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患者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严严王非顾秀锋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15期
【摘要】目的探究对中风患者失眠症治疗中实施中医针灸治疗效果。

方法选武汉市中医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8月78例中风患者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研究组(39例,常规治疗+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PSQI)及神经缺损情况(NIHSS)。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NIHS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SQI、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中风患者失眠症;中医针灸治疗;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5..02
中风为中医病名,现代泛指脑卒中,发生原因与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相关,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中风发病后,受脑部供血异常影响,患者易存在头痛、头晕等症状,并表现出彻夜难眠、易惊醒等情况,可能会以此影响患者内分泌水平及脑部神经重建,不利于患者神经障碍性
症状恢复[1]。

中医认为,中风后失眠与心神不安、脑部及机体组织失于濡养相关。

针灸为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深神经性刺激重要治疗方式,研究中发现,对中风后失眠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促进患者提升睡眠质量及神经功能重建能力。

为此,本次选78例中风后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探究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武汉市中医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8月78例中风患者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研究组(39例);均经影像学、临床症状确诊为中风后失眠症患者;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9~72岁,平均(51.63±3.54)岁;中风病程2~11个月,平均(5.63±1.24)个月;研究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1~75岁,平均(52.48±4.13)岁;中风病程2~12个月,平均(5.81±1.51)个月;患者均意识状态清晰,且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其他原因诱发失眠症患者;组间患者资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阿普唑仑(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43020578)口服治疗,依据患者实际失眠程度进行药物剂量选择,剂量范围为0.5~0.8 mg,睡前口服,持续治疗4周。

研究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口服用药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取四神聪、三阴交、神门、内关穴作为主穴;心胆虚怯加心俞、丘墟、胆俞穴;心脾亏损加巨阙、足三里、脾俞、心俞穴;心肾不交加太溪、肾俞、心俞穴;胃气不和取下脘、胃俞血;痰热扰心加内庭、丰隆血;肝火扰心加侠溪、行间穴。

患者取端坐位或平卧位,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平补平泄,留针30 min;1次/d,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组间治疗前后睡眠质量,以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表示,评分范围0~21分,分数高表示睡眠质量差;(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以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表示,总分42分,分数高表示神经缺损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以SPSS 24.0软件计算,PSQI、NIHS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男女性别占比等计数资料以(%)表示,x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睡眠质量
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評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可致气血瘀滞,诱发机体失于濡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进而发生“不寐”,并随病症迁延可增加患者出现肝阳上亢、脾胃失和、心胆虚怯等症状,可进一步影响其睡眠质量,出现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低等情况[2]。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患者脑神经受到一定程度损伤,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睡眠质量[3]。

阿普唑仑片为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睡眠药物,但长期治疗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关研究表示,对中风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血液循环状态、改善其睡眠质量[4]。

中医认为,失眠与肝、肾、脾、心等器官功能存在密切联系,故本次研究中主张补心气、安心神针灸治疗方式,以补气养血、改善心神。

现代医学表明,针刺治疗期间可通过穴位刺激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突触重建,以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5]。

本次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NIHSS评分相近,治疗后研究组NIHSS、PSQI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考虑原因与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后,患者器官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突触重建能力增强相关。

综上,予中风后失眠症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神经缺损情况,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阎登富,余建萍,张黎黎,等.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4):1028-1031.
[2] 郑维龙.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9,8(04):34-36.
[3] 果志霞.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02):54-55.
[4] 王学锋,程井军,夏丹,等.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3):95-97.
[5] 王淑平.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3):199-200.
通讯作者:王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