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历史 第4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综合检测 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综合检测新人教版选修3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世纪40年代,乔治·凯南在致美国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
A.英国 B.苏联C.日本D.德国
【解析】从材料中的“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可以判断,这个政治力量应该指的是苏联,因为苏美之间存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调和的。

【答案】 B
2.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另一场战争”指的是“冷战”。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政策的根本因素。

【答案】 D
3.(2013·厦门质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
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此可排除C项;“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热战”,A项与题干意思无关,D项只看到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

【答案】 B
4.下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

它讽刺了( )
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
B.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
C.二战后初期,美国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美国通过贷款来带动西欧经济发展并控制这些国家。

A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漫画内容;C项也错误,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拒绝了美国的援助。

只有D项体现了美国通过对西欧的援助并控制了西欧这一信息。

【答案】 D
5.(2013·广州月考)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和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对抗与妥协,处于战争边缘而未爆发战争,这是冷战的基本特点,③④体现了这一特点。

越南战争是热战不是冷战,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体现不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内容,故①②不选。

【答案】 B
6.(2013·威海高二质检)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材料,赫鲁晓夫提出与美国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这种要求实质上是要同美国合作,以达到共同主宰世界的目的。

【答案】 C
7.(2013·东北师大附中考试)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
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这一事件是( )
A.柏林事件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巴导弹危机。

依据材料信息可判断这是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但很快被美国发现,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故选C项。

【答案】 C
8.(2013·厦门高二检测)就在他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它被分裂为15块碎片。

这一历史事件对世界局势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苏联的解体B.朝鲜的分裂
C.两极格局的瓦解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解析】从“交出核按钮”“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分裂为15块”可知是苏联解体,但注意不要选A项,题干问的是对世界局势的直接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9.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关系经历了扼杀→合作→冷战对峙的过程,这种关系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 )
A.落后必然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B.经济决定政治,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在世界上才会有地位
C.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合作是一种错误行为
【解析】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与变化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答案】 C
10.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 ) 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
B.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
C.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
D.虽然制造了不断的局部战争,但是却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消极影响”说法最确切的一项。

C、D两项是积极影响,故排除;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对消极影响的表述最确切。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2分,第12题18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丘吉尔(左)、罗斯福(中)、
斯大林(右)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的合影
材料二百分比协定: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飞抵莫斯科,与斯大林密商巴尔干势力范围问题。

后约定苏联在罗马尼亚可占90%的优势,而英美在希腊可占90%的优势。

在南斯拉夫,各占50%;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联占80%,英美占20%。

材料三(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雅尔塔协定中有关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材料四……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在他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请回答:
(1)简要说明材料一中所示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

(6分)
(2)通过材料二、三的信息,你对雅尔塔体系作何评价?(9分)
(3)材料四体现了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战后初期的史实分析美国的意图能否得以实现?(7分)
【解析】本题考查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及评价。

第(1)问依据所学基础史实回答即可。

第(2)问应从材料信息中提炼观点,注意把握其大国强权色彩。

第(3)问结合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加以分析归纳。

【答案】(1)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使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2)雅尔塔体系把东欧和希腊分别划为苏联、英美的势力范围,并进行比例分配;美苏
以牺牲中国的主权为妥协条件来加速日本的投降。

可见,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3)称霸世界,掌握对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其意图不能实现。

美国的霸权政策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抵制,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的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美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社会主义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铲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
材料二赫鲁晓夫调整了苏联对外战略。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总结报告中提出“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总路线”。

……他声称,苏美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赫鲁晓夫改变了苏联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全面对抗的外交方针……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材料三布什说:“我们能结束一个相互为敌的漫长时代,写下我们两国历史上的一种新的篇章,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和一种牢固的和平。


戈尔巴乔夫说:“在友好关系的新大厦上又加高了一层。


苏联《共青团真理报》认为:“白宫的主人今天头戴胜利者的光环骑在马上”“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头戴的却是殉难者的光环。


——对1991年7月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
请回答: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不同历史阶段苏联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12分)
(2)《共青团真理报》对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美苏关系在二战后发展演变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及人物可判断出时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苏美外交的特点及影响。

第(2)问应从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及影响的角度分析。

【答案】(1)斯大林时期:全面对抗美国政策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时期: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戈尔巴乔夫时期;寻求与美国等国家全面缓和。

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分别是:使美苏冷战局面形成和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争霸的形成;促使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

(2)正确。

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