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新品种太红嘎拉选育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新品种太红嘎拉选育研究
苹果新品种太红嘎拉选育研究
1 选育经过
莱州市小草沟园艺场1999年4月通过中国种子进出口公司从美国加州批量整株引进砧木为MM111,品种为太平洋嘎拉的苹果苗木,定植在无病毒母本园内。

2002年结果后,我们发现引进苗木所结果实有全红型(浓红型)和条红型两种类型,连续观察两年都是如此。

于是,2003年确定全面系统地对其进行观察研究。

通过观察发现:全红型果实全面着鲜艳的浓红色,带不明显的暗条,外覆一层玫瑰红霞色,色泽艳丽,着色早而迅速,可早上市10d左右;条红型果实呈明显断续的细条红(红条很窄),着色较慢。

经比较认定:试验编号为X1P117的全红型要明显地优于试验编号为X1P118的条红型,故将其确定为优系继续进行试验观察。

2004年开始在相同的砧木上(在树龄为5年生,自根砧为M7,品种为魁红)高接皇家嘎拉、太平洋嘎拉全红、烟嘎1号,进行植物学特征、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果实性状等方面的比较观察。

同时繁殖不同砧木类型苗木(乔砧普通苗木,M26、M9、MM106矮化中间砧和自根砧苗木)进行小区试栽。

2004年与2005年先后在莱州市的金城镇、沙河镇、虎头崖镇、程郭镇、朱桥镇、城港路街道办事处、三山岛街道办事处及招远市蚕庄镇隋家村建立
总面积为6.3hm2的试验观察园15处。

2006年以后进一步扩大本省试栽面积,同时也在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北京、辽宁等省(市)苹果主产区进行区试。

经过多年对该品种的观察研究,认为X1P117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系,并于2009年8月6日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暂定名太红嘎拉。

2 主要性状
2.1 植物学特征
太红嘎拉树势中庸,树姿开张。

多年生枝深褐色,1年生枝红褐色。

枝条较粗壮,硬脆。

花芽圆锥形,较大,有绒毛。

叶芽三角形,较小,贴伏着生。

皮目密,明显,褐色,圆形或椭圆形。

叶绿色,有光泽,叶片中大,中厚,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较圆;复锯齿,中深;叶背有灰白色绒毛;叶柄中长。

每花序有5朵花,花冠中大,粉红色。

2.2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长圆锥形,高桩,果形指数0.9以上,果个大小整齐一致,70cm以上的果占80%以上,平均单果重200g左右。

果实底色黄绿,套袋果为绿白色,着鲜艳的浓红色,全红,阳面被玫瑰红色霞,有不明显断续的暗红色条纹。

树冠下部和内膛苹果也能较好着色,并且梗洼、萼洼也能着色,全红果率高。

果肉淡黄色,肉质硬脆,果实去皮硬度8.79kg/cm2,酸甜适口,汁多味浓,口感好。

可溶性固形物13.9%。

果皮厚,有蜡质,果点明显。

果实耐贮运,适当晚采也不发绵,货架期长。

2.3 物候期
在当地太红嘎拉3月中下旬萌芽,4月下旬盛花,花期1周左右。

7月下旬开始着色,开始着色期比烟嘎1号早半月左右,比皇家嘎拉早1周左右。

7月上中旬果实开始膨大,8月上旬可采收,8月中旬成熟,果实生育期为95~105d。

11月下旬落叶。

2.4 生长结果习性
太红嘎拉幼树生长旺盛,树冠扩展快。

开始结果早,长、中、短果枝和腋花芽均可结果,盛果期树以中短枝结果为主。

花量大,花序坐果率高。

成花易,结果早,果台枝连续结果能力强,无大小年和采前落果现象,极丰产。

果柄长,果实多呈下垂状态,果台上着生的叶片上翘不贴果(图1)。

这个习性使果肩也容易上色,可减少摘叶用工。

在管理较好的情况下,3年生树即可丰产,667m2产量可达5000kg。

2.5 适应性与抗性
太红嘎拉在山东省苹果主产区的丘陵山地、平原栽培均表现生长结果良好,品质优良。

在全国各苹果主产区也表现果实着色良好,生长结果正常,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

太红嘎拉抗裂果明显好于皇家嘎拉,果实轮纹病和炭疽病的发生也较轻。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高标准建园
新建果园提倡高畦栽培,畦宽2m、高20~30cm,结合高畦的建立对土壤进行改良,每667m2施用2000~3000kg有机肥并深翻,
或每667m2地施用3000kg的农作物秸秆或杂草,并配合施用120~140kg速效氮肥,掺土拌匀,浇足水。

提倡台畦双沟+生草覆盖土壤管理模式。

台畦双沟即以树行为中心,距树行1m左右起垄成台畦,形成约2m宽的树盘,高于行间地面20~30cm。

同时,在台畦中间沿树行打一畦背,则形成台
畦双沟的模式。

这样既能增加树盘土壤熟土的厚度,又能达到雨季及时排涝,干旱时实行沟灌节水。

生草覆盖是在行间生草,畦上进行覆盖,以创造良好稳定的根际环境,防止根系温湿度变幅过大。

栽植密度,乔砧普通苗木定植行株距一般为(3.5~4.0)m(4~5)m,每667m2栽植30~54株。

矮化砧苗木定植株行距一般为(2.0~2.5)m(3~4)m,每667m2栽67~110株。

可与富士系、元帅系品种互作授粉树。

对于自根砧和普通的乔砧苗木,其栽植深度与苗圃的深度一致即可;对于M系中间砧矮化苗木在栽植时,埋土到中间砧约2/3处,于封冻在树行上打一畦背,把矮化砧部分用
土盖上。

这样既避免栽得过深影响生长,又能防止冻害。

注意选优质大苗,栽前用清水浸泡苗木并按大小进行分级定植。

3.2 整形修剪
栽后保留所有的饱满芽剪截定干,定干后一律从剪口下第3芽起每隔3个芽刻1个芽,一直刻到距嫁接口60cm处,刻芽的程度
从上到下依次加重。

树形选用自由纺锤形。

定于后当新梢长到20~30cm时,延长新梢甩放不动,对竞争性侧生新梢留2~3片
大叶重短截;秋季拿枝将角度开到80°~85°;冬剪在延长枝甩放的同时对竞争性同龄侧生枝留2~3个芽进行极重短截。

翌春对于延长枝进行每隔3个芽刻1个芽刺激出枝,对于侧生枝尽量多刻,促发短枝以求花。

无论是中央领导干还是侧生枝,当新梢长到20~30cm时,均应甩放延长新梢,控制同龄侧生新梢留2~3片大叶重短截。

如此把甩放延长枝(梢)和控制同龄侧生竞争性中长枝(梢)作为修剪的基本方法,培养纺锤形树体结构和一根棒状态的结果枝组。

由于要达到优质丰产,在修剪上必须注意复壮和维持中庸偏旺的生长势,保持生长和结果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