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溢出效应的互补品企业间广告决策模型研究
溢出效应计量经济学

溢出效应计量经济学引言:溢出效应是指某个经济活动的直接影响之外,还对其他相关经济主体产生的间接影响。
在经济学中,溢出效应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计量经济学。
本文将以溢出效应计量经济学为主题,探讨其定义、测量方法、实证研究以及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一、溢出效应的定义和分类溢出效应是指一项经济活动的影响超出了直接参与主体的范围,对其他相关主体产生的间接影响。
根据溢出效应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正向溢出效应和负向溢出效应。
正向溢出效应是指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相关主体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而负向溢出效应则是指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相关主体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带来的环境溢出效应。
二、溢出效应的计量方法为了研究溢出效应的影响,计量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的计量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回归分析的计量方法。
通过构建适当的经济模型和选择合适的变量,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来测量溢出效应的大小和方向。
此外,还可以利用自然实验、随机试验等方法来测量溢出效应。
三、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溢出效应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例如教育、创新、环境等。
在教育领域,研究者通过测量教育投资对周边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影响,来研究教育溢出效应。
在创新领域,研究者通过测量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研究技术溢出效应。
在环境领域,研究者通过测量环境政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来研究环境溢出效应。
这些实证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溢出效应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溢出效应的研究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测量溢出效应,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评估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从而制定更合理和有效的政策。
例如,在教育领域,政府可以根据教育溢出效应的研究结果,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
在环境领域,政府可以通过测量环境溢出效应,制定环境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
结论:溢出效应是经济活动产生的直接影响之外的间接影响。
计量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来测量溢出效应的大小和方向。
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技术溢出的滞后效应研究_基于行业专利产出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
尽管国内外分析与讨论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的 文献较多, 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从行业层面或者地区 层面进行的分析 , 而技术溢出的效果相对于技术的 产生是一种非及时的反应 , 即技术溢出具有一定的 滞后性 , 这是因为一项新的专利技术从投入市场到 获得收益必然需要一定的周期 , 而与之相伴的技术 溢出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并且这种溢出效应会在 不同的时间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 应当在一 定的时间周期内考察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 变化问题, 即技术溢出的滞后效应问题, 这样才能更 加完整的刻画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 技术溢出的效 果 , 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2 模型选择和数据说明 本文将利用我国行业层面的数据 , 通过面板数 据 ( Panel Data)回归分析方法, 观察跨国公司专利申 请在滞后 0- 4年内对我国各行业专利产出的影响。 由于我们的研究基于面板数据 , 因而模型的估计和 检验有许多不同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特征。 P ane l Data回归方法的应用 , 具有许多优点。首先 , 它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点 , 这样就增加了自由度并 减少了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性 , 从而改进了参数估 计的有效性 ; 其次 , P ane l Data 模型提供了多层面分 析问题的综合视角
。
第 2期
张传杰 乔永忠 : 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技术溢出的滞后效应研究
217
部数据均来自各期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 3 计量结果及解释 3 . 1 计量结果 选择滞后期数 为 4 年 , 采用 ev iew s6 . 1 对模型 ( 3) 和 ( 4) 进行回归分析 , 结果如表 1 所示。由于所 有回归都通过显著水平为 1 % 的 H ausm an 检验 , 因 此给出的都是随机效应的结果。从模型 ( 3) 的回归 结果看 , 跨国公司滞后 0- 4 年的专利申请量 P f 对 我国企业的专利产出 Ph it 的弹性系数除了滞后第 0 年以外 , 其余 1至 4 年均为负值, 其中滞后 2 、 3 、 4年 的弹性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 , 跨国 公司在我国申请专利的当年 , 对我国企业的专利产 出起到了正向的溢出作用 , 而此后 2 、 3 、 4 年均起到 了负向的溢出作用。 从模型 ( 3) 的回归结果看, 跨国公司滞后 0- 4 年的发明专利申请 IP f 对我国企业的发明专利产出 IP h it 的弹性系数在滞后 0 、 2 、 4 年为正值, 其余均为 负值, 说明跨国公司的发明专利申请在滞后 0 、 2 、 4 年对我国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起到了正向的溢出效 应 , 而在滞后 1 、 3 年其溢出效应为负向。
溢出效应计量经济学

溢出效应计量经济学一、引言溢出效应是指某个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人或者其他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溢出效应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关注,因为它对政府干预、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效应,经济学家将其纳入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中。
二、溢出效应的类型溢出效应可以分为正面溢出效应和负面溢出效应。
正面溢出效应指的是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经济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技术创新、教育投资等。
负面溢出效应则是指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经济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
不同类型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计量溢出效应的方法为了准确地评估溢出效应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家开展了大量的计量研究。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计量方法:1. 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通过利用自然产生的随机事件来估计溢出效应。
例如,可以利用某个地区资源的突然枯竭,来评估该资源对当地经济的溢出效应。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人为干预,结果更能代表真实情况。
2. 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是通过对多个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来估计溢出效应的影响。
该模型可以控制地区的固定效应,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溢出效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地区间的溢出效应,例如不同地区之间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3. 差分法差分法是通过对同一地区或同一经济体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比较,来估计溢出效应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时间的固定效应,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溢出效应。
差分法适用于研究时间序列上的溢出效应,例如政策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
四、溢出效应的影响溢出效应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正面溢出效应的存在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例如,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可能会带动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整体生产力。
其次,负面溢出效应的存在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减少和控制。
例如,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政策。
溢出效应经济学概念

溢出效应经济学概念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溢出效应”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
它就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所激起的层层涟漪,影响着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那么,究竟什么是溢出效应呢?简单来说,溢出效应指的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了未被计入市场交易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比如说,一家科技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成功开发出了一项新的技术。
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该公司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还可能被其他公司学习和模仿,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溢出效应。
再比如,一个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对周边的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损害。
但这种损害并没有在工厂的生产成本中得到体现,这就是一种消极的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
在产业层面,一个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对相关产业产生溢出效应。
以汽车产业为例,汽车产业的繁荣不仅带动了钢铁、橡胶、玻璃等上游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销售、维修、金融等下游产业的壮大。
同时,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也可能会被应用到其他交通工具的制造中,产生技术溢出。
在区域层面,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能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溢出效应。
比如,某个城市建立了一个大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
随着产业园区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也会得到改善,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国际层面,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技术创新等也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
例如,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美国自身的经济增长,也使得全球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溢出效应的产生机制是多种多样的。
技术传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
当一项新技术出现时,通过人员流动、技术交流、专利许可等途径,技术会逐渐扩散到其他企业和地区。
知识溢出也是常见的一种机制。
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很难被完全限制在特定的主体内,会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传播和扩散。
然而,要准确衡量溢出效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研究

利用溢出效应塑造品牌形象
总结词
溢出效应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企业可以利用溢出效应传递品牌价 值观、品质和特色,提升目标受众对品牌的 信任和忠诚度。
详细描述
在品牌广告中,企业可以通过对溢出效应的 合理运用,将品牌形象与特定的社会文化、 价值观或生活理念相联系,使目标受众对品 牌产生共鸣和认同感。例如,借助公益活动 或企业文化展示等方式,将品牌形象与积极 的社会责任或文化传承相联系,提升品牌的
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 实证研究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研究假设
强势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存在,且对市场表现有积极影响。
模型构建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广告竞争强度、品牌强度、市场表现为自变量,以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为因变量, 探讨广告竞争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来源
收集某行业50家企业的年度广告投入、 品牌强度、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数据。
负向溢出效应
相反,当一个品牌在广告中表现不佳时,消费者对其他品牌的评价也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产生负面 的溢出效应。
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测量方法
01
通过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可 以定量地测量品牌广告竞争的 溢出效应。
02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消费者调 查、销售数据分析、品牌声誉 评估等。
03
通过这些测量方法,可以评估 不同品牌广告对其他品牌的溢 出效应,从而为品牌的广告策 略提供指导。
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理论 基础
品牌广告竞争的溢出效应定义
溢出效应是指某一品牌广告的投放 会对其他品牌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 响,这种影响在广告市场中普遍存 在。
VS
溢出效应的产生源于消费者在多个 品牌之间的认知、比较和选择过程 ,以及品牌之间的竞争关系。
创新溢出效应方法研究报告

创新溢出效应方法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创新活动并非孤立存在,其产生的知识与技术会通过各种渠道溢出到其他企业或产业,产生所谓的“创新溢出效应”。
这一现象已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创新溢出效应的内在规律,提出一种创新溢出效应评估方法,以期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创新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背景:一方面,创新溢出效应在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对创新溢出效应的评估方法尚不统一,缺乏系统性。
本研究假设创新溢出效应与创新能力、产业特征、区域经济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目的在于:1)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创新溢出效应评估指标体系;2)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行业、区域和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评估方法;3)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的制造业领域,重点考察高新技术产业。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一致性,研究时间跨度设定为2010年至2019年。
本报告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创新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2)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提出评估方法;3)实证分析,验证评估方法的有效性;4)结论与建议,提出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本报告旨在为创新溢出效应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以期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二、文献综述创新溢出效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广泛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成果。
早期研究主要基于知识溢出理论,将创新溢出效应视为技术扩散的一种形式。
Arrow(1962)提出的知识溢出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知识外部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后续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创新溢出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
跨国公司论文溢出效应论文: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过程中的知识溢出路径分析

跨国公司论文溢出效应论文: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过程中的知识溢出路径分析摘要:为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各地政府将吸引外资的重点放在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本土化上。
本研究从知识的特点出发,在国内外有关知识溢出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过程中的知识溢出路径,并对其机理进行了阐述,试图为我国企业有效利用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过程中的知识溢出效应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溢出效应;知识溢出路径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但仍存在核心技术缺乏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自主创新存在比较明显的“双缺口”,即“研发投入缺口”和“创新知识缺口”,其中“研发投入缺口”表现为:虽然2009年我国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已达1.62%,高技术产业的r&d强度达到1.09%,但发达国家分别都在2%和10%以上;“创新知识缺口”表现为:我国企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30%以下。
一方面表明本地企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企业与科研机构的r&d实力不足和自主创新水平较低。
为了弥补自主创新的这两个“缺口”,尤其是弥补创新所需的“知识缺口”,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将引进外资的重点放到了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或加大研发投入方面上。
截至2009年,外商在我国设立的r&d机构已超过1000家,外资企业的研发投入约占我国全部企业研发投入的30%。
但是,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动因与我国加大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动机之间存在差距:对跨国公司而言,其r&d本土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当地市场的需求而对已有技术的改进,从而通过利用我国的人才和其他资源来降低其研发成本和分散经营风险;对我国政府和企业而言,推动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主要动机是欲通过其知识溢出效应来提高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
基于广告溢出效应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的复杂动力学分析

基于广告溢出效应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的复杂动力学分析基于广告溢出效应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的复杂动力学分析摘要:本文基于广告溢出效应,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博弈模型,考察了市场中多个竞争者的竞争行为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分析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得出了一系列有关市场稳定性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广告溢出效应,两阶段博弈模型,动力学分析,市场稳定性,政策建议一、引言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常态化存在的,特别是在现代广告行业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激烈。
在这种情景下,每个企业的广告投入对其自身的市场份额有直接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对其他竞争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即所谓的广告溢出效应。
那么,广告溢出效应对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何种影响,以及竞争者的策略选择如何影响市场的动力学演化,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广告溢出效应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复杂动力学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得出有关市场稳定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模型的建立在我们的模型中,我们假设有两个竞争者A和B,他们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
我们将整个竞争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广告决策阶段,每个竞争者会根据自身利益和市场反应情况做出广告投入决策;第二阶段是市场份额决策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广告投入情况和市场反应,竞争者将调整自己的市场份额。
具体而言,在第一阶段,竞争者A和B分别面临着决定广告投入的问题。
我们假设每个竞争者的利润函数与广告投入呈正相关,即越投入广告,其利润越高。
同时,我们引入广告溢出效应,即竞争者A的广告投入会对竞争者B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反之亦然。
这里我们假设广告溢出效应是双向的,即A的广告投入对B的市场份额有影响,B的广告投入对A的市场份额也有影响。
在第二阶段,竞争者A和B根据第一阶段的广告投入情况和市场反应,调整自己的市场份额。
我们假设竞争者越拥有市场份额,其利润越高;同时,我们也考虑到竞争者的成本和市场容量的限制,以保证模型的合理性。
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一、溢出效应概述在经济学中,溢出效应是指某一行业、地区或国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作用于其他行业、地区或国家而产生的间接效应。
溢出效应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经济溢出等多种途径实现。
在研究溢出效应时,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创造性地开展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经济现象。
二、理论模型的建立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基于一些假设如技术交流、劳动力清晰流动等。
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建模分析,可以得出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
其中,两个代表性的模型是成本减少模型和回归模型。
成本减少模型认为,当某一行业或地区产生的成本减少时,会对其他行业或地区产生溢出效应。
例如,某个地区的新建公路,可以降低该地区的运输成本,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开发和贸易,从而使得其他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一定的改善。
回归模型则是基于数据分析,通过拟合数据来研究与溢出效应有关的经济现象。
例如,对于一个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由于该行业的溢出效应将会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会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反过来影响该行业的生产效率,这种联合反应关系就可以通过回归模型进行研究。
三、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在研究和分析溢出效应时,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而且,通过实证研究,经济学家可以总结出一些成果,如跨国公司对技术和人力的转移、政策选择的重要性等。
以中国开发区中的技术溢出效应为例,《经济学》杂志发表的文章指出:“改革开放后,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经济特区在中国地方发展中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当地地区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溢出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的推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为其他国家效应的一种,美国数据公司McKinsey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华为的美国订单能够创造20万至4万个工作岗位。
考虑溢出效应的互补品企业合作促销行为研究

业 采 取 促 销 时 不但 给本 企 业 带 来 销 量 的增 加 , 同时 使 其互 补 品企 业 的 产 品销 量 增 加 。 部 分 企 业 为 了降 低 促 销 费 用 及 风 险 , 选择 “ 便 车 ” 方 式 , 用 溢 出 效 应 从 其 互 补 品 企 业 会 搭 的 利 的促 销 中获 得促 销成 果 , 在 某种 程度 上 抑 制 了企 业 促 销 投 这 入 的积 极 性 , 而 对 企 业 长 期 利 益 造 成 影 响 , 其 当 溢 出 效 从 尤 应 比较 大 时 更 为 明 显 。 因此 , 虑互 补 品 企 业 促 销 存 在 的 溢 考 出效 应 , 究 互 补 品 企 业 的 水 平合 作 促 销 对 企 业 有 效 地增 加 研
管
Vo . 4, No 4 12 .
理
3 - -
程
学
报
21 0 0年 பைடு நூலகம் 4期
Ju n l f n u ta E gn ei / n ie r gMa a e e t o ra o d s i n ier g E gn e n n g m n I rl n i
考 虑 溢 出效 应 的 互 补 品企 业 合 作 促 销 行 为 研 究
在 仑 业 的 营 销 策 略 中 , 告 和促 销 是 企 业 占领 市 场 的法 广 宝 。然 而 , 由于 产 品 同 质 化 和 市 场 容 量 的 饱 和 , 幅 增 长 的 大
研 究 大 多 是从 概 念 框 架 的角 度 探 讨 企 业 水 平 合作 促 销 现 象 , 缺 乏 对 企 业 水平 合 作 促 销 问题 的定 量 分 析 。 由于 互 补 品存 在 互 补 性 需 求 关 系 , 补 品 企 业 可 以通 过 互
R&D活动的溢出效应、吸收能力与补贴政策

The Sp l v r o il e f R& D tv te , s r i e Ca a iy a ub i y Po iy o Ac i ii s Ab o ptv p ct nd S sd lc
Z HEN Xu—to L U Ja G a , I in—pn ig
结论显示 了: 一方面吸收 能力的提 高不但 带来更低的产 出成本 , 还降低 了有效的溢 出水平 , 另一方 面补贴 力度 不
仅与 R D活动的溢 出水平正相关 , & 更与吸收能力正相关 , 这一结论显 示 了与补贴 溢 出水平带 来的损失相 比 , 对
吸收能 力进行补贴更能提 高补贴政策的激励功效 , 而公共研发政 策有 必要加 大针对吸收 能力较 强的企业的优 从
Ab t a t T i a e ic s b u h eain h p o p l v r a d a s r t e c p ct n u sd o iy n h s r c : h sp p r d s u s a o t t e rl t s i f s i o e n b op i a a i a d s b i y p l ,a d t e o l v y c
一
、
引言
和吸收性 , 一方面 R D活动的溢 出会导致私人企 & 业从事 R D活动的动力不足 , & 另一方面吸收能力
现 有 的 大 量 文 献 证 实 了 R D 活 动 的溢 出导 &
致其私人收益小 于它的社会 收益 , 这一事实表 明
则是私人企业从事 R D活动所带来的副产品 , & 它
会额外增加企业 R D活动的收益 , & 在这两个正反
ef c f i h a e e c u a i g te R f t c r n o r gn h &D a t i e ,o rc n l so h w :o h n a d,t e i r v me t fa s r — e o wh c i t s u o c u in s o vi nteo eh n h mp o e n b op o
什么是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应对策略

什么是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应对策略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那么你对溢出效应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溢出效应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溢出效应的简介1、事物一个方面的发展带动了该事物其它方面的发展。
2、一国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对别国的影响。
3、溢出效应,有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
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
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
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的理论背景1、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2、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
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
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在罗默模型中总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及创意技术的存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3、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指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
基于知识溢出效应的供应链企业利益协调研究

基于知识溢出效应的供应链企业利益协调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利益如何协调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
如何有效地确保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考虑到个别企业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供应链企业的整体利益,是摆在供应链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知识溢出效应,通过探讨其在供应链企业利益协调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描绘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模型,以期为实现供应链企业利益的最优化而努力。
知识溢出效应,又称知识溢出或知识溢出现象,是发生在知识密集的组织和企业之间的一种效应,即“获取知识的组织或企业可以将这些知识传播给其他受益组织或企业,从而实现经济效率的提高”(艾登,1999)。
知识溢出可以提高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对实现供应链企业间利益协调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知识溢出可以提高供应链企业在利益协调过程中的灵活性。
因为知识溢出可以促使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技术、信息、经验以及其他知识溢出,可以给每个企业提供有用信息,使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提升供应链竞争力,这是提高供应链利益最根本的关键。
此外,知识溢出还可以促进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
供应链企业间的利益协调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当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了,各自的利益会得到更充分的保护,这样企业之间更易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就更容易达成利益协调。
再者,知识溢出可以提升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效率。
知识溢出可以帮助供应链企业间更快地达成协议,促使供应链企业实现更高效的合作,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有利于缩短制造时间和让广大消费者获得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
最后,知识溢出可以帮助供应链企业降低知识收购成本。
知识溢出只能在供应链企业间进行,无需进行昂贵的知识购买,只要供应链企业间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就可以获得相应知识,从而降低供应链企业的开支,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知识溢出在供应链企业利益协调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供应链企业的灵活性、促进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提高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效率,还可以为供应链企业节约知识收购成本。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与产权激励功能探讨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与产权激励功能探讨一、标题: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突显。
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而且还具有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是指技术创新对其他产业或经济领域的生产活动产生的间接激励效应。
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不仅可以扩大技术创新的效益,而且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
在实现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转移、技术交流和合作,让技术创新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实现更好的利益最大化。
二、标题:技术创新对产权激励的影响技术创新对产权激励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制度是保障企业权益和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和更高的利润。
并且,技术创新也成为企业向市场提供更好、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创新的成本也不能被忽视,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这需要保障和激励有效的产权制度。
因此,技术创新和产权激励需要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三、标题: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知识产权制度是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和创造的创新成果进行保护和激励的制度。
这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益,促进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知识产权保护还可以扩大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鼓励技术转移和共享,促进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调和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产权保护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壁垒,需要与技术转移和共享相结合,提高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的共识,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成果共享的平衡。
四、标题:技术创新的跨国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广泛应用,跨国合作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趋势。
跨国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
企业年度报告的价值溢出效应研究

企业年度报告的价值溢出效应研究一、引言企业年度报告是公司每年向股东、投资者和其他相关方公开披露财务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外,企业年度报告还具有较为广泛的价值溢出效应。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企业年度报告的价值溢出效应。
二、提供信息的效应企业年度报告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投资者提供信息。
在这一部分中,报告详细披露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前景预测等关键信息,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和价值。
这种信息披露效应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并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三、增强公司的透明度企业年度报告通过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增强了公司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评估公司治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透明度的公司更能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公司中。
此外,透明度还能提高公司的业务伙伴信任度,并对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四、推动公司内部控制优化企业年度报告要求公司在披露财务信息的同时,提供关于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信息。
这一要求促使公司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为公司提供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
五、促进公司治理的改善企业年度报告要求公司披露董事会的组成情况、薪酬政策、股权激励等信息。
这有助于监督和评估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公司治理的改善。
通过披露这些信息,公司被迫向外界展示其决策过程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从而减少了董事会和高管人员的操纵空间,提高了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六、促进公司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企业年度报告还要求公司披露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相关的信息。
这种披露能够提高公司的社会形象,体现出企业的公民责任感。
同时,对于那些重视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来说,这种信息披露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合作机会。
七、结论企业年度报告不仅仅是公司履行法律法规要求的一种方式,更是具有重要价值溢出效应的信息披露工具。
它可以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增强公司的透明度和治理质量,促进公司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
对存在广告溢出效应出口企业进行补贴的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 罗云辉 (9 4 ) 男 , 17 一 , 甘肃天水 人. 复旦大学管理学 院讲 师 , 经济学博士 。
’ 文是作者 主持 的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项 目的部分 成果 ( 目批 准号 :0 00 7) 同时得 到复旦 大 本 项 76 30 ,
' R Y , , , j f = i x)一C ( )<0 i ( Y,
() 2
() 3
() 2 式两边对 求导 , : 得
+ + 一 l = R C 0
即:
() 4 () 5
订 + =一 0 : 可d R
同样 , 企业 一阶条件 :
一
7 一 2
维普资讯
N D U SlRl L T A EC o N o M l S RESEA RC H C
响 。即: > 竹 盯 盯 盯 。由于 尺 0 : , >
中国分类号 :0 2 9 F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0 (0 6 0 0 7 —0 1 1 3 1 20 ) 6— 0 1 5 6
相对于试 图改变消费者偏好 , 着力增加产品主观差异化程度 的劝导性广告 而言 , 主要针对 “ 搜寻品” 的信 息性广告更多地突出产品本身 的存在 、 特征和销 售条件。由于消费者对于许多新产 品未必能事先形成效用函数 , 即微观经济学 中关于偏好的“ 完备性” 假设不 总是成立。信 息性 广告投 入决策往 往成 为企业 进行新产品竞争的必要前提。对于新产 品来说 , 往往在其推 出的时候 , 已经有类 同的其他企业产品出现 , 这种情况下 , 广告投入一方面会有提高本企业产品需求
维普资讯
衙 宄(月 ) 双刊
基于广告溢出效应的多寡头企业微分博弈分析

基于广告溢出效应的多寡头企业微分博弈分析对于差异性产品,即使企业的广告策略对竞争对手的溢出效应增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仍然会增大广告投入——当下表现为借助强大的明星效应,摒弃传统单纯介绍产品功效的广告模式,以期扩大市场份额。
考虑到研究对象为非同质产品,企业投放广告的目的是推广自己的产品,且广告本身并不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因此即使对竞争对手的存在溢出效应,其值也比较温和。
标签:非同质产品;溢出效应1 引言当代商品的营销模式往往借助于强大的明星效应来传递商品的品牌信息和内涵。
台湾名模林志玲代言“都市丽人”内衣之后,该品牌迅速风靡全国;内地当红小生杨幂助力“58同城”,从此“一个神奇的网站”深深烙在消费者心中。
无论从营销模式亦或是广告标语都无较大突破,广告越来越走向趋同,“明星+产品”模式成为当代广告的主导模式。
为何传统广告模式——单纯介绍产品性能的广告策略会被淘汰?为何商家纷纷青睐当红明星?产品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关联性,一个企业的广告效应不仅会对自己的市场规模产生影响,也会对竞争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称之为广告的溢出效应,实质为经济学中的外部性。
文献中的同质产品一般类似于公共物品,溢出效应越大,对其他企业产生的正的外部性就越大。
进而其越容易存在侥幸心理,产生搭便车行为,该企业最终会降低整个广告的投入。
非同质产品一般是指存在差异的同类产品。
比如各类洗发水,功效上大同小异,但是产品总是会存在差别。
因此当各个企业所打广告类似时,就会对竞争对手产生溢出效应。
各类洗发水的宣传无非就是去屑、修复、强韧等几个功能,因此随着广告的趋同,对竞争对手产生的溢出效应也会增加。
此时各大企业应该如何决策呢?这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2 文献综述产品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关联性,一个企业的广告不仅会对自己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也会对竞争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称之为广告的溢出效应,实质为经济学中的外部性。
目前中国学者关于广告的溢出效应鲜有研究,此类文献并不多见。
知识溢出效应下供应链合作创新博弈模型研究

知识溢出效应下供应链合作创新博弈模型研究张喜征;梁家莉;曹帅;谢悦【摘要】文章考虑供应链企业间创新活动的纵向知识溢出效应,引入知识溢出系数、知识利用率、创新投入等变量,建立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利润模型,分析了企业在合作创新与不合作创新情形下的利润.结果表明:在考虑知识溢出效应下,企业的利润及供应链总体利润均比不考虑知识溢出时有所增加,知识溢出系数及知识利用率增大都会使企业利润增大;创新投入增加会使企业利及润供应链总利润增大,且创新投入与利润之间存在边际收益递减关系.这可能会致使减弱企业在合作创新中的投入积极性,因此必须调整供应链合作创新利润分配机制,让企业在合作创新中得到应有的回报以保持其积极性.研究建议: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应充分利用供应链合作创新的优势,使合作成果得益最大化;通过创新利润分配调整,鼓励企业在创新合作中的投入,使合作创新优势得到充分利用.【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年(卷),期】2017(031)010【总页数】7页(P173-179)【关键词】供应链;合作创新;知识溢出;利润分配【作者】张喜征;梁家莉;曹帅;谢悦【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3.1;F273.7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合作创新是很常见的创新模式。
Petersen等认为与横向企业联盟相比纵向的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具有更多的优势,纵向供应链的合作创新能够同时增大供应链成员和供应链整体的创新收益,是一种有效的产品创新协同模式[1]。
Dyer等通过调研分析汽车制造行业的供应链协同产品创新,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认为汽车行业由于技术更新较快,其产品创新活动高度依赖于新知识,因此供应链上下游成员企业通过有效的知识共享与合作可以提高创新效率[2]。
基于技术溢出效应和产品差异化视角的企业研发组织模式动态选择研究

基于技术溢出效应和产品差异化视角的企业研发组织模式动态
选择研究
茆训诚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9()1
【摘要】相对于研发本身,企业选择的研发组织模式同样重要,它决定了研发投入所能产生的绩效和创新潜力。
本论文综合技术的溢出效应和产品差异化两个视角,并从动态角度,考察了中国本土企业如何选择研发组织模式的问题。
我们发现,当企业之间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明显以及企业间产品差异化的程度较大时,企业间采用合作研发的组织模式所获取的绩效可能会优于独立研发的组织模式,反之亦然。
从动态角度来看,企业最优研发的组织模式选择可能会经历一个合作研发→独立研发→再合作研发的路径。
最后,本论文还从现实角度就提升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总页数】10页(P3-12)
【关键词】研发;组织模式;路径选择;技术创新能力
【作者】茆训诚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基于混合溢出效应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组织模式研究 [J], 苏素;肖阿妮
2.组织承诺对研发人员流动意向的影响模式研究——基于技术密集型企业视角分析[J], 陈洪权
3.组织承诺对研发人员流动意向的影响模式研究——基于技术密集型企业视角分析[J], 陈洪权
4.产品差异与技术差距影响研发溢出的理论探讨——基于企业竞争合作策略视角[J], 赵凯;王健
5.不完全合同理论视角下渐进性创新的逆向研发外包组织模式、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研究 [J], 蒋士成;李靖;梁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 指出广告的外部 性 使 企 业 合 作 时 的 社 会 福 利 大
J 0 5 \ * / 6 ( ) (A 研 究 了 两 个 古 诺 竞 争 企 业 的 广 告 决
以使企业在整个销售 提下制定企业最优 广 告 决 策 期内所获得的利润 最 大 化 即企业间的广告决策成 为企业广告决策时必须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国内外对企 业 间 广 告 决 策 的 研 究 ! # # # 年以来 可以分为两类 纵向 企 业 间 广 告 决 策 和 水 平 企 业 间
" " K L 研究了两 个 进 行 广 告 竞 争 的 水 平 企 业 间 的 战 略交互问题 指出合 作 广 告 会 降 低 广 告 对 企 业 行 为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 # " "?# %?# % ! # " $?# "?# 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 ! @ ! # A C @ # E @ ! # D C 教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 M , & C $ # # $ A 作者简介 但斌 汉族 重庆人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 " E C C? 男 商管理 学 院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 研究方向 市场 营销 供应链管理等:
!! 引言
在企 业 的 营 销 策 略 中 广告是提高潜在顾客的 购买欲望 增加产品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 在 企业决策会 不 同 程 度 上 受 到 其 他 企 业 的 影 市场中 响 因此 只考虑自身因素进行广告决策往往不能达 到预期效果 为 了 保 证 市 场 份 额 和 巩 固 市 场 地 位 企业 也 必 须 将 其 他 企 业 的 行 为 纳 入 广 告 决 策 过
考虑溢出效应的互补品企业间广告决策模型研究
但 ! 斌" 田丽娜! 董绍辉!
重庆 !% 河北 石家庄 !# " :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 # % % ! :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D # # " A
摘!要 具有需求信息优势的企业常常将广告投入作 为 市 场 需 求 信 号 有选择地向其互补品生产企业传递需求信 息 以刺激其增加广告投入 通过溢出效应获取更大收益 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建 立 了 考 虑 溢 出 效 应 的 互 补 品 企 业 得到了分离均衡和混同 均 衡 的 存 在 条 件 分析了均衡状态下企业的最优广告决策和 间广告决策的信号博弈模型 讨论了企业的广告策略选择 结果表明 分离均衡下 具有信息优势的制造 商 无 法 利 用 广 告 投 入 信 号 刺 激 其 收益 只有当市 场 需 求 为 低 时 具有信息优势的制造商能够利用广告投入信 互补品制造商增加广告投入 混同均衡下 号 刺激其互补品制造商增加广告投入 通过溢出效应获得更大收益 最后 通过 一 个 数 值 算 例 验 证 了 有 关 结 论 的 有效性 关键词 互补品 溢出效应 广告决策 不完全信息 信号博弈 中图分类号 B @ " $ : D #!!! 文献标识码 <
于非合 作 N 0 + +等 E 以 水 平 竞 争 性 企 业 为 研 究 对
研究了企业如何整合品牌广告和一般性广告 并 象 分析 了 两 种 广 告 在 整 合 广 告 中 的 比 例 ; / 5 0 )
" # 等 分析了同质性产品企业 间的 广 告 决 策 指出企
研究了制造商作为 领 导 者 和 的交易效率及企业最优广告策
略 U ( *和 Z * (D < . + 6和 N . + 8 ' * /C 将 市 场 需 求 仅
业广告强度会 随 着 市 场 集 中 度 的 增 强 而 减 弱 N / 0 R
的影响 而掠夺 式 广 告 则 具 有 增 强 作 用 上 述 研 究 以生产替代品的竞 争 性 企 业 为 研 究 对 象 在解决水 平间广告决策问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然而 忽略了 另一类型产品 为的影响 由于 互 补 品 之 间 存 在 互 补 性 需 求 关 系 生产互 互补品对水平企业间广告决策行
" 程 因此 如何在 考 虑 其 他 企 业 广 告 决 策 影 响 前
受广告投入影响的假设扩展为市场需求受广告投入 研究了两阶段供应链中企业 和零售价格共同影 响
@ 的最优合作广告策略 王磊等 将上述探讨单一 制
扩展到单一制造商 造商和单一零售商 情 形 的 研 究 和多个竞争性零售 商 的 情 况 考虑零售商的产品需 求量受自己和竞争 者 广 告 投 入 的 共 同 影 响 研究了 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合作广告策略 上述研究主 要考虑了销售同一产品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 忽略了企业销售不同产品时 产品关系对企 作广告 业广告决策的影 响 鉴 于 此 学者定量研究了销售 不同产品的 水 平 企 业 间 的 广 告 决 策 如 & * 1 1 ( ) (和
第! 中国管理科学 "卷!第!期 9 1 : ! "; : ! !!!!!!!!! ! ! !!!!!!!!! !! ! # " $ 年 !!% 月 & ' ( ) * + *, . / ) 0 1 23 0 ) 0 * 5 * ) 67 8 ( * ) 8 * < / > # " $ 4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C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