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重阳节是哪一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重阳节是哪一天
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重阳节是哪一天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这一天,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重阳节那天,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正式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
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这一习俗始于东汉。
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作诗、饮酒、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阳赏菊的习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这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
除了佩戴茱萸,也有头戴菊花的,但大多是妇女或儿童。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的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节谚语
九月九,剪石榴。
九月九,大撒手。
九月重阳,移火进堂。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熟不过三月三。
重阳晴,一冬凌;重阳阴,一冬温。
重阳无雨,一冬无霜。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九月重阳,瞎釆菱秧。
重阳不打伞,葫豆豌豆光杆杆。
九月青蛙叫,大麦种两道。
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到江边走。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在历史长河中,有关重阳节的诗句枚不胜举。
重阳仲秋,芳菊盛开,万紫千红,一片灿烂,文人雅士对娇艳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多有咏菊的重阳节的诗句传世。
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九九重阳节,开门见菊花。
”(王勃)“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
(范成大)菊花,给秋风萧瑟的大地增添了一番艳丽景色,使重阳节更加令人神往。
从以上所引重阳节的诗句,亦可窥见赏菊之风盛行的一斑。
有的重阳节的诗句,情趣盎然;有的重阳节诗句,富于哲理,值得细加品味。
此外,尚有不少诗人写了吟颂重阳节的诗句。
李白(701一约763),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九日》堪称重阳节古诗经典之作: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此诗是李白于公元756年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三四句写饮菊花酒,五六句写庐山登高时的所见所闻,末四句写诗人的饮酒雅兴,流露出寂寞之感。
诗中反映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也表现了诗人虽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却怡情自然的旷达襟怀。
诗中的“落帽”,涉及重阳登高的一个典故。
据《晋书·孟嘉传》记载,孟嘉是东晋权臣桓温部下的参军。
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今安徽当涂东南),他属下的官吏都参加游宴,并且都穿上整齐的军装。
不料一阵风来,竞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自己并不觉察。
桓温便叫孙盛写了一段文章嘲笑他。
孟嘉看到文章后,也写了一段文章回答,而且写得非
常优美,在座的人无不赞叹。
从此,“孟嘉落帽”变成一个著名典故,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纵情诗文娱乐的神态。
李白在诗中引用这一典故和风流韵事,是欲说明即使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屡遭挫折,也还是保持着怡情自然“醉山月”的旷达胸怀。
孟浩然(689_740),襄阳人,盛唐诗人。
一生除40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过一次旅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他的两首有关重阳节的诗句写得洒脱轻灵。
其一《过故人庄》重阳节的诗句: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有名的田园诗,是诗人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友人家做客时所作。
前两句自然朴素,写出了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诗人接着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清淡幽静的山村田园风光。
在这样美丽如画的环境中,宾主I临窗举杯,更显得畅快淋漓。
诗人被乡村生活深深吸引,临行告别朋友之时,相约来年重阳节秋高气爽时再聚赏菊,饮酒话桑麻,何等坦率,何等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