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前密押预测卷(一)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前密押预测卷(一)含解析
一、单选题
1.有“气血生化之源”之称的脏腑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答案:C
解析: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的功能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精微,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布散的作用。

饮食物由胃受纳腐熟,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转输到心肺,布散于全身,从而使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故此题应选C。

2.不能与含蒽醌类的中药合用的有
A、含金属离子的西药
B、菌类制剂
C、具有还原性的西药
D、碱性较强的西药
E、胰岛素及磺脲类降糖西药
答案:D
解析:含蒽醌类的中药,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不宜与碱性西药联用,因蒽醌类的化学成分在碱性溶液中易氧化失效。

故此题应选D。

3.挥发油类成分会逐渐挥发的温度是
A、10℃以上
B、15℃以上
C、20℃以上
D、25℃以上
E、30℃以上
答案:C
解析:大多数挥发油无色或淡黄色。

均具特殊气(多为香气)与辛辣味,一般在室温下可挥发。

故此题应选C。

4.除另有规定外,栓剂的贮藏温度应不超过
A、10℃
B、20℃
C、30℃
D、40℃
E、5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成药剂型与贮藏要求的掌握。

栓剂的基质是可可豆酯或甘油明胶等低熔点的物质,遇热容易软化变形。

当空气中湿度过低时,它又会析出水
分而干化。

因此,除另有规定外,应在30℃以下密闭贮存。

防止因受热、受潮而变形、发霉、变质。

5.瘀血形成之后可致疼痛,其特点为
A、胀痛
B、掣痛
C、隐痛
D、灼痛
E、刺痛
答案:E
解析: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1、疼痛瘀血停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中,致气血运行受阻而不通,不通则痛。

瘀血引起的疼痛以痛如针刺刀割感,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夜间痛甚为特征。

2、出血。

瘀血形成后,可阻滞于经脉中,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而造成出血。

古人有“瘀血不去,出血不止”之说。

瘀血造成的出血,以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为特征。

3、肿块。

外伤肌肤造成的瘀血,多表现为局部青紫肿胀;瘀血在体内积久不散者,则多表现为癥积,按之固定不移。

4、皮肤黏膜青紫。

常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等,为血瘀局部或瘀血阻滞,气血不得流通,局部失养所致。

5、舌脉变化。

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或舌下青筋暴露。

脉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故此题应选E。

6.血热证的临床表现常见
A、局部肿胀刺痛
B、各种出血证
C、颧红
D、心悸
E、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血热证的临床表现。

血热证常见心烦,躁扰发狂,口干不喜饮,身热夜间为甚,舌红绛,脉细数,或见各种出血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

7.阴盛格阳应采用的治法是
A、以寒治热
B、以热治热
C、以热治寒
D、以寒治寒
E、用热远热
答案:B
解析:热因热用又称“以热治热”,是指针对假热的临床表现,用热性药物进行治疗。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假热之象的真寒假热证。

8.养形重在
A、调摄精神
B、保持乐观
C、调神养性
D、养精血保胃气
E、人工免疫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康复的原则。

人之形体依靠先后天滋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中精气充足,脾胃化生水谷充足,才能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正常。

故养形重在养精血保胃气(D)。

ABC选项为养神。

E选项为预防原则。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A、安全
B、有效
C、合理配伍
D、简便
E、经济
答案:C
解析: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概括地讲就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地使用药物,首先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用药有效,其次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要经济和方便地使用药物。

故此题应选C。

10.弱脉的特征是
A、浮细无力而软
B、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C、极细极软,按之欲绝
D、沉细无力而软
E、脉来缓慢,时有中止
答案:D
解析:浮细无力而软的脉象为濡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的脉象为细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的脉象为微脉;弱脉的脉象特征是极软而沉细;脉来缓慢,时有中止的脉象与结脉、代脉有关。

11.最宜辨证为心火亢盛证的表现是
A、高热
B、口渴
C、心烦
D、失眠
E、舌赤烂痛
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心火亢盛证的审证要点。

心火亢盛证常见心烦失眠,面赤口渴,身热,舌赤烂痛,小便短赤,灼痛,大便秘结,甚至发生吐血衄血,或狂躁谵语,神志不清,苔黄,脉数。

其中以心及舌、脉等有关组织出现实火内炽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12.下列属于相侮传变规律的是
A、心病及脾
B、脾病及肝
C、脾病及心
D、脾病及肾
E、肾病及肺
答案:B
解析:脾病及肝,相侮为反克,脾为土,肝为木,木克土,脾病及肝,为土反克木即为相侮。

13.足三阴经走向规律是
A、从手走头
B、从脏走手
C、从足走腹
D、从头走足
E、从腹走足
答案:C
解析: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即手三阴经均起于胸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均起于手指,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均起于头面部,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均起于足趾,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手三阴经。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循环的经脉通路。

故此题应选C。

14.所谓"实"的首选含义是
A、邪气盛实
B、正气旺盛
C、饮食停滞
D、体质壮实
E、阳气偏盛
答案:A
解析:实证是指由邪气过盛所导致的一类证候,所谓"邪气盛则实",因此其病理本质主要是邪气盛实。

15.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的是
A、小肠大肠心包经
B、胆胃三焦经
C、小肠大肠三焦经
D、心胆小肠经
E、大肠三焦胆经
答案:C
解析: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就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的是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总称)。

故答案选C。

16.用不轻不重指力切脉,按到肌肉者叫作
A、浮取
B、总按
C、沉取
D、单按
E、中取
答案:E
解析:浮取指轻用力按在皮肤上;总按指三指平布同时切脉;沉取指重用力按至筋骨;单按指为了有重点地了解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个手指单按;中取(E)指不轻不重,中等度用力按到肌肉。

17.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多属
A、气血亏虚
B、肾精亏损
C、麻疹先兆
D、肾气不足
E、肝胆湿热
答案:C
解析:耳为肾之窍,属少阳经,为宗脉所聚之处。

耳轮干枯焦黑,多是肾精亏耗,精不上荣所致,属危证;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多是麻疹先兆;耳内流脓水,病为脓耳或聤耳,多为肝胆湿热所致。

故此题应选C。

18."六淫"是指
A、六种邪气
B、六气
C、六种毒气
D、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风寒暑湿燥火
答案:D
解析: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

在人体正
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发生疾病。

故答案选D。

19.与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直接相关的是
A、脾的运化功能
B、肾的气化功能
C、气的固摄功能
D、气的推动功能
E、肺的宣发功能
答案:B
解析:肾的气化作用主要有赖于肾阳和肾气。

肾气对参与津液代谢的其他脏腑如肺、脾、肝、三焦等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肾之阳气的蒸腾气化,使水液中清者上升,浊者下降。

清者上升,是指含有营养物质的津液,在肾阳的蒸腾作用下,经三焦水道而上升,复归于肺,布散周身;浊者下降,则指经过代谢后多余的水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注于膀胱而为尿。

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中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故此题应选B。

20.成人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
A、肾阳亏乏
B、命门虚寒
C、肾精亏损
D、肾阴虚衰
E、肾气不固
答案:C
解析:中医理论认为,精生髓,生血。

若精不足,则髓不足。

成人牙龄松动、过早脱落乃牙髓不足的表现,即精亏损的体现。

而肾又藏精,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1.偏阳体质者易于表现为
A、疲劳
B、急躁
C、喜热
D、喜静
E、少动
答案:B
解析:偏阳质偏阳体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

偏阳质者,多见形体偏瘦,但较结实。

其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自制力较差;其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

偏阳质者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快,性欲旺盛。

故此题应选B。

22.半夏厚朴汤治疗郁证,适用的证候是
A、血行郁滞证
B、痰气郁结证
C、气郁化火证
D、肝气郁结证
E、气血两虚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郁证痰气郁结证的方剂选用。

郁证痰气郁结证治宜选用半夏厚朴汤。

23.以五行学说指导诊断,临床见面赤、脉洪,其病位在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答案:A
解析:以五行的属性归类、推演,色赤、脉洪、心脏与五行中的"火"相对应,故本题的答案为A。

脾病当面黄、脉缓,肝病为面青、脉弦,肺病见面白、脉浮,肾病则面黑、脉沉。

24.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
A、冲脉、任脉
B、冲脉、督脉
C、任脉、带脉
D、阴维脉、阳维脉
E、阴跷脉、阳跷脉
答案:A
解析:任脉调节阴经气血,冲为血海,气血通过冲、任二脉的调节,因此,二脉与妇女的月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25.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
A、妇女月经过多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胃溃疡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缺乏维生素B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血红蛋白增高的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等。

妇女月经过多、再生障碍性贫血、胃溃疡、缺乏维生素B12见血红蛋白减少。

26.患者出现月经量多,质稀色淡红,伴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等,最宜诊断为
A、肝血虚
B、肾气不固
C、气血亏虚
D、脾气下陷
E、脾不统血
答案:E
解析: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无力,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是脾气虚的表现,脾气虚不能固摄血液,故出现月经量多,质稀色淡红,该证为脾不统血证。

解题技巧:根据题干“倦怠无力、饮食减少”这一突出症状,从而判断与脏器“脾”有关。

而患者出现“月经量多”。

可推出是因为血液没有固摄,即“脾不统血”。

27.面赤通常主病为
B、热证
C、虚证
D、痛证
E、饮证
答案:B
解析:赤为血色。

热盛而致脉络血液充盈则面色红赤。

故面赤多见于热证。

若满面通红,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的实热证,仅颜部潮红,则多属阴虚而阳亢的虚热证,如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多为戴阳证,是虚阳上越的危重症候。

故此题应选B。

28.阴虚发热证的选用方剂为
A、补中益气汤
B、清骨散
C、血府逐瘀汤
D、丹栀逍遥散
E、失笑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阴虚发热证的临床治疗方剂。

阴虚发热证的选用方剂为清骨散。

29.地高辛与下列哪味药物联用应降低剂量
A、杜仲叶
B、银杏叶
D、枇杷叶
E、枸骨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掌握。

银杏叶与地高辛合用可促进主动脉内皮细胞内Ca2+水平,使地高辛的游离血药浓度明显升高,易造成中毒,因此,临床上两者联合使用时应适当降低地高辛剂量,并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

30.表证的病位在
A、气血
B、骨髓
C、脏腑
D、肌腠
E、筋膜
答案:D
解析:表里辨证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趋向的一种辨证方法。

一般地说,病在皮毛、肌腠,部位浅在者属表证,病在脏腑、血脉、骨髓,部位深在者属里证。

故此题应选D。

31.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喉燥咽痛,口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恶风身热,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应采取的治法是
A、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B、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C、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D、滋阴降火,止咳化痰
E、疏散风寒,宣肺解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咳嗽风热犯肺证的治法。

咳嗽风热犯肺证症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喉燥咽痛,口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恶风身热,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咳嗽风热犯肺证的治法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32.平时易感冒、多汗的儿童,宜选用
A、杜仲
B、广藿香
C、补骨脂
D、黄芪
E、当归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婴幼儿患者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平时易感冒、多汗的儿童,属于气虚,可服用补气固表的黄芪、太子参、白术等。

33.某患者小便失禁2年余,伴腰膝酸软无力、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最宜诊断为
A、肾精不足
B、肾阳虚
C、肾气不固
D、肾不纳气
E、脾肾阳虚
答案:C
解析:腰膝酸软而痛、神疲乏力,舌淡苔白为肾虚常见症状,肾气虚失于固摄,膀胱失约,小便失禁,故证属肾气不固。

34.某患者,"中风"后肢体瘫痪,卧床已年余,臀部生褥疮,不红不痛,气短息弱,食少声低,面色淡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应辨证为
A、阳虚血瘀
B、气虚血瘀
C、气血两虚
D、气阴两虚
E、气滞血瘀
答案:C
解析:患者久病卧床,气血耗伤,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肌肉,故而出现褥疮,且不红不痛,同时气短息弱,食少声低,面色淡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等,均是气血两虚的表现。

35.不属于反治法的是
A、以热治热
B、以补开塞
C、以寒治寒
D、以热治寒
E、以通治通
答案:D
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正治与反治的运用。

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如以热治热、以补开塞、以寒治寒、以通治通。

以热治寒为正治法。

36.虚脉的形象是
A、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B、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C、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D、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E、浮而细软,应指无力
答案:A
解析:虚脉的形象是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沉细而软,应指无力是弱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是微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是细脉;浮而细软,应指无力是濡脉。

37."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
E、肾阳虚而心火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治法。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38.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水痘
B、麻疹
C、风寒犯肺
D、头痛
E、恶寒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症"、"证"、"病"含义的理解。

水痘、麻疹属于病名,头痛、恶寒是具体的症状。

39.手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
A、从脏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头走足
D、从足走腹
E、从头走手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掌握。

从脏走手是手三阴经;从手走头是手三阳经;从头走足是足三阳经;从足走腹是足三阴经。

40.肾精不足证在成人以早衰和生殖功能减退为辨证要点,在小儿其辨证要点则是
A、脾失健运
B、遗尿
C、生长发育迟缓
D、形寒肢冷
E、舌色淡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肾精不足证的辨证要点。

从本题的题干“小儿”,则可推导出“生长发育迟缓”最符合本题题意。

肾精不足证在小儿主要以生长发育迟缓为辨证要点,如小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动作迟钝、囟门迟闭、骨骼痿软等。

多选题
1.患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痛风
C、不稳定型心绞痛
D、慢性白血病
E、急性心肌炎
答案:ACE
解析:ACE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升高可见于: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②出现微小心肌损伤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③急性心肌炎患者。

2.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为
A、精气神渐衰
B、脏腑功能减退
C、气血郁滞
D、代谢缓慢
E、阴阳失调
答案:ABCDE
解析:老年人由于内脏功能活动的生理性衰退,体质常表现为精气神渐衰、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减退、代谢缓慢、气血郁滞等特点。

3.遗传因素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是
A、病理因素
B、机体因素
C、年龄因素
D、个体差异
E、种族差异
答案:DE
解析:本题考查对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机体因素的掌握。

机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特殊人群、性别)、遗传因素(个体差异、种族不同)、病理因素。

4.面色发青主
A、寒证
B、痛证
C、水饮
D、瘀血证
E、惊风
答案:ABDE
解析:ABDE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

5.胃气上逆可见到
A、呕吐
B、咳嗽
C、哮喘
D、呃逆
E、嗳气
答案:ADE
解析:主要在于考查各相关病证的病机。

呕吐、呃逆、嗳气皆由胃气上逆所致,而咳嗽、哮喘是因肺气上逆所致。

6.酒制而密闭贮藏的中药饮片有
A、大黄
B、当归
C、常山
D、甘草
E、杜仲
答案:ABC
解析:加酒炮制的当归、常山、大黄等饮片,加醋炮制的芫花、大戟、香附、甘遂等饮片,均应贮于密闭容器中,置阴凉处贮存。

故此题应选ABC。

7.脾的生理功能包括
A、主生殖
B、主运化
C、推动血行
D、主升清
E、统摄血液
答案:BDE
解析:本题目的在于考核对五脏生理功能的掌握。

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主管生殖乃肾之功能,推动血行乃心之功能。

8.多放于斗谱较下层的是
A、龙骨、牡蛎
B、磁石、赭石
C、石膏、石决明
D、艾炭、大黄炭
E、黄柏炭、蒲黄炭
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对饮片斗谱安排的掌握情况。

按饮片的质地轻重排序。

质地沉重的矿石、化石、贝壳类药物和易于造成污染的药物(如炭药),多放在斗架的较下层。

如龙骨、牡蛎;磁石、赭石;石膏、石决明;艾炭、大黄炭;黄柏炭、蒲黄炭等。

9.易生虫的中药饮片有
A、党参
B、泽泻
C、莲子
D、芡实
答案:ABCDE
解析:温度在18℃~35℃,药材含水量达13%以上及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最利于常见害虫的繁殖生长。

尤其是蕲蛇、泽泻、党参、芡实、贝母、莲子等含蛋白质、淀粉、油脂、糖类较多的饮片,易被虫蛀蚀心。

故此题应选ABCDE。

10.循行于腹面的经脉有
A、足阳明经
B、足少阴经
C、足太阴经
D、任脉
E、足厥阴经
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对奇经八脉循行路线的掌握。

任脉起于胞中,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

手三阴经均从腑下走出。

足三阳经为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

足三阴经均行腹面。

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故答案为ABCDE。

不定项选择(总共70题)
1.A.脾胃
A、心
B、肝
C、肺
E、可以直接调节和影响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是
答案:D
解析:脾胃同为“后天之本”,共主受纳,运化,是人体清气的发源地。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

故此题应选A。

2.A.高热烦渴,汗出蒸蒸
A、睡则汗出,醒后汗止
B、经常汗出,活动更甚
C、先全身战栗,继之汗出
D、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E、战汗是指
答案:D
解析: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为自汗,故选C。

3.A.食前服
A、早晨空腹服
B、食药交替服
C、与食混服
D、食间服
E、按蒙医传统服药的“服药十则”,以下药物分别在何时服用:上行“赫依”(理气)药
答案:E
解析:蒙医传统用药的“服药十则”是:治疗寒证及驱虫药,早晨空腹服;补养或下清“赫依”(通便、通经)药,食前服;上行“赫依”(理气)药,食间服;司命“赫依”(镇静)药,食药交替服;平喘、祛痰或催吐药,不定期服;止逆药,与食混服;止噎或开胃药,夹食服(饭前饭后各一半);治“巴达干”病或毒剧麻药及催眠药,睡前服。

4.张某,女,49岁。

近1个月来,患者自觉午后至夜有发热,发有定时,睡时汗出,醒后即止,兼有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该患者的发热为
A、壮热
B、潮热
C、身热不扬
D、日晡潮热
E、高热
答案:B
解析:发热如潮有定时、按时而发或按时而热更甚的(一般多在下午),即为潮热。

5.A.精
A、液
B、血
C、津
D、气
E、小肠所主的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肠和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二是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将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三是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使无用的水液渗入于膀胱,故又称“小肠主液”。

6.A.9~15g
A、1.5~3g
B、2~5g
C、9~18g
D、3~6g
E、臭灵丹草的用量
答案:A
解析:9~15g。

脾胃虚寒者慎用。

故此题应选A。

7.A.片剂
A、软膏
B、胶囊剂
C、胶剂
D、煎膏剂
E、含淀粉等赋形剂的是
答案:A
解析:片剂含淀粉等赋形剂。

8.A.山药
A、炙甘草
B、菟丝子
C、蛇床子
D、血余炭
E、与干漆炭不能放于同一斗谱的是
答案:E
解析:属于配伍禁忌的药物,不能装于一斗或上下药斗中。

如甘草与京大戟、甘遂、芫花;藜芦与丹参、南沙参、玄参、苦参、白芍、赤芍、细辛;乌头类(附子、川乌及草乌)与半夏的各种炮制品、瓜蒌(瓜蒌皮、瓜蒌子、瓜蒌仁及天花粉);丁香(包括母丁香)与郁金(黄郁金、黑郁金);芒硝(包括玄明粉)与荆三棱;肉桂(官桂)与石脂(赤石脂)均不宜放在一起。

故此题应选A。

9.与气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肺脾肾三焦
B、心脾肝肾
C、心肺肝脾
D、脾肺肝胃
E、心肺脾肾
答案:E
解析:心肺脾肾:与气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

肺主呼气(出)、肾主纳气(入),心火下降、肾水升腾,以及脾主升清等心肺肝脾:与血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

血液的正常运行虽与心、肺、肝、脾的功能均有关系。

肺脾肾三焦: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为密切。

肺的宣发和肃降、脾的转输、肾的蒸腾气化和以三焦为通道等。

10.A.钩藤散
A、小青龙汤
B、木防己汤
C、真武汤
D、苓桂甘枣汤
E、与强心药地高辛等联用,可以提高疗效和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自觉症状的是
答案:C
解析:木防己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四逆汤等与强心药地高辛等联用,可以提高疗效和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自觉症状。

故此题选C。

11.用氢化可的松抗炎抗变态反应宜联用查看材料
A、枳实
B、甘草
C、延胡索
D、洋金花
E、闹羊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西药联用的例举的掌握情况。

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时同用,有协同作用。

因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从而使疗效增强。

12.热毒蕴结型疖宜选用的内服方是
A、防风通圣丸
B、牛黄醒消丸
C、连翘败毒丸
D、黄连上清丸
E、清肺抑火丸
答案:C
解析:连翘败毒丸,药味众多,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

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故此题应选C。

13.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是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平衡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答案:B
解析:阴阳互根,即是阴阳双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热与寒分属阴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

阴和阳互根互用的关系,为阴与阳之间的相互转化提供了条件。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14.A.热结胃肠便秘
A、气虚便秘
B、津亏血燥便秘
C、阳虚寒凝便秘
D、肝脾气郁便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