最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作业
练习三第13、14、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